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流武状元





    长安都城明德门,守城的卫士远远看到一队儿骑兵飞快奔来,认得领头的李嗣业,忙不迭的闪开了道了让开一边。城头之上,守城小校细看了几眼,不由得惊讶起来:呀,那不是秦霄么。他回来了?得赶紧报告韦大都督去……


    秦霄举目看着昔日熟悉的朱雀大道,大雪覆盖之下,人烟稀少。和当初自己第一次进京应试武举时的情形差不多一样,店铺和民舍的屋檐烟囱里,正升起一阵阵炊烟。
    皇城朱雀大门紧闭,李嗣业拍马上前几步大叫道:“开门开门!大将军秦霄奉旨回京!”
    守城的北衙士兵们纷纷惊愕了一阵,手忙脚乱的打开皇城大门,放秦霄与三百余骑进城。
    李嗣业嘿嘿的大笑:“这些***羽林军和万骑,现在都跟着韦元那厮混了,整日里嚣张到不行。现在见了大将军,个个胆战心惊。嘿!他娘的过瘾!”
    秦霄挑起嘴角微微笑了笑:“俗语道,人走茶凉。现在的北衙,除了东宫六率的将士,怕是没人认得我了。”
    “要他们认识干嘛?”
    李嗣业忿忿的叫道:“一群白眼儿狼,跟着韦元横行霸道,不比当年的武懿宗差。我就琢磨着,啥时候像当初一样,杀他个痛快才够解气。”
    “胡扯,还不住嘴。”
    东宫卫率府到了。田珍和一票儿将军们远远就看到一群人归来。为首的居然不是李嗣业,心里就一阵大喜,知逍肯定是秦霄回来了,忙不迭地跑了出来迎上去。
    秦霄飞身跳下马,田珍等人纳头就拜:“恭迎大将军!”
    秦霄畅快的大笑让他们起来:“兄弟们都别来无恙呵?”
    田珍等人一脸的欢喜:“托大将军鸿福。还算过得去。”
    消息不胫而走,左卫率军营里的将士们纷纷跑了出来,围到秦霄身边跟他打招呼。校场之上,瞬时围了上千人,水泄不通。
    雪下得正紧,左卫率府里却是一阵热闹非凡人声鼎沸。从李嗣业与田珍以下,所有人都因为秦霄的归来欢欣鼓舞。
    闹了一阵,李嗣业大声道:“兄弟们都回营去吧。大将军赶路辛苦,让他去休息。”
    左卫率的将士们这才纷纷散了去。李嗣业就请秦霄等人进率府里休息。
    秦霄看着熟悉的左卫率率府,心里油然升起一股沧桑感,和那种熟悉的亲切味道。李嗣业的大胡子上也满是沾满了雪花,还结了两个小冰溜子,自己也浑然不觉,大声呦喝着小卒们快点去准备酒席。
    还没等秦霄等人安坐下来,一个小太监就匆匆的跑进了率府:“小人是东宫詹事府的,太子殿下听闻秦大将军回来了,请大将军过府一叙。”
    秦霄呵呵一笑:“太子好快的消息呀!兄弟们休息吧,我进东宫走一趟。”
    想了一想,墨衣一个女子单身留在这里总有些不相宜,于是说道:“墨衣,你和我一起来。反正太子也是熟人了,不打紧。”
    二人结伴出了率府,过了一条街对面就是东宫大门崇明门。明德殿上,李重俊坐立不安烦躁的走来走去,将殿前的积雪都踩得碎了,身上的斗篷也积了一层白雪。远远看到小跑的太监领着二人来了,心里一阵大喜,高声就叫道:“秦兄弟!是秦兄弟么?”
    秦霄心中一乐,快步朝前走去:“殿下,正是秦霄!”
    李重俊顾不了许多,踩着阶梯就朝下跑来,大声笑道:“好兄弟,你总算是来了!我每天都派人到皇城边打听消息,今天总算是等到你了。”
    秦霄进到李重俊身前,抱拳一礼:“太子殿下,还是老样子,别来无恙啊!”
    “啊——哈哈!秦兄弟你也是老样子,而且看似更加白净了,敢情在江南的日子过得很惬意吧?”
    李重俊拉着秦霄的手腕就往明德殿里拖去,看了一眼他旁边的墨衣,不由得笑道:“哟,这不是八万么?怎么不见九筒呢?”
    墨衣呵呵的笑了起来:“妹妹在江南,没有来呢。”
    “呵,这次她倒是安分了,怎么不哭着闹着要跟来?”
