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 作者:[美]卡尔·萨根
部分原因在于大机器就要在日本完成,伴随着今年的七夕节,电视评论对此给予了极大的注意:可是五人组,有时现在就这么称呼,并没有被邀请到日本电视台作为嘉宾上镜头,甚至他们到札幌观看七夕的节日活动,一般人也并不知道。尽管如此,埃达、苏卡维塔和爱丽还是被人们认出来了,当他们走回妙香步行街的时候,无论是这里还是那里,总还会遇到过路人礼貌的鼓掌致意。甚至还有好多人鞠躬。在一个音乐商店门外的一个广播喇叭里传出了一首爱丽熟悉的摇滚歌曲。那是由黑人乐队“白噪声”演唱的《我想甩掉你》。到了下午,太阳变成了朦胧模糊的醉眼,一只衰老的狗,当有人走近时,有气无力地摇摇尾巴。
日本评论员谈到了大机器方式,受大机器影响的生活和运作方式——地球作为一个行星,日渐趋向统一的共同前景,以及未来全体人类所分享的同样危机。类似这样的种种情况,在某些宗教已经公开这样宣布,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宗教都是这样认识的。那些宗教的实践者憎恨那种把这一切归结为一台异类的机器的观点,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在我们这里,在宇宙中间的这个地方,接受一种新的观点被视为一种宗教信仰转变的话,爱丽在沉思冥想,那么神学革命就将席卷全球。甚至美国和欧洲的千年至福论者也受到大机器方式的影响。可是如果这台大机器根本就运转不起来,大消息也没有了,爱丽又感到疑惑,这样的观点还能持续多久呢?即使我们在理解、解码大消息或建造大机器过程中,出现或造成某些错误,爱丽心想,即使我们对于织女星人再也没有更多的理解,这个大消息的出现,除了产生一些怀疑的阴影之外,也会毫无疑问地证实,在宇宙中还有其他的生灵存在,而且他们要比我们先进得多。为此,爱丽想,这个行星就应当保持团结,形成统一的整体。
爱丽问埃达,他是否有过转换宗教信仰的经验。
“有啊。”他说。
“什么时候?”有时候,你就得设法逼着他说。
“在我第一次学习欧几里得几何的时候。还有,当我第一次理解牛顿的万有引力的时候。还有,麦克斯韦方程,广义相对论。在我致力于建立超级大一统理论的时候。我都有幸体验到宗教神圣的信仰观念。”
“不是这些,”爱丽说,“你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不是指科学方面的。”
“没有。”他立即回答,“除了科学之外,从来也没有过。”
他告诉爱丽,有关一些他生来就信仰的这种宗教。他并不认为自己受到该教派任何教义和信条的限制,他说,在这样的宗教信仰气氛之下,感到舒畅和自在。这样,他就能做出很多善举。
相对而言,这是一个分裂出来的新型教派——与基督教科学会和耶和华见证人会基督教科学会,该会创始人艾马利,1821~1910,生于美国东北部新罕布什尔州。自幼患癫痫,共结婚三次。曾师从一位钟表匠学习“玄学”,1873年出版《科学、健康与解经之关键》一书。
1881年在波士顿设立玄学学院,公开招收活动分子。百年来,该会已发展到三千多个会堂,四十万信徒,并有印刷厂,发行书刊报章,其中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最有影响,销路最广。耶和华见证人会,创始人查理·罗素,1852~1916,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阿勒格尼。
1886年出版六巨册《圣经的研究》——艾哈迈底亚教派是1889年由古拉姆·艾哈迈德在印度旁遮普邦创立的。是同时代创立的。戴维当然知道有关艾哈迈底亚作为一个分裂教派的情况。这个教派在非洲西部特别成功。这个教派的起源与世界末日的说法有关。艾哈迈德曾宣称自己就是伊斯兰救世主马赫迪,这是穆斯林企盼着会在世界末日出现的一个人物。他还宣称是基督复临,是印度宗教的圣主奎师那的化身,而且是布鲁兹,或者说是穆罕默德的再现。基督教千年至福论者现在影响了艾哈迈底亚运动,按照某些信条,他重新出现的日期已经临近。
2008年,是艾哈迈德逝世一百周年,是他作为伊斯兰救世主马赫迪最终出现的热门日期。全球的救世主复活的热潮,尽管忽高忽低,总体来说,似乎仍然在持续高涨,爱丽承认,自己对人类物种之中所流传的这些非理性的预言十分关切。
“在一个爱情的节日里,”戴维说,“别那么悲哀丧气,行不行?”
