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传奇皇帝朱元璋
杀了钱唐,朱元璋偏偏不准用他自备的棺材下葬,别出心裁地赐了一张芦席,令他家人卷了去埋了,朝中没人敢谏阻。朱元璋认为这已是宽大了,否则应当剥皮实草,让他的干皮囊永远耻辱地立于人前,这已是对他网开一面了。
杀了钱唐,果然没有人再谈孟子的是非曲直了。
说来也怪,朱元璋杀钱唐,不怕百官心生怨艾,当年却独独忧虑过江南女才子苏坦妹会给自己带来坏名声。
如今时过境迁了,也不知胡惟庸办了那件事没有,朱元璋有理由相信,他在办,又一定办得漂亮,人不知,鬼不觉。
他没有猜错,这一天,胡惟庸重金役使的几个人正在婺水河畔大行其事。
月色朦胧,坐落在婺水河畔的一幢石碑在静穆中披着月色闪着青幽幽的光。落款处有朱元璋的名字。墓碑上可见“苏坦妹之墓”字样。
几个黑影走来。
他们来到碑前,四下看看,先后抡起大铁锤,顷刻间把青石碑砸得七零八碎。
随后,他们拾起碎碑石,扑扑通通地投到了婺水河中。
坟前只剩了一块墓碑。
几个黑影已经消失了,朱元璋的心病也从此消失了。当胡惟庸把这消息带给朱元璋时,他是不能明言自己指使的,这是他聪明的一面,朱元璋更乐得是“无头案”,他也知道胡惟庸的良苦用心。
朱元璋正在看奏疏,胡惟庸对朱元璋说:“皇上忘了那回事吧。”
朱元璋问:“什么事?”
胡惟庸说:“浙江婺州的苏坦妹墓前碑呀。”
朱元璋说:“你不要胡来,别陷朕于不仁不义。”
胡惟庸眨着小眼睛说:“天下有这样遂人愿的巧事!昨天婺州知府来报,说不知什么人把苏坦妹坟前的御碑给偷走了。我已限令他们破案呢。”
朱元璋一怔,喜上眉梢,却马上一本正经地说很对!并且严旨责成浙江府县通力合作,一定抓获元凶。这事要大张旗鼓地办,他问刘基他们知道不知道?他说当年立了这块代表他悔过的碑,他们四贤才肯应诏而来呀,可见非同小可。
胡惟庸说他第一个告诉了刘基和宋濂。
()
朱元璋问他们说什么?有何反应?
“没说什么。”胡惟庸说,“刘基只是说,这事蹊跷。”朱元璋便没再言语。
胡惟庸说:“今天要有一个画师来,给圣上画像。”
朱元璋说:“别又像上两个似的,画功太差,根本不像。”
胡惟庸说这个是岭南有名的画像师,但是不是名副其实,他也不得而知。
朱元璋说:“你不是认识那个给达兰画像的人吗?那才是个圣手,达兰的眉毛、头发丝都画得一丝不苟,太传神了。”
“他那是细腻的新画派。”胡惟庸说他叫李醒芳,自从陈友谅败亡后,李醒芳便没了下落,胡惟庸多次派人去武昌、九江他常落脚的地方去打听,一无所获。若真找到他,连那个女才子楚方玉也一起找见了。
“他们是夫妻?”朱元璋问。
“他们是至交,也是情侣,诗画往来,过从甚密。”胡惟庸说,“但天晓得是怎么回事,他们一直没有成亲。据说那楚方玉人很怪僻。”
朱元璋没再说什么,有一种怅惘若失的心情,如很多小虫子在爬。胡惟庸早捕捉到了这细微的变化。
五
令他心神不宁的“廖永忠”和“苏坦妹”两张纸条从屏风上消失了,也永远从他的心头消失了。还有一个棘手的人,令他难下决心。
朱元璋又在审视屏风上的纸条,其中有一个纸条上写着“如悟”两个字。他看来也颇伤脑筋,扯下来又粘上去,反复几次。
马秀英这时不请自到,一反平日的温文尔雅,进门就说:“我听说,皇上把你在皇觉寺里的一个师兄弟抓起来了?”
