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传奇皇帝朱元璋
“这当然最好。”陈宁说,他听说太子正在张罗着也让刘基复出。
“这事绝不能让他成。”胡惟庸心里明白,刘基可不同于李善长,此公刀枪不入,不近人情,好歹把他打发了,怎能让他再回来?
“皇上要办,咱也挡不住啊。”陈宁说。
“抢在前面,你不是说,刘基想在家乡谈洋买坟地吗?这可不可以做点文章?”胡惟庸问。
“没想过。”陈宁说。
“你走一趟浙江。”胡惟庸授意他此行最好弄出个什么风波来,这风波最好是让皇上最忌讳的,刘伯温就该倒霉了。
“最忌讳的除非往和尚上做文章。”陈宁说,“李醒芳不是栽在这上头差点丢了命吗?”
“不能总用一种办法呀!”胡惟庸说,“况且,刘基不写出来,你也安不上啊!”
陈宁说:“我再想想。”
三
自从事情败露楚方玉被打入冷宫后,达兰心里很不好过,自己想帮她忙,却帮了倒忙。听说楚方玉宁死不从朱元璋,这倒更使达兰由衷地钦佩她的气节。她总想找个机会去看看她,但谁也不知道楚方玉究竟囚在何处,达兰问过胡惟庸,他真的不知道,云奇肯定知道,却是一问三不知。达兰没事就在宫里转悠,总算顺藤摸到了瓜。
这天,达兰打听到朱元璋带着工部官员去视察河防了,这是个机会,早饭过后,达兰带着一个贴身宫女来到这个被遗忘的角落,院门上着锁,门外秋风落叶,一片萧杀景象。达兰二人一到,一个看守的小太监过来说:“是真妃娘娘啊,怎么转到这里来了?”
达兰命他把偏厦门打开,她要去看看楚方玉。
小太监支吾搪塞,这里是空屋子,放杂物的,没有什么人啊。
达兰板起面孔来说:“你是不要命了?是皇上叫我来的,不然我怎么知道这里押着一个人。”
小太监半信半疑,虽不得不去开门,心里却不落底,他说:“娘娘可别坑小的呀。”
“没你的事,”达兰说,“我们进去送点东西就出来。”小太监见她们进去了,为防万一,又把锁头虚挂在门上。
在这间堆满马桶等污秽之物的黑屋子里,不知什么时候添了一桌一凳,楚方玉正伏在桌上写字,旁边还积了厚厚的一摞文稿。听见有脚步声,她急忙把写的东西藏到烂草堆里,桌上只剩了几张纸,她像练字一样,写着“天地良心”等字样。
《朱元璋》第七十九章(3)
达兰来到了门前,一见楚方玉这个样子,哽噎地叫了一声:“尚宫女史,想不到你落到了这步田地。”
()
楚方玉冷冷地说:“我有名字,你不要叫我女史。”
达兰说,她的事,是事后很久才打探出来的,她以为楚方玉早不在人世了。他能让她活着,已经是奇迹了。前不久,皇上还打死过一个妃子呢,打死了,用大筐抬到荒郊野外去埋了,她还是个有皇子的妃子呢。
楚方玉说,死,不过是早晚的事而已,她并不是想苟活,她办完要办的事,会自己结果自己,不用别人动手。
达兰称赞她是个好样的,是这皇宫里、朝野上下达兰惟一佩服的人,她才肯冒着危险来给她送点东西。她说完,叫宫女把带来的包袱从栅栏空隙里递进去。
楚方玉没有道谢,她问:“你为什么对我发慈悲?为什么冒这个险?”
达兰说:“也许是同病相怜吧,一来是我和你一样,等于被抢进宫来的;二来你是李醒芳的未婚妻,我同样敬重李醒芳的为人。你为了救他,宁可毁了自己,你是烈女呀,我都做不到。”说着,她流下了一串串热泪。
“谢谢你。”楚方玉说,达兰是惟一一个为她洒下同情之泪的人。她叫达兰不要再来了,别因自己而受牵连。
“你在写什么?”达兰问,“他怎么会容许你写东西?”
