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明其妙的穿越
能养活,旗务也是越来越困扰康熙的一个大问题,如果真的如苏荔所说,把这些少爷兵们编入工营,拉着他们去做活,至少不会再惹事生非了。
“当然,每天忙死,谁有空想别的!您说呢?”苏荔才没空想老爷子怎么想呢,她只想忽悠着老爷子先把她要的沟弄出来。
“那个,我还要先定管子,好在先都算出来了,您只要同意,下单子即可。您先把军队召起来,把图纸多印几张,让他们好熟悉地型再就是跟延线的人打好招乎。等等,奴婢还得再定个工程表。”
苏荔边想边随手拿了一张纸出来,飞快的写着计划,让部队参与工程是最后一招,苏荔没想到老爷子会同意的,不是要打仗了吗?怎么还肯调军队?想不通,她也懒得想,得定好计划,不然到时一团糟,老爷子非杀了她不可。
康熙看着她,笑着摇头,有时也会想,这丫头是太聪明了,可是真的应对时才知道,她就是说到哪能哪,连牛录都不知道,牛录管五百人,竟然用十夫长,百夫长来比喻?那是哪门子的皇历了?
第210章 八旗子弟
“空想、空想,就是闲出来的,都跟你似的,天天忙着要命,就什么也不想了?”康熙暗讽了她一句,苏荔哪一个主意不是空想?不过是借着自己和老四的手,把她的空想变成现实罢了。而且起因全是为了她自己的私利,不过倒是真的,虽摆明了告诉自己她为的是自己,倒比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顺眼些。
苏荔还算有自知之明,只好老实的低头微笑。康熙又白了她一眼,还是把东西全扔过了胤的怀里。
“让老四去给你办,朕不再上你的当了。”把东西给了胤就是让他们有机会合作,有机会缓和。
苏荔当然知道他的用意,可是这不是苏荔想要的。但此时反驳不是找事吗?反正她搬出来了,什么时候回去,甚至不回去也由不得康熙不是。低头专心的写计划,当没听见。
“老四,你把工兵营的事准备一下,旗人优先。”康熙吩咐胤第二件事,旗务对他们来说也是大事一件,只是问题在于谁来管。
苏荔听到这话愣了一下,抬头傻傻的看着康熙。工兵在现代可大都是贫家子弟,而且更多的都是农村的贫家子弟,城市贫寒子弟都不见得能做的。现在康熙竟然让那些以吃喝玩乐为主业的八旗子弟来干这个,不是等着他们来哄他下台吗?更重要的是,那些旗人知道是自己的主意,那她还活不活,她儿子还怎么混?
“怎么啦?”康熙看到了苏荔的傻样。
“您让八旗子弟当工兵?”苏荔傻笑起来。
“不可以?”康熙有些怒了。苏荔似乎在笑自己。
“奴婢倒真不想打击您,就算是四爷牵头,也不会有人报名。而且就算是有人报名了,谁来干活?工兵可是最苦、最累地活儿,他们拿得动超过鸟笼子的铁锹吗?”苏荔笑着摇头,想想后世,八旗子弟就跟弱不禁风放在一块的,一群寄生虫,即使是种马小说里,对这些人也没有特别她的办法。看来康熙真的急了。不然怎么会想到放到工兵里。
“不做就饿死。”胤森然的说道,他是很倾向老爷子的想法,这些人早就该恶整一下了。
“他们宁可饿死也不会做。更何况还有祖宗家法在。他们饿不死。”苏荔对胤就没那客气了。当即就挡了回去。胤是铁腕。就是不会搞好关系。才在后世有那些乱闻传出来。群众基础太差。
“你说就让那些人一直游手好闲下去?”康熙不乐意了。他心里即使对八旗子弟不满。可是这些人却是他们满州政树权地基石。真地垮了。大清朝也没什么指往了。
“那个。奴婢不知道。这是大文章。奴婢管好自己就不错了。”苏荔马上把头一缩。低头看看自己地图表。想了想。却还是没忍住。“旗人不能做生意;读书考学毕竟是少数人;给他们了好地。他们也不会种;苦活、累活他们一定不会干……其实您说得是对地。让他们当兵。倒真是个办法。但工兵一定不成。太苦太累。会引发不满与反弹地。”
“有办法了?”康熙盯着她地眼睛。他此时倒是希望苏荔能再聪明一点。把这个问题解决一下。
()好看的txt电子书
苏荔摇头。“真不知道。光咱们北京城里地旗人都有不少。贫富不均。真地有政策了。穷人家倒还好办点。可是大臣家怎么办?所以真是很难办地。”
“屁话。容易地话这些人都没想出办法?”
