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中短篇科幻小说1000篇 (第十辑)
“您刚才所说的关于那女人的情况已经很重要。她在一封信里曾提到过‘展览’,我们原以为她与演艺业有关——要么是个时装模特,要么是个芭蕾舞演员,或其它文艺行业的什么人。我们将立刻核实您的推测。画家……很难说,您的这一推测是正确的。”
“罗达先生,我还想提几个问题。那些资料到底有多重要?资料是否代表某人的商业利益?除您公司的同事之外,是否还有别的人知道资料的价值?”
“那是非常重要的资料。”罗达的回答竟如此没精打采,使戈尔顿吃惊,“如果我们不能在近期内把它找回,我就不得不请联邦调查局寻找,可以说,问题关系到国家安全。但我们当然希望能靠自己的力量把一切解决好……我不怀疑,俄国人为得到那些资料,愿出数百万美元,我们也决不吝啬。资料可能就在那女人手中,我们无论如何要找到她。”
戈尔顿一时犹豫起来,这活到底该不该兜揽。“问题是严重的。”他思忖着,“可能会惹来麻烦……”他的目光又转移到最上面的那封信上,浏览一遍,最后停留在签名上。他终于表示:
“那行,我们就正式签订合同。”
罗达走后,戈尔顿坐了几分钟,他仔细端详了第一封信,但没有阅读,只是研究最上面一页的笔迹。
“你好,安娜。”他不由轻轻地道了一声,然后就把所有的信摞好,放进保险柜里。戈尔顿在得到原信之前,是不打算开始干的。刚才是为了让顾客更加放心;故意做做样子而已。
第二天12点前,罗达捎来了原信和几页迈尔谢尔的笔迹。戈尔顿整整研究了三个小时,他把安娜的信摊开,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的“鹅颈灯”下。他久久地颠来倒去地观看,不时作上记号,但一直未读内容。无论怎么看,字母都是秀秀丽丽的,带有花笔道。安娜既没有用专业画笔写,也没有用圆珠笔写,而是用地地道道的羽毛蘸黑墨水写。字母的每一笔、每一划都让人见爱,仿佛是一件完美的艺术珍品似的。其中,一封有三页,另一封四页,还有一封两页,其余的只一页。但是,任何一封都没有留下日期、地址或全名。戈尔顿默默地咒骂着那个用刀片把这些信划得残缺不全的人。他把信一页页全翻遍了,又从背面一页页细看了几遍,然后作了批语:“轻、中度粗笔道。”“流畅、匀称、非规范——1—5页”这些均属欧洲书法的特点。但戈尔顿认为,该女士未必就是欧洲人。这问题尚待进一步细查,批语确定的仅是一些初步的印象,当然也具有一定的导向性质,戈尔顿边干边吹着口哨,电话铃响的时候,他情不自禁地哆嗦了一下。
原来是前妻凯琳打来的,她告知,孩子们星期六晚上6点前到,吩咐星期天晚上7点前必须把孩子们送回去。前妻的口气冷若冰霜,但戈尔顿竟不像以前那样感到痛苦,对她及家里的情况也不再那么牵挂,这一点连戈尔顿本人也感到吃惊。
戈尔顿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他和孩子们一道度过了周末,第二天傍晚又按前妻的吩咐把孩子们送了回去。回到自己店铺,他已累得疲惫不堪,头痛不已,但他仍取出安娜的信件。
“你好,安娜!”他又轻轻道了一声,顿觉倦意消散,头痛停止,甚至旅途中的不快,孩子们的纠缠吵闹也忘得一干二净。
他坐在安乐椅里,得到信以来,这是头一次仔细阅读。全都是恋爱信,情深意切,如火如荼,但也不乏幽默之趣。由于没有日期,信很难按时间顺序排列,然而总的情况还是有了眉目。安娜和迈尔谢尔是在城里某地约会;他们一块散步、交谈,然后他走了……他又来了,这次他们共度过了两个假日,关系更亲密了。安娜用订户信箱给他寄信,迈尔谢尔却一次也没回信,只是把安娜的信作些旁人完全看不懂的记录后就保存起来。安娜已经出嫁,或者与某人同居,但是在信中,此人的名字都被剃刀划得一丝不剩。迈尔谢尔认识此人,和他见过面,显然他们相处和睦,还进行过不止一次的认真长谈。安娜很替迈尔谢尔担心,因为他干的是一种危险的研究工作,但她也不知道,他干的究竟是什么工作。她把他称为“神秘的陌生人”,而且经常在信里对他的秘密生活、他的家庭、他残暴的父亲及他本人的来去无踪、神出鬼没,流露出几分嘲笑。