楚方玉抓起一张纸扬了扬:“乱涂乱画而已,我太闷,向他索要纸笔,也许因为我是个文人吧,他给了。”
达兰说:“他没有马上杀你,是还存有让你回心转意的念头。你手持利刃要杀皇上,若是他不存幻想,早把你碎尸万段了。”
楚方玉冷笑后说她惟一挂念的是李醒芳,也不知李醒芳在哪里,是不是远走高飞了。
“你那么相信皇上的丹书铁券吗?”达兰说,“皇上既能赐予,也能收回、作废,皇权至高无上啊。”
这一说,楚方玉更担心了,她说:“我已无能为力了,如果你能帮上他,千万帮他一把。我在九泉之下也感激不尽了。”
达兰点头:“你就放心吧。”两个女人门里门外相对流泪。
四
胡惟庸在谨身殿单独面见皇上。朱元璋背着手在写满地方官员名字的名单前走来走去,忽然问起,这些天浙江学政,还有几个都督上来的奏疏怎么迟迟不见?是不是在胡惟庸那里?
“让我想想。”胡惟庸故意作出思考状,随即平淡无奇地奏道,有些奏折没什么重要的,他就处理了,为皇上分点忧,这也是皇上知道的。
朱元璋显然很不满,可朕并没让你代签代批呀!
胡惟庸有点惶恐了,忙站起来:“臣不敢,有些办得慢了些,有些是先替皇上粗看一遍,总归是要呈上来的。”
朱元璋说他比李善长会用权,李善长没他的气魄。朱元璋问胡惟庸,是不是有些折子对他不利才扣下呀?
胡惟庸吓得急忙跪下,表白自己这么多年可是肝脑涂地地为皇上效劳,不敢有一丝懈怠、半点疏漏啊,皇天可鉴。
“你起来吧。”朱元璋的口气缓和多了,说,“朕并不疑心你,只是别人会有各种各样微词的,你须小心才是。”
胡惟庸揩了一下脑门的汗,说:“臣全仰仗皇上庇护了。”
朱元璋说:“没事下去吧!对了,秦王、晋王都成年了,朕打算让他们尽快到封地去。”他征询胡惟庸的意见。
按胡惟庸的个性,他不会贸然陈述自己的看法,在曲曲折折探明皇上的真实意图后,才会附和表态。今天朱元璋一提两王去封地的事,胡惟庸心里为之一振,他立刻想到达兰的交代,她不总让自己在朱元璋耳旁吹风,尽快让朱梓有自己的封地吗?朱梓时下尚未成年,虽提不到日程上来,但前有车,后有辙,只要秦王、晋王这些兄长陆续去经营自己的藩地,那就成了规矩了。
这么一想,胡惟庸表态极为果决、肯定。他认为大明疆土广大,西面、北面都有强悍外族虎视眈眈,不可掉以轻心,把各王派往领地,等于为大明王朝竖起最可靠的藩篱。他又特别加了一句,日后燕王、潭王等未成年王一旦弱冠,一律封有领地,江山也就无虞了。
这很合朱元璋的口味,不断点头。
胡惟庸深知朱元璋偏爱四皇子朱棣,便格外多夸了他几句,又说起朱梓也是最有才华的一个,不单夸朱梓,一点痕迹不露,朱元璋一点也不反感,反而点头称是,责成他多帮朱元璋考核各皇子的德行、操守。
胡惟庸更高兴了,等于有了参谋、建议权,他晚上见到达兰时,也有功可表了。
朱元璋又扯下一个纸条,上写“刘继祖”三个字,朱元璋说:“朕已追封刘继祖为义惠侯,你也去办一下。”
胡惟庸说:“臣不知这义惠侯为何人?”
朱元璋告诉他当初家贫,无寸土葬父兄,是这位同村的刘继祖给了一块荒地,才不使父兄暴尸于外。如今发达了,不可忘了人家的好处。
胡惟庸忙赞皇上真是仁义之君啊,这么多年了,还记得这样的小事。
“这可不是小事,”朱元璋说,“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朕对背弃朕的人,也绝不放过。”这话似乎有所指。
胡惟庸连连称是。
《朱元璋》第七十九章(4)
五
胡惟庸并不完全靠炙手可热的权势笼络百官,他的“宽以待人”常常是补朱元璋的空子。譬如他对杨宪的弟弟杨希圣和他老母亲网开一面,就博得臣僚的赞佩,他私下里帮过很多人,所以胡府常常是高朋满座。这不,费聚将军刚从苏州钦差任上回来,就来拜见胡惟庸了,少不得备了些那里的土特产。
走出大轿的费聚正要上台阶,见又一骑好马飞驰而至。下马的是吉安侯陆仲亨,他叫了一声:“是平凉侯吗?”费聚奔过来,二人执手热烈交谈。费聚问他是什么时候从外面征战回来的?
“昨天刚到。”陆仲亨说。
“还没去见皇上吧?”费聚说,没觐见皇上就先来拜相府,传出去不好吧?
