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风流大亨
有关方面接受。
由于日本自1980年以来快速实施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改革,使得拥有大量资金的日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才有机会投资美国证券市场。
1985 年9月,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日本财长竹下登、前联邦德国财长杰哈特&;斯托登伯 (GerhardStoltenberg)、法国财长皮埃尔&;贝格伯(PierreBeregovoy)、英国财长尼格尔& ;劳森(NigelLawson)雪等五个发达工业国家财政部长及五国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PlazaHotel)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这就是有名的“广场协议”(PlazaAccord)“广场协议”签订后,五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各国开始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
1985年9月,美元兑日元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协议签订后,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快速下跌到200日元附近,跌幅20%。据说在广场会议上,当时的日本财长竹下登表示日本愿意协助美国采取入市干预的手段压低美元汇价,甚至说:“贬值20%OK”在这之后,以美国财政部长贝克为首的美国政府当局和以弗日德&;伯格斯藤(FredBergsten,当时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为代表的专家们不断地对美元进行口头干预,表示当时的美元汇率水平仍然偏高,还有下跌空间。在美国政府强硬态度的暗示下,美元对日元继续大幅度下跌。 1986年底,1美元兑152日元,1987年,最低到达1美元兑120日元,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美元兑日元贬值达50%,也就是说,日元兑美元升值一倍。
从1980年开始,日本对外资本投资急剧增加,根据日本银行的统计数据,1980年,日本对外长期直接投资额196亿美元,对外长期证券投资额为214亿美元。到1985年,日本对外长期直接投资额为440亿美元,与1980年相比增长124。49%;对外长期证券投资额猛增到 1457亿美元,与1980年相比,增幅高达580。84%。1985年,日本对外净资产总额为1298亿美元,比1980年的115亿美元增长 1028。70%。这些数据表明,从1980年以来,日本确实通过对外贸易赚了许多钱,但赚到的这些钱大部分又投资到了海外,并且主要投资在证券市场。其中,对外长期证券投资主要集中在美国的中、长期国债上。
1981年—1985年期间,日本经常收支项目的顺差约为12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贸易顺差来自美国。但同时,日本企业在这期间已将这些钱绝大部分用于购买美国的国债。
()
到1985年,日本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日本在美国拥有巨额资产,这些资产主要是以美元形式持有,并且大部分已用于购买美国国债,日本是美国的最大债主。
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随着美元的大幅度贬值和日元急剧升值,日本所持有的美元资产出现大幅度贬值。
在1985年9月—1987年底这段时间里,美元兑日元从1美元兑250日元下跌到1美元兑121日元,美元兑日元贬值达50%。这也就是说日本人所持的美元资产贬值了50%。