朱元璋一听立刻火了,把笔叭的拍在案上,说:“这可不是后宫的事!朕跟你三番五次地申明,后妃不得干预朝政,你也不例外。”
马秀英针锋相对地说:“这不是朝政,此事关乎皇上的名声、威望。”
朱元璋气愤地说:“如悟这狗东西!我恨不得亲手宰了他。你不知道他疯狂到什么样,他不光是说我当过和尚,讨过饭,他把我说得不成个样子,叫朕无法在百官面前抬起头来。”
《朱元璋》第六十二章(5)
马秀英辩解,他是个没有知识的人,皇上跟他计较,自己不也低了吗?再说,陛下的文武大臣,都是跟你十几年一起打江山过来的,陛下的底细、出身,哪个不知道?他们能因为陛下出过家、讨过饭而瞧不起你吗?不照样为你冲锋陷阵、洒血捐躯,不照样山呼万岁拥戴陛下当皇帝吗?
朱元璋的气似乎消了一些,他说,虽然马秀英说的也都在理,他还是无法消这口气。他现在一听见谁说起他当过和尚、讨过饭,就生气,那是明显的不忠、不敬。他连听见谁说光、秃,都不乐意听。
马秀英笑笑,恶意的又当别论,有几个是恶意的呢?人啊,都愿意叫人家提起五关斩六将的壮举,没有人喜欢别人揭他走麦城的短。
朱元璋平静些了,他说:“这倒也是,连圣人也不能免俗。”
马秀英笑吟吟地说:“民间有一个关于陈胜的传说,陛下听说过吗?”
朱元璋摇摇头:“你想影射?”
马秀英说:“听听故事总不妨吧?”
朱元璋往椅子上一靠,半闭起眼来说:“你讲吧,朕洗耳恭听。”
马秀英便娓娓道来,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前,也种过田,后来陈胜称了王,小时候的两个伙伴就去找他,第一个进去的不会说话,和这个如悟差不多。他说:小胜子呀,你不认识我了?忘了咱夏天铲地,你把汤罐子打碎了,汤洒了,咱俩一起在地里捡汤里的黄豆粒吃……
朱元璋听得脸上的肌肉一跳一跳的。
马秀英接着说,陈胜一听大怒,说这人胡说,叫人拉下去斩了。第二个伙伴会说话,也吸取了教训。他说,想当年跟着大王作战?|穴铲地?雪,胯下骑着青鬃马?|穴青苗?雪,手使钩镰枪?|穴锄头?雪,打到?|穴倒?雪灌?|穴罐?雪州城,跑了汤元帅,捉住窦?|穴豆?雪将军。
朱元璋睁开了眼。
()免费电子书下载
马秀英接下去讲,陈胜一听,说的还是同一件事,却好听得多,风光得多,于是龙颜大悦,厚赏了这个人。
朱元璋站起身,背着手在屋子里走了几圈站住说:“借古讽今,你很厉害。唉,这故事好像就是为朕而编的。”
马秀英趁机劝他放了那个无知的小和尚,这也是体现皇上恢宏大度人格的呀。其实皇上还是很念旧的,对云奇那么好,不是因为一起在皇觉寺共过患难吗?
朱元璋说:“我要谢谢你,用讽喻之法来谏朕,别人是不肯这么做的。”
“别人谁敢冒着杀头之罪说这个?”马秀英说。
朱元璋说:“我不管了,你叫云奇把他送到皇觉寺去吧,已经重修过了,不在乎多一个和尚。不过你得警告他,封住自己的嘴巴,如果再有这种话从他口中溜出来,定斩不赦。”
马秀英脸上漾出笑容。
两天以后,如悟被放了出来,云奇在狱门口等着他,还备了一匹马,马鞍上挂的皮囊里装了些吃的、用的,云奇告诉他,这都是马秀英娘娘为他准备的。如悟绝处逢生,好不感动。
云奇送如悟出了城门,把马缰绳递到他手中,说:“若不是皇后慈悲为怀,你小命早没了。”
如悟“啊,啊,……”叫着。
“你也不能全怪皇上。”云奇说,“他若不发话,皇后也不敢放你呀!今后可要守口如瓶,谁再说什么,你也不要逞能,说你认识皇上了。”
如悟说:“我……我恨……”
“又来了!”云奇拍了他的马背一下,说:“快走吧,回到皇觉寺,好好闭门修行,早成正果,别像我……”说到这里眼眶湿了。
跨上马背的如悟啊,啊……着,又用手指指云奇,指指自己,意思是叫他常常来看自己。
云奇凄然地一笑:“我带着这耻辱的身子,怎么敢再去玷污佛门?”
《朱元璋》第六十三章(1)
高文健笔科场手,白发青衫宦路人,利禄之梦也许躺到棺材里也不会醒。腮帮子有一撮毛的周先生预言日后的胡惟庸,非大奸即大雄,今日可露端倪?