    李重俊笑道:“这可有点不像她的性子了。”
    秦霄看了李重俊一眼,哂笑道:“敢情你要怪我,没带她来了?你们怎么都叫紫笛是九筒啊?我问她,她也不肯说是为什么。”


    李重俊大笑道:“这个绰号可是我取的!有几天,她脸上长痘痘,数了一数,正好九颗。再加上她喜欢‘捅娄子’,于是乎就赏了她这么个绰号,差点将她气疯,哈哈!”
    三人边走边聊,已到了明德殿旁的侧厅里,一桌儿酒席正在摆上来,精美考究之极。
    李重俊拉着秦霄坐下来:“我已经派人去请阿瞒和张仁愿了,相信他们马上就会要过来。”
    “哦?”
    秦霄说道:“张仁愿还在长安等我,没有先去灵武么?”
    “还没有。”
    李重俊说道:“朝廷任命他当朔方大都督,和诏你回来当大将军,几乎是同时的事情。这些日子,他一直在忙着调配兵马甲仗和粮草饷银。只是没想到,你居然来得这么快,敢情是一路快马奔来的吧?”
    “是啊!”
    秦霄笑道:“我也心急着呢,过年都是在路上驿站过的。”
    “嗯,这不正好。”
    李重俊说道:“张仁愿准备得差不多了,估计也就是明后天就要动身启程。左、右威卫九万大军,开拔前往朔方灵武,你可以和他同去。”
    秦霄笑了笑:“右威卫一直是张仁愿亲部,左威卫里,我一个人也不认识。这突然就走马上任当了大将军,还真是有点难度。”
    “毛,怕毛!”
    李重俊甩起了口头禅:“十二卫大将军,时常更换的。换个主帅不是什么稀奇事。十二卫的将士,都是习惯了在疆场上拼杀的人,绝对服从军令,你不用担心什么的。”
    秦霄点了点头,心中暗道:终于有机会,带上大唐的正规军爽一爽了!也不知道这些职业军人,究竟能耐怎么样。
    少顷过后,李隆基和张仁愿来了,自然是相见谈欢一团和气。秦霄对张仁愿说起,要将李嗣业带去灵武的事情,张仁愿一拍胸膊,只要太子同意,这事儿就行。李重俊自然是二话不说,拍板表示赞同。
    北风大雪依旧,秦霄的体内,一股热血,却已经隐隐奔腾怒号起来,脑海里,已经在幻想着带兵突阵的情形。
第四卷 万里黄沙 第254章 贺兰山疑云
    大军的饯行议式,可谓是做足了派场。李显亲自把盏,为张仁愿和秦霄赠酒壮行,还伊伊呀呀的赋了一首‘壮行诗’。北风吼吼,秦霄听得不是很清楚,只是觉得李显今天表现得空前的有**。看来,他也极想挽,回颜面。毕竟,刚登基没多久,就被前不久还在提出和亲的突厥人抽了这样的耳刮子,换作是任何人,心眼儿里都不会好过。前几天,他甚至还打算派个使臣到突厥去问问默啜,看他啥时候将女儿给送过来的好。自己的儿子都当了太子了,许了一年的亲事都还没办。不料马上就发生了突厥奇袭灵州、会州和原州的事情。
    皇后韦氏,以及太平公主、相王和所有的亲王,黑压压的来了一片,全都在点将台上,看着张仁愿和秦霄喝下壮行酒。
    秦霄瞟了台上的李隆基一眼,发现他正对着自己自信满满的微笑,心里回想起昨天他说的话——‘第一要打胜:第二要打出名:第三,要握住军队实权,竖立十足的威信,就像在左卫率一样,无可替代。’秦霄心里也想得明白,现在自己的情况,也必须要像李隆基说的那样做到这三点了。若有一点疏惚了,这政治前途基本可以宣告完蛋。
    想得再明白一点,这一仗,就是拿着自己的性命和前途,去和突厥人拼命,和朝中的韦后和武三思较劲。
    韦后、武三思和他们的心腹宰相宗楚客,纪处讷等人,各自一脸的冷笑,像打量死尸一样的看着张仁愿和秦霄。这事,若不是连皇帝也空前的强硬起来,坚持要将秦霄招来去对付那个传说中‘宛如天将’的突厥王子阙特勒,韦后等人是死活不愿意将这个麻烦小子召回来的,而且还付给他兵权。
    风雪声中。三声炮响,大军开拔。
    张仁愿的五万右威卫,秦霄手下地四万左威卫,九万大军向着西北浩浩荡荡的开去。
    秦霄到了左威卫后,进了帅帐第一件事情,就是将左威卫的所有军档搬了过来,熟读于胸。四万大军之中,有四分之一也就是近一万人的辎重后勤兵,战斗兵种约是三万人。其中,轻骑兵一万。步卒二万。二万步卒中。弓手五千,弩手三千。
