大唐小郎中
,大雪天上山打柴,想必生活肯定十分艰苦,竟然笑得如此灿烂,肯定是个心地善良,乐观向上的小姑娘。真是难得。
茴香的心思自然全放在弟弟身上,埋怨道:“你咋这么不小心呢?你刚刚都摔昏死过去了,这会子刚好,又要使力,你本来身子骨就单薄,那么重的一挑柴火,就算是个壮实的庄稼汉,也挑着吃力,你咋不掂量掂量就硬要去挑,要是把腰给闪着了,又或者把内伤引动了,那可咋办哩!”
左少阳微微一笑,从她手里接过背篓背在背上,道:“姐,我没事,走吧。”迈步朝那姑娘追去。
“错了!我们不是那边,是这边!走这边了!”
左少阳忙站住,远远瞧了一眼那姑娘的背影,转身正要走,突然猛地站住了,扭身回来,仔细瞧了瞧那姑娘挑的柴火担子,惊叫一声,急步追了上去,高声叫道:“姑娘等等!”
少女站住了,等着他追上来,回头瞧他,却不说话。
这头林麝被绑在柴火上,先前柴火倒在路边雪地上,被柴火压进雪里看不见,左少阳帮这少女挑柴火,林麝又是在后面一捆柴火上,又沾满了雪花,看不清是什么玩意,也就没在意。等姑娘挑了柴火往前走,林麝身上的雪花被抖掉,他便看清了那是一头林麝!
学中医的左少阳自然知道,林麝胯下香囊中的麝香,那可是很名贵的中药材,左少阳在药房只见过合成替代品,从没见过原生态麝香,激动之下立即追了上去。
少女回头瞧了一眼绑在柴火上的林麝,点点头。大眼睛疑惑地瞧着他。
少女面有难色地望着他,还是不说话。
左少阳立刻明白了,少女肯定想拿这头麝回去当食物吃,这马上要过年了,有这样一头麝做食物,可以好好过个年的,忙道:“我不是要买你这头麝,说实话吧,你知道,我们是开药铺的,这林麝体下的香囊是一种药材,可以治病的,你要留着林麝也行,只把香囊卖给我,好不好?”
少女顿时释然,微笑点点头,从后腰抽出柴刀,递给了左少阳,示意他自己割。左少阳大喜,接了柴刀,提起林麝后跨,小心地将香囊割了下来,拿在手里十分高兴,可伸手摸身上,却没发现有什么钱,忙转身对茴香道:“姐,你有钱吗?我想买这个药。”
“有啊。不过只有三十几文。——你买这个做什么?”
()免费TXT小说下载
“这是很好的开窍药材啊!把钱给我吧!”左少阳不能理解茴香见到这样好的药材竟然无动于衷,想必是不了解这药材的好处。
茴香将钱袋取下来,递给左少阳。
茴香立即紧张地问道:“姑娘,你这麝香卖多少钱啊?太贵了我们可买不起。”
“姐!”
“听我的!”茴香瞪眼道。
少女嫣然一笑,把钱袋打开,将里面的铜钱倒了一些出来,数了九文,把剩下的装回钱袋,递给左少阳。
左少阳对唐朝的九文钱没什么感念,但估计肯定不多,忙又将钱袋往少女手里塞:“这不行,才九文钱,我不能占你便宜啊,这些钱你都拿去吧。”
少女摇摇头,将九文铜钱塞进怀里,挑起柴火担子,扭着小蛮腰往前走去,只留下那春天里才能闻到的娇嫩的青草香。
第5章 贵芝堂药铺
茴香见弟弟没乱花钱,也就舒了口气,把钱袋从左少阳手里取了回来:“弟,我们走吧,太阳要落山了,再不走,路上就要黑了。”
左少阳将那麝香又爱不释手地端详了片刻,这才揣进怀里放好,背着药背篓往回走。边走边说:“这姑娘别是哑巴吧?从头到尾就只见她笑,没听她说一句话。”
“什么哑巴,刚才还跟我说话来着,想必是农家姑娘,怕生,见到你这大小伙子害羞。”
仿佛为茴香这话做印证,远远地传来了清脆的山歌声,听声音正是那打柴姑娘:
“日落了,
滩头的水去忙忙。
哪人流的滩头水,
妹去西边留太阳。”
“这到没说,我在下面见你摔下来掉在上面悬崖上,我想爬上去又爬不上去,急得在崖下直哭。她正好挑柴路过,问我怎么了,我说了,她立刻爬上悬崖,把你救了下来。总共就说了这么一句话。”
“姐,你也真是的,人家救了我,你都不问人家名字。”
“你一直昏迷不醒,我都吓傻了,哪里顾得上问这些。——怎么?对人家姑娘动心了?嘻嘻”
“我哪有啊,只是人家救了我,总该问问吧。”
“我知道你的心思,你也老大不小的了,该成家了,不过,说句话你别不爱听,别看我们现在家境不好,但爹自诩书香门第,挑儿媳妇眼光高得很,她这样的农家姑娘,爹是绝对看不上的,你就别存这指望了。”
古代婚姻的门第观念是很浓厚的,这左少阳学历史知道,读书人就算再清贫,一般也看不上泥腿子庄稼汉(陶渊明之类的极少数‘另类’除外),孟子就说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唐朝家刘禹锡尽管住茅屋生活清贫,却不屑与平头百姓为伍,在《陋室铭》就清高地说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而自古以来,从医的大多数都是做学问不成的文人转行从医的,正所谓“不为良相,愿为良医”。所以老爹左贵有这想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左少阳边走边回头道:“姐,瞧你说的,我才不着急呢,打光棍不也……哎哟!”
