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传奇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第二十四章(1)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朱元璋开创了看上去愚笨而实则英明的治国先河。儿子进献美女,杀;冒大将可能反叛的危险斩其子,朱元璋会不会算账?
一
朱元璋的书房里通宵达旦地亮着灯,他伏案写了很多小纸条。这是他近来的一项发明,把军政大事、官员遴选、民间疾苦,事无巨细,全写成纸条粘在屏风上、书架上,一样一样地办,办完一件扯掉一个。
夜已很深了,朱元璋才把近几天要办的事弄出个头绪来,把一张张写好字的纸条贴到屏风上去。马秀英进来,方盘里托着点心和汤,把一碗汤放下,说:“再不休息,天都亮了。”
朱元璋说:“你看,有这么多事等着要做,睡下了也不安枕啊。”
马秀英奇怪地看着那些纸条,问:“这是什么呀?”她一张张看去,有的写着“婉拒张士诚之子为人质,诚心来归,便应推诚相交……”,有的写着“应令胡大海再攻绍兴,进占浙东重地……”,“近日当返应天……”
马秀英笑他下的是笨功夫,用得着都写在纸条上吗?
朱元璋道:“天下大事都担在我一个人身上,事无巨细都要我决断,就是有三头六臂也疲于应付。”他是信奉这八个字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要办的事全挂在这里,便不会忘了。
马秀英不由得叹息,他也够可怜的。
朱元璋端起碗来喝着,一口气喝个精光,又吃了几块点心。
马秀英问:“味道好吗?”
“啊,好,”朱元璋吧嗒一下嘴,又反问,“什么汤?”
马秀英笑他真是食不甘味。吃下去了,却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汤。朱元璋不禁长叹一声。
马秀英问,郭宁莲呢?她怎么不陪你?倒自己先去睡了。
()好看的txt电子书
朱元璋说她也不容易。委派她女扮男装出去私访了。
马秀英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她冷眼观察,朱元璋的部下对他都是有令必行、百依百顺的。
“人心隔肚皮呀。”朱元璋说,李善长又怎么样?一切法度皆出于他之手,他不也背着我到秦淮河去狎妓吗?
马秀英说:“可你说过,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呀。”
朱元璋道:“那也对。从长远看,宁可谁都不信,也不可偏听偏信。我作为你父亲的女婿,他都信不过我,你说世上有不变的真情吗?人都趋于利,所以才有人向我投诚,所以才有人为我驱使。”这话听起来无懈可击,却也让人心寒。
马秀英说:“你太累了,休息吧。”
这时门开了,郭宁莲轻盈地进来,一见马秀英在,就说:“有吃的吗?饿死我了。”马秀英拿出那盘点心,说:“这是我做的小点心,你最爱吃的。”
郭宁莲抓起一块,整个吞进口中。马秀英说:“又一个可怜虫。”
朱元璋问:“慢点吃,我又不跟你抢。此行有收获吗?”
郭宁莲叹道:“当然有。不过现在不到说的时候。你有一个管印的人是赤红面吗?”
“啊,黄初。”朱元璋问她怎么忽然提到了他?这是朱元璋打下太平时在路上捡到的一个孩子,很可怜,就收留了他。
“现在他可不可怜了。”郭宁莲冷冷地说,显然话里有话。
“他怎么了?”马秀英问。
郭宁莲说:“你知道他现在在哪儿?”
朱元璋不假思索,当然是在被窝里睡觉。他身边的人哪个不像避猫鼠。
郭宁莲说这怕是要打脸了。她说今天碰上两个斯文人,也像在私访,他们说丈八的烛台灯下黑。
“灯下黑?”朱元璋说,“灯下黑是最可怕的,听你这口气,黄初背着我在干坏事?”
“不止是他。”郭宁莲说她一直觉得朱元璋疑心太重,现在看,不重还真不行啊。
朱元璋问她到底出了什么事?
郭宁莲说:“先出去看看你的掌印官哪儿去了吧。”
朱元璋马上站起来:“走。别弄成灯下黑,我这丈八的烛台也就没用了。”
二
由于朱元璋的夜查,小吏们全都从睡梦中惊醒,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衣衫不整地站在地上,个个发抖。
朱元璋指着一个铺盖叠放整齐的铺位问:“是黄初的铺位吧?人呢?”
