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传奇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说:“不知先生急急忙忙来有何见教?”
李善长说:“你已经处在危险中,你还不觉得吗?”
朱元璋说:“先生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方才我去探病,我岳父精神尚好,拉着我的手说了很多心里话,很是推心置腹。”
冯国用问:“他都说了什么?”
朱元璋说:“他想称王,称滁阳王。”
李善长讥笑地说:“幸而胃口不大,只想称王,倘要称帝,那更有趣了。他不觉得滁阳王太寒酸了点吗?”
冯国胜问:“他问你,是要你拥戴呀,你怎么回答的?”
朱元璋说:“我说不可。”
郭宁莲当时就听着别扭,他要称王,你不让,他也许怀疑朱元璋自己要称王呢。
“不会。”朱元璋说,滁阳是个山城,弹丸之地,船只不通,商业不振,是一座孤城,不称王,尚不显眼,一旦称王,那目标大了,可就引人注意了,不要说元朝不能容忍,就连势力大得多的各股义军都尚未称王,也会有众矢之的之危,出头的椽子先烂,太招风了。
李善长认为很有道理,但郭子兴听得进去吗?
朱元璋说:“虽然心里不太痛快,也知道我说的在理,又是为他好,他也没有再坚持。”
郭宁莲告诉李善长,朱元璋又把帅印缴回去了。
冯国用说:“这又何必?元帅逼你交印了吗?”
朱元璋说:“何必要人逼?同住一城,有元帅在,我权太重了不好。”
冯国胜说:“你真是君子呀。”
李善长却笑笑而已。他说:“交了也好,有征伐攻战,尽力就是了。”
《朱元璋》第十七章(1)
不让老泰山称王,朱元璋把王冠留给自己吗?女儿给母亲行贿,买的是平安。有在爱妻面前也不能袒露的私密吗?不是花心而是野心。
一
房中只有李善长、朱元璋两个人时,李善长的话就少有顾忌了,既然他全身心地来辅佐被认为是明主的朱元璋,就必须竭尽全力。他托着一杯热茶,在客厅里踱着优雅的方步,李善长说:“一味退让,也不是办法,你想过了吗?郭子兴活不了多久了。”这话听起来有点耸人听闻。李善长说冷眼看郭子兴病很重,他又是心思很重的人,芝麻大的事会琢磨七天七夜,这种性格,对养病不利。郭山甫早已测定,郭子兴不久于人世了。所以李善长劝朱元璋倒不如顺着他,让他称王,过几天孤家寡人的瘾。
朱元璋说:“这岂是儿戏?如果因为满足他的私欲而坏了义军大事,太不值得了。”
李善长是从大局考虑的,不让他称王,他身边的小人又会去搬弄是非,一定说朱元璋不让他当王,是自己想当。这话郭子兴又一定相信,所以李善长才说朱元璋已处于险境。
朱元璋很苦恼,他说自己不争权,到出力时舍生忘死,怎么还换不来真心呢?
李善长说:“你不是反反复复地看过《资治通鉴》吗?前事不忘,后世之师,还用我说吗?”
朱元璋说:“那现在怎么办?我已退无可退了呀!原本想躲开濠州,打下滁州站住脚,他又跟了过来。”
“这里并不算好,”李善长说,“我们必须另立门户,去打和州。”朱元璋说:“现在时机倒是很好,听说元朝丞相脱脱被贬,后又被处死了?”
李善长说:“是由于内乱,有个叫亚麻的丞相向至正帝进了谗言。现在,我们滁阳兵民陡增,又来了六合难民,你算过吗?粮食还能吃几个月?”
朱元璋说:“没来得及过问。”
李善长说他倒问了,最多能吃到明年一月,粮荒一起,军心民心必大乱。和州是靠近长江的富庶之地,如果打下和州,就与太平隔江相望了,可以大展宏图。
朱元璋说:“我恨不得早一日摆脱这里,只有先生知我心,我们先谋划着,不宜过早说出去,夜长梦多。”
诚如李善长所言,郭子兴由于心里憋闷,病势日重。他也不能否认,朱元璋说的有道理,以现在的几万人马,仅占滁州一山城就称王,确实招风,是险事。可是内弟和儿子交相攻讦朱元璋,说他不让父亲称王是想虚其位取而代之,尽管郭子兴驳斥了他们,心里未必不犯寻思,他也知道,人心隔肚皮呀。
郭子兴病恹恹地卧于床上,不断地咳着,张氏正服侍他吃药,郭天爵、马秀英、郭惠都在房中。
张天佑、郭天叙进来了,站在床头。郭天叙问:“父亲好些了吗?”
