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传奇皇帝朱元璋
揭豢檬飨拢芡巧サ难印?br /> 朱标劝他回宫去,别跟草民一般见识。
朱元璋不搭言,忽然发现云奇在远处探头探脑,便喊:“云奇,你过来。”
云奇大步跑来,说:“皇上,我不该偷偷跟着……”
“怎么不该跟着?”朱元璋说:“不然朕叫人害了都没人报信。”
云奇听他说得没头没脑,不敢答言。
朱元璋定了定神,谕令云奇马上去都尉府,传朕旨意把左右中前后五卫亲兵全带出来,把夫子庙这条街包围起来,不分男女老幼,一律抓起来。
云奇吓了一跳,那得抓多少人啊!
朱标也大吃一惊,连忙劝皇上三思,不恭不敬只是少数刁民,不能良莠不分呀。
盛怒之下的朱元璋依然坚持,即使错杀了良民,也没办法。你听听,那么多人跟着笑。
朱元璋耳畔此时又响起了夸张的、极其刺耳的笑声,他几乎快气疯了。
回到奉先殿,他一个晚上都没睡,越想越气。他为百姓办了那么多好事,让他们安居乐业,替他们惩治贪官,到头来是这么个下场。这时小太监倒的茶烫了朱元璋的嘴,他把价值连城的玉杯摔了个粉碎,还不解恨,又把他心爱的端砚也摔到了地上,一时奉先殿里一片狼藉,当值太监吓得跪了一地。
只有云奇不惧,他上殿来,挥挥手让小太监们悄悄散去,他默默地拿起扫帚、簸箕,把砸碎的东西收起来,倒到外面去。
云奇刚把碎瓷片倒掉,迎面碰上了金菊带宫女一路灭灯来了。
金菊问:“皇上一个人在里面吗?”
“今儿个你可别去惹皇上。”云奇指指碎瓷片,“这不,一回来就摔盆摔碗的,气大了。”
金菊问:“为什么事呀?”
云奇说:“这不,今儿个是灯节吗?皇上与民同乐,出去私访,却不想碰上了刁民,把皇上都污辱了。”
金菊脸上反倒有了笑容,她说:“我去哄哄皇上。上次你忘了?是惠妃出事那天,皇上也是气得不得了,我去了他才有了笑模样。”
云奇动摇了:“那你去试试?你若能让皇上消了气,明天我给你多说好话。”
金菊说:“你尽送空人情,你总说给我说好话,我还不是个灯官吗?”
云奇指指她的肚子:“都怪你肚子不给你争气,早生出个皇子来,母以子贵,你立刻就是贵妃娘娘。”
“去!”金菊推了他一把,打发宫女走后,自己向奉先殿走去。
又像上次一样,朱元璋半躺半坐在椅子里发呆、生闷气。听见脚步声,警觉地一望,见是金菊走上殿来,他倒虎起脸来,冷冷地问:“你来干什么?”
金菊不该照本实说:“圣上不是很生气吗?我来给圣上解解闷。”
朱元璋审视着她,疑心重重地说:“这么说,朕小看了你呀!你很会察言观色呀!你每次都找这机会来争得宠幸,是不是?”
《朱元璋》第八十二章(6)
金菊蒙了,欲解释:“皇上……”
朱元璋打断她:“没一个好饼,都是阳奉阴违,算计朕!朕听说,你准备封贵妃呢,是不是呀,你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你也配!你给朕滚出去!”
金菊捂着嘴,大哭着跑下殿去。在殿门口的云奇说:“不灵了吧!谁知道哪块云彩下雨,谁也算计不过圣上啊。”
跑回住处,金菊又气又恨又绝望,没想到朱元璋是这样一个喜怒无常的人,自己还想巴结他,求得他的爱怜、宠幸,自己不是太不自爱了吗?
金菊哭着找出一大堆衣物,有童衣、兜肚、小帽子、小鞋,她全用剪子剪成了碎布片。
《朱元璋》第八十三章(1)
三碗酸辣凉粉不但活命,又换得斗金,毕竟是善良的功德。仁义之道可行于君子,不可惠及小人。
一
御林军押着几千口人,哭爹喊娘的拥挤在午门外。朱元璋来了,他在人群中寻找着。卖灯的黑胖子也在其中,忙低头缩入人丛。
卖凉粉的老头认出了朱元璋,惊得张大了嘴半天合不拢,这穿着明黄|色绣龙袍被大臣们前呼后拥的大下巴的天子,不就是两次吃他酸辣凉粉又不给钱的人吗?这不是做梦吧?幸亏自己没为那两文钱同他计较,富有天下的皇帝也许是试探他,故意不付钱。
朱元璋在人群里寻找的也是这个卖酸辣凉粉的老头。朱元璋认定,抓来这几千口子人当中,只有这个老头是好人。
朱元璋的视线又在人群中搜寻着,他到底找到了那个肆无忌惮地毁损马皇后名声、污蔑天子的黑胖子。
黑胖子被押到了朱元璋跟前,朱元璋厉声问:“大胆刁民,认得朕吗?”
