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传奇
两位专家介绍说,他们专程去了一次附近的郊县,从那里的农资商店里面搜集了育秧盘的等专用工具,亲自将0。5公斤的稻种放进育秧盘,小心翼翼地进行育秧。目前稻种已经开始发芽,证明稻种的确有活性。李志刚看了很是满意,建议两人编写一本室内种植技术指南,将整个试验过程都记录下来,以便将来其他地区效仿操作。
两位专家也反映了一些目前遇到的困难。一个是目前在温度控制方面,目前这个游泳池空调还没有启动,而稻种出苗最低温度需要在12℃,目前室内温度虽然刚刚达到,可将来天气将会慢慢转冷,而出苗后育秧的日平均温度要求在20℃左右,这样培育壮秧最有利。因此必须立即启动中央空调,以确保下一步的工作。
李志刚说这个好办,王强的复线建设已经完成,昨天已经回来了。这就让他领人过来进行空调启动工作,同时也将这次空调启动作为一次现场培训,教会更多的人学会如何使用中央空调。将来室内农业种植需要中央空调的次数将会很多,即便是在北方,也要充分考虑到环境变化后气候的恶化可能,必须采用空调进行温度矫正。
第二个困难就是通风问题,两位专家说稻田对通风有一定的要求,否则发育不良,李志刚说这也没有关系,可以调来一台发电车,再在室内装上几台工业风扇,让室内的空气流动起来。
两位专家面露喜色,说这两个问题解决后,他们就可以专心致志地进行育苗了。对于即将开展的稻田建设,两人很有信心,说等稻种移种到秧田后,他们就开始进行对成|人游泳池里面投放土壤,然后再注水完成稻田建设。
李志刚又问两位专家,现在的昆虫只有苍蝇一种,水稻授粉问题会不会遇到困难。两位专家笑道:“水稻是自花授粉,雄蕊上的花药会破裂,花粉相当细小,会随风力,稻的摇摆,落到隔壁雌粉上头。与雌粉子房中的胚珠结合,发育而成胚芽,也就是未来的稻粒。”
李志刚自我解嘲道:“我仅是在电视上见过稻田的样子,从来没有从事农业生产,经常出现些常识性的错误,让你们见笑了。”
随即,他蹲在育秧田,也就是那个曾经的儿童泳池旁边,抓出一把泥土说:“现在发展农业是第一重要的事情,咱们的性命就是被攥在这些泥土里面。这泥土的芳香可真让人陶醉呀……”
旁边的那位专家一听,好像猛地想到什么事情似的,脸色刷的一下变了,他忙抓起一把泥土,拿在眼前仔细研究一会,然后有些沮丧地说:“完了!完了!咱们可能全都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1
()
5_15第四卷 挑战 第十三章 土壤死了
见那位农业专家突然脸色大变,李志刚忙问道:“出什么事情了?咱们忽视了什么非常重要的问题?”
那位专家是一位戴着黑边眼镜的胖子,他怔怔地看着手中的土壤,有些紧张地说:“我刚刚意识到,这些土壤已经死了1
“土壤死了?1这句话让李志刚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什么,土壤还是有生命的?我怎么不知道呢?”
另一位专家身材略为消瘦一些,头发全都白了,但年轻看起来并不是很大。他也忙抓起泥土看了看,脸色同样难看起来。他对李志刚说:“咱们仅是发现动植物在伽玛射线的袭击下大规模死亡,却忽视了土壤同样也受到了伤害。”
李志刚仍旧不太明白,他问道:“土壤怎么会死?土壤死了的话,会影响稻田建设吗?”
那位戴黑边眼镜的农业专家并没有直接解释土壤为什么会死亡,而是针对第二个问题说道:“咱们稻田暂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咱们可以通过预埋通风管进行人工通风,也可以在土壤里面混入专业的改良剂,甚至还可以去找一些活体土壤来置换。但是咱们也不能都靠在室内种植的农作物生存呀,还得需要在南海岛等地的室外进行种植。可是那里的土壤肯定也死亡了,农作物的生长肯定会成为问题。”
那位白发农业专家也担忧地说道:“土壤死亡后,无论农作物也好,普通的野生植物也好,生长起来都会非常困难。不仅咱们的粮食和蔬菜种植会遇到非常大的麻烦,就连恢复植被也会受到严重阻碍。也就是说,即便咱们拥有相当数量的植物种子,也很难恢复灾难发生前的植物环境,何况这一假设根本不存在。更为可怕的是,依靠土壤自身的发展来恢复土壤的生命力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这期间在风沙、阳光、干旱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土壤板结的速度可能会大大加快,咱们地球就将彻底变成一个不毛之地1
李志刚听得瞠目结舌:“啊!真的会这么严重!?”
