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明其妙的穿越
“他还有事。”苏荔笑笑,坐上宝宝的车,伸手去接蕙芷。
宝宝扶着蕙芷上车,很有大将之风的挥挥手,文觉的两个弟子自然的坐到了车夫的位置上,一扬鞭子,小车稳稳的向紫禁城驶去。虽是小车,但还是比李卫家的那辆要显得宽敞舒服,内部的布置非常实用,苏荔靠在软垫上一路上,都懒得说什么了,她心很冷,唯一的理智就是,她不要向祥林嫂一样见人就诉苦,更不会跟儿子说,爹妈要分手了,你跟谁这种无聊的话。宝宝也不说话,静静的坐在靠近门口的地方,板着脸,谁也不知道此时他心里想什么。蕙芷有点担心的左看看、右看看,最后决心跟自己玩,保持安静最重要。
到宫门时,苏荔一边递上牌子一边看着身边的宝宝,想了半天,最后还是说,“你还是别进去了,该去哪就去哪吧。”
“额娘!”宝宝此时哪有心情去办差,傻子也知道出事了,至于到了哪个程度他还不清楚而已,于是显得有些焦虑。
“我没事。”苏荔笑笑,也轻轻的拍拍他的脸。宝宝看看苏荔,似乎才下了好大的决心一般,才重新回到车里,车飞驰而去。
女频一组C班签约作品系列推荐
《诡发屋》剪云裁衣
书号1134462
诡异,从今夜开始……
轻轻拨动恐惧的弦……
卷简介:
神秘日记:阴谋与爱情(注:分现实与日记两条线索行文)
神秘空间:夜寂寂,鬼压床;月光光,鬼来电
神秘来客:心的传说
神秘镜面:你是谁?我……是谁?
你能猜到最终的结局吗?
不一样的灵异,来自身边的灵异,敬请读者在夜深人静之时独自观看……
推荐与正文字字数无关,请大家放心观看。
()免费TXT小说下载
'本篇由读者吧…Www。Dz88。Com首发转载'
nbsp
第196章 铅笔
苏荔带着蕙芷去了南书房,李德全正在门口等着,“苏福晋,您来了。”
“李谙达,怎么还出来等了?”苏荔忙迎了上去,不管其它,怎么说人家的年纪也大些,认真的行个曲膝礼。
“嗯,郎大人来了,奴才正好就来迎迎。”李德全忙还了一礼,这里似乎只有苏荔才会这样认真的给自己行礼吧。再想,应该是这宫里的贵人、皇子们,除了苏荔母子仨,没人会跟他行礼。
“郎大人?”苏荔想想似乎没听过有姓郎的大人,再说如果有外臣在的话,似乎自己现在进去不合适。
“是洋人,本来是传教的,后来听说他会画画,皇上才会留下他的。”
“现在能进去吗?”苏荔想想,听着耳熟,但此时也懒得问了,看看他,
“当然,皇上说了,您直接进。”李德全拍拍手,逗着蕙芷,他虽然没像是喜欢宝宝那样喜欢蕙芷,但爱屋及乌,对她比其它孩子还是好些的。
“谢谢!”苏荔笑了笑,牵着蕙芷进去。
康熙正皱眉看着一幅画,旁边站着一个洋人,看着有点面熟,就是想不起来了,她也没有心思想就是了,规矩的磕了头,康熙看到她们来了,笑着招手,蕙芷如蒙大赫,爬上了炕,正好看见康熙手上的画。
“弟弟!”蕙芷指着画对苏荔说道,苏荔愣了一下,伸头看了一眼,竟然是一幅油画,画的是个中国小男孩,苏荔虽不会画,但多少见过几张油画,看上去画得还不错,明暗对比很鲜明,孩子看上去非常写实。
“你来了。”康熙看苏荔在看。顺手就递给了她,抱起来了蕙芷给她拿枣糕。
“您不喜欢?”苏荔看看。可能用地是白缎。感觉没有画布地颗粒感。但多了一份细腻地光泽来。
“洋人地画技看来流于直白。”康熙旁若无人。
苏荔想想也是。这时又没照像机。油画可不是要以写实为主。印象派还没生呢!她笑笑。可能对康熙来说。他更喜欢中国画地意境之美。
“本就是各有千秋。国画以意境之美。油画以实取胜。”苏荔双手把画放回炕桌上。
“也对!”康熙本想鄙视郎士宁地。可听苏荔说了。又觉得虽然自己不喜欢。但看上去倒是自己狭隘了些。指指郎士宁。问苏荔。“还认识吗?”
