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笙箫默(顾漫)






    几个小时之后,总算也完成了。虽然以琛的手还扣在她的腰上,但默笙终于觉得来补拍婚纱照并不见得是多浪漫的提议了。或许是怀孕之后,总被以琛管着注意身体之类,心理上似乎还真的有了一股柔弱感。叹一口气:果然是有点被影响了。

    后来取回婚纱照时,默笙记得以琛只略略看了一会儿,虽没有发表任何评论,但神色却不是很惊喜或珍惜的样子。

    就知道以琛这种人其实就是对这种事情不甚有热情的。

    回头,何太太并没有发现自家老公不在她眼前时,其实是不少看她那张硬塞到他钱包里的大头贴的。

    因为那个,才是真正的她。

    不是被覆盖在妆容后头,连他都看不清心情的她。
 


何以笙箫默续 正文 第三章
章节字数:5400 更新时间:08…12…24 21:53
    到达摄影店果然是很准时的九点。

    走进摄影楼,造型师打量着默笙的头发,这个新娘的发型……很有点不修边幅呢……

    以琛会意。走进更衣室之前,看了眼默笙,话是对着造型师说的:“给她头发修一下吧,”自从那个十分艺术的发型之后,默笙好似真的没有剪过头发……不刻,又添了一句,“不要剪短。”

    默笙怔了一下:以琛果然是嫌她短发难看!好郁闷……不过,以琛看着不碍眼就好,反正还是他看到的时间比较长吧……

    以琛很简单,换上礼服,稍微做了一下面部化妆,于是就尤其气宇轩昂了。这种事情,男女的差距总是特别大的。

    以琛就坐在一边等着,随手找了报纸来看。

    默笙原本还没有很清醒,被折腾了大概两个小时,终于也大功告成了。睁眼看看镜中人,居然觉得很陌生。精细的妆容雕琢在脸上,带着妩媚和高贵,是很美。

    但那个眉眼盈盈,甚至带着蛊惑色彩的女人是她吗?心里却隐隐有些忐忑,竟不是期待,以琛会是什么反应?

    走出化妆间,以琛正等在旁边,手中拿着报纸,也没有不耐的神色。抬眼见到她的时候眼神质疑了一下,终于也是没有说什么。

    造型师打量着眼前风格骤变的作品,原本是很得意的。艺术不仅是可以修饰风格,更是可以创造风情的!但看着作品监护人的脸色,却是有一丝……不认同!

    虽然只是拍几张照片,但这种慢火出细工的事情总是特别折腾人的。以琛倒是还好,原就是不少上镜头的人,如今自然不会扭捏造作。倒是默笙,平日掌握镜头的人现在站在了镜头之下,竟不少有些主观无助感,像是拿惯手术刀的人被放在了手术台上,连意识都有些不自然了。

    看着自家老婆裸露的双肩,以琛有些复杂的滋味在心头,她平时都很“大”条,还真难得这么有“线”条!

    几个小时之后,总算也完成了。虽然以琛的手还扣在她的腰上,但默笙终于觉得来补拍婚纱照并不见得是多浪漫的提议了。或许是怀孕之后,总被以琛管着注意身体之类,心理上似乎还真的有了一股柔弱感。叹一口气:果然是有点被影响了。

    后来取回婚纱照时,默笙记得以琛只略略看了一会儿,虽没有发表任何评论,但神色却不是很惊喜或珍惜的样子。

    就知道以琛这种人其实就是对这种事情不甚有热情的。

    回头,何太太并没有发现自家老公不在她眼前时,其实是不少看她那张硬塞到他钱包里的大头贴的。

    因为那个,才是真正的她。

    不是被覆盖在妆容后头,连他都看不清心情的她。

    这周,以琛被安排了一个公差。他是不想去的,但是诱惑很大:以后可以尽量不出公差。

    虽然这个案子不大,只是和一个小城企业有法律业务上的合作。事务所原本是不太接这种工作的,远程又费力。但是当时校友请帮的忙,还好以后都是可以网络操作的,终于也是——盛情难却。恰好向恒和老袁都正好手上有事要处理,并不能走开。于是最近工作尤其规律的以琛便被推上了前线。

    以琛盘算了下,恐怕怀孕后期会更不方便吧?