“所以说了,这世上最麻烦的就是人了。”苏荔点头,深有感触,她在国企里混了我年,姐姐,姐夫都是政府里,他们共同的就是看法就是这点,事不难,难地是与人相处。来了清朝十多年,把内院一看,真是有过之而无及。
“朕听说你让你府里的奴才都在念书,而且还要考试,考得好的还给加工钱?”
“是啊,奴婢就是个穷命,各位嫂子弟妹们怕奴婢没人用,都给奴婢送人过来,退回去也不好,可是人又实在太多,于是连着家里奴才地孩子们一起办个小学堂,让他们没活干时,就去念点书。又怕他们敷衍奴婢,于是跟平时工作合在一起,事要做得好,还得读书的,奴婢订了细细地章程,平日就给他们打分,一月就评比一次,给他们特别的奖金,而且将来奴婢还给他们机会出去当管事。反正才实行十多天,看上去,热情还不错。”苏荔不禁沾沾自喜起来,才十多天,前院地那些人都没空再鬼头鬼脑的人盯人了,都没事拿个树枝在地上写写划划,口中还念念有词地。连请来的先生都感动到不行,说没见过这么些好学不倦的学生。顺心回来讲给苏荔听苏荔感叹,果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啊。
“就这么喜欢办学堂?”
“才不,不是怕他们闲吗?读书多累人啊!奴婢不过是用读书把他们捆着罢了。”苏荔不以为然,说完愣了一下,想想,刚刚好像不是说这个啊,怎么把题走到这儿了?想想愣愣的看着康熙老狐狸一样的脸。
康熙大笑起来,他开始听说苏荔让家里的奴才去上学就觉得很怪,让人把苏荔的章程抄了一份回来,细看之后,竟然觉得苏荔似乎把这个看得比他们干活还重,还在想她在想什么。于是让人天天来报一下,没两天,他便已经明白了苏荔的用意。各府的人都有,苏荔只有用这个办法来捆绑他们,时间一久,他们便会被苏荔所同化,原家主的影响力就会变得越来越小。其实那时他就想着,要不要用这个办法来管束旗人,可是他还是想再问清楚一些,这可跟苏荔府里那些丫头小子们难管多了。现在看苏荔侧目而视自己,便知道聪明的她已经想到了,对她说道,“怎么样,也办几个学校来把旗人收进去?先捆起来再。”
“还是得先查出到底有多少人,什么年龄阶段,然后才能有针对的制定计划。”苏荔苦着脸,拿白纸边说边写。康熙和胤对视一眼,一齐笑着摇摇头。这一看就是书呆子的作法,什么事都先做计划,似乎不做计划,她就不会走路吃饭一样。
“奴婢府上就那么几个人,怎么着都好办,可是这是万岁爷的大事儿,荔儿可不敢保证一定有成效,只能说暂时把他们关一下,至于说能关多久,奴婢可保证不了。”苏荔丑话先说在前头。看康熙点了头,想想,“如是要办学校的话,奴婢觉得不是不先按年龄分类。奴婢也不知道现在满人家里有没有族学,听说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去读。所以万岁爷是不是先把这些族学收起来。这些都有现成的教室和先生,先把五到八岁的孩子集中在一起,分成不同的班级。不论穷的富的,都必须在您指定的学校读书,不过通过考试的,不许出来,学得好的可以给奖励,您捡那不值钱的糊弄一下就成了。将来这些人里有一两个状元也不错,只怕都要感念您的恩德。这个是最重要的,这个是保证十多年之后不能再出纨绔子弟的根本**。要严格控制和执行,只要是旗人,就必须上学。”
“十五到二十的男孩子们也圈在一起,这些孩子分两种。一些好勇斗狠的,性子都已经差不多成型了,所以也是属于最不好管的一堆,基本上这些人中穷人比富人好管,平民比官家子弟好管。在这儿的,就得派个皇子去,狠下心肠来,先灭几个人的威风,后头的事就好办一些。总的原则是好勇斗狠的为一营,早上一起来先出去跑个五里地再回来,看你们还有没力气再闹,还有力气的,给他们再派武术师傅,兵法师傅,挑出成绩最好的您别管出身,直接给官职,直接派到营里去做军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这些孩子窝里争去。”苏荔喝了一口茶,在下面划上一条横线,继续说道。
