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传奇皇帝朱元璋
达兰说:“不,你还信不着我吗?为了李醒芳之托我想帮你。”
达兰说的理由很简单,不希望再有别的女人落得她这样的结局,守着一个活棺材混吃等死。还有一条理由,李醒芳是她的好友,是她敬重的人;李醒芳有难,她理应拔刀相助。
楚方玉称她是一个敢作敢当的人。
达兰说:“不用夸我。好吧,我帮你,我找皇上去说,放你出去采买。”
楚方玉说:“如果我逃出樊笼,我下半生给你烧高香。”
达兰说:“我不想长寿,也不求人报答。”
“那你图什么?”楚方玉问。
“就图希让他倒霉,出乖露丑。”达兰说,“我甚至想打开后宫大门,把所有的宫女全放了。”
楚方玉望着她那隐藏着仇恨的眸子,觉得这是一个她不熟悉的另一种类型的女人。
二
一听说刘伯温要卸任归隐田园了,这消息一阵风样吹遍了京师,不单官员士绅们纷纷前来拜谒、告别,连市民们也来最后一睹尊严。他的名气太大了,甚至在民间比朱元璋还响亮,更具神化色彩。
夫子庙附近几条街拥塞不堪,车水马龙,轿子、骑乘全是到这里来为刘基送行的。
刘基则敞开中门,与来访者作揖、道谢。他有点后悔,早知会这样惊动,他就事先搬个地方躲起来,再悄然买舟回乡,他这人历来怕铺排张扬。
这件轰动全城的事自然很快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那天他正在奉先殿里背手站在他的画像前出神。画像上“体乾法坤、藻饰太平”八个字特别醒目。
这是李醒芳在完成画像时灵机一动题的款儿,朱元璋特别喜欢这八个字的概括,它把一个文治武功都达到了鼎盛境界的皇帝的一切总结得完美无缺。
不知为什么,胡惟庸有好几次看了这题款都欲言又止。朱元璋发现了,问他有什么不妥吗?胡惟庸只是说,是赵孟?体,但不到家。朱元璋功底有限,对字的好坏就没有多大造诣了,他看着李醒芳的字圆润通达,苍劲有力,觉得蛮好的,他最看不惯瘦骨伶仃的柳体字,还有什么瘦金体,看着就不饱满,没有帝王相。
胡惟庸告诉皇上,明天刘基要回浙江老家去了,他再磨蹭几天,天下就大乱了。
朱元璋不解什么意思,他退隐不至于天下大乱吧?朱元璋不喜欢别人奏报时耸人听闻。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无须渲染,他自己会判断。
胡惟庸说他致仕归乡的消息一传出去,礼贤馆可热闹非凡了,整天里车水马龙,上至公侯、下至百姓,去看望、拜别的人挤满了夫子庙几条街,后来怕道路断绝,兵马司的人不得不派兵去维护秩序。
朱元璋很是吃惊,拧着眉头想了半天,说:“好事呀。朕的官员这样受百姓爱戴,可谓本朝盛事呀。”
看朱元璋的表情,胡惟庸知道他言不由衷,除了朱元璋自己,他不能容忍天下有第二个人与他同享民众的拥戴,这也是趁早打发走他的用意吧。
胡惟庸心里最恨刘伯温,你不是在皇上面前说我当宰相好比拉车,会把车拉翻了吗?最终我可是驾了辕,大明帝国的车驾跑的稳稳的,并没有翻啊!你自恃天下无二的人,可是早早回家去抱孙子了。为了发泄愤恨,胡惟庸说他这人留在朝中倚老卖老、饶舌,放归故里,也怕他谤议朝政,说三道四,同样不放心。
朱元璋说:“依你怎么办?抓起来不成?那不是越发抬高他了吗?放他回去吧,对了,这样冷冷清清地走了,显得朕寡情少义。还是应当有所封赏。封什么为好?”
()
《朱元璋》第七十六章(3)
胡惟庸忖度半天,觉得封公侯太高了,本朝又没设子爵、男爵,就封伯爵吧,居中,不高不低。
“好,就封伯爵。”朱元璋略一思忖,封号有了,就封他为诚意伯吧,嘉勉他为朝廷办事诚心诚意。他会高兴,拥护他的百姓也不会说什么了。
胡惟庸不免有点酸溜溜的,这真够他风光的了。说他年自己致仕时,不见得有这些殊荣啊。
朱元璋说:“你不要总跟刘伯温过不去,不就是说过你几句坏话吗?他这人,谁的坏话不说?他连朕的坏话都敢说呢。”这倒也是实情,既然皇上都宽容,胡惟庸便不再做声了。
胡惟庸奉皇命去找有司做封诰的一应文书去了。朱元璋见云奇一直在探头探脑的,便叫小太监传唤他上来。知他是奏报机密事的,便把殿上殿下的大小太监都轰出去了。
云奇向朱元璋报告,初七到十六,蓝玉每天都是二更天骑马出去,五更天回来。他办事精细,每天的时辰都查得很准,真难为他。
朱元璋关心的是蓝玉去了哪里?