戈尔顿觉得好笑,安娜对迈尔谢尔是那样的钟情,竟连他的住址、他的工作、他所面临的危险都一概莫知。她只知道一点:只要迈尔谢尔在她身边,她就感到愉快,感到幸福,觉得自己过上了真正的生活。这就足够了。安娜的丈夫也知道安娜和迈尔谢尔的关系,这给他带来无穷的痛苦,但为了妻子的幸福,他甘愿忍受。
有这样一封信,戈尔顿读了读:“亲爱的,我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真的,再也不能了!我想你,在每一个过街的人身上都看到你。每当我拿起电话时,听到的也都是你的声音。只要听到了你的脚步声,我的手心就会冒汗,全身就会发热。我做梦都在想你。今天我问自己:‘我究竟怎么啦?’难道说,找还是一个愚蠢的中学生,蠢到竟然迷上一位电影明星?我已经26岁了嘛!我本来已把你的全部资料放进了信箱,开始写地址,但是当我写出订户信箱号码时,又觉得好笑。难道我能以这种方式和你告别吗!万一你不能按时去取,信箱终会被邮递员打开的。我不愿因我的一时疏忽给这号人以满足,他们,这号邮递员们,你也知道都是些灰溜溜的,像苍蝇一样令人讨厌的东西。让他们拿别人去开心吧。再说,你的资料一旦落入他们手中,秘密被他们破译,并被他们公诸于世,那后果会怎样呢?想到这些我又把资料藏到……(被剪掉)的保险柜里……”
“迈尔谢尔绝对不是‘神秘的陌生人’。”戈尔顿心想。事实上,这个雅号更适合于另外那个男人。迈尔谢尔的资料就藏在他的保险柜里。可他是谁呢?戈尔顿摇了摇头,又继续阅读:“过了一会……(又被剪掉)来了,我扑到他怀里痛哭起来。他带我去吃午饭,我的确饿极了。”
戈尔顿会心地笑了。他把信放到桌上,靠紧椅背,双手抱着后脑勺,看着天花板。天花板早该粉刷了。
随后两周,他都在研究那些信和迈尔谢尔的笔迹。他拍照,把字体放大,努力寻找蛛丝马迹。然后又把信译成密码,按照他精心编制的程序输入电脑,力图从中找出能表明其国家和地区的非常词、句、段——总之,一切能引起注意,给他揭示新信息的东西,他都在寻找。关于迈尔谢尔,戈尔顿认为,他出生于试管,在与安娜相识前,还从来没有离开过教室或实验室。安娜是西方中部地区的人,大概出生在湖畔的一个小城市。全部信中被剪掉的那个人名由六个字母组成。安娜有一次提到,她去参加一次画展开幕式,但是画家的名字也同样被剪掉了。那名字有9个字母。虽然没有对画家的评语,但戈尔顿从笔迹变化就能看出,画展给安娜产生了强烈的印象。他量了词与词之间的距离,确定了字母的尺寸、倾斜度及匀称程度等。他觉得,每一笔,每一划里都蕴含着优雅和韵律。一个个字母像一粒粒珍珠串在一起,清翠欲滴,给人以信赖——这一切说明,安娜是个诚实的人,均匀流畅的线条显示出笔者书法的娴熟以及洞察力的透辟。
随着工作的深入,有新进展的评析渐渐充实起来。安娜的形象开始出现,迈尔谢尔笔迹的初步鉴定也已完成。很清楚,这位科学家、技术大师精明、诚实,才华横溢。言行举止慢条斯理,也是一个典型的、性格孤僻的单身汉。
罗达来取结果时,戈尔顿认为,对这两个人,他所了解的要比他们的亲生母亲所讲述的多得多了。当然,他仍然不知道,安娜究竟身居何方,资料究竟藏在何处。
“全部就这些?”罗达看完分析报告后问,显然他还有所求。
“对。”
“我们调查过州里所有美术展厅。”罗达拉着马脸说,“可就找不到那女人。此外,我们有证据证明,迈尔谢尔根本不可能如她信中所说的和那女人厮混那么长久的时间。很显然我们被耍了,您也一样。您相信,安娜是诚实而又道德高尚的人,可我们却认为,她是一名间谍。她引诱迈尔谢尔上钩,骗取了他的资料,而这些信不过是一种把戏而已。封封如此!”
