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传奇皇帝朱元璋
朱标怕自己不行,会耽误大事。
李善长说:“怎么会呢。这也是皇上历练太子的意思啊。”
朱元璋想起旧事,感慨万千,光阴迅速,转眼即是百年。想起起事之初,他不过二十岁,现在已是知天命之年了。
李善长说:“皇上春秋正富,这是天下的福啊。”
朱元璋说:“朕常常思念丞相在的日子,朕少操多少心。朕想让你再复位帮朕一把,朕看你气色这么好,心里真高兴。”
李善长大感意外:“什么?我没听错吧?臣归隐已经六年零四个月了,皇上让我再回来?”
“这不好吗?”朱元璋笑吟吟地问。
朱标说,这虽无先例,却定为后世佳话。
李善长试探地问:“胡惟庸、汪广洋一左一右两个丞相,不是干得好好的吗?”
“与他们无涉。”朱元璋想让李善长和朱文忠总中书省、大都督府和御史台议军国重事。
朱标感到突兀,这是非丞相而丞相啊,甚至可以说高于丞相。
李善长感动莫名,既然皇上委以重任,自然不敢推卸,只是责任太重大了。
他们的谈话不知怎么扯到了刘基、宋濂身上。李善长说这是两个贤才,他不因刘基与他过不去而记恨,因为他是出以公心。朱元璋说有宽容之心的人才是君子。
说起这次宋濂又从浙江县令任上调回翰林院,朱标最高兴了,他还不知道老师已回到京师,是朱元璋说了他才知道。
从朱元璋那里出来,他就马不停蹄地去见宋濂。
宋濂到京后,不好再住礼贤馆,租住了城隍庙附近小巷里一个小院,只有三间房子,这地方远离城市中心,很偏僻,朱标费了好大劲才找到。
《朱元璋》第七十八章(5)
朱标的大轿落在门前。随从占了半条街,引得百姓都出来观看。
宋濂正埋头写书,瞥见一大群人走进院子,便站了起来,这时朱标已进来,行礼说:“老师!”
宋濂急忙还礼:“这可不敢当,太子怎么到这地方来了?我正打算去太子殿下那里请安呢。”
朱标说:“天地君亲师,我到什么时候也忘不了先生的教诲。先生这样的大才,却去当县令,这是叫人无奈的事,我一想起来就难过。”说这话的时候眼中已蓄起了泪水。
宋濂说他这次奉诏回京,本来是想辞官,回乡和刘基结伴钓鱼、吟诗的,皇上却执意不放,又让他到翰林院去做侍讲学士。真是勉为其难。
朱标坐下,深感委屈先生了,侍讲学士才是从五品,太子都很难为情。
宋濂笑道:“这不比七品县令又升了好几级吗?太子知道我的为人,我并不看重这些,我平生最大的安慰是教过太子,可皇上并不满意,认为我教了你一些没用的东西,使太子变成了儒家的代言人,对日后治国不力。”
“我并不后悔。”朱标笑着说自己也许真的不是当皇帝的料,父亲也说老四朱棣行,燕王在秋猎时杀一个犯了过失的武士,玩儿似的,杀完了人,谈笑风生。他不明白,人君一定要这样吗?
()免费TXT小说下载
宋濂也不知道。历代君主都说要致君尧舜上,可做起来就是另一回事了。
朱标侧头向桌子上看看,问老师在写什么?
“啊,老朽之作。”宋濂说原来是一部《孝经新说》,是他从前写的,这次重刻,又删补了一下。
朱标借机告诉宋濂,他这儿还存着先生的一百两黄金呢,今天给先生带来了。
宋濂说:“我哪有一百两黄金存在你那儿呀?真有这么多黄金,老夫岂不是发财了!”说着哈哈大笑。
朱标说的是真的。原来上个月,日本使臣来进贡,他们好像是从韩国人那里知道先生这本《孝经新说》的,称赞得不得了,花重金要买回日本去。朱标把手头的重刻了,送他们十套,他们就留下了一百两黄金。说着一挥手,两个太监抬着一口很重的小箱子进来了,打开箱子,金条整齐码放,金灿灿夺目。
宋濂说这他不能收,一本小书,怎么值这么多钱。
朱标说:“洛阳纸贵,也许不止这些呢!”