“没人知道。”云奇答。
朱元璋问:“没有卫士、家丁跟着?”
云奇说:“从不带人。”
朱元璋突然抓起砚台向地上一掷,砚台断成了两截,墨汁溅了云奇一脸。
那是一方龙凤端砚,很有来历的,是陶安献给皇上的,据陶安说,是王羲之写兰亭序用过的砚,是陶家传了几代的宝物,价值连城。他气得把龙凤砚都摔了,可见愤怒到了什么地步。云奇不敢问,朱元璋也不会说,但他猜得到,一定是蓝玉夜夜去会那个守灵的郭惠去了,不然蓝玉用得着这么行动诡秘吗?
这时一个小太监进来,说:“真妃要见圣上。”
“她来干什么?”朱元璋没好气地说。
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的达兰听到了,她说:“圣上不是还没有说我的仁和宫是冷宫吗?怎么就这么冷落了?”
朱元璋问:“你有什么事?”
云奇趁机走掉了。
达兰奏报,听说街上商人那里有印度香料,她想买点,想请皇上派楚方玉去买,问行不行?
“买香料也不用楚方玉去呀!”朱元璋让她开个单子,叫楚方玉派管事的小太监去就是了。
“男人懂什么香料!”达兰说,“我就要楚方玉去!皇上是不是舍不得支使她,心疼她呀?”
朱元璋先时想,楚方玉一定不为他所用,如果她肯为达兰买香料,那是良好开端,证明她有望移船就岸。
朱元璋说,不是不可以派楚方玉去办货,她心气高傲,怕支使不动,最好是达兰自己去求她。
达兰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她没猜透朱元璋的内心活动,便道楚方玉那里她早说好了。
这么容易?这不反常了吗?这反倒引起朱元璋的警觉,他似乎悟到了什么,对达兰说:“好吧,你开个单子来,我叫她带人出去就是了。”
领受了任务的楚方玉抑制住内心的激动,只等着出了宫门就算逃出樊笼,从此可以远走高飞了。
第二天上午卯时,几辆宫车停在玄武门内。楚方玉带三个小太监来到宫门口,分别上车,出了宫门。
云奇早就带人藏在宫门口,这时纷纷上马跟着。这是楚方玉和达兰都万万想不到的。
楚方玉带人直奔鼓楼大街,她仿佛重又融入了人间。这里店家林立,市声震耳,行人如织。
楚方玉带几个小太监来到香料铺前,假装问价。云奇带人守候在门外,也装成买东西的样子。
楚方玉忽然低声问香料铺的老板,后面有方便的地方吗?她说她有点内急。
“有,有。”老板忙打开了通向院内的后门。楚方玉快步进去,跟随的小太监正要跟进去,门已关上了,老板说:“女人去方便,你也跟进去吗?”
小太监便站住了,在外头等。
门外的云奇早看在眼中,一挥手,带着人从房子夹道两侧围过去。
就在楚方玉暗自庆幸得手,刚刚把一张木梯竖到后墙上准备爬上去时,上来一群人,发一声喊,把她死死按住。
楚方玉说:“光天化日,你们干什么?”她还以为碰上了歹人。
云奇一跛一跛地过来,说:“你连皇上都敢骗?你能跳出如来佛手心吗?”
楚方玉这才意识到自己遭了暗算,只好认命,不再挣扎。她在被押回宫中的路上,恨透了达兰,你何苦替朱元璋这样下死手害我呢?
可细一想,也有疑点,与她无怨无仇,又有李醒芳的面子,她为什么这样做?
三
朱元璋恼恨之余,还是很得意的,他神不知鬼不觉地击碎了楚方玉小小的阴谋,但他弄不明白,达兰会不会是同谋,他否定了。达兰和楚方玉,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最多她是被楚方玉利用了而已。
当云奇来奏报抓到了楚方玉问怎么处置时,朱元璋恨恨地对云奇说:“这个贱人,不识抬举,先把她关起来,谁都不让知道。”
云奇问:“那个画师怎么办?”
