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中短篇科幻小说1000篇 (第十辑)
“有那样的奖项?我听也没听说过啊!”
“这个奖项只通知获奖者本人,所以你当然不可能知道。不过,因为你是获奖者,所以你要作为地球代表去出席一个月后召开的‘全宇宙懒惰大奖选拔大会’。”
尤比拿出文件,最上面的一页写着“出席资格证明”。
“这次大会上汇集了从全宇宙所有高等生命体中选拔出来的最优秀的懒惰者。总之,在这浩瀚的宇宙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星球,存在着各种形状的生命体,它们全都集中在一起,那种盛况,你是不敢相信的呀!地球人的形状最接近我们天使,但在那次大会上,有的生命体形状,你是无法想象的。还有,如果你在那次大会上获得第一名,你就可以得到一根粗神经的奖品,这根粗神经可以让你终生玩乐。如果获得了那根粗神经,就可以不受任何良心的谴责,永远快乐地懒惰下去直到死。”
“你等一下!”翔子阻止尤比的解释,说道:“为什么要把懒惰大奖的最优秀奖授予我啊?这么说起来,就连我自己都觉得每天过得很不充实,但我并不是最最懒惰的人呀!眼下我就每天还要这样挤车去大学上课啊。大学里还有人一直逃学、中途退学的呢!”
“是这么回事,”尤比说道,“懒惰的程度与那个生命体天生具备的才能和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只有那些具备出色的才能和发挥才能的生活环境,却偷懒而无所事事的人,才有资格获得懒惰大奖。”
“这么说起来,你的意思是说,我具有什么了不起的才能?”翔子惊讶地问。
她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很平庸的孩子,不相信自己会拥有如此出众的才能。
“正是如此。”尤比毫不置疑地说道,“比如,你在8岁的时候就写诗发表过,如果坚持下去,你就会轰动一时,成为最年少的天才诗人,现在的你有可能已经是大诗人,这是你推也推不掉的吧。还有,你11岁的时候如果参加钢琴比赛,就有可能获得第一名,作为获奖学生被招收到一流的音乐学校里,现在将作为首屈一指的钢琴家而进入世界舞台吧。18岁时如果你不放弃自己的第一志愿去考那所大学的话,你可以考入的,而且在国外的一流大学里留学,回国后你应该是一位优秀的女外交官,体现你的价值……其他,你的身上还具备着各种各样的才能和能力。可是你不仅没有将那些才能培育起来,让它们尽情发挥,你甚至还没有丝毫的觉悟,一直过着那种平凡得有些浑浑噩噩的生活。”
翔子半信半疑地听着尤比的话,胸膛里冲涌着—股骚动。
的确,回想起来,以前她从来没有做过像样的努力,顺其自然听天由命,知难而退无所用心,而且她有时也常常为此感到后悔,心想只要稍稍用心一些就好了。这样的想法掠过翔子的内心深处。
“一个月后将要举行全宇宙懒惰大奖选拔大会,希望你能去参加。同时,我将担任你的专职接待员。在大会召开前的一个月里,你还要做各种训练,希望你按照我的指示生活。”尤比沉稳地说道,但他的口气却容不得翔子拒绝或插嘴。
“我明白了。”翔子不假思索地点点头。如此干脆,连她自己都感到吃惊。她每天过得百无聊赖无所事事。“不过,训练什么?”
“为了证明你以前是怎么浪费时间的,在这一个月里,你每天要按最忙碌的状态生活。即,你要实践一种从早晨起床到睡觉最有效的使用时间的方法。我这里有一份日程安排。”尤比说道,从刚才拿出来的文件中抽出一份文件。
“就是说,要和懒惰的状态作比较吧。”翔子从尤比手里接过日程安排,一边看着一边问。
从这天起,翔子开始按照尤比的日程安排进行生活。那些安排如果要用心的话全都是很容易做到的,比如早晨提早一个小时起床进行慢跑,晚上放学回家后试着写两三行诗,等等。但是,正因为尤比说过这是最有效的时间使用方法,所以翔子渐渐地开始觉得每天都过得很有乐趣,日子过得有些意义了。在这期间,朋友们也都说她近来变得很有生气,就连她一直心中暗恋着的男生也突然向她提出要求交往。从那以后,翔子还试着接受了两个种类的外语测试考试,还将她创作的诗投稿给某家杂志。这些事都是她以前曾经想要尝试,但因为怕麻烦而搁置下来的。
就在她这么过着日子的时候,一天,尤比对她说道:“还有三天,约定的一个月时间就要过去了。翔子小姐,这一个月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啊?”