据日本机构的统计,在1986年—1990年期间,“广场协议”导致的日本对外净资产的汇率损失累计约为1。5万亿日元。包括日本人寿保险公司在内的许多日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损失惨重,日本的出口企业也在美元升值时代将自己在出口中赚得的美元投资于美国国债,同样损失巨大。
因此后来许多日本人在反思这段历史时期时,认为美元的暴跌就是冲着日本积累起来的巨额美元而来。
1985 年“广场协议”后,因美元大幅度贬值导致日本机构投资者持有的美元资产出现巨额的汇兑亏损,这使美国充满危机感。如果日本投资者信心动摇,为减少亏损而大规模抛售美国国债,这将在美国金融市场引起连锁反应。首先是导致美国国债市场全线崩溃,进而导致美国股市的动荡不安,国际资本为规避风险也将撤离美国。没有持续的海外资本流入美国,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也难以维持。由于国债市场大幅度下跌,美国的国债也难以发行出去,财政赤字问题便无法解决。
为了使国际资本能继续流入美国,美国财政部长贝克提出了“国际政策协调”建议,该建议要求维护美国、日本与联邦德国之间的利率差,使美国的利率始终高于日本和德国的利率。如果美国下调利率,日本与德国也必须下调利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三国之间的利率差不变。美国相对高水平的利率使得美国国债依然具有投资价值。
从当时美国的情况来看,投资美国的风险很大,如经常项目持续多年巨额赤字、对外净债务增加、美元贬值等,投资者简直找不到投资美国的理由。因此,通过“国际政策协调”以维持美国利率的相对高水平是美国吸引海外资本流入的主要办法。
在1985年随后的几年里,日本按照美国的“国际协调”要求,使美日之间的长期利率差始终保持在3%以上,这导致美国与日本的国债收益率相差较大,与日本国债收益率相比,美国长期国债的高收益率强烈吸引了日本投资者。
1986 年2月,美国决定下调官方利率,目的有二:其一是为了减轻与美国利益关系密切的南美巨额债务国的债务,其二是为了刺激不景气的经济。在降息之前,美联储主席沃尔克先与日本、联邦德国进行协商,希望德意志联邦银行和日本银行同时降息。沃尔克的理由很简单:三国同时降息才能维持美元的稳定。因为美国降息而日本和联邦德国维持利率不变将导致美元贬值,美元贬值将损害这两国在美国的利益。
由于日本拥有巨额的美元资产,最害怕美元贬值,所以日本总是忠实地按照美国的要求来做,日本官方利率如同美国利率的影子,美国降息,日本也降息。
美国通过高利率与强势美元的策略引诱日本资本大规模投资美国国债,从而使日本拥有高额美元资产。完成这一步之后,美国的利益就是日本的利益,日本被迫主动保卫美元。
按理来说,支撑美元的任务是美国人的事情。但由于日本已拥有庞大的美元资产,那么稳定美元价值就是保护了日本拥有的美元资产。
顿了顿,喝了口水,李云接着说,我们可以这样来分析日本的困境:日本是美国国债市场的超级购买者,如果日本抛售美国国债,将引起国债市场恐慌性下跌,国债价格下跌将导致日本所持国债增加亏损。这是第一重损失。
日本抛售国债同时也会引起美元的贬值。因为外汇市场的投资者预期到:日本抛出国债后,将会把美元兑换成日元,这将增加美元的抛压,导致美元下跌。美元贬值是日本需要预见到的第二重损失。
因此,从博弈的角度分析,如果日本大规模抛售美国国债,美日都将遭受巨大的损失,如果美日合作协调,双方都受益。所以,日本只有帮助美国稳定美元,才能避免亏损。
一句话,美国在金融上已把日本控制住了。除了日本投资者拥有庞大金额的美元资产外,日本政府也拥有庞大的美元资产。
1985 年广场协议后,面对日元持续大幅度升值的情况,日本政府经常干预外汇市场,通过买进美元,抛出日元的干预措施防止日元升值。结果使得日本政府拥有的外汇储备越来越多,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根据日本中央银行自己说,日本拥有的外汇储备的90%是使用美元来运作的,其中主要是购买美国的国债。因此,日本必须支撑美元,继续购买美国国债以支撑美元。
在“广场协议”之后,日本机构投资者继续大规模购买美国国债。从1986年到1989 年,日本购买美国国债金额超过1985年。从纯粹投资的角度来看,日本机构投资者的这种投资行为让人看不懂。由于美元的大幅贬值,已经使日本的机构投资者损失惨重,为什么日本人还大量购买美国国债?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彼得&;德拉克(PeterDrucker)对这种现象也感到大惑不解,他在其著作《新现实》中这样写道:1985年秋下调了美元对日元的汇价后的资本和投资的流向是出乎意料之外的,美国的主要债权国尽管看到自己庞大的美元资产的价值已减少了一半,却仍然继续将资金投向美国。他们购买了美国国债,支撑了美国的财政赤字。