苏荔只好又看了一眼。想想自己哪里有见过什么洋人。除了那个……想到那儿。苏荔笑了出来。那个非说自己地意大利面是他们地洋人。
“您没回意大利?”
“福晋安好。小人回去过,又回来了。”郎士宁已经听出了苏荔地声音,含笑躬身行礼。
“是啊,大清国是个古老而丰富多彩的国家,您会有所得的。”苏荔淡淡的笑笑。
“小人觉得福晋做的面条比我国地更好吃。”
“那是显而易见的。”苏荔笑了起来。
“真是孩子!”康熙笑了起来。苏荔低头抿嘴笑了起来,“这是郎士宁,今天就算认识了。郎士宁,你的那个望远镜可是朕的这个儿媳妇改的,聪明吧!”
“小人已经猜到了,福晋之慧非小人所能想到的。”郎士宁笑道,一点也不感到讶异。
苏荔则呆若木鸡,自己怎么可以忘记郎士宁?她可是看过《圆明园》的记录片地,那个在后世引来无数口水战的大水法,传说中说就是他设计的。
“怎么自己来了?老四呢?”康熙等了半天也没看到胤。便问道。
“家里有点小事儿。怕您着急,让奴婢先来了。看奴婢这记性,给您的折子在爷那儿。也忘记要过来了,您如果现在就要,奴婢再写一份可好。”
()
“说说吧,写到什么时候。让郎士宁也听听,省得他总想劝朕许他去传教,还想让朕知道洋玩艺有多好。”
“呵呵……”苏荔笑了起来,康熙和罗马教庭的问题她在几本穿越小说里看到过,所以她也懒得问,反正她不信教,跟她没有关系,不过如果郎士宁能留下做点什么就好了。苏荔想想指着那幅油画,“郎先生,您用什么打地底?是自己带来的炭条还是什么?”
“我从罗马带来的。”郎士宁从口袋里拿出画素描的炭条递给苏荔,苏荔接过在边上级宣纸上试了试,感觉不怎么清晰,这得在略硬一些的板纸上可能会更好用一些。她把炭条递给了康熙。
“郎先生带来的东西中也有好的,这个就是。您看,这是炭笔,要是咱们能做出来,有时在外头临时写些便笺什么的,就不用拿着墨盒和毛笔那么麻烦了。这个做出来,其实也是个贱物,给贫家地子弟学习写字也是不错的选择。”
“您说的是铅笔。”郎士宁在旁纠正。
“现在已经有铅笔了?”苏荔一愣,下意识的问道。
“是,德意志已经有了铅笔厂,用石墨加木柄制做的,比我这个炭条好用。”
“你会做吗?”
“原理倒是不难,只是小人不知道大清国有没有石墨。”
“铅笔是用石墨做的?”苏荔瞠目结舌,她一直以为铅笔就是铅做的,不然怎么叫铅笔。
郎士宁也傻眼,他本以为苏荔是知道起源的,原来不是。想想铅笔的起缘倒是太长,一时也不说不清,只好避重就轻。
“是,福晋如果想找的话,小人会写信回去找几个专门人才过来如何?”郎士宁自己可不会,他可不敢乱揽活。
郎士宁不会,但不代表其它人不会,苏荔忙回身看向康熙。
“探矿?”康熙愣了一下,怎么就提到探矿了,试试那只炭条,也画不清,这有什么用?更何况。矿业一直是由朝庭专营地,如果让人来探,感觉总会有些不舒服。
“陛下,您当然觉得这不如您地笔,可是……蕙芷。你写。”苏荔示意蕙芷,蕙芷只会几个简单的字,忙给康熙显白起来,笔也握不好,就像拿筷子一样,歪歪扭扭地写了几个字,苏荔看看边上有馒头。也不管成不成,顺手在蕙芷画的地方擦了两下,效果不明显,但看得出来,已经擦掉了一些。康熙看看。倒是心念一动,“你地意思是,这可以方便的擦掉?”
“对,这个用于画图纸、还有野外工作时用,对孩子们学写字时也很好。我国地大物博,石墨一定有的,所以找几个人回来只是认什么是石墨而已。”苏荔进一步说道,最后一句是为了迎合康熙而说地。当然也是实话,她也不知道石墨长成什么样,也不知道中国这会管这个叫什么。
“这倒是,大清国什么都有。”康熙点头,这是他深信不疑的,苏荔心里叹息,但还是赔着笑脸,“那你就听苏福晋的话,写信叫人来吧!”