戈顿摇了摇头:
“这些信里,没有一句是谎言。”
“那为什么安葬迈尔谢尔时,她不来?关于他的讣告,报上登得够多了。我可以肯定地说,他和她在一起的时间没有那么长久。自从我们在学院高年级找到他以后,他就一直留在自己的实验室里,每周七天,一天不离,整整四年一直如此,他没有时间与那女人建立如她所述的那种复杂关系。这一切明摆着是编造的,是杜撰。”罗达气得瘫在座椅里,脸色灰得跟他的衣服的颜色几乎一样。这短短的两周时间,他一下子显得老了好几岁。
“他们赢了。”罗达有气无力地说,“也许他们现在已逃离国境,也许在迈尔谢尔遇难后的第二天就已逃走。资料到手了,任务完成了。干得真漂亮。迈尔谢尔那白痴真该死!”罗达看着地板,痴呆呆地,然后直起身子,又说起来。他嗓音更加生硬,语句短促,有时前言不搭后语。
“从一开始,我就不赞成作什么笔迹鉴定,白白浪费时间和金钱。什么笔迹鉴定?一派胡说八道,但做也做了,没什么说的了。请把帐单邮寄过来。她的信在哪里?”
戈尔顿默默地把信札递给他。罗达仔细清点后,就把它放进公文皮包,接着站起身来。
“为您着想,我不会把您与本公司这次合作告诉任何人。”他把戈尔顿写的鉴定书推开,“这些东西对我们毫无用处。再见!”
戈尔顿明白,事到如今理当结束了,可是疑团不散。“安娜,你到底在哪里?”他默对着冷嗖嗖的夜空发问。她为什么不去参加葬礼?为什么不把资料交还公司?他找不到答案。但是他知道,安娜还在,她在画画,在和她心爱的人一起生活……他不知怎么突然激动起来。
他把前额紧贴到冰冷的窗玻璃上,竟轻声地道出了一句:
“她是无价之宝。”
“戈尔顿,你没出事吧?”凯琳在电话上问。他能见孩子的日子又到了。
“没事。你要说什么?”
“没事就好。你身边好像有个女人?我觉得你谈话的语气有点反常。”
“上帝啊,凯琳,你到底要我干啥?”
她的声音又冷淡、威严起来,还是接送孩子的事……
戈尔顿放下话筒,环视了一下房间。他这才发现。这房间又脏又乱,好像没人居住似的。“这里还需要一盏灯。”戈尔顿思量着,“至少要一盏,也许两盏。”安娜就喜欢房里明亮。“我身边真的出现一个女人了吗?”他想哭,又想笑。不错,他有她的签名,有她寄给另外一个男人的恋爱信的复印件。他甚至常梦见她来到家里。用信中那些话语与他交谈。是那女人!每当他一闭上眼,她的名字“Anna”立刻就会出现。大写字母A像一座正在喷发的火山,火焰扶摇而上,直冲九霄。后面是秀丽的双写“nn”,未了是龙飞凤舞的小写“a”,真的,它在向上飞,不过没飞走,只飘出一道花笔,把签名从上到下团团围了一圈,接着横穿大写字母把自己融进“A”里,最后又回到词尾。一个如调色板般富于表现,有着远大抱负,翱翔于大地上空,以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呼吸,创造着艺术画像的安娜的形象,跃然眼前。“永远属于你的安娜。”永远属于你的。
第二天他新买了一盏灯。在回家的路上又拐进一家花店,买了盆鲜花。安娜曾写过,阳光能把窗台上的鲜花变成玲珑剔透的宝石。戈尔顿把花放在窗台上,把百叶帘卷起,花……果真变得像闪光的珠宝。
春去夏来。戈尔顿常去纽约参观画展,欣赏年轻画家的作品,反复研究各派书法。他也曾想过,连那些老练的专业侦探、那些联邦调查局的特工都找不到她,那他根本就不会有什么指望了。但他仍不灰心,照样有展必看。他安慰自己:“我很孤独,需要找个女人,一个能使我钟爱的女人……”他继续寻找着。
工夫不负有心人。秋天到了,有一天他参加了一位新秀——刚毕业的教师举办的画展开幕式,很受启示。他想,安娜也完全可能是位美术教师。他弄来了一本学校名册,便逐一去查访……
也许她长得很丑,戈尔顿猜想着。什么样的女人会爱上迈尔谢尔这样的人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