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传奇皇帝朱元璋
马秀英说:“那都先回去吧。”
人们陆续走了。
郭惠坐在小凳上,头伏在床头母亲脚下,屋子里只有母女二人了。张氏的手轻轻抚着女儿的头发说:“我这病,说不上什么时候,一口痰上不来就见你爹去了。”
“娘,你别吓唬我。”郭惠说,“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有娘这么一个亲人了,你若走了,我可怎么活呀。”
“傻丫头!”张氏说,“娘也不能跟你一辈子呀!皇上对你好就行了。”
郭惠说:“都是我爹糊涂,留了那个遗嘱,断送了女儿的一生。”她说着说着眼中涌出泪来。
张氏知道女儿并不愿嫁朱元璋,是强扭的瓜。
张氏立刻辛酸地落泪了:“你别怨你父亲,要怪,都怪娘一时没主见。”
听这话里有话,女儿问:“娘,怎么会怨你呢?”张氏又不说了。停了一下,张氏又说:“贪图什么虚名,是娘害了你!当个贵妃又怎么样?自从他纳你为妃,又接连封了十几个,说不定日后还要封多少。娘这不是害你守活寡吗?倒不如嫁个平常人,小门小户和和美美地过日子,吃糠咽菜心里也舒服啊。”
女儿不知母亲为什么这么说,她说:“我谁也不怨,就是这个命了。”
张氏说:“娘活不了几天了,我这一生没做过一件对不起你父亲的事,我就要去地下见他了,我怕他怪我,我不敢去见他呀。”说到这里,张氏又伤心地流起泪来。
这引起了郭惠的警觉,她问:“娘,你有什么大事瞒着我?”
“还不是遗嘱的事!”张氏说,她临死前说出来,女儿原谅了娘,娘才好到阴曹地府去求她爹原谅啊。
郭惠呼的一下站了起来,一时她全都明白了,两眼可怕地瞪着,说:“娘,根本没有那个遗嘱,对不对?”
张氏又有几分后悔嗫嚅地说:“也不能说完全没有。皇上说是你爹对他说的,没来得及写下来。”
郭惠怒不可遏地说:“于是你们合起伙来弄了一份假遗嘱来骗我,对不对?”
张氏又心疼又惭愧地抱住女儿,呜呜地哭起来。
郭惠推开了母亲,这一瞬间,她眼里充满了仇恨,她站到窗前,那里是梳妆台,她发泄地用胳膊一扫,化妆品稀里哗啦地滚了满地。
她推开门走了出去。
刚刚放晴的天又变了脸,雷声风声夹杂着冷雨,雨水击打着荷塘里的荷叶,发出空洞的音响。郭惠任雨水淋头,她在雨中茫然地走着,走着。
不知过了多久,马秀英带几个太监来了,撑着伞,用埋怨的口吻说:“到处找不着你!你怎么在这?娘方才过去了。”
郭惠眼前的雨丝、荷塘、木桥全都旋转起来,她竟然傻笑了一声,咕咚一下栽倒地上。太监们忙上来搀扶。
四
朱元璋得了一件宝,是宋朝淳化年间留存下来的《淳化阁帖》,他如获至宝,因为《淳化阁帖》的第一卷里收的是帝王书,他动了心,也想日后在本朝录辑一卷帝王帖,刘基嘲笑他的字不行,他偏要练练。
他正在临帖,刘基一副山民打扮进来了,他是来向朱元璋辞行的。此前朱元璋已恩准他回青田去料理老妻的丧事,还破例赏了他一百两纹银,朱元璋为他妻子一直未能到南京来随刘基享福而感到愧疚。
刘基向朱元璋说:“谢谢皇上恩典,我明天就回浙江老家去办老妻的丧事,今天特来告辞。”
朱元璋说:“快去快回,你知道,你是朕须臾不可离开的人啊。”
刘基说陛下过去有李善长,后来有杨宪,现在有汪广洋、胡惟庸、陈宁,自己此时用不上力,已是个可有可无的人。
朱元璋很不自在地说:“你是讥讽朕,还是发心中怨气?”
刘基说:“我是什么秉性,皇上又不是不知道。”朱元璋见他坐在那里没有走的意思,就问:“你还有事吗?惠妃母亲的丧事要办得风光些,朕不能不去照应一下。”这等于是下逐客令,他怕刘基行前又提什么令他为难的事。
刘基说:“我记得陛下让我寻找江南才女楚方玉的下落。”
“找到了?”朱元璋的兴奋表情旋即为失望所取代,他说:“她不是死了吗?”