“那个,陛下。都让人来了。不如多叫一些吧!会做铅笔的,会盖房子的。还有会打铁,做玩具地。对了。还有书,他们也有书,不如也带些来,荔儿还没见过外国书呢。”
“行了,你要什么,跟郎士宁说就是了,反正不让他来,他们就不来吗?让他们见识一下大清之富也是好的。”康熙不以为意。
“那是显而易见的,奴婢听说现在欧洲皇室都以您为楷模呢!”
“真的吗?”康熙精神一振,期待的看着郎士宁,郎士宁又不是傻子,马上诚挚的点头。
“小人常听贵族们说,宫庭的化妆舞会以装扮为清国人为荣。”
康熙再次愉悦地大笑起来,他的自信心再次得到了满足,后面的话就好说了,郎士宁得到了引进技术与人才的任务,而作为交换,康熙允许他开办一所绘画学校,虽然他并不欣赏。
苏荔没想到在自己心情这么差时会有这样的收获,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看到一扇门关上了,于是又给她开了一扇。
她解决了铅笔和从欧洲引进人才地问题后,就正式的说说造办处的事,因为是反复推敲过的,她大致说了一下,康熙和郎士宁都认真的听着,不过是加强管理,提高效率的事,苏荔习惯用图表说话,顺手用炭条拿了张略硬的板纸,边画边说,炭条比毛笔真的好用太多,线都画得直一点,字也写得飞快,十几年地毛笔训练,现在苏荔的字比在现代时不知道好到哪了,自己看着都觉得很感动了。
“你是说还是以节源为主?”康熙以为苏荔今天来会提些新鲜的,没想到她还是说些老调重谈。
“奴婢对造办处实在不熟的,只是那天看师傅做活时想到的,师傅们都想留一手,于是奴婢想,既然都怕教会了徒弟没了师傅,那不如把工艺分成几个环节,一个徒弟只教一个环节。这样至少熟能生巧,做什么都快点,再由这几个徒弟一人负责一个作坊,他们只负责那一个环节,最后装在一起就成了,就能批量生产了,而不是一个个的出。最好的给您用,其它差点的您赏人,最差的卖了,可不就是钱了。”苏荔笑着,深吸一口气,本是她喜欢的工作,怎么会这么累,她觉得自己说得快精疲力竭了。
“哦!”康熙明白了,想想,“就是《吕氏春秋》里说地,各司其职?”
“还是您书读得好。”苏荔忙点头,笑了起来。
第197章 教育为本
()
第197章
“你是说即使是造办处的工匠也都会留一手?但是如果都留一手,传到后来,不就什么都没传下来了?”康熙想到这个了,马上问道。
“陛下圣明!”苏荔叹息了一声,老爷子总算是问到点上了,可是自己要说吗?想想胤那个扑克脸,最终咽了下去。要活着,不能再出风头,而且自己也的确提不起劲。
“朕又不能真的命令他们教徒弟对不对?”这种事康熙想想都会觉得棘手,怎么说那也是人家的手艺。
“陛下没有皇家科学院吗?”郎士宁忍不住插嘴说道。
“皇家科学院?”康熙一愣。
“是啊,英吉利在半个世纪前就已经成立他们的皇家科学院,每年评选一次,每次只许评出四十四个人,都是各领域在这一年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第一人,让其名留青史。可是如果想成为第一人,必须公开自己的本领,让大家评选出来。而且他们的论文可以汇订成册,让大众崇拜。”郎士宁说得慷慨激昂,苏荔想想真是的,人家说得多自然,自己怎么会战战兢兢?
苏荔低头笑了起来,这和她前一段提的铁匠擂台赛差不多,但是郎士宁更加概括到的各各领域,再就是还要论文!这么一看就知道他不了解中国的国情,那些工匠连说都说不清,还写文?这看着简单,其实操作起来会很难,谁来当评判?谁能冒天下之大不韪来公开自己祖先的秘方?
“荔儿,你觉得呢?”康熙觉得不太妥当,郎士宁怎么会了解中国千百年的固疾。
“很难。人家都是传子不传媳,陛下的褒奖当然会好,可是真的公开秘技,只怕会让他们觉得对不起祖先,受家族的唾弃。”苏荔苦笑了一下。
“朕也这么想。”康熙点头,觉得还是苏荔比较靠谱,更相?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