翔子脸上绽出微笑回答:“过得真好,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啊。我压根儿就没有想到自己还可以做那么多事情。而且,我还有了帅哥……”
“是吗?这下可好了。那么,我的作用结束了。我要和你分手了。翔子小姐,希望你今后还按照这个状态生活下去。’”
尤比的话令翔子大出意外,她吃惊地问:“请等一等!那么,你说的那个懒惰大奖……”
“你的出席资格,已经被取消了。如果是真正的懒惰者,无论给他安排什么样的日程,他应该依然是懒惰的吧。”
尤比这么说着,便消失了。
翔子愣愣地呆立着,不久,她粲然地笑着呢喃道:“谢谢,天使。”
《宇宙旅行者》作者:'日' 谷甲州
华人 译
一
出现了一颗新星。它位于不太显眼的小规模散状星团的边端,闪烁着格外耀眼的光芒。这是500年来从未有过的。
“莎莉,那仅仅是一颗新行星吗?”我向我唯一的同伴疑惑地问道。
“不知道,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一种表象。”莎莉以略带沙哑的女低音回答道。
她讲话总是那么简单明了,甚至可以说是机械式的。本来并未期望她能作出什么有价值的回答,可是听了她的话,仍不免感到一阵失望。
莎莉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继续说道:“仅仅根据这一表象,不深入观察下去,很难说出个所以然的。”
她的话音刚落,指挥舱外传来了机械的噪音。那是我们这艘探测船——旅行者7号的传感器探头正转向那片太空区域。
瞬间,主显示屏上出现了“开始执行特定观测”的字样。
“她对那颗行星有着异常的热情啊!”我心中不由地冒出这种感觉。可能她确已看到其中令人感兴趣的征兆。显然她的行为是属于那种单一独断型的。也许她不过是按常规开启特定观测程序。不管怎样,她肯定是出于对那颗行星的强烈兴趣,才说出“不深入观察下去,”难以下结论的话来。
我们俩经历了漫长而全面的合作,相互间完全能领会对方的意图。我盯着主显示屏上的光学望远镜图像,对莎莉吩咐道:“把上次拍摄到的录像资料,调到显示屏里来,倒带入映就可以了,我要与现在的图像比较一下。”
莎莉稍稍犹豫了一下,问道:“要多少波长区域的?”
“只要可见光区域的。还有,修正好录像资料的图像视角。我们与那星球有多少距离?”
“大约有1000光年,你要确切的数字?”
“不。录像资料是多少年前拍摄的?”
“500年前。”
主显示屏上出现了那颗命名为MGG-01065—13号星团的二帧相叠的图像。一帧是旅行者7号在前次跳跃前所拍摄到的;另一帧是目前的。
由于飞船经过了跳跃,向星团前进了5000光年的距离,使二帧图像间造成了相当于5000年的时差,因此一重叠自然会出现错位。好在我们可以精确地计算出宇宙区域间的距离。所以完全能够修正这种客观存在的错位视角。
果然不出所料,那颗新星并不是新生成,而是以前就有的MGG-010615—088号恒星骤然增大了光亮而已。当然它的亮度已今非昔比了。一颗不太显眼的行星,在5000年间增加了亮度,是极其普通的行星变异现象。
我测算了一下那颗行星所释放出来的能量总参数,再与以前拍摄到的资料相比较,发现相差无几,大约为104等级左右。可能那颗行星周围还有光学望远镜观察不到的卫星吧。是啊,不深入观测下去,是难以下定论的。可能是一些看不见的卫星产生的震颤引起的吧。以前也曾观察到因星尘大量沉降而在一些小卫星上引起星体爆炸,产生行星变异的事例。
“那是一种相近的连星体间产生的造星现象,其诱发机制,可能是由于周围的小卫星……”我一开口便主观地判断道。
接理,飞船在平时的例行观测中,应能拍摄到这种变异征兆。但是,例行观测仅仅是进行快速雷达扫描,一颗普通行星的变异现象,往往会被忽视。
“我同意你的判断,那的确是颗相近连星体,并正在增大,放射能量。这些你已说明了。问题是它们好像是最近才成为相近连星体的。”莎莉说道。其口气不像在陈述意见,倒像是在自我推敲似的。
我感到十分惊讶,同时又被她的话深深吸引。
“你说的是什么意思?”