黑边眼镜专家将手中的土壤慢慢地撒到田里,又抓起一把新的土壤递给李志刚,说道:“你看,这土壤非常松散,缺乏粘度,味道也非常淡,而正常的土壤有一定的粘度,味道也很重。你刚才说的泥土的芳香提醒了我,我才意识到土壤发生问题。”
白发专家对李志刚说道:“土壤是动植物生存及生长的自然体。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矗在这三类物质中,有机质和微生物相互依存度最高,对伽玛射线的敏感程度也最大。现在看来,这两方面的成分都已经被伽玛射线彻底破坏,无法逆转了1
黑边眼镜专家也说道:“你用肉眼是看不到土壤里面的微生物,它们可能是生存于黑暗土壤王国中数量最大的居民了。这些微生物的质量虽不到土壤有机物的1%,但其数量却是巨大的。1克的土壤中就有几百万个微生物,其中大部分是细菌,还生存着数量可观的藻类、原生虫、放线菌及真菌等。”
听到这些话语,体育馆内在一旁忙乎着修建稻田的几位助手也停下手中的工作,悄悄走了过来,在一旁静静地听着。那位黑边眼镜专家继续讲道:
“大家都知道,细菌、真菌和藻类是动植物腐烂的主要原因,它们将动植物的残体还原为无机质。土壤中还有一些微生物可促成多种多样的氧化和还原反应,通过这些反应使铁、锰和硫这样一些矿物质发生转移,并变成植物可吸收的状态。灾难发生后,伽玛射线将地表进行了一次‘消毒’,现在土壤中没有这些微小的生物,碳、氮等化学元素就无法通过土壤、空气以及生物组织进行循环运动。”
“微生物在土壤里生活,能够产生二氧化碳,并形成碳酸,促进了岩石的分解。这才让土壤的总量在逐渐扩大。另外,微小的螨类和被称为跃尾虫的没有翅膀的原始昆虫的数量也很惊人。尽管它们很小,却能除掉枯枝烂叶,并可促使森林地面碎屑慢慢转化为土壤。例如,有几种螨类能够在掉下的树叶里生活,隐蔽在那儿,并消化掉树叶内部组织。当螨虫完成它们的演化阶段,树叶就只留下一个空外壳了,土壤也就获得的新的补充。”
见李志刚等人听得惊奇,那位黑边眼镜专家接着讲道:“你可能见过但没有留心,在土壤中还有许多较大的生物,它们与地面上的生物一样过着杂居生活。它们既分担着各自不同的工作,有时又在同一的工作中互相竞争,有的还互相厮杀,形成了奇异的地下世界。”
李志刚若有所思地说:“我知道了,土壤里面有蚯蚓,还有一些其他的昆虫。对了,土壤里面还有老鼠。”
那位黑边眼镜专家点点头,说道:“你说得很对,除了蚯蚓、老鼠以外,还有蜘蛛、蜈蚣和昆虫幼蛹等。土壤里这些居民活动的结果,使土壤中充满了空气,并促进了水分在整个植物生长层的流动。这里面蚯蚓是土壤里的重要居民,它把尚未腐化的植物残体连同土壤一起吃进去,而排出的是掺混了有机物的肥土,排泄物中的钙质等被浓缩后,对酸性土壤具有改良作用。有机体通过蚯蚓的消化管道被分解,土壤借助其排泄物变得更加肥沃。另外,因为蚯蚓在食用土壤和腐殖质的同时还在土壤中活动,所以土壤的孔隙有所增加,从而使土壤排水和空气流通良好。据统计,由蚯蚓所翻松的土量,每1000平方米每年可达38~55吨。土壤是由一个生命之网所组成的综合体,在这儿,生物依赖于土壤,反过来,只有当这个生命综合体繁荣兴旺时,土壤才能成为地球上一个生机勃勃的部分。”
那位白发专家对李志刚说:“这样跟你说吧,如果用极端一些的说法来形容的话,目前地球上的土壤已经严重退化,和月球上的土壤没有太大的差别,都是没有生命的。”
“土壤死了!这是咱们事先没有考虑到的事情1那位眼镜专家忧心忡忡地说。
“啊!怎么会这样?”那几名助手都惊叹道。