陆仲亨说:“你不也一样吗?”他们是一样的想法,先找丞相透透风,省得上朝时看不准风头;好在胡丞相事事关照,回来了先见见,这是私交上的事,谁也不好怪罪。
费聚看着他那匹打扮得十分华丽的骏马,问:“爱马的嗜好还不减当年吗?这匹马一定是好马了?”陆仲亨和冯国胜是朱元璋御前号称“马伯乐”的两员大将,这诨号与爱惜、发现人才无关,是纯粹意义上的会相马又酷爱良马的人。
“这是一匹真正的走马,叫千里马不为过。”陆仲亨说它可不吃不喝连续跑三天,了不得,西北驿站才有这良马。
二人向台阶走去。费聚警告他可小心点,冯国胜爱马吃尽了苦头,去年又因为在北边征战私藏良马,连将军印都夺了。陆仲亨不以为然,认为皇上尽小题大做。
他们二人自恃是朱元璋儿时朋友,又屡立战功,说话向来随便,有点小过失,朱元璋过去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转天恰逢正旦的大朝。天刚破晓,锦衣卫已在丹墀陈列好卤簿、仪仗,殿内朱元璋御座旁设了御扇,丹陛前设了香案。费聚和陆仲亨位列公侯,当然要来上朝,他们久在边关戍守,对这大朝的隆重仪式已有点生疏了。
皇帝升殿后,尚宝寺官将御宝置于宝案,乐声起,鸣鞭,百官肃然而入,山呼万岁后,分左右侍立,外赞官高呼“致词”,胡惟庸出班,跪于丹陛上,致词道:“具官臣胡惟庸,兹遇正旦,三阳开泰,万物咸新,恭惟皇帝陛下,膺乾纳佑,奉天永昌。”然后躬身低头,起身站立,乐声已止,胡惟庸带领群臣三鞠躬、舞蹈、百官拱手加额,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善长为首,宋濂、徐达、汤和、陆仲亨、费聚、冯国胜等均按品级依次站列。
朱元璋待一切礼仪完成后,把他要颁的御旨和批答的奏疏处理完毕,又说:“现在四海安定,民有所安,爱卿们有要事可奏上来。”
胡惟庸奏道,岷、临、巩还有元朝叛军,非大将不足以震慑,臣以为朱文忠不宜回师,应与沐英合兵征讨。
朱元璋说:“甚合朕意。”他忽然看到了桌子上挂的纸条,那纸条上写着“陆,驿马”。朱元璋马上问:“吉安侯陆仲亨上朝来了吗?”
陆仲亨急忙出班:“臣昨日归来。”
朱元璋说:“你明明是前天归来,却说是昨日,这里有什么说法吗?”这显然是点他,先拜丞相,后陛见皇帝。
陆仲亨张口结舌,费聚拼命用笏板掩面。
朱元璋又问:“平凉侯费聚来了吗?”
费聚急忙出班:“臣在。”
“你是哪天从苏州回来的呀?”朱元璋问。
费聚吸取陆仲亨的教训,实话实说:“上月二十八。”
朱元璋说:“你倒没说谎。你回来三天了,能到别人家探亲访友,不来见朕,是何道理?朕派你去苏州安抚军民,是大事呀。”
()好看的txt电子书
费聚吓得一声不敢吱。
朱元璋又从桌下扯出个纸条,拍在桌上,说:“费聚,你身为钦差,到了苏州,不好好勤于公事,却沉湎于青楼,太不成体统!”
费聚跪了下去,连连叩头:“臣有罪。”他没想到这种事朱元璋也有本事查清。
朱元璋又说:“陆仲亨,你也想学冯国胜吗?你从陕西回来,一路上占用了几匹驿马呀?”
陆仲亨心里一惊,这是小事一桩啊。他回答说:“三匹。皇上,臣是看驿马日行千里,快捷,才忘了规矩。”原来朱元璋为保证京师和边关通信快捷,他亲手制定了不准任何官员占用、借用驿马的法令。
朱元璋斥责道:“你人未到,便有人告发你了。中原兵祸连年,现在百姓刚刚吃上饭,各户出捐买驿马,百姓容易吗?都像你这样,看见驿马好,就自己占用了,百姓不还得追加捐税再买吗?日子久了,就是卖儿卖女也供不起呀!”
陆仲亨也跪下叩头不止,他没想到从小一起长大的朱元璋这样小题大做,翻脸不认人。如果是误了军国大事,打了败仗,尚情有可原,这样的小事,跟他过不去,陆仲亨有气,人跪下了,脸上却是愤愤不平的表情,朱元璋看了个一清二楚。朱元璋心里冷笑,你不?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