在札幌,每年的降雪量都很大,当地有利用冰雪进行雕塑的习俗,雕塑动物和神话人物,并且跟上时代,不断花样翻新。
一个精雕细刻的巨大正十二面体,作为一种象征性的标志,经常出现在晚间新闻节目上。经过几天异乎寻常温暖的天气,就可以看到这些冰雕艺术家们在填塞、压紧、铲削、研磨和修补损坏的地方。
有关大机器的进程和活动,总会以这种或那种方式,触发全球性的考虑,多半是出于一种恐惧,经常公开地表达出来。
大机器工程指挥部的反应,对于公众是充满信心做出保证,对于政府则是沉默不语显示其安全可靠,对于内部人员则通过行政命令,必须对启动时间绝对保守秘密。
有的科学家建议,把启动日期定在11月17日,因为预测这天晚上会出现本世纪最壮观的流星雨现象。他们认为可以作为一种普天同庆的象征。
可是瓦缬润不同意,如果大机器离开地球的话,就在那一刻,需要穿越一大堆彗星的废墟,岂不是凭空增加了多余的危险和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启动时间最好再推迟几周,让1999年的最后一个月过去再说。
那个日期,既不是新千年的开始,而且正好是新千年庆典之前,不排除有些人并没有耐心弄清楚日历究竟是怎么规定的,不顾一切准备规模宏大、场面奢华的盛大庆典,或者还有一些人,在连续两年的十二月,都庆祝第三个千年的到来。
虽然外星人事先并不知道每一个机组成员究竟身体有多重,然而他们精确苛刻地规定了每一件零部件的严格质量,以及总体允许的质量。给地球配套装备设计所预留的余地十分有限。正因为这样,几年以前,就曾有人据此建议,所有的机组成员都选择女性。这样一来,配套设施的余量就可以增加;可是这项建议被否决了,认为这是无聊的建议。
没有留出任何多余的空间,能让机组成员穿上太空服。人们希望织女星人千万不要忘记地球人是需要呼吸氧气的。机组成员不能配备任何装置,再加上五个人的文化差异,而且又不知道目的地在何处,很显然,此行所承担的风险,可想而知。
全世界的新闻界经常讨论这些事,也就不足为怪;可是五人组从来也不担心这些事,令人奇怪。
一系列各式各样型号不同功能各异的缩微型照相机、录像机、分光仪、超导超级计算机、缩微胶卷数据库,大量涌来,推荐给机组人员试用。性能的确都不错,可惜都难以对症下药。
在大机器上,连睡觉、做饭和如厕的设施都没有。只能携带最简便的随身物件,有人把他们上下身相连的工作服口袋塞满了东西,戴维带上最简单的常用药。
就爱丽考虑到的,她只带上牙刷和替换的内衣内裤。爱丽心想,他们既然只用一把椅子,就能把我送上织女星,难道还不能提供一些基本的生活设施。如果到时候需要照相机,爱丽跟工程管理的官员说,向织女星人借一个用用,大概不成问题吧。
有一批人提出这样的建议,显然是很认真严肃的,并非开玩笑,认为五人组应当赤身裸体前往;既然在入门初级读本中没有做出规定穿什么服装,那么就不应当穿任何服装,否则将会对大机器的功能产生干扰。
除了别人的看法以外,爱丽和戴维觉得,这简直滑稽可笑,她们两人注意到,在入门初级读本中没有作出任何规定:不准穿衣服,而且在奥林匹克电视转播片断中,明显地能够看到各式各样的人都穿着不同的服装。
习乔木和唯慨驳斥说,织女星人知道我们是穿衣服的。这方面仅有的一条限制就是总体质量不能超标。难道需要把假牙拔下来,把经常佩戴的眼镜也摘掉?