    那,还是划算的。

    虽然,还是有一点不放心。

    这天,以琛下午和对方谈好部分的工作,时间还早,想起刚刚招待者的提议,于是走上街道。

    这是一座太湖边上的小城,在这一片飞速发展的地带,这个安静的城市甚至是有些寂寞的。街道看着并不崭新,但这种灰色的朴素,却尽是江南的味道,婉约、细腻。

    果然不多久,便看到一家商店的屋檐下悬着一支巨型的毛笔,抬眼望上门楣,“侍徽轩”三个大字,笔力苍劲,而又风韵妍媚,字字可见险势又气度纵横,颇有黄氏庭坚之遗风。落款却是不甚有名的。

    迈过门槛,一个身穿褂子的中年男子站在柜台后面。以琛环视一周,各种大小或式样的毛笔琳琅满目。店主也并不推荐,友好地朝进门的以琛点头致意,然后又犹自低头书画。以琛走近,却见一卷山水画已然破纸而出,那种烟雨朦胧的迷蒙,水乡淡雅的轻舟细柳,煞是动人。

    “自娱而已。”店主并不抬头,只轻答。声音颇温和。

    以琛也不打扰,开始研究身边各色的毛笔。

    湖笔享誉国际,但也往往只有行家才懂得其中韵味。以琛不敢说谙于此道,但一点学者的敬畏之心总是有的。毛笔乃文房四宝之首,其气质又是分外独特的。大概也只有它能将朴素和高贵结合得这般默契,既有文人雅士才华横溢的居高临下,同时又不染铅华。

    细细挑选,不能说识货,但至少是凭着认真的心意挑了几支湖笔,打算回头赠友。店主将每支笔各自小心放入精雕细琢的木盒,再以锦带绑缚,交到以琛手上:“先生外地来的吧?可曾在城里转过了?”

    以琛摇头。

    “那我建议去小莲庄转转,虽比不得苏州园林的贵气,但也很清雅,或是隔壁的赵孟罟示樱彩呛苤档米咭惶说摹W呤保部纱弦坏闼砍窕厝ァ!?br />
    “多谢提醒。”只是并没有多做逗留的预算。

    以琛付账出门,这样一家湖笔店处于这个城市最热闹的地段,独自清幽,径自安静,竟也不觉得突兀。这个小城虽小,但千年的历史雕琢还真是将她的气质磨砺得恰到好处,不至多余,也不见空虚。

    回到旅馆,天色已晚。往家里打个电话,默笙也已吃过晚饭。似乎并没有聊几句话,挂上手机的时候显示通话时间居然也有半个小时了。

    用过晚餐,以琛整理过明日要用的资料,也十点左右了,想起第二日的行程,便上床睡了。

    毕竟不是家中,睡着竟十分不习惯。许是睡得早了,一夜之中多次零碎醒来,看到身边没有人,常不觉有一种惶恐涌上来。清醒一点才意识到他在出差,并不是在家里。

    睡得并不安稳,以琛早早起了床,赶了最早一班车去往下一个目的地。也是这个城市的一个县区,本身是一个古镇。合作商在这里有一家分公司。到达的时候快八点了,于是拨电话回家叫某人起床。

    没想到最近总是懒觉睡到极限的默笙今天也是早早起了,又说了些要他好好享受古镇之旅,顺道带些特产回家之类,语气颇有些不能身临其境的遗憾。

    听她的声音,像也是没有睡好。

    不知为何,心头畅快了起来。

    以琛转身去买了个相机,傻瓜式的那种:既然她无法身临其境,那就为她把风景带回去吧!

    工作上的事情安排在了下午,准备工作太充分的结果,就是他有大半天的时间可以闲逛。这趟旅程原本不轻松,只是何律师发现,如果没有某人在身边一直吵他的话,他的效率其实是可以更快一点的。然后是——

    百无聊赖的安静。

    不过今天,倒是有了内容。

    走进莲花庄,听人介绍这与小莲庄是异曲同工的。

    抬眼望去,果然是没有苏州园林的繁华,这个地方,多了一点清雅,却是更令人陶醉的。正是这般不甚嘈杂,才更显了那种原滋原味的园林的恬淡。

    踱步在竹桥木廊之中,是能听到鸟语闻见花香的。

    以琛不由感慨,有多久他人在旅途,却从来没有这种看风景的心情?

