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传奇皇帝朱元璋
徐达又亲自拿铁钎子在米袋子上戳了个窟窿,淌出来的是白米,一连戳了几个都如此,看上去没有什么纰漏,徐达的脸色好看多了。
朱元璋和朱标带着随从,乘坐着极为普通的民间小船行驶于运河中。他们化装成民间商贾模样,侍卫也只在衣服里藏了暗器而已,朱元璋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摸清底细,才能体察民情,没有上次灯节时的微服私访,怎知民间那样肆无忌惮地侮辱皇室。
一路上,但见饥民遍地,河岸上好多饥民有气无力地坐在那里,拿个讨饭罐,向过往的船举着、凄厉地喊着。眼前经过的是一个民生凋敝的镇子,百姓多半满面菜色,久旱的大地几乎寸草不生,好端端的农田龟裂出纵横缝隙,脚踩上去冒出一股烟。
朱元璋问这是什么地方?
有着古铜色脸庞的船家说:“这是德州地面,叫祁镇。”
朱元璋吩咐船家靠岸。
船很快向祁镇码头靠去。
小船一靠岸,几百个灾民蜂拥而上,多数人举着破饭罐,有的人跪下,大喊“发发慈悲吧”,有的人往前挤,掉落河中。
朱元璋看到几个可怜的孩子,光着屁股,凸着大肚子,大脑袋小细脖,脖梗青筋裸露,肋骨一条条现的能数出根数来,脸色黄中透绿,个个张着茫然的痴呆的眼神望着朱元璋他们。
“太可怜了。”朱标哽噎流泪了。
朱元璋回头对云奇说:“再把钱扔些给他们。”
云奇带了几个化装的小太监拿出小笸箩,抓起铜钱往岸上扔。饥民们争先恐后趴下去抢,一个老太太虽不去抢,却望着船上叩拜,口中说:“积德积寿的好人啊,愿神保佑你长寿。”
朱元璋不忍再看,含泪叫船家:“走吧。”
《朱元璋》第八十三章(3)
船家叹息地说:“客官心再好,也救不了一方百姓啊,你有多少钱够撒的?”
大木船又咿咿呀呀地向前行驶。
朱元璋对船家说:“朕,啊,赈灾怎么没让灾民得到实惠?我只是看他们实在可怜。听说皇上派户部大臣拨粮赈灾了,怎么他们还没有吃的呢?”
船家摇头叹息,说那皇上也是个糊涂皇上,他的经虽好,却叫歪嘴和尚们念歪了。
朱标担心地望望朱元璋,怕这船夫祸从口出,忙向船家老头使了个眼色:“不可随便议论皇上。”
船家说,皇上没有顺风耳,反正听不到。
朱元璋并没有怪罪动怒,他问:“你说歪嘴和尚念歪了经是怎么回事?”
船家说德州一带这地方,非涝即旱,皇上是好皇上,体恤灾民放粮赈灾,可赈灾粮到得了百姓口中吗?京官、府官、县官,层层剥皮,到了百姓手里的,即使有,也是没几粒米了。皇上只管放赈,却不管查验。
朱元璋问:“他们把粮弄哪儿去了呢?”
船家哂笑着说:“看来客官真是不吃人间烟火的。这点事,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嘛!前面就有个粮食市,你去看看就知道了。”
朱元璋说:“好,正好上岸去用饭。”
他们靠岸的集镇叫官镇,是南北交通要冲,是个人烟稠密的去处。
但同样是饥民遍地。朱元璋等人找了一家挨着粮店的小饭铺,在露天座位坐下。
云奇小声问朱元璋:“老爷,想吃点什么?”
