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传奇皇帝朱元璋
“玩笑而已。”马秀英说。
这时楼窗上一个有几分风韵的中年女人探出头来:“秀英啊,你跟谁说话呢,聊得这么热乎?”
马秀英抬头看看,笑道:“是父亲新招来的一个亲兵。”
()好看的txt电子书
养母张氏说:“跟他有什么好说的!天不早了,该歇着了,丫环把洗澡水都给你烧热了。”
“哎!”马秀英答应着说,“就来。”
张氏缩回头去。马秀英说:“这是养母,她弟弟也在父亲帐下。”
“她这么年轻,儿子却有二十多岁了?”朱元璋问。
“你说郭天叙、郭天爵吧?”马秀英告诉他那是先房大夫人所生,她是续弦二夫人。
朱元璋点了点头。
马秀英说:“我得走了。”却没有迈步,她见了朱元璋,觉得有很多话要说。
朱元璋更舍不得她走,说:“大长的夜,忙什么?”
马秀英说:“你没听母亲说吗?跟一个亲兵有什么好说的!”说罢咯咯地乐。
朱元璋说:“看来,还是承认救过你的好。”
马秀英问:“为什么?”
朱元璋道:“那样,我就有资格名正言顺地和小姐来往,现在可就不方便了。”
马秀英文静地笑了:“你挺会打算盘啊!不过呢,现在后悔也来得及呀。”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朱元璋说。
马秀英又笑了笑,发现了他放在亭子凳上的书,看了一眼,说:“你在看《资治通鉴》?”大有惊讶之色。那含义是:你看得懂吗?
朱元璋平静地说他喜欢看点闲书、杂书。
“这可不是闲书、杂书。”马秀英认为这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帝王之书,一般人是看不进去的。由此更对朱元璋刮目相看了。
“你父亲看吗?”朱元璋问。
“他好像没看过。”马秀英说,“他更喜欢看元曲,《汉宫秋》、《西厢记》什么的。”
朱元璋忍不住笑了起来。
“你笑什么?”马秀英明显听出这笑声里隐含着轻蔑意味。
朱元璋直言,怕这种书不宜元帅,看多了会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啊。
马秀英看见张氏又一次从楼上探出头来,只好说了声“我该走了”,便进楼去了。
朱元璋拿着书,却看不下去,眼睛一直不离那雕花格窗,只听风吹窗帷沙沙作响,却不见倩影出现,不禁怅然若失。不管怎么说,他还是亢奋不已,他原想静下心来就想方设法打听马秀英的下落,还了俗的朱元璋对马秀英更是割舍不下了,却没想到冥冥中的神灵这样巧安排,马秀英竟离他近在咫尺,使他有朝夕相见的机会,这莫非是天意吗?
此前,马秀英、郭宁莲,还有那个赐予他珍珠翡翠白玉汤的奇女子,三个影子走马灯一样在他这个即将还俗的小子眼前转,不时地唤起他对异性的渴望,现在,这三个影子中的一个,一下子拉近了,聚焦变实了,而另两个相对地变得虚幻缥缈了。
《朱元璋》第八章(2)
二
作为亲兵,郭子兴出行时朱元璋是不离左右的卫士,当然亲兵不止他一人,他也要轮班在帅府门前站岗或守更。
朱元璋从小有“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个性,在皇觉寺出家当挑水僧,那是为了混口饭吃,没办法,他现在连徐达、汤和都不如,百户都没混上,只是个亲兵。惟一给他慰藉的是,他当亲兵可以随时有机会一睹马秀英的芳颜。
这天,朱元璋手执画戟在门口站立。
()免费电子书下载
进帅府公干的徐达从府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令箭。
朱元璋问:“领到将令了?”
徐达说:“山寨那里给十石粮,元帅差我去护粮。”看看四下无人,小声问,“想好了没有?快走人吧!你朱元璋从小胸怀大志,给人站岗当护兵?太丢人,我都跟着害臊。”
朱元璋的情绪却出奇的好,他轻松地说:“这有什么?韩信那样的人,还甘受胯下之辱呢,大丈夫能屈能伸才行。”
徐达用异样的眼光看了他一会儿,才无奈地说:“你别是中邪了吧?”前几天他还一肚子委屈呢。
朱元璋:“走你的吧,你才中邪了呢!”