()好看的txt电子书
张天佑说庐州有个名医,他已花重金去请了。
郭子兴吃过药,抹抹嘴,半倚在床栏杆上,有气无力地说:“治得了病,治不了命啊。我总感到胸闷气短,四肢无力,这病来得不轻啊。”说罢又一阵阵剧咳,脸憋得通红。好些后,他问:“城里都安稳吗?”
张天佑点点头:“只是叫朱元璋拔了头筹……”他刚说了半句,猛然发现马秀英在场,立即转舵,“朱元璋也确实谋勇兼备,姐夫没白器重他。”
马秀英感到自己在这不方便,拿起空药碗出去了。
张氏埋怨弟弟说:“你怎么说话看不出眉眼高低呢?”
郭天叙说:“你们出去听听吧!全城军民快把朱元璋捧上天了,没有一个人称颂父亲。”
“又来了!”郭子兴很生气,又咳个不停。
“快别在这儿气你父亲了。”张氏说。
张天佑拉了郭天叙一把要走,郭子兴却摆手不让他们走,二人只得往前凑了凑。
郭子兴说:“你们省点心吧,你们这样疑神疑鬼的,一旦我一口气上不来……你们怎么办?你们斗得过朱元璋吗?如果你们相安无事,他也不会赶尽杀绝。”
这是郭子兴积存在心底的话。他虽无大才智,却也比常人聪敏,他岂不知内弟和两个儿子口袋里有几升米?他只求日后朱元璋能容得下他们就烧高香了,他曾指望过将来把权柄交给郭天叙,又怕朱元璋不肯,他深知两个儿子捆在一起,也不是朱元璋的对手。
郭天叙还要争辩,张天佑又拉他一把,不让他说下去。
表面上,张天佑、郭天叙顺着郭子兴的意思点头,但心里想的却和郭子兴全然不同。
二
从郭子兴房中出来,张天佑把两个外甥叫到他家,关紧门窗,摆上酒菜小酌,郭天叙知道,喝酒不过是个幌子,舅舅有大事相商,除了对付朱元璋,岂有他哉!
郭天叙说:“我爹好糊涂,心又软,方才我要把话说明白,你为什么拦我?”
张天佑说:“他在病中,怕气。再说,他并不是对朱元璋放心,而是朱元璋羽翼已丰,没办法。想从他口中逼出一句破釜沉舟的话来,太难了。”
郭天叙说:“父亲担心的是他百年之后,怕咱们受制于朱元璋。哼,这步棋傻子都看出来了,现在朱元璋只是碍于面子而已。”
郭天爵说:“兵权不是又都收回来了吗?”
郭天叙认为那只是形式,人心都在朱元璋那边,到时候振臂一呼,不是易如反掌的事?
《朱元璋》第十七章(2)
张天佑主张宜早不宜迟,要赶在元帅咽气前下手,不然就晚了。
郭天爵说,好是好,万一父亲不愿意,会把他活活气死的。
“你懂什么!”天叙说自己最会揣摸父亲的心思了,父亲最担心的是朱元璋权大势众,不然上次回援濠州,为什么把朱元璋的左膀右臂全要过去了?
张天佑又探得一个新消息,听说朱元璋又要去打和阳了,他越打越强,越打越兵多将广,现在不下手,将来就不好收拾了。
郭天爵说:“万一父亲不在了,他还不得抢着当元帅呀?”
“那是客气的。”张天佑长叹一声,危言耸听地说,“真有那一天,咱们的脑袋能不能在脖子上长着都不一定了。”
郭天爵很吃惊:“他好歹是我姐夫啊,狠得下心来吗?”
“到那时候,亲爹都一样翻脸,”张天佑说,“从前咱们在元帅面前说他坏话,朱元璋能不记恨在心吗?他这人很有城府,表面上什么都不争,骨子里恨死我们了。所以,趁元帅没死就除掉他,还容易一些。”
郭天爵说:“爹若不答应呢?”