没有人回答,都摇头。
朱元璋对一个中年簿曹说:“你是管理者,你的下属有漏宿者,该怎么办?”
那人抖抖地说:“听凭发落。”
朱元璋说:“打你五十大板不冤吧?”
那人跪下:“我有罪,甘愿受罚。”
朱元璋挥挥手,他被拖到院中,立刻传来乒乓的杖责声。
()好看的txt电子书
朱元璋伸手按了按黄初的床铺,又去捏他的枕头,却发现枕头很重、很硬,便用力撕开,随着米糠泻出,露出一大堆银锭和珠宝首饰。
在场的人全都瞠目结舌。
恰在这时,喝醉了酒的黄初摇摇晃晃地回来了,一踏入官舍房门,立刻有如五雷轰顶的感觉,一下子醒了酒。
朱元璋恨恨地哼了一声,并没有下令杖责,这下,黄初绝望了,如果打几十大板,也就过去了,不打不罚,看来脑袋保不住了,他跪在那里长号起来。
朱元璋回到官衙,更无睡意了,在屋子里走来走去。
《朱元璋》第二十四章(2)
忽然,朱文正来了,朱元璋问:“天都快亮了,难道你一夜没睡?”
朱文正说:“父亲不也没睡吗?”
朱元璋深深叹了口气,问:“有事吗?”
朱文正说:“我看父亲实在是太劳累了,我想……”看他吞吞吐吐的样子,朱元璋警惕起来,说:“有事就说嘛。”
朱文正说:“我也没有什么可尽孝心的。我得到了浙西有名的奇女子……”
朱元璋打断他:“是不是工于诗词歌赋的苏坦妹?”
“父亲也知道此人?”朱文正受到了鼓舞。
朱元璋说:“我见过她的诗文集,听说是才情不逊色于李清照,名噪天下的人啊。”
“不止才情呢。”朱文正仿佛受了鼓舞,忍不住眉飞色舞地说,她够得上是国色天香的人物了。
朱元璋道:“听你这口气,你见过了?”
朱文正道,岂止是见过?就在他手里。他不敢私自留下,特把她奉献给父亲,带在军旅中,也省得寂寞。
朱元璋没有发作,不动声色,似乎很平静地说:“你和文忠各走一路。他得了美女,统统杀掉;你得了美女留给老子,你们俩,哪个是最孝?”
朱文正有点发毛,审视着朱元璋的脸,一时无法猜度朱元璋的真实用意,不敢作答。
朱元璋问他人在哪里?
朱文正说:“人,我带来了,在外厅候着呢。”
朱元璋说:“先让她休息吧,我累了,明天再见。”
朱文正小心翼翼地说:“父亲不会怪我莽撞吧?”
朱元璋扔给他一句话:“你自己去想想吧。”
三
净鞭三响,婺州大堂里上下鸦雀无声。文武官吏分列两侧,人人都能感受到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朱元璋的脸毫无表情,腰间的玉带向下压,压到了肚子下面。这通常是他发怒要杀人时惯有的动作,他身边的人都怕见到这个动作,不知道今天要拿谁开刀。
朱元璋扫视帐下,忽然问:“胡德济来了吗?”
胡德济站了出来:“末将在。”他上前几步,小心地溜了朱元璋一眼,心里直打鼓,这种气氛里,叫谁谁都吃不消。
朱元璋绵里藏针地问:“婺州一仗,你有很大收益吧?”
胡德济胆怯地向上望望,说:“末将谨守军规,未敢造次。”
()
朱元璋劈头便问:“你抢了几个女人啊?”
胡德济大惊,急忙否认:“这是有人诬陷,求大人做主。”
朱元璋说:“若讲诬陷,那就是我诬陷你了?”这话说得更重。
他随后叫了声:“把人带上来。”
当大门外带上一大群花枝招展的女子时,胡德济傻了,扑通一下跪下去,连连叩头:“求主公饶命。”
朱元璋问:“你自己说说,你该当何罪?”