左少阳光顾说话,没留神脚下一滑,差点摔倒,幸亏他身后的茴香眼疾手快,一把将他拉住:“小心点!路上全是雪,专心走路吧,别想人家姑娘了,走慢点!别踩雪,就走泥地,鞋子脏了好洗,踩雪地鞋湿了当心着凉生病!”
左少阳耳中听她唠唠叨叨的,不禁笑了。道:“姐,我们背篓里好多都是桑树根,你挖这么桑树根做什么?”
“剥桑白皮啊。”
左少阳知道桑白皮是止咳平喘的常用草药,问道:“就算做药材,也该各种药材都挖一些啊,怎么都挖的是桑白根,占了背篓里一大半!”
茴香叹了口气,却没有回答。左少阳也没追问,他更好奇古代的社会生活,一连串问起各种事情起来,包括吃什么,用什么,亲戚朋友都有谁,所在州县有多少人,大家都干些什么等等,把对古代的好奇一股脑都问了。
茴香听他问的这些都是些很幼稚的事,哪里想到他的弟弟已经真的死了,眼前这位是从一千多年前穿越过来的现代青年,充满了对古代的好奇,还以为他是脑袋摔坏了失忆,不禁心中更是担忧,脸上却不敢表现出来,耐着性子有问必答,好在告诉他什么立即便记住了,想着这样帮他回忆,应该能把以前的事情都记起来的。心中这才稍稍安生。
沿途左少阳看见很多平整的良田土地都长满了荆棘,想必是多年撂荒了,又问道:“姐,这些地咋没人耕种啊?晃着多可惜。”
“耕地得有人有耕牛才行啊。这些年四处兵荒马乱的,青壮劳力都给抓兵打仗,死了很多人,连尸骨都埋不过来,全是些青壮庄稼人,活下来的,差不多都是些老幼妇孺,哪种得了这么些地呢?只能眼睁睁瞅着荒芜呗。”
左少阳对历史大事件还是知道的,晋朝崩溃之后,接下来的两三百年里,都是群雄割据,长年累月的战乱,消停的日子不多,人口数字肯定上不去,在农耕年代,一切都靠劳动力,人口锐减,劳动力奇缺,土地荒芜那是正常的,眼望这些荒芜的良田,不禁感叹。
两人一边说一边走,左少阳从茴香那知道,他们采药的这座山,命叫千仞山,因为山峰数量多,而且大多是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故得名。他们家所在的县城,名叫石镜县,所属合州,是州府所在地。
在太阳快落山的时候,他们终于回到了合州府石镜县城。
远远看见这城池,也不如何高大,城外一条护城河,倒是绿水悠悠,吊桥有些破烂,碗口粗的铁链拉着,桥上能并行两架马车。城门口,几个身穿铠甲的兵士,手持长矛,腰胯弯刀,正警惕地望着进进出出的人们,发现有扎眼的,便拉到一边盘问。
左少阳十分好奇地东张西望,盯着那些兵士瞧了好几眼,这是第一次见到古代的兵士,跟电视剧上的差不多,只是显得更加精神一些。这些兵士对他们也没搭理,两人顺利进了城。
第一眼看见古代的城镇,简直让左少阳大跌眼镜,比起电视剧《水浒传》、《三国演义》之类的古装剧里的布景来大大不如,不仅破败不堪,而且还有不少是残垣断壁,尽管已经到了贞观年代,可这才是元年,贞观之治的福泽还没有沐浴百姓,战争的创伤远未平复。百姓衣着更是简陋,这寒冬腊月的,好多穿得都很单薄,冻得簌簌发抖。左少阳有些奇怪,这些人的冬衣差不多都是葛麻布单衣,没见到穿棉衣的。他却不知道,棉花在唐朝的时候虽有种植,但远未普及,百姓鲜有能看见棉花者。
路两边,都是衣衫褴褛的乞丐,蜷缩在墙角,面前放着一个破碗,用无神的黑洞洞的眼睛,茫然地望着过往行人。偶尔也能见到酒酣饭足,摇摇晃晃做歌而行者,衣着却很灰暗,远不及电视剧里鲜亮明快。