    江南的亭台建筑更突显一股高雅和宁静。极目都是灰色的砖瓦,更接近大地也更融于自然。当然,园林之中又不乏精雕细琢的精致,和不经雕饰的自然。

    袖珍的假山,争艳的百花,清澈的静潭,随风摇摆的水帘,奇态百出的枝桠,蜿蜒的青石小径,和空中展翼的蝴蝶……一一记忆在镜头之下。

    她会喜欢的吧?

    绕过一个转角,是土木建筑的尽头。有几个游客正围着一颗长相怪异的树。

    大多数时候以琛是不好奇的,不过想要把风景带给她看的心情却让他兴致勃勃。

    走近,有一些人在剥下树皮,但也没见谁上来阻止。细看,发现树身已被剥得甚为斑驳,想来剥树皮的人不会只是几个!问问旁边的人,才知道此树专事游客剥皮。树枝还是生气勃勃,树身上有些部分未剥离的树皮半掉不掉。

    默笙在的话,一定会大呼神奇,然后剥下几片树皮,说些要带回家之类的话吧。

    无聊!——自己一定会这样回答她的行为。

    不觉,手却已伸向大树,轻轻扳下一片树皮,放进了长裤的口袋。

    走出莲花庄,时间尚早。便又转进了几个深埋在小巷尽头的历史故居。

    房子的主人并不很有名,大概也只是晚清或更早之前的商贾之家,江南的商户不拘泥于功名,但见多识广之后往往多有才学,积累了财富也舍不去那点追求风雅的执念,于是常是大兴土木,辅以各种精工细作,然后留下一片金碧辉煌的府邸在世上。

    来往观赏的人并不多,以琛发现,不论是门窗或壁橱桌椅都是上好的木材,细看才可看道那上头都是精致绝伦的浮雕。转过几个门廊,竟见一个十分富丽堂皇的西式舞厅,是西欧贵族厅堂的设计。(如果我去,是不是可以找到?)

    出门再沿着河道走,有小舟在水面随着水波起伏。河水不深,甚至隐约可见鱼虾。以琛有些感叹,这样一个气质绝不输乌镇的古镇,无论是里外的建筑,或是脚下的石板路,无论是路边零落的石桌石凳,或是这儿原住居民的生活方式,都保留着现代城市以外的平淡和无争,若是真为商业利益而开发成人来人往的盛名旅游区,恐怕反而是一种伤害吧?这么一尘不染的安静……

    踩过一座颇为高耸的石拱桥,望去似乎是一街的小商店。

    走进小街,有茶楼、小杂货店之类。这个地方,若是为清末或是武侠剧中的茶楼取景,甚至是不需修饰的。

    路旁有卖枣糕的小贩在招徕生意,飘荡在路面上的气味很是诱人。

    “以琛,我饿了。”默笙在的话一定会这么对他说,一边露出的那种讨好而期待的神情。

    想起她最近总是对他说饿,但胃口又不甚好。为她带点特产小吃回去,也不错吧。

    以琛走近,热情的小贩便招呼上来:“先生您尝尝,不好吃可以不买。”手边已将切开的一盘枣糕扬起来。

    以琛拈了一小片,一股很奇特的枣香扑面而来,放进口中细尝,甜,但甜得很淡,是一股隐约的香甜,口感甚好。于是买了好几盒提在手上。走几步,又见一家小店在售卖一些包装精致的特产,有雪茭核桃之类,又都买了一些。

    小街的尽头,有一个小型的石台,旁边有人在搭布景。原来是为晚上的一次小越剧演出在准备。

    思及昨日笔店老板的建议,以琛再次走回石路时,开始不时注意周围的店面。

    旁边有几个女孩走过,十几二十来岁的样子,以琛依稀听见其中有一个说道:“我还得去买些丝绸,夜夜你们要不要一起去?”身旁一个年轻些的女孩露出很嫌弃的神色:“我们在河上等你吧,你每次一去就磨半天!”一边指指河上的小舟。

    “我那是品味好不好?”买东西当然是要挑的啊,那个女孩笑笑,“那我去梁姨店里了,我待会儿来找你们吧。”

    原来是同路,以琛也懒得继续寻觅,远远尾随那个女孩走了一段路,就见一间并不显眼的店面在拐角处。

    进门,各种丝绸制品,有铺陈的,也有悬挂的。

    以琛静静地挑选。不久,那个女孩走近:“Hello,不是本地人吧?”

    “恩。”以琛点点头,不打算多谈。

    “送人的?还是自己用?”来人显然很热心。

    “都有。”继续简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