胡德济镇定一下自己,稍稍抬起头,在人群中搜寻,一下子看到了朱文正,这是他惟一的靠山,便投去求救的目光。但朱文正自顾不暇,扭过脸去,他正为给朱元璋送去美女而后悔呢。
胡德济只好自救了,他弦外有音地说:“我胡某人是犯了军条,前有车,后有辙,犯这一条的不止我一个。”他这话是暗敲朱文正的,假如朱文正真的把江南才女苏坦妹送给了朱元璋,他还怕什么?别以为做得天衣无缝,别人不知道,许你州官放火,就得让民户点灯。
“说得好!”朱元璋不愠不火地说:“也有人献给我一个美女,现在也请出来让大家看看。”
他一摆手,士兵拥着苏坦妹上殿来。她的美丽和高雅气质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想看,又不敢直勾勾地看,不知朱元璋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朱元璋转向胡德济,问:“你说前有车、后有辙,是不是指这个江南女才人苏坦妹呀?”
大概在场的人都听说过这个名字,此时不免悄声议论起来。
苏坦妹这时开言道,人都说朱元璋军纪严明,想不到光天化日之下抢男霸女!
朱元璋不理睬她,说:“知道是谁把这个美女献给我的吗?是我的亲侄子,我的养子朱文正!”
朱文正吓得魂不附体,从座位上惊起,跪到了地上,连说:“我该死,我该死。”
“这也是一种孝心吗?古书上没有记载吧?冯先生。”朱元璋掉头看冯国用。
冯国用尴尬地一笑,未置可否。
朱元璋说:“我的外甥,另一个养子朱文忠还押在金陵的牢中,他的罪过是什么?是滥杀无辜,他在江西破建德时,为了激励将士忘掉眼前小利和女色,竟杀死了许多年轻女人,为此,我原打算将朱文忠正法。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很多人为他求过情。”
大厅里静得能听见银针落地的声音。
朱元璋接着说:“现在我改主意了,我不能杀朱文忠,甚至可以说,他的狠毒是事出有因。”
坐在旁边的郭宁莲长长地吁了口气。
朱元璋说:“金银财宝,人人所爱;美女,也是人人所爱。可因为美女而毁掉了我的大将,毁掉了大业,就非同小可了,就从我做起吧。”
众人都不知他要干什么,朱元璋先命令把黄初拉出来!
黄初被拉上大厅,人都快瘫了。
朱元璋说:“这是我身边小小的掌印吏,他也敢贪赃枉法!来人啊!”
《朱元璋》第二十四章(3)
早已预备好的刀斧手整齐有力地吼了一声,从殿外上来,分别站到了胡德济、黄初身后。
朱元璋下令把胡德济、黄初拉出去斩首,将尸首放在十字街口暴尸示众三天。
此言一出,举座皆惊。
胡德济好不后悔。他何必临死抓垫背的要咬朱元璋一口呢?这不是不识好歹吗?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惟一能救他一命的是他父亲这杆大旗,胡大海为朱元璋南征北讨,是不可不倚重的大将。
于是胡德济大呼:“主公,看在我父亲的面子上,饶我一死吧。”
这一喊,朱元璋确实怔了一下。他下此令前,并不是没考虑过胡大海的感受如何。经胡德济这么一喊,朱元璋不能不悚然心惊,他能不想到可能发生的灾难性后果吗?
冯国用看出朱元璋内心动摇了,便不失时机地劝说朱元璋网开一面,可改死刑为杖刑,念他是初犯,其父勇猛善战,大功屡建……他还没敢说出过格的刺激话来。
但这一会儿,朱元璋又变得镇定了。
朱元璋说功是功,过是过,其父之功也不能买其子之罪。
这一来,冯国用不能不晓以利害了,否则会因小失大。
冯国用附在朱元璋耳边小声提醒,要防止事急生变,胡大海统十万大军,在浙东征讨,他的儿子却在这里被正法,他万一想不开,负气叛乱,不就因小失大,得不偿失了吗?
朱元璋早已将这顾虑放到脑后了,所以他的心不为所动,他明显看到了胡德济脸上的得意之色,更加愤恨。
这话本是悄悄话,朱元璋却公布于众了,他向众人说:“你们知道冯先生跟我说什么吗?”
众人颇为紧张,冯国用更是紧张而又尴尬。
朱元璋承认冯先生的担心不无道理。他怕手握重兵的胡大海因儿子被杀而反叛。
真是语惊四座,好多人吓了一跳,冯国用更是有无地自容之感。
朱元璋道:“如果是这样,我宁可冒着胡大海反叛的风险,也要执法如山,非杀胡德济不可。”
人们都低下头不敢看他,更不要说犯颜直谏了。
朱元璋于是下令:“将犯人推出去斩首示众!”
卫兵押着不停叫嚷的胡德?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