“她没有死。”刘基说。
“在哪里?快代朕去请!”朱元璋说他亲自去请也不为过。
“有皇上这句话就行了。”刘基用意不明的笑令朱元璋提高了警觉性,“你什么意思?”
刘基说这楚方玉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朱元璋》第七十二章(4)
朱元璋仍然没转过弯来:“近在眼前?在南京吗?”
刘基说:“在南京,在刑部大牢里。”
朱元璋瞪起眼睛愣了半天,忽有所悟,又惊又喜地问:“你是说,是那个楚方?她本来就不是楚方玉的弟弟,她就是楚方玉?”
刘基笑道:“正是。”
朱元璋意识到楚方玉是女扮男装时,惊奇她真有本事瞒天过海,她也瞒过了刘基和宋濂两位主考官了吗?还是你们本来就联手作弊?
刘基说:“我们也没看出来。如果知道她就是楚方玉,我们也无须让她走科举之路了。”
朱元璋转而又愤怒了,方才他是出于情,现在是理智占了上风,他表白自己虽爱才,还是不能原谅她。
刘基说:“皇上说过,江南楚苏,你杀了一个,如找到另一个,一定善待她……”
朱元璋说:“不要说了,这女人够可恶的了!女扮男装,坏朕第一场科考,离间朕骨肉,用泔水汤奚落朕,她存心跟朕过不去。”
刘基说:“她在文人骚客中名声很大,皇上是不是……”
朱元璋说:“你不用以文人压朕!朕不怕这个。名声大又怎么样?朕喜欢了、高兴了,把它当花儿摆一摆,不高兴了,什么也不是。”
朱元璋拂袖而去。刘基呆在那里半晌没回过味来。
()
五
朱元璋的岳母张氏的灵柩选在城外鸡鸣寺暂厝,待满一年后再运到滁州去与滁阳王郭子兴合葬。
郭惠在母亲寄灵的殿前跪着,泪流双行,马秀英过来劝她:“起来吧,人死又不能复活,哭坏了身子。”
郭惠说:“我娘说她对不起我……”
“你说些什么呀。”马秀英吩咐几个小太监备轿,快搀惠娘娘上轿回城去。
小太监马二答应着要走。郭惠说:“我再坐一会儿。”
马秀英劝道:“皇上早就走了。”
“又不是他娘,他走不走和我有什么关系?”郭惠冷冷地说,“姐姐你们先请回吧,我要在寺里住上几天,陪陪我娘,这以后我还有机会来陪我娘吗?”说着又哭。
后赶来的郭宁莲见她哭得可怜,又是母女真情,不忍心违拗她,就让寺院里收拾出一间净室来,让她尽尽孝心。
马秀英在犹豫,这若出点什么事,谁担得起责任啊?
郭惠顶撞说:“我死了我自己命短,也怪不得别人。”
马秀英有点气恼:“你这么任性。”
郭宁莲说:“行了,我做主了,马二,你挑四个内使,两个奉御,两个典簿留下,万春宫的宫女也留下,三天为期,再来接她。”
她这么说了,马秀英只好顺水推舟地就依了宁妃。
朱元璋从鸡鸣寺送灵回来,并没注意到郭惠有什么反常,女儿哭娘,总是真情悲切的,他也不知道郭宁莲准许郭惠留宿寺院的事,他因为要召见李醒芳,便急着赶回了奉先殿。
朱元璋很高兴地接待李醒芳。朱元璋说:“你中了三甲,朕想来想去,把你留在翰林院当编修吧,这虽是个闲职,却能让朕时常有机会见到你。”
李醒芳当然听候圣裁,他说自己本来也是个闲人,闲人供闲职正合适。
“听你这话,并不满意。”朱元璋说,“过一年半载,你愿意的话,不是不能外放。”
朱元璋这次召李醒芳进宫,是敕命他为朱元璋的列祖列宗一一画像,因此对他格外礼遇。李醒芳这样主动带了画架、画布来,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想借机为楚方玉求情。连刘基都碰了钉子,楚方玉的大名也居然没有打动朱元璋,使李醒芳感到渺茫,却也不能放弃这最后一次机会。
李醒芳拿出卷笔帘,打开,又摆好了画架,问:“不知画皇上的列祖御神像,可有什么依据?”
