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山庄(古代宫廷 虐身虐心 he)作者:maylein





鸬摹!薄?br />   。
  “你再多住两天吧,我估算着,庄凌这两天会去二哥那儿回禀。我们抽这个时间送你走,比较安全。”。
  海陵看了他一眼,点头应了。。
  齐襄又道,“你走后我就去海棠那儿躲一下,海棠阁在哪儿,你是知道的。他们都以为这个据点已经废了,一时半刻查不到那儿去。等到齐昭那边的大事了结了……算了,这些事还远着,先不去说。”。
  他小心翼翼地看着海陵的表情,转了话题道,“庄凌这两天也有可能会再来查探一次,所以我仍然要把你绑在这里,海陵你不会生气吧?”。
  海陵摇头,“不会。”。
  齐襄便开心地笑了,“海陵我就知道你不会怪我,也不会生我的气。”。
  。
  庄凌果然在夜里悄悄来查看了一次,他来的时候是深夜,齐襄已经睡了,他潜入地牢查看了一番,还是和白天一样。萧海陵似乎也已经昏迷过去了,静悄悄的一点声响都没有。
  庄凌化手为刃,放在他的脖子边上。但最后却没有下手。。
  依他的个性,萧海陵必须先除去,以防万一。但是二殿下一直不死心想利用萧家的力量,他也只好先放海陵一条生路了。他想你慢慢熬着吧,在我家殿下大事成就之前,可别被齐襄那个疯子给折磨死了。。
  。
  隔天他就离开归雁寺,回青都去了。。
  汇报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庄凌并不放心青都的局势。他自认为自己是齐烨的得力心腹,那么在这个时候,怎么可以置身事外呢?当然他也不是没有私心,也确实想在拥戴之功中分一杯羹。
  。
  他一走,齐襄就拿了伤药白布给海陵包扎伤口。。
  随后,再亲自送他,骑马离去。。
  齐襄心里很清楚,齐昭在灭了齐烨后,必然不会放过自己。但他还是抱有希望,这希望就是海陵。他原本可以什么都不要,带着暗阁的人马悄悄撤出青都,那样至少还能保住性命。可他不愿意,他还想赌一把,特别是得知海陵并未失忆之后,他决定去海棠阁,然后等海陵来迎接自己。
  他看着海陵策马远去,心中暗道,“海陵我知道无论我做什么,你仍是爱我的,所以,别辜负我的信任。。
  。
  当天齐襄就转移到了海棠阁。。
  海棠很久没见齐襄了,连忙激动地接待了他。“殿下,您没忘记海棠,真是太好了……”
  齐襄装作什么事都没有的样子,淡淡道,“我忽然想听你弹琴了。”。
  海棠是风尘里滚大的女子,怎么听不出齐襄的言下之意?既然齐襄不愿说忽然来访的原因,她便也不问,只是吩咐亲近的丫头好好照顾好齐公子,也不说破他的身份。。
  。
  齐襄便在海棠阁里住了下来。。
  那些日子,外面不太太平,一会儿说是陛下驾崩了太子要继位,一会儿又说太子太小了应该让贤给敬王爷……朝廷上吵成一片,各处势力似乎都蠢蠢欲动,于是整个青都都弥漫着不安的气氛。
  。
  齐襄倒是躲进小楼成一统了,每天听海棠说外面的故事,却是一副于己无关的样子。听琴,画画,睡懒觉,小日子过得很惬意。。
  。
  是的,他一点都不担心。。
  有齐昭这种城府深得吓人的家伙在,再加上正带着朔北骑兵赶来青都的海陵,齐烨现在再得势,也是无根之萍,不堪一击。。
  以前齐昭一直不动他,不过是想要挖出他背后的势力罢了,现在齐烨以为齐昭死了,太子年幼,宫中妇人又没什么势力,就得意地把自己的势力都摆上了台面,却不知这是自取灭亡,真是蠢得可以啊。。
  齐襄觉得自己其实也挺蠢的,只是两个哥哥都不怀好意,他不得不选一个相对顺眼的合作。至少,他能肯定,萧家不去威胁皇权的话,齐昭就绝不会伤害海陵。。
  。
  这样过了半个多月,有一天海棠急匆匆地关了门,跑来告诉他说,失踪多日的萧海陵,带兵入城了。齐襄听罢轻轻舒了口气,局势已定。。