()免费TXT小说下载
朱元璋说:“你们随便吧,我的心都堵得满满的,够难受了,怎么吃得下。”
坐在桌子一端的船家说:“这位客官真是好心人,这一路上撒了多少钱啊。”
朱元璋吩咐云奇:“多要点好菜,让船家吃饱。”他自己却踱到了隔壁粮店前,门前挂着义和粮栈的牌子。
朱标尾随过来。
四
义和粮栈正在卖米。这里倒是门庭若市,来买米者很多,但多数只买可怜的三五斤,栈内库中粮袋子堆积如山,大概怕抢,居然有官兵把守。
朱标看着明示出来的米价,说:“不知这价是高是低。”
朱元璋说他什么都该知道才行。朱元璋倒内行,这里的米价,比平日上涨了二十倍,平日里两贯钱一斗米,现在是四十贯,商人不乘人之危赚钱,岂能发家?朱元璋说不用查,定是官商勾结!发国难财。
朱标叹道,一路上到处是饿死的人,这里却堆着这么多粮食,天下不公啊。
朱元璋细看了看粮袋子,上面都有“义和”字样,朱元璋怀疑,这是官粮,府库中来的。
朱标说:“不会吧,明明印着义和字号啊。”
朱元璋一直注意着粮栈伙计们的动作,木箱里米不多时,一个伙计便从大堆里扛来一袋米,等在米箱旁的掌秤人麻利地抽去封口麻绳,米倾到箱里后,袋子一空,他马上卷了起来,拿到后面去了。
朱元璋小声对朱标说:“袋子有文章。”
朱标尚没明白是怎么回事,朱元璋早附在云奇耳畔说了句什么,云奇连饭也没吃就去找本地官员了。
他们要了山东特有的干又硬的大锅盔饼,每人一碗萝卜条豆腐汤,一大盘子酱鸭肉,已是上等伙食了。
朱标等人在吃饭,朱元璋只喝白水。
忽见太监李玉行色匆匆地赶来,终于在人群里发现了朱元璋,直奔过来:“皇上,叫我好找啊!”
朱元璋忙打手势制止他,李玉才改口说:“老爷,是徐老爷派我来追老爷的。”
“有信吗?”朱元璋问。
李玉从贴身衣服口袋中拿出信来,朱元璋看了后皱起眉头,把信递给朱标。朱标看过,也心存疑惑地说:“京中粮仓颗粒不少?这是怎么回事呢?”
他们还没吃完饭,云奇和几个随从带了几个蟒服纱帽的人过来了。一个官员对粮栈掌柜的说,“打开一个袋子,请他们各位看个明白。”
朱元璋不动声色地张望着。
粮栈老板是个胸口长满卷毛的矮胖子,他有恃无恐,蛮横地说:“凭什么?我一没抗税,二没犯法,凭什么他说看就看。”
“大胆!”云奇亮出了钦敕腰牌,金晃晃的,官员说,“这是皇上的暗访钦差!你好大胆子。”
老板傻了,只得不情愿地剪开一个粮袋子,米倒出后,老板马上麻利地卷起空口袋,说:“我这米一没掺沙子,二没浇水,上等好米,查我怎么的?”
正当他把空袋子卷起来想拿走时,朱元璋不动声色地过来了,劈手夺过空袋子,抖开,从里面又抽出一个口袋,当众一亮,上面赫然印着“户部太和仓”字样。
朱标不胜惊疑,他不得不佩服父皇的精细和足智多谋。
朱元璋说:“好啊,你们官商勾结,竟敢侵吞赈灾粮,高价牟利,发国难财,该当何罪?”
粮栈矮胖子老板不服,也不怕他,“嗨,你是哪个衙门挑泔水的,也敢跑到太岁头上动土?你他妈活腻了吧?来人,给我揍这穷老头!”
店伙计们一哄而上,云奇大叫:“住手!”
()好看的txt电子书
此时朱元璋的护卫全部亮出暗器一哄而上,这边一吵,百姓立刻围过来,人山人海。
云奇高举腰牌说:“大胆狂徒,你们知道站在你们面前的是谁?他是当今天子洪武皇帝!”
《朱元璋》第八十三章(4)
粮栈老板看了两个官员一眼,根本不信,说:“真是无奇不有,你看他那个其貌不扬的德性,他若像皇上,我还是太上皇了呢。”说罢狂笑,他的伙计们也跟着狂笑,老板说,“都给我拿下,送官严惩!”
这时锣声响了,人们闪开道,有人喊:“知府大人到了。”“这回有热闹看了。”
德州知府秦毛举下了轿,前呼后拥过来,问:“何事吵闹?大灾之年,要严防坏人兴风作浪。”
粮栈老板来了个恶人先告状:“大人来得正好,这儿有个人冒充皇上跟我为难呢。”
知府秦毛举说了句:“给我乱棍打死。”他的目光一扫,看到了嘴角挂着冷笑的朱元璋。他又惊又惧,他在京城参加殿试时是陛见过皇帝的,这一惊非同小可,好半天才扑通一下跪了下去:“皇上,臣秦毛举不知皇上驾到,罪该万死。”
他的随员也全跪下了,百姓骚动了,有的说:“皇上来了!”“天子下来私访了!”“百姓有望了!”“我们要见青天了。”
粮栈老板醒过腔来想溜,云奇早叫人把他按住,他也慌忙跪下,磕头如捣蒜,额头都磕出了血。
朱元璋不慌不忙地走到秦毛举面前,说:“你是朕开科取士第一科的进士,你的殿试题目朕还记得,《仁政安民》,对不对?”