这些人的奇谈怪论不久也就自生自灭了,部分的原因在于很多国家不愿意把如此如日中天的一项工程,弄成如此不雅观、不礼貌、不适当的恶搞。
不过这场争论,在新闻界、工程技术人员中间以及五人组中间,倒也引出了不少笑话。
“对于这样的事,”卢那恰尔斯基说,“其实,人家也并没有具体规定,非要让人类上去。也许找来五个大猩猩,同样是容许的,同样是可以接受的。”
有人跟爱丽说,即使是一张异域另类机器的简单二维平面照片,也会成为无价之宝。你想想,要是能拍到一张外星人的照片会有什么效果。
是不是考虑携带一架照相机?德·黑尔跟她说这不是开玩笑,是真的。
此时德·黑尔率领一个庞大的美国代表团来到北海道。他说,此事事关重大,千万不能——可是爱丽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截断了他的话,他这句话还没有说完,就咽了回去。爱丽知道他要说什么——千万不能那么任性,像个小孩子似的。简直让人吃惊,德·黑尔装出一副委曲求全的样子,倒仿佛在两个人的关系里,他反而成了受害的一方。
爱丽把所有这些事都告诉了戴维,戴维并没有表现出完全的同情,她反而说德·黑尔,看起来“非常和蔼可亲”。
最后,爱丽还是同意携带一架超级缩微的录像机。
按照工程指挥部的要求,公文包里的东西仅限于“个人财物”,爱丽的物品清单里列出一条“棕榈叶,0.811 千克”。
德·黑尔被委派去劝说爱丽。
“你知道有一套非常出色的红外摄像系统,你可以随身携带,只有不到0.7千克。为什么偏要带一个树枝?”
“什么树枝?那是棕榈树叶。我知道你生长在纽约,可是你应该知道棕榈树是什么。这在华特·斯格特(1771~1832)的《劫后英雄传》里,都写着呢,你在中学里没有读过这本小说吗?在十字军战争期间,朝圣者需要长途跋涉才能到达圣地,拿回一支棕榈叶表示他们真正到达过那里。它能鼓舞起我的精神。我不管你说的那些东西有多么先进。地球就是我心中的圣地。我携带一支棕榈叶给他们,让他们看看,我是从哪里来的。”
德·黑尔听着,只能是一个劲儿地摇头。
可是当爱丽以同样的理由讲给唯慨听的时候,唯慨说:“对此,我非常理解。”
爱丽想起了在巴黎时,唯慨所担心的事,以及他讲的那个故事,把一辆豪华的四轮敞篷马车送到一个极度贫困的小村子的故事。可是爱丽所担心的根本不是这些事。她自己明白,携带棕榈叶还有另外一个意图。她需要有那么一样东西,能够让她随时回想起地球。因为她害怕也许会受到什么诱惑,再也不能返回地球了。
在大机器准备启动的前一天,爱丽收到了一个小包裹,起初是有人亲手送到怀俄明她的公寓套房,然后由信使转送过来。
没有回信地址,包裹内既没有说明,也没有签字。
这是一枚配有项链的胸章。两面都刻有铭文,字迹非常小,但是很清晰。
其中一个侧面写着:
赫拉,至高无上的天后
金碧辉煌的长袍闪烁着彩霞,
指挥百眼巨人,
向四面八方发射如炬的目光
穿透宇宙苍穹。
背面写着:
这是斯巴达抵抗战士对罗马大军司令官的回答:“如果你是天神,你决不会伤害这些人,这是一些从来没有伤害过你们的人。如果你是英雄好汉,前进——你将会发现与你们自己一样的英雄好汉。”也包括女英雄。
爱丽知道是谁送的。
第二天,大机器开车启动的日子,他们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向资深的人员提问:会发生什么情况。
大多数都认为,什么事也不会发生,大机器可能根本就不能工作。
有较少一部分人相信,尽管可能与相对论有矛盾,不管怎么说,五人组很快就能进入织女星体系。
还有各式各样的猜想,有的说大机器是探索太阳系的航船,有的说这是历史上费用最昂贵的地地道道的大玩笑,有的说是一个大教室,有的说是一架时间机器,或者是银河系的一间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