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中短篇科幻小说1000篇 (第十辑)
我想我通常是很喜欢星期六的,但是现在觉得很悲伤,即便我呆在实验室里也可以感觉到。我很想知道罗恩会在哪儿,可能在空中的某个地方。他喜欢飞行。当然那不关我的事,再也不关我的事了。我几乎希望妈妈还活着。那我就可以给什么人打打电话。实验室里有许多电话。星期天也一样。
星期天
没有攫取。什么也没发生。赶走我们的HS仍在裂缝中,两个。如果我把计算机留下,你最少可以得到他们。上他们惊奇。我所能做的是让虫虫和我靠近些观察他们。也很害怕,我也是。我们还有144个小时进行下一次攫取。我会尽量缩减通讯,让计算机电池可以运转尽可能的时间——从我来到这儿我还没有看到过太阳。
星期一我收到一封基金会发来只有我一个人可以看的信。信上附有一张让我飞往新墨西哥去讨论一项新计划的E票。他们不知道我从来不坐飞机吗?我向下看,看到另一封也是最后一封邮件:来自遥远的过去和不久的将来。
星期一
今天早上我和虫虫发现了他的四个部族,这儿没有火,他们被冻死在比山脊高些的一个小洞穴里。我们尽最;大努力掩埋了他们。没有发现别的迹象,最多还剩下五或六个。我有一种可怕的感觉——他们正面临着最后的灭绝。当HS抢走他们的火时,也等于签下了他们的死亡通行证。除非NT们幸运地遇到雷击或者找到一个活火山。或许这种事在“那时”并不像现在这样罕见。我们走着看吧。
星期二我第一次单独一个人去贝蕾汉堡店。我觉得很悲哀。因为我想我不会再回到这儿来了。今天的邮件——我的最后一封邮件,让一切都清楚了。现在我知道是谁发的信了。我也知道我会飞往新墨西哥。我将不得不“接受这一切”,然后离开——那是跨向一个漫长旅程的唯一一步。
星期二
这可能是我发的最后一封信了,因为计算机上的低压标记已经到了最低点。死亡,我想是这个词。无论如何我们还有别的要担心。更多的HS到了下面的聚集地。我们看到他们外出打猎两次或三次。我们?我们不打算去弄明白。明天我们将穿过山脊,看能不能找到什么踪迹。虫虫现在睡了,但是他花了好几个小时才不再颤抖。他的手一直握着我的手。请别离开我,他用NT那种混合着手势、抚摸和声音的语言请求着。我说我不会。但我明白他不相信我,谁又能责备他呢?他一个人孤独地留在这个世上,我想要比他能理解的更为孤单。如果他的部族还活着的话,他们一定在我们高处的某个地方——没有孩子、没有火、在心碎和寒冷中慢慢死去。想到这儿,我就忍不住打颤。你不会离开我吧?就在他临睡前他再次尝试着问——用所有的指尖示意着问。我把他的指尖放在我嘴上,这样他可以理解我在说什么,他会知道我是为他——虫虫说的。
“以名誉担保。”我回答。
① NT(neanderthal的缩写):尼安德特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原始人类,其化石最早在德国尼安德特河流域的洞穴中发现。
② HS(homo sapiens的缩写):智人,人类的现代种类,是人科灵长目动物唯,现存的种类。
③ Ishi(1860?—1916):美国加利福尼亚Yahi印第安部落的最后成员。他是1911年在印第安居留地的Lassen峰顶附近被当地市民发现的。后被移往人类学博物馆并在这里渡过了他生命的最后时间。Ishi死于1916年3月25日。Ishi的真名从未被不为人所知,因为在他的部族,说自己的名字是很忌讳的事。作为部落的最后成员,Ishi的真名也随他的死亡而不得而知了。
《艺术大师》作者:盖尔贝特·加尔斯顿
孙维梓 译
贝多芬的奏鸣曲谱已被合上放在琴前。罗洛是凭记忆弹奏的!它似乎重新改编了这些伟大的作品,使之更富有勃勃生气。时间在凝固,周围的一切都被渲染成魔术般的情调,超凡的美丽的音色,如同童话一样魔幻的旋律……
当罗洛结束弹奏时,音乐家甚至没有感到泪水从两颊轻轻地流淌,最后一个三和弦在静夜中悄然逝去,把音乐家又带回了人间。
“您喜欢这个曲子吗?先生?”机器人用它那粗浊的声音问道。
“是的,它使我回到了童年。”音乐家的声音颤抖,他拼命压下喉咙间突然涌上的一阵哽咽。“你是怎么弹奏的,罗洛?”音乐家低声问。
“喔,我只是掌握了总的原则,就是您编在程序中的那些,而且不难再加点变化,先生。”
音乐家坐到椅上,他急于要抽烟。
“听着,罗洛,”几分钟后他说,“我认为,明天我们得大干一场了。”
罗洛没有出声。
“想象一下,他们在听过你演奏后的惊愕面孔!”音乐家越说越激动,“当然,然后就是录音啦,音乐会啦,巡回演出啦,你将轰动一时!我这里已给你准备好节目单了。”
“先生……”
“怎么啦,罗洛?”音乐家用充满父爱的眼光望着他这位机器人学生,“什么事情?”
