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传奇皇帝朱元璋
范孺人说:“其实还用学古人吗?娘娘就是师表,你看你的衣服,从来都是洗得发白了还在穿。”她说得很平实,毫无谄媚之嫌。
马秀英说:“奢侈糜费是亡国之根啊。”她说自己是在做力所能及的本分事。
范孺人说:“没事了吧?我先走了?”
“等等。”郭宁莲叫住了她,问皇上是不是从开封带来个妃子?
“还没封妃,也没封嫔。”范孺人说,时下只是个宫女,皇上叫她来叩见娘娘呢,这几天皇后忙,她也忘了。
郭宁莲说:“外面不是在选秀吗?要招多少宫女进来呀?”
范孺人说:“这是地方官的事,由内廷派人去监办,这个我不知道。”
马秀英说:“你去吧。”
女史走了出去。
郭宁莲愤愤地说:“太不像话,他从外面带回个野女人来,居然压根儿不告诉我们。”
马秀英劝她省点事为好,现在不比从前了,咱们是皇家了,三宫六院七十二偏妃,后宫粉黛三千,这话大家又不是没听过。如果你不能容忍这些,你当初就不该嫁他呀。
“可那时他不是皇上。”郭宁莲辩解说。
“可你父亲那时断定他能当皇帝,”马秀英说,“这才叫你两个哥哥和你全都死心塌地跟了他。”
“你又揭我短。”郭宁莲说,“坏了,总改不过口来,我该口口声声叫你娘娘才对。”
“人前不失礼就是了。”马秀英说,“我们姐妹是共患难过来的,分什么彼此。”
郭宁莲开玩笑地说:“不分彼此,你把皇后让给我!”
“疯丫头!”马秀英说,“这可怪你自己了。当初我再三让你当元配,我为妾,可是你自己让出来的呀。”
“翻这陈年谷子旧年糠干吗!”郭宁莲说,“好像我真要跟你抢皇后似的。”停了一下,她说:“咱们彼此贴心,那个人可得防着点。”
“你说真妃?”马秀英问。
“这人我看着就不舒服。”郭宁莲说。
“皇上看着顺眼就行啊。”马秀英笑道,“你不喜欢人家,不就因为她曾是陈友谅的皇后吗?”
“不完全是,”郭宁莲说,“你瞧她那水性杨花的眼睛!这人心术不正。我听宫女们说,因为她的亲戚没得到封赏,一肚子怨言。”
马秀英说:“她只要不出大格,咱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后宫平静,皇上也能省一条肠子。”
郭宁莲走后,云奇来了,他向马秀英求救来了。
云奇垂手站在马秀英面前,眼泪汪汪,一五一十地把如悟下狱的事说了,他说:“我想来想去,能救如悟一命的,只有娘娘了。”
马秀英说她影影绰绰听人讲过,这几天一直没见到皇上,也没问。她不知道这如悟怎么会去击鼓闯殿呢?
云奇说,他过去在庙里当烧火僧的时候就傻乎乎、愣头愣脑的,谁装药他都放炮,缺心眼儿,可是个好人。他跟皇上讨过一年饭。他若是有心眼,能在百官面前揭皇上这个短吗?
马秀英说:“其实这也不叫揭短,人穷,遇到过危难不丢丑,我能不能救下他来,真说不准;你去吧,我尽力就是了。这事别跟别人说,你常给他送点吃的去,别跟他说我要为他求情的事,他露了风声不好。”
《朱元璋》第六十一章(5)
云奇又跪下去叩头:“我替可怜的如悟给娘娘磕头了。”
五
朱元璋料定,他虽声严色厉地下令删削《孟子》,贬斥孟子,可千百年来读书人心目中的亚圣,是不易从他们心目中连根掘出的。他也明白,他不能学秦始皇,不好把《孟子》付之一炬,他不愿担个焚书坑儒的骂名。他虽知他必冒天下之大不韪,可必须按自己的意旨去做。可恨那个山东道御史游义生,居然为孟子被逐出圣庙的事,吞金死谏!这确也够令朱元璋恼火又挠头的了。无论如何,他认为,《孟子》的君轻民贵思想,确实是对他的皇权和尊严的挑战,不能容忍,那就如敝屣一样弃之。
他决定亲自动手对《孟子》大杀大砍。
朱元璋伏案删削《孟子》,书中用朱笔画了个乱七八糟,写满了眉批、行间批,结果越砍越多,脸色也越不好看。
天已向晚,夕阳最后一缕余晖也从大殿滑下去了,他仍在工作。
他实在累了,站起来活动一下腰身,站在屏风前看他的纸条出神。
廊上廊下静悄悄的,武士、侍从们各司其职,站在岗位上如木偶一样。
朱元璋忽然转过身来,命值殿官把陈宁叫来,胡惟庸也行。
没想到胡惟庸应声从殿下出来,说:“臣在。”
朱元璋很奇怪:“晚朝早散朝了,你怎么还在这儿?”