一种解释是美国相对日本较高的利率吸引了日本投资者。由于美国“国际政策协调”结果,在1985年之后的几年里,美国与日本的长期利率差保持在3%上下,这吸引了日本资金从低利率的日本流向相对高利率的美国以获得较高的收益。但这种解释缺乏说服力,因为美国相对较高利率的收益是会被美元贬值所吞没的。
另一种合理的解释就是日本为支撑美元而做的努力。1985年秋天“广场协议”后,尽管美元大幅度贬值,但美国的贸易赤字仍继续扩大,1986年为1550 亿美元,1987年创造170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记录。为保持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必须有外国资金流入,以资本项目的盈余来弥补经常项目的逆差。如果没有国外资本的流入,美元就会大幅度贬值,通过美元贬值来压缩经常项目的赤字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
而日本从两大角度来说,是不希望美元贬值的。其一是日本投资者和政府拥有庞大的美元资产,美元贬值会增加这些美元资产的损失。其二是避免因日元升值而打击日本的出口。到80年代,日本的制造企业已高度依赖对美国的出口,美元贬值,日元升值将抑制日本产品的出口。所以,为了日本的利益,日本必须向美国提供资金,以维持美元价值。
日本大藏省(日本财政部)为支撑美元付出了许多努力。据说,近几年,每当美国长期国债在对外招标时,日本的机构投资者都会接到大藏省官员打来的电话。表面上,他们是了解日本机构投资者认购美国国债的意向或行动,但这些官员还经常会顺便告之其他公司购买美国国债的情况。这样一来,日本的机构投资者自然就不会保持沉默,很多日本机构投资者在遭受亏损后经常抱怨说他们是不得不采取迎合当局意图的行动。
呵呵!李云笑了笑,看到房间内气氛很严肃,所有人都认真听着他的分析,为了环节一下紧张的气氛,李云接着说,曾有这样一个故事:1988年3月,里根总统任期届满,美国正在进行新一届总统的选举。在此期间,美国债券市场出现传闻说,日本在财政年度结账时,日本机构投资者将会抛出手中的美元债券。这一传闻引发了美国国债的动荡,为稳定美国国债市场投资者的信心,日本大藏省赶紧要求日本人寿保险公司发表声明:“就是4月以后也不打算抛出美元债券”但投资者对日本公司方面的“承诺”还是感到不放心。
于是,大藏省有关官员亲自出马游说市场,强调日本保险公司声明的背后有大藏省的意图。日本中央银行也出来说:“日本拥有外汇储备的90%是用美元运作的”意思很明显,日本政府向美国国债市场的投资者表明:美国国债市场的稳定关系到日本的利益,日本机构投资者是不会置国家利益不顾的。
事情演变到这一地步,日本已越来越深陷于美元的控制中。整个80年代,日本一直在大量购买美国国债,向美国注入资本。 1985年之前,是为利所诱,抗拒不了美国高利率和强势美元所蕴涵的高收益的诱惑。而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则是无奈之举,为了保护日本庞大的美元资产免遭美元贬值所带来的损失,只有继续购买美国国债以支撑美元。只要美国的庞大贸易赤字不结束,日本就必须不断向美国输出资本,以维持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如果流入美国的资本断流,将可能引发美元的暴跌。如果美元暴跌,日本庞大的美元资产则进一步大幅度缩水。因此,除了不断地购买美国国债,向美国注入资本外,日本已无路可走。这就是为什么面对着美元持续下跌,日本机构投资还在不断地大规模增加美元资产的真实原因。
大家都是金融方面的高手,相信这些资料大家也都了解,但是为了接下来的具体操作方针,我还是不得不接着说下去,李云笑了笑,继续道。
1987 年,面对美元持续且快速下跌,七大主要工业国政府坐不住了,希望采取联合措施制止美元的跌势,稳定美元币值。于是政府官员在巴黎召开协商会议,会议的结果是达成罗浮宫协议(LouvreAccord)该协议的主要精神是:1、七大工业国应?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