    唐朝从高祖李渊手上起,就是靠着骑兵起家的。当时在太原,隋骑三千。得到突厥人赞助的二千。五千重骑兵开始打天下,就斩露出所向披靡的锋芒。从此以后,大唐就十分重视马匹的饷养与骑兵的装备,还常常引进外地良种马以杂交。马匹更加健壮。其数量,比汉朝时数量还要多,马匹的平均素质也更好。后来为了增加骑兵数量,轻骑大量出现。而且由于机动牲加强,在与突厥和吐蕃地较量中更加实用。轻骑兵已基本取代重骑,成了唐军地骑兵主力。现在全国府兵中,有马匹约八十万,除了装备骑兵,步卒也普遍拥有私马行军骑乘或是驮物,所以大军行进的速度很快。
    而且现在,全民尚武民兵果劲,寻常百姓家的人,也把习武骑马拉弓射箭当作是荣耀和时尚。正是有了这样的民风和群众基础,所以唐军一直以来也是十分善战地。秦霄手下地四万左威卫,全是张仁愿特意挑远的一批久经沙场的老手,战斗力十分彪悍,做事情也是井然有序干净利落一挥而就。
    左威卫和右威卫分道而行,相距五里之遥。
    秦霄坐镇中军,身边就是一万精骑。前后左右四军分列四方,两侧是虞候军。四万人马,整齐有序而又速度飞快的朝前开去。


    秦霄骑在马上,摊开张仁愿给他地陇右行军地图细细的看了起来。这地图,是老爷子唐休璟绘制的。唐休璟打了一辈子的仗,对于陇右到关中地千里关山无不了然如胸,哪里有山哪里有水,哪里可屯兵哪里要布防,全都记得烂熟。归田致仕后,就绘了这张陇右行军图,送给张仁愿。
    秦霄仔细的看了一阵,不得不打从心眼儿里佩服唐老爷子。在现在这个没有卫星也没有高级交通和测量工具地时代,能绘出这样的地图,当真是不容易!秦霄看着地图比较了一下突厥侵扰的灵州、会州和原州三地,却发现,灵州之地首当其冲是个门户,后面的原州和会州则是纵深下来深余数百里。当初阙特勒那小子,就亲自指挥并参加了攻拔灵州之战,将沙诧忠义那个倒霉蛋打了个丢盔弃甲,几乎是全歼灵武军。然后几乎是在同时,原州、会州等地凭空出现二万突厥精锐骑兵,杀了唐军一个措手不及。突厥人烧杀抢虐了三天三夜,在附近的泾州、渭州、风翔三府兵马赶来救援之前,大摇大摆的撤退走了。
    秦霄不禁微皱了皱眉头,心里寻思道:这灵州就像个顶角,后面的会州、原州就好比两个点,三州连起来,恰是一个顶角很小的三角形。灵州一破,突厥人就给自己安排好了退路,可以唐而皇之的从灵州撤退,抢了就跑,这可是他们一贯的原则。可是问题是,他们在攻下灵州的同时,会州、原州也一起发难——那两支人马,是如何进到大唐境内的?
    秦霄心中一动,找来斥候问道:“灵州附近,地理情况如何?”
    斥候答道:“回禀大将军,灵州辖下六县,为回乐、鸣沙、灵武、怀元、保静、温池。驻军灵武,故称为灵武军。前大将军沙咤忠义为灵武道行军大总管。灵州之北为大荒漠,西边黄河阻隔,附近有贺兰山,东边是崇山峻岭和长城关隘,南下,就是我大唐秦川腹地了。“秦霄点了点头,心里暗自寻思道:贺兰山?我若是阙特勒,肯定让我的人马从贺兰山与黄河之间偷遁进来,准备抢劫防备略显空虚的会州和原州。问题是,他们居然就这样轻而易举的蒙过了沙诧忠义,从灵武军的眼皮子底下溜了过去?怪哉!而且,这个阙特勒也当真是狂妄得可以。他凭什么就能那么有把握,能够在抢劫了会州和原州的时候,还能够打败灵武军攻下沙鸣县和灵武县,让抢劫大军有后路可退呢?稍有点不对劲,他阙特勒自己倒是可以闪人先退,可是进来抢劫的那些突厥人势必被关门打狗,在秦川腹地被围拢的三州府兵和灵武军一举全歼!
    照这样看来,这其中一定有某些地方被忽略了。一些人都只将注意力放到灵州之战中唐军输得如何之惨,却忽略了突厥深入腹地地原因!突厥人的这次行动,看来并不是像以前一样偶然性的来抢劫一番。而是预谋已久的军事侵略。从进攻到撤退。全都做得滴水不露。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