胡惟庸应对说,皇上没走,臣不敢走,怕皇上万一有事,来不及。
朱元璋十分满意,点点头,问李彬剥皮的事办好了没有?
“办好了。”胡惟庸答,实草皮人就摆在了应天府大堂进门处。他盛赞皇上这一招高明。其实,贪心人人有,惧怕惩处而时时自戒,虽不是良策,毕竟是好事。能吓住有贪欲的人,逼他们当清官。
“你说得对,贪心人人有。”朱元璋又指出他说的不够全面,还有一种人,不是因为怕严法酷刑而不贪,他们心中有一个德字约束,这就是古人说的君子。
“皇上训诲的是。”胡惟庸忽然瞥见屏风上有一张醒目的朱笔字条,是“苏坦妹”三个字,他的脑海里立刻转开了:这个时候,他怎么又想起了他几年前杀掉的江南才女?一时不得要领,需要对朱元璋察言观色。
朱元璋问:“为杀李彬的事,李善长怎么样啊?很丢面子是不是?”
“他很懊悔。”胡惟庸说,“他不是上了谢罪表了吗?”
“做个样子谁不会!”朱元璋说,“他是老糊涂了。他是你恩人,你自然为他说话。”
胡惟庸有几分心惊,忙说:“臣最大的恩人是皇上啊。”
“你很会说话。”朱元璋说,“李善长三天不上朝了吧?”
“他不是告病了吗?”胡惟庸说,“他真有心口疼的病,皇上不是派御医去了吗?”
“也许他该颐养天年了。”朱元璋望着大殿彩绘棚顶,像自语似的说,胡惟庸吓了一跳,眨着一对小眼睛思索了半天,轻描淡写地说:“其实人老了是犯糊涂,人家刘基决心替皇上惩贪除恶,他李善长应当站出来拿亲戚开刀才是,皇上杀儿子已有楷模在嘛。他这么一来,自己失了威望事小,叫皇上多寒心啊。”
朱元璋扫了他一眼,他显然说到朱元璋心里去了。
胡惟庸不经意地看了一眼摆在桌上的那本批乱了的《孟子》,便问:“皇上在批孟子?臣已遵旨,下令天下圣殿里拆除孟子像了。书禁不禁?”
朱元璋叹了口气,说:“禁了不好。为禁《孟子》一事,山东御史游义生不是宁可吞金来死谏吗?不过,今后不能让天下人再念从前版本的《孟子》了,回头你把朕亲手删改的拿去印行。”
胡惟庸答应着,看了看一片朱红的《孟子》,简直像腰斩活人鲜血淋漓一样,令人怵目惊心。他问删了多少?
朱元璋回答得很平淡,不多,删除八十五章谬种流传的言论,还剩一百七十余章。
胡惟庸吓了一跳,这不是删掉三分之一了吗?还不多!
“这都便宜他了,孟子教唆人对君不逊,岂可容忍?剩一半也行,就叫《孟子节文》。”
胡惟庸唯唯。
胡惟庸犯不上像迂腐的山东御史那样,用自己的性命去捍卫孟夫子。别看他从小是喝孔孟|乳汁长大的文人,如果朱元璋执意要把这两位圣人全铲除,他也不会吭一声的。
还嫌不解气,朱元璋又说:“如果孟轲这老儿活到今天,朕非杀他头,剥他皮填上草示众不可。”
这更令胡惟庸瞠目结舌。
朱元璋说:“你听孟子说的是什么话!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还有君臣了吗?”