“皇上圣明。”秦毛举没想到皇上如此博闻强记,忙说,“臣有背圣训,罪该万死。”
朱元璋怎肯原谅他!德州到处饿死人,秦毛举眼皮底下的黑心商人囤积居奇已可杀,又把官粮包个新袋子高价牟利,简直是往伤口上撒盐!
里三层外三层围着的人奇静,船家悄声说,“天啊,没想到我的小船上载的是天子!”
朱元璋大声说:“面对百姓,朕心里有愧,朕虽一片好心拨粮救民于水火,一路看下来却是这个样子,朕要严惩贪官,决不宽贷。”
人群中呼喊声和山呼万岁声直上云霄。
朱元璋令:“把粮栈黑心老板押过来。”
胸口糊满卷毛的粮栈老板的腿直打哆嗦,不断重复着:“我有罪,皇上饶命。”
朱元璋从云奇手上夺过大刀,说了声:“朕已多年没亲手杀人了。”手起刀落,把粮栈老板砍了,然后说了句“把秦毛举押回城去”,说着朱元璋不顾而去。
人群中又响起此起彼伏的“皇帝万岁”的呼喊声。
五
朱元璋终于在德州地面上抓到了狐狸尾巴,立刻派太监李玉火速返京,敕令徐达和朱文忠再次彻底查仓,他的信中已有责备他们疏忽之意,印有户部太和仓的米袋子在德州都见到了,太和仓里却一袋粮没少,这不是见鬼了吗?
这边朱元璋亲自在德州知府衙门升堂,审理发国难财的贪官们,秦毛举以下几十人几乎个个不干净,朱元璋和朱标越审越怵目惊心,牵涉的京官也越多,拔出萝卜带出泥,也露出了贪官墨吏们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
徐达接到朱元璋的谕旨,把朱文忠请来,二人都有点脸红,少不得发狠再认真查一下大仓,徐达说,大不了把每个粮袋子都验一遍,省得他们掩人耳目。
这次的行动更出其不意,户部的人和管仓的大吏们事先一点风声都没听到。半夜时分徐达、朱文忠突然率御林军把几个大粮仓包了个水泄不通。朱文忠从德胜仓查起,徐达再度亲临最大的太和仓。
徐达雄赳赳地按剑而入,对仓中大小头目宣布:“奉旨查验官仓!”
司官李彧疑惑不解地说:“几天前不是刚刚查验过吗?”
徐达看也不看他说:“少废话。”
李彧只好命下面的人快把账簿拿来请大人查验。
徐达说:“我不看你的假账。”他带了手下的人直奔堆满麻袋的库房走去。
()免费TXT小说下载
徐达走过去,手下人提灯照亮。
每个米袋子上都有“户部太和仓”字样。
徐达用力掀下一袋子,沉甸甸落地,用剑扎了一个口子,淌出白米来。
又掀下一袋子,再扎,仍是白米。
李彧谄笑着说:“都一样,岂敢有假?”
又一袋子掀下来,徐达举剑要扎,李彧央求道,徐大人手下留情。挨个都扎了,粮食淌了一地,下官不好向皇上交差呀。
“我替你交差!”徐达一剑捅下去,淌出来的竟是沙子。随从全都大惊。
李彧傻了,硬撑着:“这,这是怎么回事?”
徐达冷笑,又接二连三地捅袋子,淌出来的全是黄沙、黄土。
徐达把剑横在李彧脖子上,说:“上回叫你蒙骗得好苦!我不杀你,你必须把实情招来,否则诛灭你的九族。”
李彧吓得跪下了:“老爷饶命,我说,我说,实在不干我的事。”
不一会儿,朱文忠那里派亲信来向徐达通消息,德胜仓出了大纰漏,库存的谷米九成已被盗运,现在堆在仓里的根本不是粮食,而是黄土、黄沙。
徐达把李彧等一干人全一条绳拴了,派人守好粮仓,会齐朱文忠,又把胡惟庸、李善长、汪广洋从被窝里惊动起来,连夜突审,天亮前一口气抓了四个尚书,六个侍郎,三品以下几十人。
这是一个以户部侍郎郭桓为首的贪盗国库粮的贪墨集团,几乎席卷了六部。纵观此案,六曹为罪魁,郭桓为首。除郭桓与本部的胡益、王道亨等外,先抓了北平二司官李彧、赵德全,拷问他们,又供出多人,随后抓捕到案的有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麦志德,自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牵连山东、河南大员,随后陆续抓到三百六十余人,如连坐案子总数恐波?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