“R指令禁止我进行能伤害它人的一切行为,主人,”机器人说,“您哭了,这就使我……”
“你怎么了,罗洛?”音乐家嚷了起来,“你要搞清楚,那是激动,我象又是回到了童年时代……”
“请原谅,先生,我必须永远拒绝再去弹琴……”
“这不行,罗洛!整个世界都想听呢。”
“不,先生……钢琴的确不是机器,您是对的,我能理解音乐,甚至能创作它,但我知道,音乐不是为机器人而有的,它仅仅为了人类,我再次重复一遍,音乐是极为简单的把戏,但它绝不是为了那些认为它简单的家伙而诞生的呀!”
“先生,您能否解释一下,这是什么装置?”
音乐家细长而灵活的手指在琴键上一拂而过并停止了弹奏。
“装置?”他向新买的机器人反问道,“你是指这台钢琴吗?”
“就是这台能发声的机器,先生,它有什么用?在我的咨询数据库里根本没提到它。”
“把钢琴叫做机器,罗洛?”音乐家点燃了香烟,“不错,从技术上看是对的,它是被设计成能产生出一定音高和长度的乐音,并能让人弹奏出优雅的旋律,这就是音乐。”
“音乐?音乐有什么用,先生?”
“这……”音乐家简直不知所措了,“他很快熄灭掉香烟,打开琴盖,“你来听听,罗洛。”
音乐家的手指飞快地在键盘上跳动,盘旋飞舞,似乎从指尖下流出了涓涓清泉,响起了莺歌鸟语……罗洛僵立在房间中部,紧张地捕捉每个音符。
“《月光》奏鸣曲,”音乐家嘎然而止,“是贝多芬的作品,你喜欢吗?”
罗洛有点犹疑不决:“音响之间的联接是成功的,它们没象其他噪音那样,刺激我的听觉,我想音乐是能使你们人类感到满足的东西。”
“妙极了,你不愧为卓越的音乐评论家。”
“先生,琴架上的那些纸页,就是用来指示操纵机器的人按什么顺序发出乐声的图纸吗?”
“对,那里的每个黑点部是一个音符,一串黑点则代表一组和声,乖孩子!”音乐家说。
罗洛略略沉思一下,然后它的玻璃眼睛熠熠闪光。
“先生,”它问,“我检查了自己的控制中心库没有发现禁止我掌握这种机器的指令,所以您能否为我编制一套程序?”
音乐家瞠目看他的家务机器人,然后笑了,说,“好吧,不妨试试,我颇有兴趣使你的铁脑瓜子富有诗意!怎么样,坐下吧!”
一小时以后音乐家已经哈欠连天。“噢,完事了,今天真够呛,你倒不费力,可我真的不行了,罗洛,你一个晚上所得到的比我成年累月的收获还要多呢。”他伸了伸懒腰,“请锁上门,关掉所有的灯,好吗?”
“是,先生,我有个小小的请求行吗?”