胡惟庸随声附和,说自己过去都白念一回《孟子》了,不走脑子,没往深里想,不知其害如此之深。
对他的表白,朱元璋并不全信,毕竟听起来不逆耳,不逆耳总是舒服的。
《朱元璋》第六十二章(1)
天从人意,带有罪己诏味道的石碑神秘地不翼而飞,与廖永忠的疯傻异曲同工。对小和尚的宽免是皇后促成的意外。
一
孟子的话题未免过于沉重,胡惟庸及时地换了个轻松、快慰的话题,谈到了后宫选秀一事。他早有耳闻,没有出类拔萃的秀女脱颖而出。朱元璋言辞之中,大有怪罪司官办事不力的意思。
胡惟庸对朱元璋说:“我听内廷人说,这次选秀不甚中意。”
朱元璋说:“朕还没来得及一一过目。”
胡惟庸趁机奏报,有两个色艺双绝的人,他觉得应侍奉皇上。
()好看的txt电子书
“比达兰如何?”朱元璋问。
此时提起达兰,当然是一种暗示,表示朱元璋没忘记胡惟庸为献美所付出的辛劳和忠诚。
胡惟庸笑而不答。
“光笑是何意?”朱元璋有点心痒难耐,催问是哪两个。
胡惟庸道:“一个叫楚方玉,萍踪不定。”
“楚方玉?”朱元璋早听说过,这不是与苏坦妹并称楚苏的才女吗?朱元璋还读过她的诗呢。
胡惟庸一副胸有成竹的神态。过去战乱,天地阻隔,现在天下一统,想找个人,应当不难,不过总是费时日,他已在着手访察。
“好。”朱元璋说,“你知道朕不光看姿色,也重仪态,更重才华。另一个呢?”
“另一个唾手可得,就在南京。”胡惟庸说,“她是熊宣使的妹妹。”
朱元璋很惊异,也很生气,想不到熊宣使家倒有一颗夜明珠。
在朱元璋看来,家有美女,作为臣僚,应当及早送入宫中,而不是逃避、隐匿。于是他下了口谕,叫胡惟庸去宣熊宣使的妹妹进宫应选。
“还有一点周折。”胡惟庸说。
朱元璋敏感地问:“已经许配人家了?”
“是。”胡惟庸说,“但并未过门。夫家是杨宪的弟弟杨希圣。”
朱元璋说:“这就不好了。朕如强要,不是有君夺臣妻之嫌了吗?”
胡惟庸献计道:“皇上怎么知道熊家女子已许配于人?陛下装不知道,对熊宣使面谕就是了,那杨家还不明智地退避三舍?”
朱元璋露出了满意笑容。
这时胡惟庸的目光又溜向了屏风上写有“苏坦妹”的纸条。
朱元璋发现了他的目光,问:“你看它干什么?认为苏坦妹杀得可惜?”
“人死不能复活,”胡惟庸说,“陛下是不是把苏坦妹当成了一桩心事呀?”
“朕会有什么心事?”朱元璋显然在支吾搪塞,他说,“正如你所言,人已死了。”
胡惟庸道:“人死碑在呀。”
朱元璋惊疑而又高兴,心想,这胡惟庸真是善解人意呀。
从前,朱元璋为了取悦浙西四贤,使他们为他所驱使,朱元璋不惜立碑勒石,曲意晦言,承认自己错杀了无辜,并有向天下读书人忏悔之意,那是收到了良好效果的,不但刘基、宋濂尽释前嫌来归,天下人也传为美谈。
但这件事,一直是朱元璋一块心病,那块沉重的石碑如泰山一样压在他心头,令他喘不过气来,这是他的耻辱之碑呀。过去未称帝时,这种耻辱感还不那么强烈,现在却日渐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了,这又恰恰是不能对人说的,想不到胡惟庸这样精明、善解人意。
胡惟庸说的话正是朱元璋所焦虑的,碑上有罪己之意,留在世上对皇上不利。人活百岁而已,石碑可是万年不烂的呀。
朱元璋沉吟片刻问:“你说怎么办好?”
胡惟庸说的再简单不过了,派人去把那块碑砸了,扔到江里不就完了吗?
朱元璋说:“这若传出去对朕不利,算了。由它去吧。”
胡惟庸知道这不是他的真心话,便暗示他,这也不用陛下发谕旨,臣去办,一旦有过,臣来承担,陛下什么也不知道就是了。
()免费TXT小说下载
朱元璋虽未置可否,眸子里那默许和感激的眼神是无法掩饰的。
少顷,朱元璋又问起了廖永忠:“廖永忠还想见朕吗?”
胡惟庸说,最近没消息了,听说得了个怪病,有点语无伦次,说话颠三倒四的,什么都记不住了。
朱元璋问:“你是说他有疯傻的迹象?”
胡惟庸说:“看不准。”朱元璋若有所思地指令他,一定要查实,看他是不是从前的事都不记得了?
二
云奇是怀着极其沉重的心情来救他的师弟如悟的。他俩和朱元璋是一同托钵游食四方的师兄弟,如今朱元璋要处死如悟,云奇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