黑胖子这一惊非同小可,他这个市井小民口无遮拦惯了,哪想到这回犯到了皇上手上,他眼一闭,索性不谢罪也不求饶,反正躲不过一死。
朱元璋下令把他点天灯,所谓点天灯,就是把人大头向下吊在旗杆顶上,全身涂满桐油,从脚那头点上火,一点点向要害部分烧,人常被烧得惨叫,却又不能马上毙命,活受罪。
朱元璋亲自看着黑胖子在旗杆上蹿烟冒火,像一根大蜡一样点着了,才背着手回宫去,他一走,大屠杀马上要开始了。
朱元璋对云奇耳语,把那个卖凉粉的干瘦老头请出来,送到奉先殿去。
云奇问:“其余的人呢?这么多人,牢房里也关不下呀。”
“关什么关!”朱元璋咬牙切齿地说,“全是刁民、匪类,全部杀掉。”
“全部?”云奇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想再问,朱元璋已头也不回地走了。
朱元璋一回到奉先殿,卖凉粉的老头已被带到台阶上等候了,一见朱元璋上殿,忙趴下磕头:“小民给皇上磕头了。”
朱元璋叫小太监:“扶老人家起来。”
朱元璋对卖凉粉的老头说,今天请他来是还他酸辣凉粉钱的,一共吃了三碗,问他连本带利是多少啊?
老头说:“皇上能尝一口我的凉粉,那是多大的荣幸啊,我家祖上得积多大的德才能这样啊,皇上说还钱,这不是要折我的寿吗?”
朱元璋说:“你卖凉粉为的是养家糊口,如果大家都白吃,岂不是吃黄了。你既不说出个数目来,朕只好掂量着给了。”说罢向门口的值殿官递了个眼神,值殿官一招手,两个小太监抬了一口朱红包金箱子上来,把箱子放在了老头面前。朱元璋笑吟吟地对老头说:“打开看看,够不够三碗凉粉钱?”
老头吓得不知所措,小太监替他打开了箱子,里面是银灿灿的元宝。朱元璋说:“这是五百两银子,够不够就这些了。”
老头跪下了,泪流满面:“皇上,这银子我一两都不能要,我要了会遭报应,上天打雷会劈死我。”
朱元璋不解:“这叫什么话?朕赏赐于你,怎么会有报应?”
老头说,他们一条街的人都死了,唯独他活下来,有什么意思?他求皇上不如成全他,让他和大家一起死吧。说罢,涕泗横流。
云奇在一旁说:“你这老头不识抬举!”
朱标却说老人的话有理。
朱元璋说:“你有话,说吧。”
老头说,那些谩骂皇上的人有罪,孩子有什么罪?老头老太太有什么罪?不分青红皂白地杀,不是把皇上的一世清名都杀光了吗?
朱元璋似乎有所悟,便长叹一声说:“真是一物降一物,你这老头把我这老头降住了。好吧,算是坏人借好人光了。”他转对朱标、云奇说:“你们去传朕旨意,把法场中的老人、孩子都放掉,别人不能饶。”
卖凉粉的老头忙给朱元璋叩头。
此时的法场成了人间地狱。
大人哭孩子叫的场面叫人心碎。
骑马飞驰而来的朱标、云奇一路喊着“刀下留人”,驰到杀场上。
这里已在杀人,砍人头如砍瓜。
朱标驰入人群高叫:“有圣旨!”
屠杀暂时停止。朱标对锦衣卫指挥蒋献说,奉旨,着锦衣卫蒋献将老人孩子和女人尽行开释,不得有误。
蒋献说了声“遵旨”,正要离去放人,云奇提醒太子殿下,皇上好像没说女人也在赦免之列。
朱标很生气:“你耳朵有毛病吗?我明明听见皇上赦免老幼妇女,你怎么假传圣旨?”
