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无泪






  渊明其实一直没给方菲写过信;考上杭大后;身边又有辛夷陪他; 渊明也没去找过方菲。在这期间;他和方菲仅见过二面。第一次是渊明刚入学的第一个星期;辛夷邀他上街买生活用品;回校途中;辛夷提议去西湖边上看看。于是他们又坐30"无人售票车"在湖滨下了车;渊明是在湖滨附近的一处"外语角"发现方菲的。当时;她正和一老外在讲谈;两人亲昵。若不是辛夷及时提醒;他很难认出这就是方菲。方上身穿一件纯白色羊毛衫;下身一条紧身牛仔裤;昔日的短发已长至膘际;口红涂得很浓。


()免费TXT小说下载
  "渊明;那位不是你昔日的红颜知己吗?见到老情人了也不过去重温旧梦!"

  "你别胡扯;小心我揍扁你的嘴!"

  "哟!胡大诗人;怎么发这么大脾气!谁不知道想当年你为她走火入魔;高考落榜啊!"

  "你!"渊明甩下辛夷;扭头就走;辛夷急忙递了一罐饮料给渊明。"对不起;小妹这下有礼了!"

  渊明就是不肯接。

  第二次是大二时候的事了。是一个周末;辛夷邀渊明去看通霄电影。后一个片子是'夏日情人梦';当影片中"only you"的曲子响起来时; 渊明发现前一排的一对男女彼此拥成了拱形;挡住了他的视线。

  "啥回事?"渊明愤愤然的样子看看辛夷。这下该轮到辛夷笑了;"这又不是你的那位和她的’白马王子’吗!"辛夷的笑容看上去特别的甜美;眼眶噙满了水雾;特水灵; 渊明第一次发觉辛夷竟这么的美。

  "走吧!我们回去!"

  "嗯!"辛夷小 依人地附和着。

  渊明情不自禁地望了前排的那一对;他看清了;她的确是方菲。

  "妈的;你瞄个头;打到你奶奶家去了!"黄班长不知何时已趴在渊明的雨衣上;用瞄准镜在替渊明检查他的瞄准情况了。

  "是!"渊明慌忙地答应着。

  "妈的;’是’个球;好好给我瞄!"班长对渊明打心眼里喜欢;但在训练场上毫不含糊。

  这个下午渊明说啥也集中不起来;思绪时时飘来飘去;渊明经常瞄到别人的靶上。

  "胡渊明!"

  "到!"

  "起立!"

  "是!"

  "回宿舍写检查;汇报思想情况。"

  "是!"

  渊明很感激班长;又给了他静下来独自思考的机会。回到宿舍; 渊明立即给方菲写了封信;扬扬洒洒;写了五页稿纸;他希望方菲别虚度年华;要珍惜大学里美好的时光。结尾时;还挖空心思;按'陋室铭'填了首词。

  位不在卑;忧国则名;

  年不在高;有志则灵;

  投身军旅;更显豪情。

  军政素质硬;尊严释和平;

  谈笑有品位;往来多叮咛。

  可以慰平生;建功名。

  无违纪之乱耳;唯英模伴我行。

  武艺练得精;才算合格兵。

  本人云:"志在军营"。


()好看的txt电子书
  写完信后;渊明自我感觉特别好。他觉得一下子全身特别的轻松。

  晚上班点名;渊明作了深刻的自我批评;班里的其他战友发现平时作风优良的同志作了这么深刻的自我批评;纷纷讲出了自己的掏心话;作了自我批评; 黄班长对这次点特别满意。

  二周后;渊明收到了辛夷的第二封信。信中只有一首'陋室铭'的词:

  钱不在多;够花就行;

  衣不在阔;暖身就成。

  斯是操场;惟尔所求。

  商潮波天涌;清心少烦忧。

  男儿带吴沟;丹心为国酬。

  弹道划人生;竟风流。

  无"酒绿"和"灯红";唯宝剑磨青锋。

  壮歌悬日月;破胆铸方遒。

  辛夷云:"真乃硬汉"!

  渊明不得不钦佩辛夷在诗词上的造诣; 可他并不惊讶辛夷能看到自己写给方菲的信。
第四章
(四)

  新兵训练结束的前夕;全团官兵竟相传诵着令人振奋的消息:" 我们团有个新兵的诗歌上军报了"。

  连长是第一个拿着'解放军报'走进新兵连一排一班的"胡渊明!"