徐达怏怏走去,心里纳闷,这其中必有说道。
朱元璋一眨眼便有道道,徐达太了解他了。
朱元璋这几天正试图讨好郭子兴夫人张氏。讨官当,要在郭元帅面前表现才干,而想得到马秀英的欢心,先得扫清马秀英前面的障碍。他知道,张氏虽不是巾帼英雄,可在懦弱无能的郭子兴面前说句话还是管用的。
这天张氏正在梳妆台前卸妆,从镜子里看到郭子兴进来了。见他一脸的愁闷和无奈,张氏问他是不是孙德崖又给他气受了?
郭子兴说:“有什么办法!他除了主张劫掠,根本无大志,他又总防范着我,这不是桃花山的赵君用也过来了吗?他们联起手来,我感到事事掣肘啊。”
张氏却不以为然,打虎要靠亲兄弟,上阵还须父子兵,有天佑和天叙、天爵兄弟俩,还能放心些。
郭子兴不好意思说她弟弟是个饭桶,只是说:“光有忠心不行,得有能人,有谋士,有将才,可我没有。”
张氏说:“可以出贤良榜啊,招天下贤士,为我所用。”
“我何尝不想。区区之地,有何贤才!”郭子兴道,张了榜出去,只来了一个朱元璋,他又根本不是见榜而来。
“这个朱元璋怎么样?”张氏问,“听天佑说,说起来头头是道,把你都听迷了?”
“倒也没有那么夸张。”郭子兴说这个朱元璋城府很深,所言天下大势和雄起天下的大策都对,可施行起来也不容易。
“那你怎么只叫人家当个亲兵?”张氏问。
郭子兴说也不能光听他嘴上说呀。况且他新来乍到,尺寸之功未立,骤然委以重任,别人也会不服。
张氏道:“有一件怪事,不知该不该说。”
郭子兴问她什么怪事?
张氏道:“咱家小姐和他很谈得来。”
“这怎么可能!”郭子兴很感意外,说,“就不说他们男女有别,也是素昧平生啊。你还不知道秀英是个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的人吗?”
“这还用老爷说!”张氏告诉郭子兴,她已见过两次了,秀英和那个亲兵有说有笑的,谈起来足有一顿饭工夫。
“是吗?”这一说,郭子兴不由得皱起眉头,他说,“难道,他真的不是个良善之辈,来者不善?”转念一想,即使他不怀好意,马秀英也不会越雷池一步啊,从小看着她长大,还不知道她的稳重吗?
张氏听他话里有话,就问还有别的可疑处吗?
郭子兴道,他一来,立刻去找底下的两个百户,天叙派人盯了他的梢,他们担心,这个朱元璋是来使反间计的。
“那可得防着点。”张氏说,“没家贼引不来外鬼呀。”
郭子兴也叮嘱张氏,想法从丫头口中探探口气,这朱元璋哪一点叫她看中了,连女孩儿的规矩都不顾了?
张氏点点头:“我会注意的。”
三
贤才是有的,大乱的世道,贤才往往隐于草莽之中。当年佛性大师和郭山甫不约而同提到了浙西四贤是孔明、张良一样的人物,不管郭子兴怎样出贤良榜,朱元璋认定这样的人不会登门的,良禽尚知择木而栖,而况于人?
朱元璋当然不会知道,此时他的师父佛性大师正在浙江青田县的武胜村拜访当代大儒刘基。
刘家的房子坐落在青山碧水之间,郁郁葱葱的楠竹林拱卫着风火墙的院落,青堂瓦舍,飞檐画栋,整个院子被松柏围护着,一望可知是乡里首户。这家的主人便是在当地号称预知五百年后天下大事的刘基——刘伯温。
今天,刘伯温正在书籍琳琅满目的书斋里接待远游讲经的佛性大师。
刘基四十多岁,面目清癯,星目长髯,因为弃官居家,又喜欢道家之术,所以羽扇纶巾,大有老庄之风。
佛性说:“几年不见,你在这一带已是名声大噪了,听说你对《灵棋经》大有研究,推事极为灵验?”
刘基说:“学生岂能比得了老师?”因为佛性入佛门前教过他,所以他对佛性恭恭敬敬地执弟子之礼。
“那都是过去了。”佛性道,“从前我只是个设塾开馆的教书先生而已,你不过跟我读过几天经书,如今则是分道扬镳了,一个僧,一个道,冰炭不同炉了。”
《朱元璋》第八章(3)
刘基道:“佛家也好,道家也罢,殊途而同归。先生是从普陀山归来吗?”
