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传奇皇帝朱元璋
廖永忠不做声了,他被击中了要害。
胡惟庸进一步说:“不过你放心,皇上那么精明,也没有疑心你是装疯,不然你活不到今天。”
廖永忠心服口服,又问有谁知道他是装疯?
“原来有两个人。”胡惟庸说,“一个是刘伯温,已经死了。活着的人,只有我一个,所以你用不着担心,我若想出卖你,等不到今天的。”
廖永忠推开门喊了一声:“上酒菜!”外面答应了一声。少顷几个下人鱼贯而入,搬来几坛子酒,还有几盘冷荤。
廖永忠打开了坛酒,倒了两大碗,二人端起来,廖永忠与他用力碰了一下,说:“干!”胡惟庸虽不胜酒也干了。
廖永忠抹了一下嘴巴子,说:“让我猜猜,你是有杀头危险了,想先下手为强,来找我当刺客?”
《朱元璋》第八十六章(3)
胡惟庸说,真人不说假话。他实在被皇上逼得走投无路了,这么多年来他鞠躬尽瘁,赤胆忠心,可现在是鸟尽弓藏了,朱元璋人越老疑心越重,从前起事时的同乡兄弟徐达、汤和早就淡了,他们都躲得远远的,后来帮他打天下的李善长现在也失势了;就是他大张旗鼓请来的浙西四贤又怎么样?因为一件子虚乌有的皇帝坟山的事,皇上不分青红皂白把刘伯温抓了来,若不是郭山甫出来救他,刘伯温就杀头了。胡惟庸说:“现在,大明江山的大厦就剩下我替他支着了,他又要拿我开刀。”
廖永忠说他想不到今生今世还有报仇雪恨的机会。我们兄弟二人为朱元璋打江山使尽了力气,到头来命都不保。回乡隐居后,哥哥心里憋闷,得病而亡;他原本想了此残生算了,既然丞相找上门来,那也是天意,他表示愿效犬马之劳。
“仗义!”胡惟庸又倒了两碗酒,二人用力一撞碗,一饮而尽。
“说吧,要我干什么?”廖永忠说。
()好看的txt电子书
胡惟庸要他偷着训练五百亲兵,听胡惟庸号令,叫廖永忠进京时再动。
“好!”廖永忠说,人,现成的,巢湖旧日水寨里还有几百个弟兄,那也是他养着的,原以为用不上了,上天给了他这次机会。
三
从巢湖回来,胡惟庸见了朱元璋,添枝加叶地把大丰年的各种吉兆渲染了一气,朱元璋很满意。
回到府中,他立刻把涂节叫来密谋。
涂节说:“丞相淮北之行辛苦了。”
胡惟庸说:“替皇上办差,辛苦事小;辛苦而又受猜忌,就令人愤愤不平了。”
涂节说这几年皇上变了,变得越来越不容人了。在他眼里,谁都不可靠,谁都好像要抢他皇帝宝座似的。
胡惟庸说,那是因为他头上的皇冠也是从别人手里夺来的,他怕别人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涂节禀报,已按丞相的吩咐,把皇觉寺的和尚如悟找来了。
胡惟庸眼一亮:“怎么样?他愿意起来报仇吗?”
“那还用说!”涂节说,怕如悟揭他短,把人家舌头都割去了,他能不恨?
“他没了舌头,会说话吗?”胡惟庸问。
“能说,舌头短半截,说话呜里哇啦的,细听能听清。”涂节说。
胡惟庸不想见他。这种人不能让他知道得太多。他让涂节告诉他等待时机,有用他的时候,会告诉他。
涂节奇怪,丞相不见他,又何必把他从皇觉寺弄来?
胡惟庸说:“当初是我考虑不周,你多给他点银子,送他回去。”
涂节答应了。他拿了银子来到和尚如悟临时住房,提着包裹推门而入,却没见到人,回头问跟进来的人:“那和尚走了吗?”
那人一指挂在墙上的褡裢,说:“东西在这儿,没走。”
涂节走过去,在褡裢外面捏了一下,哗哗作响,便伸手进去随便一掏,竟是一堆纸。他拿到桌上看,是一些写好的揭帖,上面赫然写着“朱元璋小人得志,忘恩负义,残忍成性,滥杀无辜”等字样。
涂节吓了一跳,心想,这是骂当今皇上的揭帖,如悟和尚怎么有这个?