《朱元璋》第七十九章(1)
只要他上了我的船,不想同舟共济也得风雨同舟,莫愁湖畔无愁事。马伯乐将军不识人才却原来会相马,小题大做的铁面皇帝恰是从大处着眼。
一
马二脚步匆匆地走着,也许心有余悸,听见背后有马蹄声,警觉地钻入了庄稼地里。
原来是过路的押货镖车,待这些人过去,马二才又上路。
自从逃出京城,他昼伏夜出,根本不敢走大路,身上没有盘缠,过乡村农舍讨要一点残汤剩饭,有时夜里到人家地里拔几根萝卜吃,人饿得又黑又瘦。
他只有一个目标,向北走,一直向北。他只能去投奔蓝玉将军,蓝玉可能到现在还不知道惠妃是为他而死吧?马二是在沧州才听说惠妃死讯的,他才不相信是病死,好好的哪来的病,一定是朱元璋悄悄地把她处死了。
马二不找蓝玉找谁?他马二也是为了成全他和惠妃的好事才落得今天这个下场的,蓝玉是他惟一的亲人了。
打听蓝玉将军可不容易,先是有人说在蒙古,后又说在河西走廊,过了陕西他才得到准信,蓝将军在酒泉。
费尽千辛万苦,他总算摸到酒泉军营了,望着矗立在白皑皑的雪山底下的馒头一样的帐篷,好不亲切,连辕门前旗杆上高高飘着的“蓝”字帅旗也看得一清二楚了。
可惜把守辕门的士兵不肯放他进去,根本不相信这个要饭花子样的瘦鬼会是蓝玉的客人。他此时衣服单薄,多处露肉,脚上的鞋张了嘴,天寒地冻,脚指头都冻黑了。不让进,又不给通报,马二就蹲在辕门前不远的地方傻等,他不相信蓝大将军不从这个门进出,早晚有碰上的时候。
皇天不负苦心人,果然叫他等上了。这天蓝玉骑马巡哨回来,天下着纷纷扬扬的大雪,他披了一身雪花。大地积了厚厚的一层雪,看不清路。到了军营辕门时,马蹄子踩到了一团绵软的东西,从雪堆里拱出一个人来,那人几乎冻僵了。
蓝玉问辕门口的哨兵:“什么人?”
哨兵答是从南边来的,他说他认识大将军,每天都到这里来等。
蓝玉看了那人一眼,问:“你认得我吗?你是谁呀?”
那人正是衣衫褴褛、蓬首垢面的马二。马二冻得已经张不开嘴无法说话,干张嘴发不出声。
蓝玉下马也认不出他来,叫人先把他弄到帐幕里去,叫他烤烤火再说。
马二庆幸自己总算见到了蓝玉,没有白吃大半年的辛苦。马二进了帐篷,很快暖过来。士兵拿了饭菜给他吃,他连筷子都不接,伸手抓着吃,噎得他直打嗝,看那样子,恨不能把瓷碗也嚼碎一齐吞下去。
蓝玉掀帘子进来了,马二已能说话了,叫了声“蓝大将军”,立刻哇的一声大哭起来。这哭声里包含着说不尽的委屈、痛心和伤感。
蓝玉这才细看了看马二,到底认出了他:“你,你不是马二吗?”
马二放下碗,答应了一声,哭得更凶了,双肩一耸一耸的,哭得好伤心。
蓝玉立刻想起了郭惠,又看到这个小忠仆不远几千里来寻他,历尽艰险,心里一酸,眼里也涨满了泪水。
()好看的txt电子书
“别哭,别哭,”蓝玉把帐篷里的士兵打发走了,问,“你怎么从宫里出来的?你是专程来找我的吗?”
马二说:“可不是!一找就是大半年,一路打听一路找,一路讨饭,我以为总也找不到了呢。”
蓝玉心里不胜悲悼,他是事情过了好久了,才听人说惠妃死了。他一直疑心有诈,到底是怎么回事?他想马二一定知道。
马二说:“她不可能是好死的,蓝将军想吧,连我,都差点叫皇上活埋了,何况娘娘。”
“活埋你?为什么?”蓝玉问。
马二说,还不是鸡鸣寺的事犯了!他一五一十地告诉蓝玉,皇上派人弄了个圈套,说蓝将军给惠妃娘娘从塞外捎来一颗东珠,又骗了惠妃娘娘一封回信,就全漏馅了。他们拷打他马二,后来就派云奇到钟山下活埋他;云奇可怜他,放了他一条生路。他天下无亲无故,就决定来找将军。
悲伤、愤怒一齐浮上了蓝玉的脸,他问:“既是这样,皇上一定恨惠妃不忠了,那为什么又给她举行那么隆重的葬礼呢?”