  。
  果然,随着萧海陵入城,“重病”多日不见群臣甚至谣传已经归天的齐昭,忽然就在太医的养护下恢复了健康。那日齐烨正在朝堂上侃侃而谈,忽然听到宫人喊陛下驾临,惊惧地回头望去,就见一身戎装的萧海陵,陪着黑衣冕服的齐昭,沿着文德殿前的白玉台阶缓步而上。阳光耀眼,齐烨顿时明白,自己中了一个圈套,一个无法挽回的圈套。。
  后来史书记载,元衡三年八月二十四日,昭帝重临文德殿,敬王谋逆不成,畏罪自刎。
  。
  齐襄听到这个意料之中的消息后,高兴的画了一幅画。海棠站在一边帮他研墨,看着看着不由笑道,“这不是萧公子么?”。
  齐襄有点得意,“将来你得称呼萧将军了。”。
  他笔下绘就的,是站在文德殿前,威风凛凛的萧海陵。他心中想了千遍万遍的那个海陵。
  。
  九月初三,秋风初起。。
  廷尉府的士兵包围了海棠阁。。
  当时还是凌晨,海棠披头散发地拦在院中,愤怒地道,“你们想进去,除非踏过我的尸体。”此时暗阁的暗卫,已潜伏在暗处准备出手。。
  齐襄被惊醒了,这么吵他怎么可能不被惊醒?。
  他推门出去,平静地阻止了海棠的找死行为,轻轻地道,“是萧海陵告诉你们我在这儿的么?我正好也有事问他。别伤害这里的姑娘,我跟你们去。”
第六十八章   齐襄进了天牢,也不安生,反而把他的任性骄纵发挥得淋漓尽致了。今天嫌饭菜不好,明天嫌棉被太硬,吵得狱卒都头大。而实际上,考虑了他皇家的身份,齐襄所居住的监室,布置得整洁舒适。所有器物用具,都是内宫出的,饮食衣物,也按照皇子的标准配给,除了没有自由外,根本和一个普通皇子的生活没有差别。按理说,齐襄是没有闹腾的理由的,可他偏偏没有一天不闹,狱卒只好禀报了廷尉府,廷尉府再报给了齐昭。。
  齐昭看到折子,冷冷一笑,“他就是想吵着让海陵去看他而已,可惜这次他不会如愿了。”
  他把这份奏折随时搁在一边,继续处理公务。。
  廷尉府卿便淌着冷汗告退了。。
  。
  这次齐襄入狱已有半月,连负责审理的三部官员都摸不清头脑。按说谋反大罪,罪无可赦,这类案子向来速战速决,从来不会拖延的,何况齐襄牵连进敬王谋反一事证据确凿。可齐昭却让廷尉府拖着迟迟不审,也禁止随意拷问,好吃好喝养着齐襄让他去闹腾,实在让人费解。
  。
  那些官员想来想去,却没想到,齐昭这样做仅仅是因为私情。他是天子圣明,他也确实对齐襄没有多少兄弟之情,可他终究不敢,在海陵还昏迷不醒的时候,贸然杀掉齐襄。
  。
  又拖了数日,九月二十七日夜晚,太医院终于传来消息,萧海陵醒了。齐昭急匆匆地,连衣服都未换,就摆驾去了萧府。。
  守在萧海陵床前的太医们,见到皇帝就哗啦啦地跪了一地。齐昭屏退了众人,然后站在房门口看过去,看到海陵倚坐在床上,也正抬头望向自己。。
  “陛下恕臣无法行礼。”海陵目光清澈,声音清朗,却不含一丝感情。。
  齐昭心里有些刺痛,强笑道,“你醒了就好,醒来朕就安心了。”。
  当日齐烨伏诛,他身边的侍卫却一刀刺向了齐昭,然后,是海陵迅速反应过来,用自己的身体替齐昭挡了这一刀。齐昭至今回想起海陵倒下的场景,仍然心悸不已,所以他对自己说,不管将来如何,都不可再怀疑算计萧家。。
  。
  而太医们救治海陵的时候,又发现海陵身上本来就带着重伤。千针嗜血,加上一身的鞭伤,腰腹间甚至还有烙痕,显然是被人重刑过了。齐昭听着太医们的回禀,沉着脸下令廷尉府去海棠阁捉拿齐襄。齐昭比所有人都清楚,只有齐襄能在海陵身上留下这些伤痕,齐襄啊齐襄,你真是做的太过分了。。
  。
  海陵听他这么说,垂下了眼。“臣不该让陛下担心。”。
  “海陵你……好吧,萧老将军的事,瞒着你是朕不对。”齐昭坦荡地表示了歉意。殷叶暗杀萧远臻一事,实为试探齐烨的圈套,而萧远臻也只是假死,这是齐昭命令齐襄做的,所有的经过他都知道,可他却一直瞒着海陵,想要海陵与齐襄彻底决裂,这事他是做的不厚道,他自己心里也清楚。可他是皇帝啊,皇帝偶尔有个私心,也是正常的,何况是为了大局。他并不认为自己错了,他对海陵道歉,只是因为,对方是海陵。。