李志刚心中一阵狂跳,眼前一阵阵发黑。自己在凤凰山溶洞宾馆发现所有植物全部死亡后,曾经有过这种感觉。如今四个多月过去了,通过自己和大伙的共同努力,稻种也弄到手了,社会秩序也基本有所恢复,联盟也初步规模,本想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却被这两位专家迎头泼了一盆凉水,真是“晶晶亮、透心凉”。
难道今后地球的环境真的变得这样糟糕?李志刚心乱如麻,脑海里不由得浮现了这样的景象:
……两位农业专家的预言果然变成现实,尽管体育场稻田试验取得成功,但也是在人工改变土壤结构后才实现的。因风沙影响,北方大区建设中无法在室外进行农作物种植。当道南方大区建设开始后,人们惊恐地发现,从联盟带来的稻种根在那些已经死亡的土壤中生长得十分缓慢,甚至无法完成整个生长周期,按灾难发生前的种植方法只能是颗粒无收。没有办法,人们只能在土壤里面加入各种改良剂,埋入通风管,就像给病人安装呼吸机和生命维持仪一样,强行行持着土壤的生命,勉强收获一些农作物。
但由于人口数量有限,这种改良只能只能是极小范围的,对于广袤的大地来说作用是微乎其微。野生植物越来越少,只能局限于当时没有被伽玛射线袭击过的地方,无法向其他地区蔓延。没有植物的覆盖,大地继续是一片萧条。即便是蔡同荣他们那边,也逐渐变成一个荒凉的、没有任何生物在野外活动的野岛。气候也越来越糟糕,各种极端天气频现。
几年后,幸存者们的外部生活环境明显恶化。走出室外,到处都是一片荒凉,风沙肆虐,昔日的土地都板结变硬,生物无法在上面存活,也无法进行人工改良。人们只能生活在室内,农作物只能在体育馆内种植,日常活动也限于室内。又过了几年,地球环境极度恶化,室外彻底变成了不毛之地。气候也更加异常起来,要么就是烈日当空,要么就是大雨倾盆。由于地面植物都无法恢复,土壤结构也失去了涵养水分的功能,大雨一到,洪水就开始泛滥,低洼处一片泽国。蔡同荣等人又重新退缩到基地内。李志刚这边的一部分人也要重新回到凤凰山宾馆。其余的则只能躲在大型体育场内,成为真正的‘|穴居动物’。
由于农业文明进程停滞不前,幸存者重新恢复工业文明的梦想彻底破灭,跨地域的融合停止了,人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少。外出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收集各种灾难发生前遗留下来的生物物资。随着自然环境温度的骤升骤降,这些遗留物资也在迅速老化失效,高分子制品基本上都不能够使用了,金属制品也是锈迹斑斑。
十几年后,幸存者的后代开始长大,他们因为未成年而不能获准到地面上去,寂寞难耐,只能在洞|穴里面看录像节目解闷。灾难前留下的种种节目内容都如同在外星上发生的事情似的,他们无法理解在录像中那种旷野中的恬静,只好从室内种植的农作物中想象父辈们口中关于灾前地球环境的样子,所有的自然之美都变成了永远的传说,室外就是如同外星一样,昼夜温差巨大,气候反复无常,飓风、洪水更是家常便饭。所有没有利用的建筑都被这种恶劣的环境弄的土崩瓦解,破烂不堪,杂物随着飓风到处飘扬,整个地球就像一个大垃圾常
幸存者可以利用的人工建筑也开始进入迅速衰老期,会展中心、大型体育场这些适合种植农作物的地点破损的地方越来越多,幸存者们为修补而整日疲于奔命、战战兢兢。外出活动的风险越来越大,许多人都会被突如其来的暴风刮走丢掉性命。为了未来生存着想,人们开始修建地下城?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