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传奇皇帝朱元璋
涞哪侵甏蟀厥饕廊恢σ斗泵?br /> 现在的伽蓝殿仅存半边,山门铜饰一半脱落,殿庑石级长满绿苔,静穆而荒凉。朱元璋带着云奇一路拾级而上,他无限感慨,当年,这里是他和云奇安身立命之处,夏可遮阴挡雨,冬可取暖栖身,想不到破败到这地步。
云奇说:“殿下久有重修皇觉寺之愿,今番可以办成了。”
朱元璋早已许下宏愿,要把皇觉寺修成天下最大最辉煌的庙宇,还要派人请真传大法师来当住持。
云奇说:“早知有今日,我回来有多好。”
朱元璋笑了,他现在成了这个样子,再回佛门,就有玷污之嫌了,他说云奇就在后宫呆着吧。
朱元璋的目光开始在粉壁上搜寻,壁上到处结着蜘蛛网,日久天长的烟熏火燎,使白墙看不出本来面目了。
朱元璋脸色极不好看,叫道:“云奇,我当年在墙上题的诗怎么不见了?是你擦去了吗?”
云奇说:“我哪有那么大的胆子!是别的高僧用水冲洗去了,我是挡不住的。”
朱元璋动怒道:“他狗胆包天!你说出他的姓名法号,我要把他碎尸万段,也不解恨。”
云奇不慌不忙地告诉朱元璋那高僧不仅洗去了他的诗,还留下了他自写的一首,并叫他日后背给朱元璋听。
朱元璋有些诧异,料到这必有来头,便说:“你背一背。”
于是云奇背诵道:御笔题诗不敢留,留时常恐鬼神愁,故将清水轻轻洗,尚有毫光射斗牛。
朱元璋听了,一扫脸上的阴云,禁不住心花怒放。这是藏着玄机的诗无疑,他称朱元璋的题壁诗是御笔,就是看透了他日朱元璋能称帝,类似的有玄机的语言,除了郭山甫,只有佛性大师隐约透露过,莫非这高人就是佛性吗?
()免费电子书下载
《朱元璋》第五十四章(4)
朱元璋对云奇说:“好诗,好一个‘尚有毫光射斗牛’,你不说这高僧姓名,我也十拿九稳地猜到了,是咱们的佛性大法师,对不对?”
云奇笑了:“你真是聪明绝顶,怪不得师父对你那么宽纵,你猜得一点不错。”
朱元璋叹息着故意说:“只有一个字师父用得不确,怎么能说是御笔?我还不是皇帝呀!”
云奇说:“那不是早早晚晚的事吗?”
“你这么看?”朱元璋明显抑制不住喜从心来的激动。
云奇说:“这是三岁孩子也知道的事,你早该黄袍加身了。”
朱元璋没说什么,一脸得意是藏不住的。
这时见一伙人抬着一个大木箱子走来,抬物件的全是士兵。
到了跟前,一个千户说:“禀报吴王殿下,徐将军听说重修皇觉寺,派卑职替他还愿。”
朱元璋问:“还愿?徐达还什么愿?”
千户令士兵撬开大木箱,里面是一个金灿灿的巨型鎏金香炉。千户说:“徐将军说,当年起事时,他盗走了寺中的铜香炉,打造兵器用了,他许过愿,日后还一个新的,这个是鎏金的呢。”
朱元璋说:“他偷香炉,是我当内应,才偷得成的,难为他在打仗,还记得这件事。好吧,修好皇觉寺,就把这香炉放在大雄宝殿。”
千户指挥士兵们把大香炉抬走了。
朱元璋正要离开伽蓝殿,忽听有人喊他,扭头一看,只见须发皤然的郭山甫从伽蓝殿后的柏树林中转了出来,说了声“恭迎王爷”。
朱元璋忙上前去要跪下磕头。郭山甫挡住朱元璋,说:“如今你是王爷,我是草民,我可承受不起你的跪拜之礼呀。”
几个人站在废墟前看了一会儿,朱元璋说:“我朱元璋有今日,多亏两个人,一是老泰山您,一个是我的师父佛性大师。我想,现在安定多了,我想接你们二位到金陵来。”
郭山甫却表示他绝不受这种拘束,并且预言佛性大师也不会答应。
朱元璋说起要在原址上重修父母墓地,想请岳父代为操心。
郭山甫说他正是为此事而来,责无旁贷。既然光复了濠州,他就猜到朱元璋该回来了。
朱元璋说:“我常想,岳父为什么不把这块龙脉上的坟田留给自己家呢?”