“第二拨就是身体弱的,爱学文的,当然也有文不成武不就的,这看着好管,可是说实话,这一拨却比那些孩子难教。只怕都是蔫坏的小子们,所以这些孩子就得比上面的孩子还要管得更紧一些。而且这些孩子能读书当然好,就怕那明明不是那块料的,偏要死读就麻烦了。所以要宣传,不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只要在某一方面做到最好,哪怕是泥巴人捏得比人家的好,您都赏,让他们开发自己的潜质,成有用的人就成。”
“第三,这些学校全部要有武术教官,军事化管理,让他们从小就有条理的过集体生活,再就是您再写个大清国的荣辱观。让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荣,什么耻。比如说,以忠君爱国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彻底给他们洗脑!”苏荔冷哼了一声,好歹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这点小意思!(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com,章节更多,
第211章 学校
“前头让好勇斗狠的去习武学军事,朕觉得很好,大清马上得天下,怎么可以让他们都变得文弱起来。**还就是最后一条也好,让他们知道何为君,何为国。”康熙听到后面的忠君爱国,便摇头晃脑起来,这话听着就顺耳。他细细的想了一会,才缓缓的说道,从中可以看出,他对第二条的第二点并不认同,也是,让他认同捏泥人的,是有点难,提了三点,他同意了两点半,对苏荔来说已经是成功
“现在二十多岁的怎么办?那些人就不管了?”胤可保持着清醒,他可没被说晕了,苏荔这个又是长久的计划,不是不朝一夕能看到成效的事。现在老爷子头疼的可是目前这群人。
“这个最难,从小就惯坏了,不过也有一点好处,他们父辈都是打过仗的,骨子里还算有点血性,不是要打仗了吗?弄个什么营,吹得神呼其神的,把这些人全收了,让十四爷**去。”
“让他们送死?”康熙抽了一口冷气,怎么看苏荔也不像是狠角色啊。
“当然不是,荔儿也是旗人,这些人跟荔儿也是打断骨头连着筋呢!派个狠角色,把这些人延途就操练起来,算是学生兵,真有危险时,让人护一下,而且在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还是让他们经历一下什么叫打仗。有时军营倒是个最好的学校,出去几年,看到真实的战火。经历了死亡之后,他们想纨绔只怕也不成了。”苏荔看了康熙一眼。“再说了,您都把亲儿子派出去了。他们再尊贵还能尊贵过咱们的十四爷?您在朝堂上说说,好男儿,当兵去。让大臣们先捐儿子,这样工作就好做了。”
“这样一家最多出一个儿子,剩下地呢?”胤像是特意找苏荔的麻烦。
苏荔想了想。是啊古代讲究就是这个,父子,兄弟不能同时去打仗,得让家里有个苗在。
“嫡子应该不会派出来,您鼓动一下,反正咱们满人最重地就是军功。庶子,次子本就没爵位家产承袭的,出去当兵可是捷径。在家地。除了继承家业的长子,或嫡子外。该项上学的上学,过了上学年纪的。招在一起办个培训班,集中学习您的大清荣辱观。然后看看他们各有什么特长。按特长来划分方向,前些日子不是说了,咱们不能光有读书人,其它地人才是也需要的,旗人经济条件较好,学习的能力应该不错,能学就一定能有用。就退一万步说,真有那榆木脑袋的,好歹也学了大清荣辱观,不让他们当败家子、惹事精,就算是给您积了德了。您说呢?”
“嗯!朕好好想想。”康熙接过刚刚苏荔写的几大张纸,倒是开始喜欢苏荔这性子了,什么事,都这么有条不紊的,慢慢地用笔有条理的记录在案,也不怕人家会用这个来纠她的辫子,真地心胸坦荡得头有点晕,放下笔,把刚刚自己写的记录从头看了一次,顺手拿康熙地朱批笔在自己觉得重要的地方划上线,编上号,自己刚刚只是顺口在说,可是真地做有点问题。重新拿一张白纸出来,静静的要做地事重新的整理过?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