一
杨宪和熊宣使同时被洪武皇帝召见是不寻常的事情。熊宣使是钦天监上的官,初时官居佥太史监事,应属于刘基手下,后改制时为少监,是正四品,他掌管的是日月、星辰、风云、气候的变化,须及时奏报,定其吉凶之占,甚至宫中漏刻报更,以钟鼓警晨昏之事,也是他司职所在,一般是不会随侍皇上左右的。
杨宪在东安门碰上了应召从淮河工地上赶来的工部员外郎张来硕,三人便一同赶往谨身殿。
杨宪和员外郎张来硕还有熊宣使三人来到阶前。胡惟庸奏报,杨宪、熊宣使和张来硕来了。
朱元璋向下看了一眼,问:“张来硕来干什么?”
张来硕见问,向上奏道:“陛下不是召臣来问河工之事吗?现淮河河堤已修完一半,正是农忙之时,尚要缓些时日。”
朱元璋摆摆手,说:“你的事先等等。”张来硕只得退到一边去。
朱元璋转对杨宪说:“你有个弟弟叫什么?”
“臣弟杨希圣,”杨宪说,“在翰林院做编修。”
朱元璋唔了一声,又把他扔到一边。问熊宣使:“你在钦天监供职,要小心才是。”熊宣使马上说了些敢不竭诚尽心的话。
朱元璋说起不着边际的话,说因为钦天监是术业专攻的,监官一般不得改授他官,子孙也不得转徙他业,但也有好处,岁满不考核,属于非调官之列。朱元璋问起熊宣使有几个儿子,是否自幼训练有素。
熊宣使回答不敢疏忽,两个儿子虽未弱冠,已开始习天文、刻漏和大统历法。
朱元璋的心思根本不在这上,他随声附和地哼了几声后忽然问:“宫中在选宫女,再从宫女中选妃,你知道吗?”
()
熊宣使一怔,说:“有耳闻。选妃不是钦天监的事,所以臣不得参与。”
朱元璋说:“岂有让钦天监参与选妃之理。据有的御史说,有些官员逃避选妃,做手脚,你听说了吗?”
熊宣使更是如堕五里雾中了,他急忙摇头说:“臣不知。”
朱元璋说:“听说你有个妹妹很贤淑,为什么不在所选之列呀?”
熊宣使这一下听明白了,脸刷一下白了,吓得跪下说:“启禀皇上,臣是有个妹妹,可是,可是,她已经与翰林院编修杨希圣订亲了。”
“是吗?”朱元璋目视杨宪,“这可真巧了。”
直到这时,杨宪才算明白,为何召他与熊宣使一起来晋见了,这才发觉大事不好。
杨宪忙答道,是三年前就下定了,只是还没有迎娶。
朱元璋说:“谁知道你们不是做好了扣,抗拒选宫女呢!”
这一说,杨宪也吓得跪下了:“臣不敢。”
这时不知天高地厚的张来硕上前奏曰:“皇上,连臣也知道熊宣使妹妹许配杨希圣之事,这事是不好退婚的,请圣上三思。”
朱元璋一听大怒,一拍桌子大叫:“武士!”
立刻上来两个武士,朱元璋说:“这个张来硕竟敢教训起朕来了,给我打。”
两个武士当廷大使拳脚,打得张来硕满地滚,满口是血,牙也打掉了。
杨宪与熊宣使交换个眼色,说:“圣上,张来硕犯上,该打,念这事与他无干;臣回去便退婚,将熊宣使妹妹送进宫中。”
熊宣使立即附和说:“这也是臣之意。”
朱元璋说:“这叫什么话!难道朕是想霸占臣妻吗?不要了,还叫杨希圣娶你妹妹就是了。想欺骗朕是不能容忍的。”
几个人不知所措地跪在地上,朱元璋早已拂袖而去。
走出谨身殿时,杨宪摸摸胸口,心还在狂跳不止。虽然朱元璋赌气说不要熊宣使的妹妹进宫应选了,却也埋下了祸根。假如事先知道朱元璋的本意,他就不会说已许配人家的话,朱元璋也未必打听不到,朱元璋要的是大家装聋作哑,他也不背上主夺臣妻的骂名。
这一来,全砸锅了。
二
朱洪武大明王朝的首次乡试将在古老的、出过几百名举人的江南贡院揭幕了。以刘基和宋濂的身份,怕也是几朝几代以来最为显赫的主考官了。
这几天他二人早起宴眠,天天在贡院转,生怕大考之前有什么疏漏。
这天胡惟庸陪着刘基、宋濂在贡院检查号舍。胡惟庸说:“二位大人先去检查号舍,我在门口等等皇上,皇上说要来亲自检查的。”
刘基、宋濂向贡院深处走去。
门前应考的人很多,都在看揭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