马二说这他就不明白了,况且那时候我早已在流浪的路上了。
拧着眉头想了一会儿,蓝玉来到门外,看着漫天大雪,禁不住思绪驰骋,这还用问吗?掩人耳目而已,是的,皇上不愿家丑外扬,也就是说,我暂是安全的,朱元璋也许是有意放我一马,也许是引而不发,将来再算总账?这样看来,也许只有永远在边关率兵打仗才最安全啊……但是,我手握兵权,他会放心吗?
二
李善长到了垂暮之年,皇上却又把他请回来,给了个超越左右丞相权限的职务,令胡惟庸极不舒服,无形中把他和皇帝之间又夹了一层上司,尽管听起来李善长的职务很虚,也相当讨厌,胡惟庸不得不疑心皇上对他已防着一手。这么一想,他在后宫里有达兰这么个援手看来并不多余,今后还应当好好利用,至少是个灵通的耳目。
心里怎么想是另一回事,表面文章总得做。朱元璋在百官面前下了起用李善长的上谕当天,散了朝不久,胡惟庸就约了陈宁去李府拜望,他不能给李善长半点错觉,让他感到胡惟庸到什么时候都自视为李善长的门人,无贰心才行,这才有安全感。
《朱元璋》第七十九章(2)
他们的名片一递进去,李善长立刻从客厅里迎出来,满面笑容。
胡惟庸拱手说,老丞相回来就好了,他和汪广洋、陈宁都可以松一口气了,他不在的日子,真是焦头烂额呀。
明知他言不由衷,也明显是矫情,李善长还是很自蔚,毕竟他还把李善长当回事,没想越过这道门槛。
李善长说他早听说了,胡丞相办事干练,有张有弛,不手软;他说自己已老朽了,这次出山,不过是帮帮忙而已,丞相还是他,大主意还是他拿。
陈宁说:“我们后生有山靠山,无山才独立,有了靠山岂有不靠之理?”
这话说得李善长笑得合不拢嘴了。
这时管家进来,说胡、陈二位大人送了厚礼来,已挑到了后进院子,问李善长过不过目。
李善长说:“这你们就不对了。咱们的交往,彼此推心置腹,还需这种世俗的礼节吗?”
胡惟庸说,他知道送金山、银山他也不稀罕,不过是一点心意罢了。陈宁也说千万别打他脸给退回去,那他能急出一场病来。
于是李善长顺水推舟地说他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他们寒暄了很长时间,从朱元璋的“德政、武功”谈到大明帝国的兴盛,话题很广,彼此客客气气,李善长还管了饭,显得亲密随和。
直到黄昏时分他们才告别出来。李善长送到二门时,胡惟庸站住,双手拦阻,不让他再送。
李善长坚持亲自送胡惟庸、陈宁二人到大门外。
胡惟庸和陈宁在李善长府前没法交流,李善长目送他们上轿后才回府。
两顶大轿不约而同地抬到了莫愁湖畔。胡惟庸和陈宁相继下轿,来到水边。
陈宁说:“不知皇上是个什么意思?是不是对你不信任了,又抬出李善长制约你,捆住你的手脚?”
“有这层意思。”胡惟庸说有几件事,叫皇上抓住了,本来有意要招小犬为驸马,却又变卦了。今后要小心,事无巨细,都不能越过他,皇上耳目极多,什么都知道。
()免费TXT小说下载
“最不该的是给云奇送礼。”陈宁说。
“是呀。”胡惟庸说,“虽然皇上只轻轻点了他一句,说他千万别宠着内官,会惯坏了他们,这证明云奇卖了我。这是皇上最忌讳的,他会疑心我在清君侧。”
陈宁说:“你想怎么办?这李善长不成了钉子了吗?”
胡惟庸说:“我想,皇上再度起用他,也有笼络之意,罢他官时太狠了点,这不是他儿子又成为驸马了吗?”
“越是这样越麻烦了。”陈宁不禁忧心忡忡。
“让他听咱们的就是了。”胡惟庸说。
“这可能吗?”陈宁没有底气。
“事在人为。”胡惟庸说,不管怎么说,李善长还是他的伯乐,和他有私交,他这人是既爱才也爱财的,怕的就是他无所爱,无所好。
陈宁笑了起来。
胡惟庸很自信,如果李善长上了他的船,还怕他不用力划船吗?别忘了他胡惟庸才是舵把子。
“这当然最好。”陈宁说,他听说太子正在张罗着也让刘基复出。
“这事绝不能让他成。”胡惟庸心里明白,刘基可不?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