郭山甫说:“不瞒你说,不是没试过。”从前他看中这块皇帝田后,把自己祖上的坟迁过来了,不上十天,天下暴雨,霹雷闪电,天晴之后去看,石头都霹裂了,亲人的骨殖撒了一地。他从那以后不再作非分之想了。不是你的,勿伸手;是你的,不要也会来。
忽然见几骑马飞驰而来,朱元璋望去,见下马者是李善长和胡惟庸,正向山门走来。
朱元璋不知道他们又追来干什么?他真想在家乡安静地住几天。
郭山甫猜测他们是来劝进的,拥戴他当皇帝。
朱元璋却无可如何地叹了口气。
他非但没显得怎么高兴,反倒是一副心事重重的神态。
郭山甫说:“老夫知道你心里的障碍是什么。”
朱元璋说:“请岳父猜猜看。”
郭山甫一语道出:是小明王。现在他是皇帝,你自愿在他下面称臣,自己突然称帝,怕史书上不好写这一笔吧?这话令朱元璋心惊,却是一语中的。
()好看的txt电子书
朱元璋不得不点头道:“岳父啊,你真不该只是我的岳父,你若出山,又比别人不同。”
“那可是家天下了。”郭山甫哈哈大笑。
症结虽找到了,岳父并没有替他寻到两全的办法,这还得他自己来圆自己的梦啊。
李善长首先说起张士诚真不识抬举,好言相劝,他却出口伤人,骂不绝口,给饭也不吃。李善长怕他寻短见,把裤带都搜走了,他用扯碎的衣服拧成绳,还是上吊死了。
朱元璋说:“死就死了吧,这才是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啊。下面,称得上对手的已经没有了,可以计议北伐,打到大都去了。”
李善长这才说到正题,百官让他来,是劝殿下于北伐前称帝登极,顺应人心。
胡惟庸说:“大家都是这个意思,已在分头准备,希望殿下莫伤大众之心。”
“你们比我都急。”朱元璋笑笑,说:“等我回去再议吧。”
《朱元璋》第五十五章(1)
如果小明王老老实实呆在滁阳,有碗饭吃,又可过皇帝瘾,却非要到金陵来,弄得连吃饭的家什也丢了。卦象虽主龙凤皇帝无缘到达金陵,宫殿还是要修的。
一
朱元璋心中挥之不去的那块心病本来就是小明王,这个不识时务的龙凤皇帝偏偏不识趣,像模像样地隔三差五来一个圣谕,尽管都是不咸不淡的鸡毛蒜皮小事,也够烦人的了。
这天朱元璋与百官正在议事,礼仪官又来报:“龙凤皇帝有圣谕到。”
刘基看到,朱元璋脸色登时变得煞是难看,但也只是瞬间的事,马上又变得泰然平和了,并且显得很谦恭,弹冠振衣起身降阶迎圣旨,李善长等虽不情愿,也都跟在后面,只有刘基未动,端着茶杯像在看热闹。
宋濂碰了他一下:“走啊。”
刘基说:“我从来没拜过小明王,他也从来不是我的主子,我只认朱元璋。”宋濂没奈何,犹豫了一下,还是跟众臣一起跪到了朱元璋身后去接旨。
来使对跪在香案前的朱元璋宣读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闻吴王新克姑苏,实力日增,已有半壁天下,可喜可贺,今朕欲迁都金陵,谕令吴王前来迎驾。钦此。
朱元璋说了声“臣朱元璋领旨”,从地上爬起来,接过圣旨。他说了声“好好款待钦差大人”,转身往座位走来。
一个人的忍让都是有限度的。朱元璋几乎要脱口而出骂祖宗了。这小明王不是得寸进尺,登着鼻子上脸吗?他以为他是谁?马打江山驴坐殿,他居然要跑到金陵来骑在朱元璋头上作威作福了。从前离得远,朱元璋尊奉龙凤皇帝,用他的年号,尚无大碍,人人只是把小明王当成个牌位,是个象征而已。一旦把他接来,一城二主,那岂不是作茧自缚了吗?
刘基注意到朱元璋脸色极不好看,朱元璋拿着圣旨走到座位上,随手一掷,那圣旨从案上滚到了地上。
刘基用胳膊碰了宋濂一下,说:“小明王太不明智,这是加速其亡啊。”
宋濂点头,是啊,圣旨掉在地上,吴王殿下都没有捡起来。
趁朱元璋不在意时,还是李善长悄悄拾起圣旨,悄悄放在案上。
杨宪问:“殿下真的奉旨去接小明王吗?”
