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号列车奇案
“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大约一年半以前,佐佐木由纪以电视节目的采访记者身份,
曾去博多采访过。”
“是么?”
“她去采访的任务很有意思。那时西尾伸一郎当上了运输部政务次官。说是博多市人,
西尾出生是在郊区。他功成名就之后,每年都要向家乡小学校赠送钢琴什么的,捐款建造
公园,建造供市民休想的公民馆,所以,在当地很得人心。佐佐木由纪正是去采访西尾的
这些建树的。”
“许是因为她聪明能干,在博多访遍了西尾的活动,从中抓到了他的致命伤的吧?”
“我也这么想。可那是什么呢?到现在也不清楚?”
“那时,佐佐木由纪发表了什么样的采访通讯?”
“我们看了那时的电视,她的通讯并没有什么过激之处,”“龟井君!”
“什么?”
“你和日下君,现在立刻去博多,到西尾和青柳的出生地去,彻底调查一下他们两个
人。日下君的哥哥在博多办个小报社。听说他哥哥死后由嫂子接替过来,或许能给我们帮
助。”
“明白了。”龟井说道,然后又补充道:“我们也正想向你请求要去博多呢。”
四
龟井和日下两人,从羽田机场搭乘日航班机,向福冈飞去。
到达福冈,正是日落西山。
从国铁的博多站再乘火车,约定20分钟左右,就到了西尾伸一郎和青柳源一出生长大
的地方了。
在这附近,有一条为运输煤炭铺设的铁路专线。煤炭生产不景气之后,这条专线的货
车急剧减少,丧失了活气。可令龟井惊讶的是,冷落的街上,却参差座落着崭新、擦亮的
小学校和公民馆一类的建筑。
“这全是西尾伸一朗捐的款呢。”龟井大为吃惊地说。
诊疗所刻着西尾伸一郎的名字。
“这儿或许还要给西尾塑铜像呢!”日下说道。
“你家在这儿附近吗?”
“坐车要十二三分钟。”
“你哥哥办的报纸叫什么名字?”
“《博多新闻》。现在嫂子继承哥哥的遗志,继续办呢!”
“大概也报道道西尾伸一郎吧。因为这一题材,充满佳话,迎合人意。”
“是啊,过后到嫂子那儿去查一查。”
“这么办吧。我们先到附近的派出所去访一访西尾伸一郎和青柳源一的情况好吗?”
龟井说道。
在以西尾命名的诊所附近,有一个派出所。里面有二个四十五六岁的警察。
龟井告诉他们说是从东京来的,二个警察吃了一惊,急忙请他们里面坐,端出茶来招
待。
“我们想了解一下西尾伸一郎和青柳源一的情况。”龟井取出香烟,递给两个人。
“西尾先生可是这里鼎鼎大名的人士啊!”一个人说道。
“是啊!”
“还有人发起运动要建造西尾先生的铜像呢。这里有实力的人全是拥戴西尾先生的
‘显赏会’成员呢?”
“所以,要是在这里说西尾先生的坏话,立刻就会遭到围攻!”
“是呀。西尾先生不单捐款,我们这里若是没有这个令人夸想的企业,生计就难了。
这个采用附近山上泥土的陶器工厂就是西尾先生一手建成的。啊,人们还在期望着出现更
值得骄傲的事呢。还有,我们这儿的年青人,凡是到过东京的,称受到西尾先生的照顾。
还有人当上先生的私人秘书呢!”
“是君岛吗?”
“你知道的很不少呀。”警察吃惊似地脸圆了眼睛。
“以前见到过他。”
“大家都羡慕君岛呢。能当上西尾先生的秘书,注定是有出息的吧。”警察从心里羡
慕地说道。
“听说青柳源一这个人和西尾先生同样是这儿人,在这儿他们二人一起做生意来着?”
“啊,是青柳源一吗?”警察一下子想起来了。
“和西尾先生一起去东京的那个男人,这我知道。他就象是西尾先生的影子。”
“11日,他在东京被杀死了。”
“是吗?”
“你好象不太感到吃惊?”
“啊啊,那是因为他和这里没什么关系。如果是西尾先生发生了什么事,可就要翻天
了。”
“一年半以前,曾有一位电视台的女记者来采访过西尾先生的情况的吧?”