“没有去成。”佛性道,“方国珍起兵,封锁了海岛,我就想到你府上混几顿斋饭吃了。”
“学生正愁着无法排遣时光呢,老师来得正是时候,正好聆听教诲。”刘基告诉他宋濂点了翰林,却发誓不去,章溢、叶琛虽当着差,也懒怠与贪官为伍,都赋闲在家,回头要把他们接来,陪老师多住些时日。
佛性称他住的这地方山明水秀,真是世外桃源。
刘基却是叹息连声,遍地烽火、四处狼烟,哪有真正的桃花源?想过野鹤闲云的日子也不可得了。
佛性说:“说说而已,你不同于我。我垂垂老矣,心早已是槁木死灰,不问世事了。你正值壮年,为天下黎民计,你也该出山,你迟早是闲不住的。”
刘基一面给佛性添茶续水,一面笑道:“这话可不像佛根深植的槛外人所说的。”是啊,佛门讲出世,佛性却劝人入世,岂非反复其道?
佛性自有他离经叛道的见解:说什么六根清净,其实很难做到,无忧禅定,有时只是追求罢了。入世难,出世更难。
刘基说:“说得好。老师何不入世,干一番经天纬地大业?”
“这使命只有你刘伯温来担当了。”佛性说,“你不是占卜极灵的吗?你没摆过未来之卦吗?”
“我从不为自己占卜。”刘基说,既然老师说起,他现在就摆一卦试试。
刘基在供奉着张天师的神案前上了香,口中念念有词:上启天地,太上老君、张天师,并启四时、五行、阴阳、日月并十二天罡、十二地煞,值日功曹,天地定位,人极肇立,爰有卜筮,维此灵验,吉凶孔昭,启迪隐机。
佛性在一旁摇着扇子笑眯眯静观。
祝毕,只见刘基捧起卦罐轻轻摇了几下,记下制钱阴阳,连摇三次,将制钱散于案上,摆开一看,对佛性解释,这卦象倒是应了老师的话,进取在即,出仕为上,不过也有点滞怠,那是很久以后的事了,恐不能善终。
佛性也有他佛家的说法:善始与善终是善善相因,善故善,善启恶,这是乐极而悲,否极而泰的意思。世间本没有纯正的好与坏。
刘基说:“日后再看吧。”
佛性说:“你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你看天下雄起的各路豪杰里,哪个能成气候?”这也许是他来浙西访刘基的本意。
“皆流寇耳。”刘基一脸不屑神色,除了私盐贩子,就是打鱼的、装神弄鬼的妖教。这一年来,方国珍、张士诚和北边的韩山童、刘福通都派人来找过刘基,请他出山,他都躲开了。不屑为伍,因为刘伯温认为他们成不了气候。
佛性说:“良禽择木而栖呀,你自来清高、孤傲,岂能与等而下之的人为伍。但你终究会遇到明主的,你的卦象里却没有,我疑心你的卦术还未炉火纯青。”
刘基服气,称佛性的话一针见血。
()
佛性说他已知道未来的明主是谁了。
“是哪一个?”刘基眼睛一亮。
“看你这眼神!”佛性说,“还敢夸口长隐山林吗?”
刘基笑了,他只有在老师面前现出本色,一扫清高、孤傲之气。
佛性说:“此公现在还没于草莽之中,我不是靠未卜先知而行事,这个人我很熟,日后必是他崛起群雄之上,最终登大统。我已把你和宋濂荐给了他。”
刘基说:“老师自己把仕途看成烂泥塘,却把学生往泥塘里推,何如此不公啊?”
二人不禁抚掌大笑起来。
四
小小的亲兵居然能啃动《资治通鉴》和《孙子兵法》,不能不令郭子兴另眼相看,他试着与朱元璋对了几回策,自愧不如。朱元璋看书绝不是装潢门面,郭子兴便不时地让他出出主意,尽管内弟张天佑和他的两个儿子十分反感。
这几天郭子兴又很心烦,苦于没人商量,见朱元璋在廊下侍立,就召他上堂,让他坐下,说出了自己的隐忧,问朱元璋怎么办。
原来,自从桃花山寨的草寇赵均用和彭大下山投来濠州后,每人都仗着兵多,全都当了元帅,小小濠州竟有五个元帅了,事事掣肘,政见不一,仗着兵多,不把郭子兴放在眼里,处处与他为难。
朱元璋分析,那个彭大还算讲义气,人也比较正派,孙德崖?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