云奇从来没发现太子如此疾言厉色过,吓得不敢再言。
能救下的都救下了,朱标再也无能为力。妇女老幼啼哭着与青壮年告别,拉拉扯扯,哭声震天。锦衣卫的人强行把老幼妇女赶走,包围圈缩小了,圈子里全是青壮年。
灰云惨日,这里大开杀戒,御林军把抓来的平民百姓围在中间,亲兵们人人腰间扎了个皮围裙,手持大刀冲入人群,见一个砍一个,午门外顿时尸横遍地,哭声、骂声、求饶声和凄厉的叫声混成一片。朱标不忍目睹,飞马离去。
二
()免费TXT小说下载
杀了上元节触怒朱元璋的刁民,一时金陵城里怨声载道,朝野上下都对朱元璋的残暴颇有微词。朱元璋知道他们在下面发议论而已,却没有一个人敢出来攻讦、谏诤。
《朱元璋》第八十三章(2)
朱元璋觉得自己并不是残忍的皇上,他反是爱民如子的。这不,山东、河南今年大旱,从春到夏,好多府县滴雨未下,农夫纷纷远遁他乡,饿殍遍地,朱元璋动用国库开始了大规模的赈灾。但是据下面报,收效甚微,灾情有增无减。
朱元璋断定这里有鬼,他怒气冲冲地把左右丞相叫到御前,胡惟庸、汪广洋和陈宁来了,垂手侍立。
朱元璋板着面孔,问:“山东、河南大旱,地方官一再奏报,已饿死很多人了,赈灾的粮并没有发下去,这是怎么回事?”
胡惟庸奏道,“早叫户部拨粮下去赈灾了,并责成户部侍郎郭桓亲赴山东、河南坐镇救灾的。”
汪广洋说:“下面奏报可能有误。”
朱元璋把奏章掷下,生气地说:“你们自己看。”
汪广洋说:“皇上,我愿亲自下去赈灾。”
朱元璋点了点头。
朱元璋不能不怀疑有私吞赈灾粮款的,更可能官商勾结鱼肉百姓。朱元璋不肯轻易相信各地的奏报,他决定再次偕太子北上私访。
朱元璋又换了商人的打扮,朱标是公子哥的装束。朱标说,父皇灯节私访一次,杀了几千口子人,有点民怨,这次又要去河南、山东私访,他担心又要开杀戒。
朱元璋说少杀不了。这回不会是刁民了。朕有一种预感,是不好的预感。
朱标问父皇指何而言?
朱元璋说:“日后自知。朕已秘密派徐达、朱文忠去查户部的仓廪。”
这时值殿官来报:“刘伯温之子刘琏请见圣上。”
朱元璋问:“他一个人来的?”
值殿官道:“是。他穿一身重孝。”
朱元璋心忽的一沉,一拍大腿说:“坏了,朕的刘伯温殁了。”急忙趋步出殿。
朱元璋一出殿,等候在阶下的刘琏立刻跪下,号啕大哭。朱元璋快步降阶,扶起他来,问:“这是怎么回事?离京时不过是小病,怎么突然走了?”
刘琏说,家父疑心是吃了麻太医的药……吃了以后,天天肚子痛,后来鼓了个大包。
朱元璋皱起眉头,朱标说:“太医与你父亲没有私仇吧?他怎敢这样?我看不会。”
刘琏双手递上一沓纸,说这是父亲临终前最后一份奏疏,叫他务必亲交皇上。
朱元璋眼中滴泪说:“走了刘伯温,是天丧朕啊,今后有大事,朕找谁去问啊?”说到痛处,竟至哽噎。他决意复他诚意伯的爵位,好好为他修一座墓,并要亲自去祭奠他。
刘琏跪下说:“不孝子替亡父谢皇上大恩了。”
三
大明王朝在京城存储官粮的粮仓全集中在京郊,那可以说是国之命脉所系,平抑粮价,调拨军粮及荒年赈灾,全靠这几个大仓了。近来朱元璋得到密报,说好多地方官商勾结在倒卖国家粮仓的囤米,朱元璋觉得半信半疑,因事关重大,特别把老将徐达叫来,委派他去查仓。
朱元璋北上的当天,也正是徐达以突袭的方式查验粮仓的时日。他先从京东太和粮仓查起,事先派御林军先将粮仓四周严密封锁起来。
徐达随后带一批御史和都察院官员来到太和仓。徐达亲自手执账簿,问:“这一仓多少石?”
负责查验的官员报:“他们自报一百二十石。”
()
粮仓的库管司官李彧点头哈腰说:“是,老爷,是一百二十石,除了皇上拨出赈灾的,一粒不少。”
又一个官员上来说:“数目相符。”
徐达又亲自拿铁钎子在米袋子上戳了个窟窿,淌出来的是白米,一连戳了几个都如此,看上去没有什么纰漏,徐达的脸色好看多了。
朱元璋和朱标带着随从,乘坐着极为普通的民间小船行驶于运河中。?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