龟井说着,另一个警察笑嘻嘻地说:
“这我记得,可是个大美人呢。那个节目我也看过。预告写在居民委员会的告示板上
了。大家都看过了。”
“我想她是记者,一定要会见各种各样的人。不知道她都会见了哪些人?”
“发生什么事件了?”
“那个女记者,3月5日被杀了:与西尾先生有关系的人,连续两个人被杀了。”
“还没查出犯人吗?”
“到这儿来,或许能了解一些情况。”
“为什么呢?”
“我觉得事件似乎和西尾先生的过去有联系。”
“没有的事。西尾先生可是个优秀人物。现在都当上了政务次官,和犯罪有关系?这
简直不能想象。”
两个警察说着,认起真来。
这种认真的劲头,使龟井感到吃惊,他还是继续问:“并不是说西尾先生和犯罪有关
系。西尾先生从这里去东京,是在20年前吧?”
“听说是昭和35年的8月10日。”
“知道得真详细埃”
“因为这里的显赏会出版了一本西尾伸一即先生的传记,那上边写得清楚!”
“我想看看那本传记。”
“请!”
警察从背后的橱柜里取出一本书来。
“送给您了,请慢慢看吧。”
好华丽的书!上面用烫金字写着《西层伸一郎先生传》。
五
这天,就住在附近的旅馆里。
第二天,龟井一边吃着早饭,一边对日下说:“现在我们到县警本部去。”
“有什么要调查的吗?”
“昨天,我读了那本西尾伸一郎传记,写得十分详荆小学、中学、高中,以优异成绩
毕业于九州大学,然后去东京,功成名就。可是,去东京那一年的事情,一字不提。那是
他一生的转折点,按说应写得详详细细。相反却只写了一行:昭和35年8月1o日,怀着梦
想去到了东京。”
“这一年是否发生过对西尾伸一郎难堪的什么事情呢?”
“所以,我想到县警本部去调查一下。”龟井说道。
早饭后,二人来到福冈县警本部,要求调查过去的事情。
“昭和35年8月9日或者10日,这里出过什么事没有?”
龟井向资料室人员询问道。
“昭和35年吗?”资料员查了查当时的资料:“啊,8月9日夜晚,发生了一起强盗杀
人案。案件的结果,没查到犯人,成了无头案。”
“是8月9日的夜晚吗?”
“是的,发现的时候是第二天,10日的早晨。”
“是怎样的案子?”
“一个60岁的有钱的寡妇被杀死,被夺走了5百万元钱。”
“5百万?是当时的钱吗?”
“是的,一个叫渣口的寡妇,她单身生活。继承了丈夫的巨额财产,却讨厌存银行,
把现金放在手里,所以被人盯上了。”
“当然有嫌疑犯吧?”
“有,这里写着,近百人的嫌疑犯受到了调查。”
“其中是不是也有西尾伸一郎和青柳源一二人的名字?”
龟井问道。五十多岁的资料员苦笑道:
“你怎么知道?”
“我听到过一点风声。他们两人究竟是怎么回事?”
“当时,他们在当地一起开了个电器商店,生意不好。事件的第二天,突然关了店门,
到东京去了。因此被盯上了。”
“披杀害的女人渣口和他们相识吗?”
“店铺就在她家附近,她又请他们俩买过电视机什么的,所以,彼此熟悉。他二人也
知道她很有钱,他们的店由于负债,处境艰难。当时,他们却一股脑儿偿清了债务,去了
东京。到现在,成了名副其实的西尾先生了。”
“结果,没找到二人犯罪的证据?”
“是呀,案子已经超过了时效,不过,在控查人员中,至今还有人以为犯人是西尾伸
一郎和青柳源一。”
“那时,是谁发现了尸体?”
“哦——据这份资料记载,是一个35岁的女人,叫岛崎文代的。”
“是做什么的呢?”
“一个女佣,照料被害人海口老太大的起居。10日清晨,她象往日一样来到渣口家,
发现了尸体。”
“这个人现在住在哪里,知道吗?”
“大概还住在老地方。”资料员说着,突然想起什么似地说道:“对了,一个月前,
有一个记者来调查过这件事情。”
“是新闻记者吗?”