茴香带着左少阳穿过大街小巷,终于在一栋陈旧的木屋前站住了,回头笑道:“我们到家了。”
左少阳抬头一看,这是一栋三开间的瓦房,正中是个大厅,四扇开木门都敞开着,木门两边挂着桃木板的桃符,虽然简陋,但刨得很平,上面题写的联句字迹古朴苍劲,很有功底,写的自然都是繁体字。大门上方,挂着一块牌匾,也是直接在刨平了的桃木板上写的,大书三个字——“贵芝堂”。字迹跟楹联上一样,显然是同一个人所书。只是字迹早已陈旧不堪,若不是站在下面瞧,隔得远一点的话,便看不清写的是什么了。
大堂靠门边有两根长条板凳,靠里的位置,横着一张已经看不出颜色的长条木桌。再往里,由于已是傍晚时分,里面很昏暗,看不清陈设了。
门槛成弧线往下凹,上面满是砍痕,想必是平时图方便在这上面砍东西削东西留下的。左少阳跟着茴香跨步进了大堂,便看见那长条木桌后面坐着的一个老者,身形干瘦,头戴幞头,满脸皱纹,下巴上一缕花白的山羊胡。身穿一袭黑色长袍,这袍子太过宽大,四下撑开,好象一座灰暗的金字塔,塔尖冒出一个满脸沧桑的长着山羊胡的小脑袋。
第6章 少妇房东
左少阳眼睛还不适应屋里灰暗的光线,看不清其他状况,茴香已经说话了:“爹!娘!我们回来了。”
那干瘦老者只是嗯了一声,又听见黑暗中一个苍老的妇人说话声:“茴香,去做饭吧!”
左少阳顿时明白,这干瘦的山羊胡老者就是自己附身的死者的父亲,也就是自己将来的父亲,那个开药喜欢用桂枝的老郎中左贵。黑暗中声音苍老的妇人,应该就是母亲梁氏。
只听见昏暗中一个妇人的声音尖利地插话道:“哎哟!还有饭吃嘛,有饭吃怎么没有钱交我的房租啊?我说左家的,你别这么那我开涮啊,我可在你这等了老半天了,今儿个你要是不把房租给了,就别指望揭锅吃饭!”
又听那苍老妇人叹了口气,道:“三娘,我们不是不给,这半天你也瞧见了,总共只来了两个病人,药钱只有十多文,已经都给你了,可是再也拿不出钱来了,这年头,兵荒马乱的,连命都不顾上,哪有钱看病啊,所以,开药铺也不赚钱呐,连混口吃的都不成,您多担待着啊……”
“赚不赚钱是你们的事!告诉你,眼下看着就要过年了,古话说得好,这年是人过债不过!没有翻了年的债!今年的债得今年收!眼看年边了,要是欠个几百文的我也不逼你,可今年你们欠了我的房租,加上往年累积下来的,再加上你们进药材、嫁闺女乱七八糟向我借的钱,拢共九千零七十文!好,我再让你一步,算我倒霉,这零头七十文钱呢,我就不要了,这九千文你得还了。”
左少阳在路上问茴香已经知道,在唐朝初年,一两黄金等于十两白银,等于一贯铜钱,等于一千文铜钱。相当于人民币五千元。也就是说,一文钱相当于人民币五元钱。
贵芝堂欠房租九千文,也就是人民币四万五千元。这笔钱对这破旧的药铺来说,只怕是个天文数字。
那苍老的妇人声音道:“三娘,我们是真拿不出钱来了呀,漫说是九千文,就是九文,眼下我们也拿不出来呀。——说是吃饭,锅里就黑面掺和野菜的硬馍馍,这黑面还是茴香他们家给半斤过年用的,野菜也是茴香和他弟弟上山采药的时候一起摘的。这年啊……呜呜呜,也没法过了呀!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