朱元璋没好气地说:“我不是说了吗?奉旨。”
汤和说出了朱元璋不好说出口的话:“天不可有二日,他来了算怎么回事?”
“放肆!”朱元璋拍了桌子,“这叫什么话?什么时候一天有二日?我朱元璋本来就是龙凤皇帝的臣子呀!”表面文章他还是要做的。
李善长陈言,殿下对得起龙凤皇帝了。从前他在安丰被人攻打得危在旦夕时,是我们出援兵救了他,把他安置在滁州的。
下面的话是常遇春说的:“好好在滁州呆着得了,得陇望蜀,又想上金陵来。”
()好看的txt电子书
朱元璋心里很高兴,有众人这些话,他觉得五腑熨帖。见他哭丧着脸,这给李善长以鼓舞,他说:“当初不如听伯温先生的话,与龙凤小朝廷一刀两断也就好了,现在成了两手捧刺猬,不再听命于他吧,天下人会说长道短,捧在手里吧,又名不正言不顺,我们成了为他效力的。”
汤和说:“那真成了马打江山驴坐殿了。”
朱元璋又斥了一句:“不得无礼。”
陶安冒了一句:“迎来小明王,怎么安置呀?还要修宫殿才行吧?”
朱元璋眉头忽然舒展开了,他显得很大度,强调不能忘本。当初我们势力不大时,龙凤皇帝收留了我们,这么多年从来没过问过我们的事情,且一直在北面与元军作战,等于为我们筑起一道藩篱,现在不能因为我们强盛了就忘本。他一锤定音,接不接驾已不必争辩,他向众人当中张望,叫廖永忠。
廖永忠从后面站了出来。
朱元璋把接驾重任给了他,接龙凤皇帝来金陵,自然要走水路,派他做接驾护驾大臣,要他多带舟师,要安然无恙地接皇帝到来。不可有半点差池。
廖永忠说:“臣遵命。”
朱元璋扭过头来目视刘基说:“想麻烦伯温先生做一次监工,委屈了。”
“我本是闲人。”刘基无可无不可地说,“不知让我做什么?不会是大兴土木,为龙凤皇帝修宫殿吧?”
朱元璋道:“先生果然有先见之明,正是要你做宫殿监工。”
刘基煞有介事地说:“这差使我可不敢接,殿下想杀我,找个别的名目才好。”
朱元璋笑了:“我是认真的,先生何出此言?”
刘基说得很在理,去一趟滁州迎驾,走得慢,往返半个月也够了,别说修宫殿,即使是筑一马厩也来不及呀!
本来因此举大为不满的群僚们借机大笑起来。朱元璋不笑,他说并没有逼先生在半个月内造出一座宫殿来,先生可先选好殿址,再找人画出图样来,龙凤皇帝驾临金陵后,可先住在吴王的旧宫中,待新皇宫落成再乔迁。
刘基说:“既是不急,那我就当一回监工。”
朱元璋的一切恭顺和忍让都很反常,反常得令臣僚们都憋了一口气,不知主公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众臣僚陆续往外走,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廖永忠已经走到奉天门了,胡惟庸追了上来:“廖将军!”廖永忠站住。
《朱元璋》第五十五章(2)
胡惟庸说:“吴王殿下请你单独去见他。”
刘基看了他们一眼,自去。
二
回到礼贤馆院子,刘基下了轿,没有回房的意思,等宋濂也落了轿,刘基说:“在外面坐坐风凉。”便朝大柏树下的凉亭走去。
宋濂便也随他坐到亭中,说:“伯温今天捡了个好差使。”
刘基说:“是呀,闲人闲差。”
“这可不是闲差。”宋濂道,“又要筹措银子,又要购买砖石木料,又要去聘请工匠,恐怕是世上最冗杂的事了,我一听都头疼,你还说是闲差?我真不明白,他怎么相中你了!你怎么是干这个的料呢。”
刘基见侍者来送茶,便暂不说话,侍者走后,刘基说:“你说对了,若真想大兴土木,他决不会委派我。他明白,只有我会深悟他的意图。”
宋濂问:“什么意图?”他一时没悟出其中的奥妙。
刘基大笑,什么也不用干,这还不是天大的闲差吗?
()
宋濂大惊:“依你这么说,他压根儿就没想给小明王建宫殿。”
“对呀。”刘基说,“这一切都是做样子给文武百官们和天下百姓看的。大家轻视、贬低小明王,拒小明王于门外,正是朱元璋心里所想、所愿,但他必须做出虔敬、忠诚的姿态来,他?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