朱元璋说:“你别管那么多,你先去吧。”其实他早有安排,在动手跟踪楚方玉时,他已布置胡惟庸带刑部的人把李醒芳下到了牢中。
云奇走了,胡惟庸上殿来。
《朱元璋》第七十六章(4)
胡惟庸带来了坏消息,抓李醒芳的事情在大臣们中间传开了,说得很难听。
朱元璋说:“谁议论抓谁。”
胡惟庸说,又是刘基捣乱,他本来该走了,为这事又延缓了行期,都是去抓李醒芳的人不得力,打草惊蛇。他以为,及早翦除为上。
胡惟庸早摸准了朱元璋的脉。李醒芳不除,楚方玉的心不会归属朱元璋。但是,李醒芳也是个名气很大的人,他也明白,没有令百官信服的理由,是杀不得的。
胡惟庸说,随便说他贪赃枉法,就可杀,杨宪够树大根深了吧?连杀杨宪都风平浪静,他能与杨宪比吗?
朱元璋认为二者有别。杨宪权大势大,专横跋扈,怨声很大,杀他等于为民除害,当然风平浪静。李醒芳不同,他是个名人,是两袖清风的翰林,你说他贪贿,有人信吗?
胡惟庸盯着朱元璋画像,觉得时机已到,就说其实早就该杀他了,罪名现成的。
朱元璋说:“什么罪名?又是欲加其罪,何患无词?”
胡惟庸说:“皇上不赦臣无罪,臣不敢说。”
朱元璋不耐烦地说:“好,好,赦你无罪。”
胡惟庸指着画像上那八个字说:“皇上从来没仔细琢磨这八个字吗?”
朱元璋回头望着画像说:“没什么不妥呀!连宋濂都说题得有学问,得体呀。这不是说朕得益于乾坤之气,可以创造人间太平吗?”
胡惟庸说,有那么巧吗?坤是什么意思,与秃头的“”字同音,可解释为骂皇上当过和尚,是秃头。藻饰二字的谐音不是“早失”吗?他的用心是咒骂本朝早失太平,早起战乱,这是怎样论罪都不为过的呀。
朱元璋怔了半晌,脸色渐渐变得铁青了,充满杀机,他一拍桌子,夸他太聪明了!是呀,文人墨客惯用谐音、藏头诗之类的小伎俩谤议朝政,今后朕真要上心呢。好,有了这个,文武百官没人敢为他辩诬了,李醒芳这可是咎由自取呀。杀了他,也就绝了楚方玉之念了。
楚方玉被抓回宫中,虽然依旧住在尚宫府里,身份却不同了,成了囚徒,宫女都撤走了,终日里四门紧闭,外面有很多太监把守着。
屋中,楚方玉心灰意冷地呆坐着,她已绝望了,所担心的只有李醒芳的安危了。她意识到,灾难离李醒芳不远了,他应当远走高飞才是,可他一定会留在京师设法营救自己,朱元璋不会容许他存在的。
正胡思乱想,她忽听外面吵起来,是达兰的声音:“是皇上让我来的,就是囚犯也没有渴着、饿着的罪!”
楚方玉双手推开了窗子,见达兰提了一罐水过来,原来她熬了点酸梅汤给她送来了。
当达兰把水罐递上去时,楚方玉把水罐狠狠摔向她的脸,达兰一躲,掉在地上粉碎了,酸梅汤四溅。
达兰跺着脚上的汤汁,说:“你这是怎么了?你这不是狗咬吕洞宾吗?我一片好心就换来这个?”
楚方玉说:“你这歹毒的女人,设下圈套陷害我。”
达兰知道她误会了,她说的不无道理,她既是设下圈套,还放楚方玉出宫才抓,这不是多此一举吗?探出她的底细,人不知鬼不觉地在宫里扣起她来,不更省事吗?
楚方玉想想也是,便不做声了。
达兰说:“我也没想到。”她回头看看那些守卫的人,问:“现在你想怎么办?”
“一死而已。”楚方玉说,她只担心李醒芳,如果他能安然无恙地远走高飞,她就死得放心了,她最怕的是他死心眼,最后为她而殉葬。她希望达兰帮帮李醒芳。
达兰说可惜迟了,叫她说着了。他已经被下在牢中。
这结局虽在意中,还是叫楚方玉震惊不已,来得真快呀,朱元璋太霸道了。
楚方玉说:“朱元璋真是要赶尽杀绝呀。李醒芳有什么罪?他不怕朝野内外议论他吗?”
达兰告诉她,皇上并不怕议论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