“虽然给了我名片,可……”资料员翻着衣袋。
“啊,在这儿呢。是博多新闻的日下正幸。”
“是哥哥!”日下不由得大喊起来。
“哥哥的死,难道竟和这一案件有什么联系?哥哥是自杀的呀,可——”
第八章翻越急坡
一
日下见到了嫂子直子。
“那件事我还记得。”直子说着,对日下点了点头。他好象一下子老了许多。
“那么,是报道吗?”
“是啊,那好象是一个多月以前。我丈夫说有一个惊人的独家新闻。他很兴奋地安排
版面。”
“还有那份报纸吗?”
“有。”直子从里面拿出订在一起的报纸,给他们看。
2月10日的报纸——《22年前杀人案件的新证据》。因为是地方报纸,所以,这篇报
道,明显地登在第一版上。同时登有昭和35年被杀人渣口的照片。报道是这样写的:——
昭和35年8月9日夜,独身生活的60岁女有产者惨遭杀害,同时,被夺走500万元现款。此
案涉嫌者甚多,但结局,犯人一直没能逮捕归案。终于超过了时效。那以后,又是7年了。
可这一次,发现尸体的岛崎文代(57岁)打破了22年之久的沉默,向本报记者讲述了当时
的情景。
当时,岛崎是在家里住宿的女佣,她10日清晨去渣口住宅时,发现了渣口被杀。
当警察进行调查时,岛崎十分不满警察将自己当成犯人看待,加上,怕产生后患,就
向警察谎报了一些情节。这一次,对本报记者说了实话。
9日午后,有两个男人造访渣口老大大企图借钱,但遭到了拒绝。看那两人的相貌,
正是当时人们议论的N氏和A氏。
N氏现在是个大人物。任全国规模的中央借贷公司约会长,又是保守党的议员,官至
运输部政务次官。岛崎却证明N氏确是罪犯本疑。当时姑且不论,就是现在,N氏身为议员,
又挂上了政务次官的招牌,没有确凿证据,就不能把N氏和在N氏手下任借贷公司副经理的
A氏作为人犯处理。所以,记者进一步询问岛崎,有无证据。岛崎提供如下:10日清晨,
走到渣口家门口,地上有一张纸被血染得通红。当时还不知道渣口被杀,就随手团起来,
放进袖子里。后来,发现被杀死的渣口,慌乱之下,完全忘掉了袖中的纸团。警察询问时,
也没有想起来。过了三四天,好容易记起来了。看后才知道那是一张N氏和A氏一起署名的
借据。半年前从渣口那里借走50万元钱的借钱契据。所以又来求借,遭到了渣口的拒绝。
因此,二人深夜潜入宅邱,杀死渣口,而这张借据,是最能引起怀疑的物证,所以在夺走
500万元之后,找出了借据。但在二人逃走时,却不慎把这张借据失落在门口了。纸上染
有血迹,或许是从渣口怀里搜出来的。
本报记者请求看看那张借钱凭据,可在一年半以前,岛崎把它借给了另外一个人,迄
今未还。不过,记者认为岛崎的话是可信的……”二虽然用英文大写字母代表人名,很明
显是把西尾伸一郎和青柳源一二人作为22年前强盗杀人案的犯人来写的。
“这篇新闻报道,会带来相当大的冲击吧!”日下问嫂子说:“这一带,说起西尾伸
一朗,可是顶有名的人哪。”
“还有另外意义上的冲击埃”嫂子直子叹息道。
“别的?是怎么回事?”
“我们的报纸,几乎都是直接送到订户家里。可登了这篇报道后。停止订阅的电话就
没断过。就连在资金方面援助我们的金融机关,也不再贷款,投资的人也追着我们迟还资
金,实在没办法维持了。”
“只是因为把西尾伸一郎写作犯人吧?”
“是的。这一带的人们,都从西尾那里得到过好处。就是修建公民馆、医院什么的也
都受到西尾的资助。西尾先生显赏会的人更不用说了。”
“哥哥就是因此自杀的吗?”
“资金短缺,订户停阅,精神上实在忍受不了。”直子面色苍白地说。
“那个岛崎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