  "到!"渊明迅速地起立;跑过去;敬礼。

  "这诗;你写的?"

  "是!"

  "真的?"

  "是"!

  "有底稿吗?"

  "有!"

  渊明从床底下翻出了'梦回家园'的诗稿;东倒西歪的字写了整整二大张。

  "报告连长;我今后一定好好休息;不在被窝里偷偷写诗了!"

  东北的连长狠狠的拍了拍渊明的肩膀;激动地说:"好小子;真有你的!"

  渊明和周小宇开始住同一间屋子是在渊明发表诗歌一周以后。 听说是团里政委点名要胡渊明去担任团报道员的。

  那天晚上渊明搬"家";黄班长和战友吴爱宝;替渊明提着背包; 一直送他到团机关大楼。

  "渊明"


()好看的txt电子书
  "到;班长!"

  "你有出息;班长打心眼里高兴;为我为咱们新兵一班争了光!"

  渊明第一次听到班长讲这么文质彬彬的话语;不禁眼眶有点湿。

  "班长;我一定好好干;不为我们班的弟兄丢脸!"

  "好!"

  黄班长从军裤兜里拿出一个硬盒子;塞到渊明手中;"拿着;这东西你有用!"

  渊明低头一看;是一套"文房四宝";他上前一步;向班长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第二天;渊明换上了一套崭新的冬常服;第一次佩上了列兵军衔; 把那一身沾满油渍的作训服扔进了脸盆。按照宣传股新闻干事常干事的指示;上午坐在办公室里看报纸;记标题

  坐在对面的周小宇正擦试着一架相机镜头;有事没事地找渊明闲聊。

  "写新闻光靠文学功底绝对不行;还需要有一双’眼’!"

  "什么眼;每个人不是都有吗?"

  "不;是新闻眼;懂了吧!"

  周小宇向渊明白了一眼;喝了口;茶杯往桌上重重一按; 渊明立即过去给周小宇续满了水。

  "告诉你吧;所谓’新闻眼’;就是新闻工作人员对外界所发生的一切;随时表现出自己的职业习惯;眼看耳听。 对新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周小宇滔滔不绝地跟渊明讲解着。

  渊明觉得周小宇虽然爱摆弄一点;但他的真才实学是不可低估。虽然自己念过不少书;但在新闻方面的确是外行;今后还得跟他好好学学。

  "周班长;今后你得多跟我讲讲;新闻和为人处事我都得向你学习!"

  "哪里;哪里;互相学习。关于班长;今后就免了;叫小周"。

  中午;渊明在小周的带领下;走进了机关食堂; 渊明头一回看到这么多比连长军衔还高的干部;紧张得挪不开步子;是小周帮他找了空位子。渊明吃饭时;仿佛几百双眼睛都在注视他这个小列兵;吃得他满脸发烫。

  "怎么了;小胡?"小周惊讶地问。

  "哦;没什么;班长!我感到特紧张!"

  "没什么了不起的;在机关他们这些干部都是办事员;跟我们一样;只是职务有点差异。"小周说得挺轻松。

  中午;渊明没有休息;径直跑向昔日的连队;他想去看看战友们。

  太阳已当空高照;地下积雪依旧洁白无瑕;显得更加的刺眼;令人睁不开眼。悠长悠长的行人道两旁;挺拔的白桦树整齐排列着;象一支威武的仪仗队。 偶尔一阵冷风拂面;树上的雪花慢悠悠的飞溅下来;好一场美丽的梨花雨。"人的将来真是无法预料。"渊明踏着用青石砌成的石板路;感慨万千。自己入伍才四十多天;便又走进了机关;握枪的手又重新握住了笔。渊明突然想起了他弃学从戎的真正目的不在于进机关;而是练就一身结实的身板;好去报仇。然而; 命运之神又把他推向了另一种军人的生活方式;渊明不禁有几丝惆怅。"我到底在干啥呢?"渊明暗暗地问自己。

  他远远就看见战友们在训练的情景。战友们一字排开;每人提着一个手榴弹; 在往坚硬的地面上砸;战友们见渊明过来了;用友好的目光跟他"交流"; 依旧没有停止训练。

  "妈的;渊明;你来体验生活了!"