“5000年前,那颗行星并不是相近连星体,也没有卫星。”
“你怎么知道?”我感到更加惊奇了,同时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不安,一种预感到将来发生不测的不安。
莎莉冷静地说道:“那颗相近连星体的变化周期大致为132分钟,平时例行观测中曾看到过它的周期性颤震现象,然而现在看不见了。”
“我不明白你说的意思。难道你认为那颗行星在5000年间,分裂成二颗了,有这可能吗?”
“并未发生分裂现象,而是产生了新行星。即以前没有的088号行星的卫星。”
“出现了新行星……”我反复念叨着这句话。这真太令人费解了。我理了理思路,说道:“你在说什么?空荡荡的空间,突然出现了一颗行星?如果是一颗原始行星还说得通,而这却是颗相近连星体的卫星啊!”
“有一颗行星不见了!”莎莉又突然叫喊道。
“行星不见了?怎么回事?”
“那散状星团里,不是有一百颗左右的恒星吗,平时例行观察时,所有的恒星都聚合成团块状,它们不仅发射可见光,还发射电磁波。刚才,其中一颗064号行星不见了,那是颗白矮星。据以前的观测资料,它应位于离088号行星3光年的地方。”
难道5000年间那颗白矮星移动了3光年的距离?我真糊涂了。
“不可能……是不是搞错了,行星之间覆盖着浓密的星云,那颗白矮星会不会被星云遮住?”
“并没有星云的迹象。”
“不会吧……假设那颗白矮星—064号消失了,也不能认为它已成了088号行星的卫星呀。假如那颗有着自己固定运动规律的064号行星,被088号的重力所吸引,也不可能成为它的连星体呀。”
说着说着,我渐渐失去了自信,莎莉的话并不是信口开河。是啊,她说话是不会毫无根据的。
我默然了,莎莉又像是在提醒我:“无论如何应该作一次认真调查,对吗?”
我回过神来,小心翼翼地问道:“你认为那颗星在发生巨变吗?”
“我不是说过了,现在还不清楚。”
但是听起来她的话含意正相反,使人觉得她对自己的话充满着自信。
“好像她的性格变了。”想到这里,我的思绪停止了。以前她的性格是怎样的呢?可是,我怎么也想不起来了,心中产生出一种奇妙的感觉,不由得抬头看了一眼显示屏,可能是幻觉吧,行星的图像竟晃动起来了。
二
我们自基地发射升空,至今已经500多年了。这期间我主要是以冷冻睡眠度过这漫长的光阴的。所以我的主观感觉,好像在飞船里才过了20多年似的。当然20年的时间也够长的了。处于失重环境里,体态虽未衰老,可我的精神状态却活脱脱像个老头了。这20年的岁月,几乎未使我的同伴莎莉发生丝毫的变化。她现在倒更显得青春焕发,朝气蓬勃。说是同伴,还不如说是女儿更确切些,而且像个急于摆脱父亲束缚的少女。
其实莎莉是一台装载的旅行者7号飞船上的机器人。她是宇航员兼观测员,精通所有宇航方面的工作,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助手。本来有了如此优秀的机器人宇航员,就不再需要我了。可是,地球上的科学家们并不这样认为,大概他们不想把观测太空的重任,交给一个机器人吧。
旅行者7号是一艘超光速飞船。不过,飞船上尚未配备超光速通信设备。一旦被发射升空,在未返回地球之前,是不能与地面进行通讯联络的。如果发生意外,当然不能与人类商量对?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