  却听见海陵笑道,“爷爷的事,臣之前就知道了。”。
  “那你是怪朕抓了齐襄?”。
  海陵轻轻摇头,“襄殿下所犯之事,与臣无关。”。
  齐昭怔了怔,他没想到海陵能如此平静地说出,齐襄与已无关这种话来。便问,“那你为何责怪朕?”。
  “臣没有责怪陛下啊?”这下是海陵不解了。。
  齐昭看了又看,发现海陵是真疑惑。可是,海陵这副冷冰冰谨守君臣之礼的样子,也实在不合常理啊。。
  。
  只好硬生生地转移了话题,关心地问道,“你现在身上感觉如何?朕请太医和陆大夫帮你治伤,千针嗜血也已经解了,你现在调息试试,是否还有大碍?”。
  萧海陵便闭上眼,暗自运行了一遍内力,随后睁开眼睛道,“确实无碍了。”
  齐昭便舒了口气。。
  。
  又聊了些话题,之后齐昭便吩咐海陵好好养伤,自己回宫去了。。
  老太医蔺和,和陆越亭一起守在门外,随即也跟着齐昭去了宫中。。
  。
  雍和殿空旷沉寂。。
  齐昭站在阴影里,冷然道,“方才朕出宜竹园时你们说过的话,现在再说一遍。
  陆越亭毫无惧色,镇定地答道,“草民是想说,若无意外,千针嗜血该有一百零八针,可从海陵身上,却只取出一百零六,也就是说,还有两根细针,仍留在他体内。之前我从未遇到过这样的状况,所以无法预计,剩下这两针会对海陵的身体造成何种影响。”。
  “取不出来了?”。
  “是的,草民用过无数办法,都找不到剩下两根细针留在哪里。”。
  “草包!”。
  “陛下骂得对,草民自己也如此认为。”。
  。
  齐昭却不再发怒,转头问蔺和道,“老太医,你的意思是?”。
  “陆大夫所言之事,老臣不懂。”蔺和慢慢地跪了下去,颤声道,“老臣是想禀告陛下,萧将军他腰上,之前就有撞伤,后来又添烙印,如今再加刀伤,伤上加伤,恐怕……”
  “恐怕什么?”。
  “恐怕将来会影响……”。
  “你吞吞吐吐干什么?给朕直说!!”。
  “恐怕将来会影响子嗣。”。
  齐昭楞住了,“你说什么?你说海陵他……海陵他将来……”。
  蔺老太医沉痛地点了点头,“就如陛下所想。”。
  。
  齐昭当时并没有表示什么,次日一早,廷尉府和刑部却意外接到宫中密诏。。齐昭在手诏中说,可用任何方式,只要逼齐襄承认谋反,并且问出解“千针嗜血”的方法。。
  。
  后者让一干官员摸不清头脑。“千针嗜血”虽然残忍,可其取针方式,并不隐秘啊,只要是江湖中人,或者行医多年,都多少知晓方法。他们是听说齐襄给萧海陵下了针,可是有太医院,和淮州百草堂的大夫在,还需要向齐襄逼问么?。
  。
  不过疑惑归疑惑,皇帝既然下了旨,为臣的照办就是。他们并不觉得此事难办,既然被牵连进谋反大案了,那么齐襄只要两个选择,不认罪而自尽,或者认罪后被杀。就像敬王齐烨,还有定王齐蘅,都是选择了自刎一途。。
  。
  偏偏齐襄嘴硬,不认罪,但也不自杀。逼得廷尉府把用在江洋大盗上的重刑都用了出来,鞭笞棒击,水浸火燎,十八般刑罚轮流下来,都脱了一层皮,可齐襄就是不认罪。他倒没有之前那种使劲折腾的力气了,很多时候只是默默地,咬着牙不说话罢了。。
  。
  一般皇家血统之人,平日里养尊处优的,哪里熬得了那么多刑罚?渐渐地,狱卒对他也敬佩起来。真是难得一位,骨头硬的皇子殿下。。
  。
  廷尉府卿李穹庭每隔十天来审问一次,之后就把情况写成折子递交给齐昭。齐昭看也不看,只是轻描淡写地道,“还没招供么?没招就继续。”。
  。
  在齐昭的心目中,齐襄这个弟弟,早是已死之人了。他现在活着的唯一价值,就是供出海陵身上剩下的那两根金针怎么取,如果他肯乖乖招供,海陵恢复得好,齐昭或许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