没人能回答。
此时如悟正走在京师鼓楼大街上。
夜色昏暗,大街上只有几个糕饼铺子和茶楼、酒肆在营业,街上行人稀少,偶有五军都督府的巡逻兵骑马走过。
一个黑影贴着街旁房屋的墙根慢慢移动着。黑影见附近无人,便提起糨糊桶,用刷子迅速在墙上刷几下,再贴上一张纸,然后溜掉。
那正是从如悟褡裢里发现的那种揭帖。而贴揭帖的人,正是和尚如悟。
第二天早上,揭帖就呈现在华盖殿龙案上了。
早朝的时候,朱元璋铁青着脸,抓起龙案上的一把残破的揭帖掷到丹墀下,对众官说:“五军都督府和锦衣卫、御林军都是干什么的?一个晚上叫亡命徒贴了上百张揭帖?”
一个御林军指挥出班奏报,已全城戒严,正在搜捕凶犯。
朱元璋问群臣,是否知道是何人所为?
没人敢抬头,没人能回答。
朱元璋问李善长:“李爱卿看不出来吗?”
李善长说:“文笔老辣,不是等闲之辈。”不知他是不是有意含混其辞。
胡惟庸说:“很像在逃的李醒芳的手笔,这里的章句也像他新刊刻的那本书,臣已送呈皇上了。”
“还是胡爱卿有眼力。”朱元璋痛责群臣无能,限令一定要抓到李醒芳,要举国严密搜捕他,不怕他上天入地。
这件事令胡惟庸特别兴奋,回到家中,他叫人把如悟秘密带来见他。胡府准备了一间密室供胡惟庸夜审。
如悟被人用黑布口袋蒙着眼睛推了进来,随后门又关死了。
胡惟庸离座,亲自揭下罩他在头上的黑口袋,如悟还发蒙呢,昨天赏银子,今天怎么这样对待他?
胡惟庸说:“你知道为什么捉拿你吗?”
如悟口齿不清地说他没罪。
胡惟庸告诉他,皇上已下令,全城搜捕他。
“我是好人!”如悟说。
胡惟庸把从墙上揭下的揭帖掷到他脚下,说:“好人能到处贴这个骂当今天子吗?”
“谁看见我贴了?”如悟梗着脖子抵赖。
《朱元璋》第八十六章(4)
胡惟庸又从座位底下拉出如悟的褡裢,从里面又掏出一大堆没来得及张贴的帖子,也往他脚下一扔,如悟便不再抵赖了,他说:“是贫僧,又怎么样!杀了我吧!”
胡惟庸也不再兜圈子,说早已认出他就是那个叫皇上割去半截舌头的和尚如悟,皇上饶过他一命,如今他恩将仇报,如把他交给皇上,必把他凌迟处死!
如悟说:“死了又怎么样!今生报不了仇,来生贫僧也要杀他。”
胡惟庸说很敬重他的胆魄,有心成全他,留他一命,问他该怎么感谢自己?
如悟说:“贫僧没有银子。”
“我不要你银子。”胡惟庸说,“我只要你告诉我,写这揭帖的人在哪儿?”
如悟很警惕,他含混不清地说:“是我自己,没有别人。”
胡惟庸笑了:“你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你能写出这么一笔好字?其实你不说,我也知道是谁写的。”
如悟高度警惕地瞪着他。
“是李醒芳,对不对?”胡惟庸说。显然说到和尚心坎上了,如悟先是表示惊讶,而后才拼命摇头否认:“不是他,不认识。”
“你误会我意思了。”胡惟庸说,“李先生是我的朋友,失踪多年,我一直在找他,我决没有害他之意。”
如悟仍然不松口,一口咬定“不认得他”。
胡惟庸有点失望,他走到门口,管家卢仲谦说,这秃和尚嘴这么硬,给他上刑,烙铁上去,啦一声,马上招了。
胡惟庸却摇摇头,并且吩咐,去拿饭给他吃,问问和尚,如果不忌口,就给他大鱼大肉吃。
如悟听到了,忙说:“贫僧吃肉。”
胡惟庸忍不住笑了。他对如悟很有好感,如悟和尚挺仗义,不肯轻易交出李醒芳来,这人可以信赖。
卢仲谦不解,他不供出李醒芳来,还供他好吃好喝?
胡惟庸一笑,要他照吩咐的话做。胡惟庸要放长线钓大鱼。
酒肉端上来,如悟狼吞虎咽地大吃大嚼。
卢仲谦进来了,托着两锭银子,是每锭五十两的大锭。趁如悟低头吃饭当儿,他把一锭银子掖进自己怀中,方盘上只剩了一个。他把银子放下,问:“吃饱了吗?算你走运,酒足饭饱,还有银子花。”
如悟问:“不抓我去见朱元璋了?”