朱元璋说:“只能凭朕说了。朕之父淳皇帝,朕能讲出长相来,祖父裕皇帝、曾祖恒皇帝,乃至高祖玄皇帝,那只有凭你的想象去画了,要画出忠厚相来就行,不一定非要威仪。”
李醒芳坐下来,说:“就先请皇上说说淳皇帝的相貌吧。”
朱元璋说:“长脸,脸色发红,不像朕是单眼皮,耳朵也没朕的大,不过也比别人的大……”
李醒芳差点笑出来,朱元璋又说:“个子没朕高,脚大。”
李醒芳说:“画不着脚。”
朱元璋干脆说:“你看着画吧,往好了画,反正没有几个人知道朕父亲淳皇帝长得什么样。”
李醒芳又收起了画笔,既无真人可借鉴,那也就没必要在宫里画了,他说等他回去画好了再呈献皇上。
朱元璋说:“也好。”
李醒芳发现龙案上有一个刚写的字条,楚方后面又写了个楚方玉的名字,又用朱笔重重地勾了一下。李醒芳说:“有一件事,臣想禀告皇上。”
“什么事?”朱元璋立刻发现了李醒芳的目光在那张纸条上扫来扫去的,他明白了,说:“是不是为楚方玉求情?那就免开尊口吧。刘伯温的面子比你要大吧?朕已经严辞驳回了。她女扮男装屡次奚落、戏弄朕,这种女人朕绝不轻饶。”
()免费电子书下载
李醒芳说:“看在她当年在陛下落入困境时给过您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情面上,放了她吧。”
“朕感激她姐姐,与她无关。”朱元璋堵他说:“朕不能爱屋及乌。”
《朱元璋》第七十二章(5)
看来只好打出最后一张王牌了,李醒芳叫了一声“圣上”,刚要开口,朱元璋毫不客气地大手一挥,不准他说下去,他不能意气用事,只得周旋下去,再找机会。
《朱元璋》第七十三章(1)
“江南女才子”的名气最终没有“珍珠翡翠白玉汤”值钱,投之以泔水,报之以甘露,泔水也是生命的甘露。郭惠和蓝玉的爱情纽带上有皇上的鞭痕、刀伤,令人心有余悸,冲破它需要勇气和牺牲。
一
朱元璋已经不耐烦了。他问起了另外一件事,他听说太子和潭王都请他去画像了?芽他说这话时皱着眉头,显得很不高兴。
李醒芳说:“是。”
“以后再有人让你画,你推到朕这儿来。”朱元璋果然很不满意,连列祖列宗准备供奉在太庙里的御影还没画好呢,哪轮到他们。
李醒芳说:“是。”
接下来他们谈到了绘画,从汉代的画像砖说到北魏的摹崖石刻,也说起清明上河图,朱元璋虽不懂画,当了皇帝后也喜欢收藏了,也知道些皮毛,他和所有的当权者一样,也是喜欢附庸风雅的。
气氛一轻松下来,李醒芳感到机会来了,他并不刻意地为楚方玉申辩,只是唉声叹气。朱元璋问他为何叹气,他才委婉地告诉朱元璋,楚方玉不但是江南女才子,她就是那个献珍珠翡翠白玉汤救皇上一命的人。说是她姐姐,是她随口编的,不然她怎么会知道那罐子里汤的来历呢?芽皇上要杀她,不是把恩人杀了吗?芽
朱元璋又是一个吃惊,他沉默了半晌问:“她真的就是救朕的女孩?芽”
李醒芳点点头,哪有那么巧,姐妹二人眉间都有胭脂痣?芽
朱元璋说,时间久了,已记不清她的模样,只记得非常好看。他有点心软了,长叹了一声,说:“她为什么屡屡与朕过不去呢?芽”
李醒芳说她清高孤傲惯了,行为处世与常人有别,她上殿献汤以及说皇上三大过失,话说的虽不中听,却是出于一片忠心,忠言逆耳呀。
朱元璋有点动心了,他说:“她本人为什么不来找朕求饶?芽”
“她宁可死也不会的。”李醒芳说:皇上杀一个楚方玉,如秋风扫落一片树叶,很容易,但皇上得不到什么。
见谈话有了转机,李醒芳也自信了,谈锋甚健,言语中闪烁着机智和博学的光芒。
朱元璋问:“朕放了她,又会得到什么?芽”
“得到人心。”李醒芳说,天下人会说皇上爱才,爱到宽大无边的地步,甚而惠及有损帝王尊严的人;会说皇上从善如流,听到逆耳的话,尽管不对也以礼相待,抓错了人,自己来放。
朱元璋说:“你也很厉害呀,你和刘伯温联起手来,这是逼朕下罪己诏啊。”话不中听,却并不严厉。
李醒芳接着说服他,天下有那么多文人墨客,有那么多秉笔直言的史家,这段佳话在他们笔下必能流传后世,一个君主君临?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