“讲讲看。”
“我今晚就能试试吗?我将弹得很轻,绝不会影响您。”
“今晚?呵,我忘了!你是不会感到疲倦的。当然,从没有老师会去阻止学生的求知欲的,但要谨慎,这钢琴可是我童年时的礼物,别让键盘毁在你的铁指下。”
可这天夜里音乐家怎么也不能入睡,他大睁双眼地躺着,倾听由客厅隐约传来的轻柔乐音,那声音简直象诗一般动人。最后他忍不住下了床,趿上拖鞋向客厅走去。罗洛坐在钢琴前,它那沉重的脚正踩在踏板上,在朦胧的灯光下它的手似乎已和躯干脱离,在黑白键盘上作出不可思议的快速舞蹈动作。
《异手》作者:西蒙·海恩斯
拉尔夫·斯温登总是喜欢修理和摆弄机械。只要我们去他那儿吃饭,在詹妮和拉尔夫享用百丽甜(一种产于爱尔兰、用爱尔兰威士忌配以奶油蒸馏水调制而成的酒)时,或者他们俩站在阳台上眺望池塘时,我都会钻进他车库里。
有一次拉尔夫倾述:车库是唯一能让他真正放松的地方。他在一间专为间谍和军事机构设计硬件的大型科研公司工作。他常常带些小设备回家,用自己富于创造性的大脑去应对处理。我从不怀疑他在自己车库那毫无压力环境下“蹦”出来的点子会是他工作时想出点子价值的十几倍。
今晚工作室比往常更混乱。远处架子上放有半打的小笼子,在二十五瓦昏暗的灯泡照射下仅能看到里面有些白色带毛的东西。沿着一面墙放了张木长椅,两端平衡放置着一对古老的塔状容器,长椅的中间因为电脑设备的重压而下陷。一个角落里放着个陈旧的拱形机器,机器的橱柜上积着厚厚的尘土,上面的篷子已经褪色而且掉皮。它上面的墙面倒是涂有新鲜灰浆。想起拉尔夫最近示范一个掌控切割激光的情景,我不禁咧嘴笑起来。激光划过放在我头上的苹果,在墙上切出一个槽沟,把邻居家的角豆树整齐地截成六英尺高的树桩。
“想什么呢?”他含糊地指指长椅子问。
我瞪着那一堆混乱的电脑硬件和网络电缆。
“噢,呃,”我问,“我瞧见的是啥?”
拉尔夫皱眉回答:“电脑。我组装它们以便它们能来回传递电子邮件。”
我瞪着他,怀疑这个设计天才如何会对英特网如此无知:“我不想扫你兴,不过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
“当然解决了,”他坐在一个翻过来的桶上,伸手抓住个褪色鼠标,“你对如何发送邮件中的附件了解多少?”
我耸耸肩回答:“你上传文件……”看到拉尔夫举起的手我的话音弱了下来。
“我是问你是否知道它们的工作原理,而不是问你怎么发送。”
“我推想该是程序把数据分片,而后把它同信息一起发送。另一端接受器程序再把它们重新打包。”
拉尔夫点点头:“就是这样。几天前我开始考虑把物质作为附件传送的实用性。”
“物质?”
拉尔夫指关节轻叩着长椅肯定说:“物体。”
我扬扬眉毛:“你想电邮木头片?”我们曾就着杏仁鸡肉对付了一瓶酒,不过我可不认为那就让他醉了。
拉尔夫站起身,伸手从闪烁的监视器后面拉出一个……不锈钢水壶。壶嘴扁扁的,看着就像是孩子做的第一件陶器。水壶固定在一个沉重的木基座上,木基座上依次缀满大功率负荷的电路接头。螺丝把一对粗粗的电线拧在两个接头上,基座下某处凸现出来的带状缠绕电缆又消逝在电脑后。拉尔夫放下水壶,我注意到里面发出暗淡的蓝光。我靠近些往里看,壶底发出的强光刺得我不得不扭开脸。
“这是分析器,”他介绍说,“由它扫描物体并把数据传送入电脑。不幸的是,处理过程会破坏掉数据信息,不过我正在改进。”他指着另一台电脑,那台电脑鼠标垫上放着一个四四方方有机玻璃盒子。
“那是重构室。物体在那儿重建。我正设想一个能把分析器和重构室合二为一而且体积更小些的模型。”拉尔夫手伸到长椅下,长椅下传出纸张的沙沙声,随后他掏出一个疙疙瘩瘩、脏兮兮的土豆。“退后。”他接着说。
“退多远?”我不安地打量着狭促的车库问。任何大点的爆炸就能让我们两个都死翘翘。
拉尔夫咧嘴笑着把土豆扔进壶里。一道白光闪电般划过房间,随即传来一种嗡嗡嘶嘶声。
我看了一眼电脑屏幕,屏幕上,一个进程条正向着右手边一个弹出的窗口滚动。进程完成百分百,拉尔夫弯腰键入一个文件名,回车进入,随即打开一个空白电子邮件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