卢仲谦告诉他,明天送他出城,放他回皇觉寺。
如悟含糊不清地念了句“阿弥陀佛”,问那个好心人是谁?为什么放他?
“你不必问了。”卢仲谦说,“他是个好心人,他也与皇上有仇,将来有用着你的时候,你能帮忙吗?”
如悟说了一声“能”,不住地点头。
第二天早上,卢仲谦果然用相府豪华马车送如悟出城。各城门盘查可疑行人很严,但没人敢查相府的车。
马车出了城,如悟才算松了口气。到了僻静地方,卢仲谦打开车帘,让如悟从里面出来。如悟穿了一身新袈裟,依然背着他的褡裢。
卢仲谦说:“我就不再往前送了,保重吧。”
如悟双手合十,向他作揖,含混地说:“谢了,用我就说话。”
卢仲谦说,他家主人与李醒芳先生是至友,埋怨他不肯告诉在什么地方。这是最后的机会了。
如悟摇摇头:“真不认识。”
卢仲谦说:“既然不说,也不勉强了,走吧,后会有期。”
如悟沿着大路走了,卢仲谦对身旁一个小厮模样的人吩咐,跟着他,一直跟到皇觉寺。他一定会去找那个李醒芳,到时候回来报信,千万别打草惊蛇惊了人家。
小厮点头答应下来,迈开步跟着如悟的脚步追踪而去。
四
朱元璋思忖再三,才决定把潜在的危机告诉太子朱标。
朱元璋是从“家贼难防”入手谈的,他说几次走漏风声,都是达兰干的,屡试不爽,从前她支使过太监二乙给胡惟庸透信,没想到现在达兰自己上阵了。
“她身为贵妃,这是为何呀?”朱标问,“她难道与胡惟庸有奸情吗?”
“这虽不得而知,却不大像。”朱元璋说,那就只有一种可能了,他们有共同的阴谋,也许胡惟庸答应日后扶植朱梓为帝。
朱标摇摇头,依然认为不可能,根本办不到的事,那不是异想天开吗?况且潭王封了王,已经是很好了呀。
朱元璋问太子,没听别人议论吗?都说朱梓长得与朕迥异,别的皇子有的很像朕,有的像得少一些,只有他,全然不像。
“听是听说了,”朱标说,“显然是无稽之谈。”
“不是空|穴来风。”朱元璋说,达兰进宫,八个月生了朱梓,当时朱元璋以为是不足月,还有七个月早产的呢,现在看来,朱梓有可能是陈友谅的遗腹子,不然达兰这举动无法理解。
朱标听了这话,直惊得目瞪口呆。
朱标问朱元璋的意思,是先拿哪一个开刀呢?
朱元璋并不怕他们倒海翻江。达兰并不可怕,她最多是想把她儿子推到太子宝座上,这谈何容易!最大的隐患是胡惟庸,他的党羽遍布朝野,牵着耳朵腮动,不到瓜熟蒂落的时候,不能动。
朱标担心会养痈为患,到了他成气候时,更难收拾了。
朱元璋笑了:“你比朕还急。总算知道凶险随处随时都在了,一味的仁慈是害自己。告诉你吧,朕是在为猛兽挖陷阱,陷阱没挖好,掉下去也会逃生。”
《朱元璋》第八十六章(5)
朱标问:“父皇想用欲擒故纵之术?”
朱元璋分外兴奋:“你太令朕高兴了。正是。”朱元璋是这样分析的,举国上下,人人都说胡惟庸是经国之栋梁,于社稷有功,现在杀他,会让人为他可惜,抱不平,反倒怪罪于朱元璋。让他自己把狼子野心露出来,恶贯满盈了,也就到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时,收拾他也就瓜熟蒂落了。
朱标表示折服:“父皇确实高瞻远瞩,儿臣学都学不到啊。”
朱元璋哈哈大笑了。他说,杀人,要杀出名堂来,要杀得人人畏服。对达兰、朱梓也一样,现在都可忍耐,什么时候反心毕露,捉住了尾巴再下手。
达兰也知道那天在他面前太露骨了,昨天来朱元璋跟前负荆请罪。还要在他万寿节前夕在仁和宫举行家宴呢。
朱标问:“父皇答应了吗?”
朱元璋说:“答应了呀,这样可以稳住她。”
朱标认为这样也好,对她越是仁至义尽,日后才看出她的丑恶来。
胡惟庸那边,并没有因为朱元璋没有什么动作而放松了警惕,他依然在密锣紧鼓地作准备。他一直在等来自皇觉寺的消息,他要找到李醒芳,这是个与朱元璋有不共戴天仇恨的人。这么多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