  "班长好!"渊明见到了黄班长;十分激动;迅速敬礼。

  "妈的;甭班长班长的;现在你可是机关的人了;我们可是最基层的。"

  "班长;让我也砸一会儿!"渊明从班长手中接过了手榴弹;使出全劲猛往地面砸去;坚硬的地面上冒了几粒白星;渊明使劲砸了几十下;已是满头大汗; 但地面的坑连形都没有。渊明回头看看战友们砸出的坑已有一尺多深了;有点失望。 把手榴弹往地上一扔;"哎;我真没用!""妈的;什么没用有用的;你玩笔杆子他们能耍吗?"

  "当兵不练武;不算尽义务;练武不练精;不算合格兵嘛!"

  "妈的;新兵蛋皮;你还知道的挺多的嘛;你一定知道什么’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吧!"


()好看的txt电子书
  "不;班长;你可别这么说;革命有分工;行行都光荣!"

  "妈的;这就对了嘛!"

  渊明暗暗佩服班长的口才;稳稳设置了陷阱让渊明往下跳"班长;我想通了;我以后争取多写好稿!"

  "妈的;写归写;别忘了练练身体;保护好你那双鸟眼睛。"

  "谢谢!"

  渊明离开训练场回机关时;常干事已在门口等他了;"小胡;今后别乱跑;走;陪我采访;你该记的记;该听的听!"

  "是!"

  采访对象是一位有着15年兵龄的志愿兵王大胜。 当渊明和常干事走进军械修理所的大门时;一位年龄约40岁左右的志愿兵正在焊大门的门栓。

  "老王!"常干事叫了他一声;"有空我们坐在一起扯扯吧!"

  "好的!马上就好;门栓坏了;我焊一下。"

  当老王走近他们跟前时;渊明看到了一张刻满皱纹;黑得象槐树皮一样的脸。

  "小胡;这就是王技师!"

  "这是刚选来的报道员胡渊明。"

  "好好!"王大胜一双大手向渊明伸了过来。渊明敬了个军礼;用双手握住了王技师。

  常干事足足与王技师侃了一个下午;坐在一旁的渊明洗耳恭听;认认真真地记了厚厚半个本。王技师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让渊明大耳福。对眼前这位黑黑的硬汉钦佩得五体投地。

  晚上;常干事要渊明去他宿舍;帮他去拖地板;并要求渊明每周给他打扫三次卫生。渊明并不十分愿意;他觉得这是常干事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用不着他去帮助。 渊明自然而然地把常干事与下午刚采访的王技师作了对比;竟悟出了许多。在晚上的日记上;他写下了这么一行字:我可以自得;但不应自傲;我可以自守;但不应自卑;我可以自爱;但不应自恋;我可以自伤;但不应自弃。

  日月飞逝;一转眼春节将至。渊明在这期间在新闻上有了飞速的长进; 不但掌握了新闻这种特殊体裁的写作方法;而且渐渐地培养出了一双敏锐的’新闻眼’。

  渊明喜欢白天"沉"到基层去;与战友们"泡"在一起;他总不停地掏出小本本记下有价值的素材;晚上再去整理。有时写到东方发白;他也不觉累。渊明自己也不明白为何会有如此的劲头;他在日记中曾经写过:这一次采访对象王技师的形象让我懂得了许多;人的一生其实不止是一时冲动;更多的是持之以恒和甘于奉献。

  渊明第一次发表单独署名的文章竟上了军区的《人民前线》头版头条。 这一次轰动效应绝不亚于第一次在军报上发表诗作;更确切地说;渊明第一次感受到了通过辛勤的汗水换来累累硕果的滋味。在这以前;渊明曾与周小宇;常干事合作发表了7篇新闻报道;渊明总觉得那些都是别人的思路。只有这一次;才是真正自己写的。

  写的是篇消息;主标题是《一虎带群虎;虎虎显声威》;副标题是《班长黄甲作带出一班训练尖子》,文章发表的那天正好是除夕之夜。

  "好样的;今后继续为我团的新闻报道工作再立新功;来;干杯!"团政委红光满面的过来跟渊明碰杯。"谢谢首长;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