“没你的事。”郭天叙怕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便申斥弟弟说,“闭上你的嘴,不准乱说。”
三
与朱元璋同样不安的还有一个人,就是不显山不露水的马秀英。她从隔岸观火的角度早把这场已闻到硝烟味尚不见战火的窝里斗看得一清二楚了。在父亲面前,她插不上话,在两个哥哥跟前,也无从说起,人家会认为她必定是夫唱妇随,没说话先减去九分分量。想来想去,她帮朱元璋度过难关的惟一办法是打通养母张氏的关节,迂回行事。她知道,每次打了胜仗,好多将领都带来些珠宝、首饰之类的战利品来孝敬张氏,这也是一种曲线媚上之术,希求张氏在枕边吹点和风,而不是阴风。
马秀英发现,朱元璋从不干这种事。是他以为一家人无须如此吗?并不是的,他手上也真没有珠宝,每次战利品他不是缴公,便是奖赏了部下,马秀英积攒的一些都是自己拿份子钱买的,寥寥无几。
想来想去,她决定舍出全部私房钱,一律换了珠宝、首饰。
马秀英背着朱元璋,提了个嵌贝漆盒来到养母张氏房中,张氏正和几个丫环斗牌,郭天爵在一旁帮腔。见马秀英进来,张氏拂乱了牌,不玩了。
一个丫环说:“敢情钱都让太太赢去了。”大家笑着散了。
张氏说:“快坐,出了阁,你也不常到我这儿来了。元璋还好吧?”
“好,”马秀英说,“爹病着,上上下下就得他多上点心吧,也有些事尽量多让天叙和舅舅他们管,他也太累了。”说这话时忍不住看了天爵一眼。
张氏说:“女婿半个儿嘛,他别见外,元帅不指望他指望谁?不过呢,人心可得长正了,朱元璋一个穷和尚,能有今天,他自个得拍拍心口窝,想想感谢谁,人得讲良心。”这后半句很有点敲山震虎的意味了。
一听这话,马秀英有几分紧张,正要说话,傻乎乎的郭天爵插了一句:“若不是爹护着他,舅舅他们早收拾他了。”
马秀英大惊,张氏急忙呵斥郭天爵:“你怎么顺口胡说呢!怎么会有这种事!再不济,也是一家人啊。”又往外轰他,“去干你的吧,我跟你姐姐说会儿话。”
郭天爵走了,马秀英笑吟吟地打开那个嵌贝描金漆盒,张氏一见,又惊又喜地张大了嘴巴,里面全是珍珠、玛瑙、翡翠,令人眼花缭乱。
张氏问她这是哪来的?
马秀英捡起一颗鸽子蛋大小的莹莹泛光的珍珠,说这是占城(越南)贡奉给皇上的夜明珠,后来不知怎么落到丞相脱脱手上,这次脱脱打败了,丢盔卸甲,扔了这个百宝箱,朱元璋不想占为己有,他让马秀英拿来孝敬娘的。
张氏不由得心花怒放,眉开眼笑,她爱不释手地一件件摆弄着珠宝,说:“真是稀世之宝,长这么大,别说有,就是看都没看过。”
马秀英叫娘快收起来吧,嘱咐她不要对外人说。
张氏让马秀英留几件。
马秀英淡然一笑:“娘还不知道我的脾性?我对这些首饰什么的从来就不喜欢。”
“你从小倒有这个脾气,”张氏顺水推舟地说,“给你头上插个簪子你都嫌嗦。”她把盒子盖上盖,说:“难为朱元璋了,打仗弄点东西还想着我。”
马秀英说:“他说娘在人前人后总是维护着他,他心存感激,不知怎样报答。”
“谁说不是。”张氏煞有介事地说,“若不是我总在老头子跟前叨念元璋忠诚,那些一肚子坏水的人还不得把他吃了呀!元璋有什么过错?就是太能了,树大就招风,人有才干就遭忌。”
马秀英说:“外人对元璋生嫉妒之心,咱没办法,家里人互不信任,就令人寒心了。”
张氏当然懂得马秀英何所指,就说:“也都是外人挑唆的。其实大家都是好心,怕有个闪失什么的。你放心吧,也告诉朱元璋放心,有我在呢,老头子听我的。”
马秀英点点头:“谢谢娘护着我们。”
“你是娘的心肝宝贝,不护着你护着谁呀!”张氏说。
郭天爵从母亲房中溜出来,直奔马秀英的楼上去了。他料定此时只有金菊一个人在,他对金菊早已垂涎三尺,一是惧怕马秀英,二是怕朱元璋,今天不是好机会吗?
《朱元璋》第十七章(3)
果然只有金菊一个人在窗下刺绣。郭天爵撩开门帘子进去,故意问:“我姐不在?”
金菊站了起来:“不在。”
郭天爵不想走,在书橱前浏览着,时而胡乱翻一翻书,又随手乱扔。金菊过来制止说:“二少爷又乱翻,上回害得我挨了一顿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