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传奇
了的。
大家月讨论越糊涂,也越悲观。李志刚说不要再讨论下去了,还是等到两个月后再见分晓。如果两个月后气温比现在还要低,那么冰川时代也就真的要到来了。
讨论暂时告一段落,不过大家都被冰川一事搅和的非常闹心,也纷纷关注这方面的情况。李志刚心里也没有底,在几位专家的陪同下,他特意去了一次省城图书馆查阅这方面的资料。
不料,不查不知道,一查下一跳。他们吃惊地发现,许多资料都不约而同底表明一个事实,那就是最近的那次冰川期与生物大灭绝有关系。
在一本书上事这么写的:距今65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发生了地球史上第二大生物大灭绝事件,约75%……80%的物种灭绝,长达14000万年之久的恐龙时代在此终结而闻名。这次生物大灭绝的最大“贡献”在于消灭了地球上处于霸主地位的恐龙及其同类,并为哺|乳动物及人类的最后登场提供了契机。
对于这次大灭绝,李志刚此前有所了解。但他没有想到恐龙的消失后会出现冰川,更没有联想到人类也会遭遇同样的大灭绝。这本书提出当时的灾难很有可能是来自于地外空间和火山喷发,在白垩纪末期发生的一次或多次陨星雨造成了全球生态系统的崩溃。撞击使大量的气体和灰尘进入大气层,以至于阳光不能穿透,全球温度急剧下降,这种黑云遮蔽地球长达数年之久,植物不能从阳光中获得能量,海洋中的藻类和成片的森林逐渐死亡,食物链的基础环节被破坏了,大批的动物因饥饿而死,其中就是恐龙。
据书中介绍,科学家们推断这次撞击相当于人类历史上发生过最强烈地震的100万倍,爆炸的能量相当于地球上核武器总量爆炸的l万倍,导致了2。1万立方公里的物质进入了大气中。由于大气中高密度的尘埃,太阳光不能照射到地球上,导致地球表面温度迅速降低。没有了阳光,植物逐渐枯萎死亡;没有了植物,植食性的恐龙也饥饿而死;没有了植食性的动物,肉食性的恐龙也失去了食物来源,它们在绝望和相互残杀中慢慢地消亡。几乎所有的大型陆生动物都没能幸免于难,在寒冷和饥饿中绝望地死去。小型的陆生动物,像一些哺|乳动物依靠残余的食物勉强为生,终于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日,等到了古近纪陆生脊椎动物的再次大繁荣。
看到这一段文字后,李志刚等人面面相觑。当时地球上的恐龙们是因为气温降低而相继死亡,但这其实只是猜测。会不会当时地球上同样也发生了与目前相同的伽马射线大爆发,结果在地表生活的恐龙全部死亡,而|穴居动物则幸存了一些,从而走出恐龙称霸的时代。
对这一大胆推测几人都很兴奋,忙查阅了一下生物发灭绝方面的资料,这才知道,在此之前,地球上已经出现了五次生物发灭绝。
在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发生了第一次生物大灭绝,导致大约80%的物种绝灭。在距今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发生第二次生物大灭绝,海洋生物遭受了灭顶之灾。在距今2。5亿年前的二迭纪末期,发生第三次生物大灭绝,导致超过95%的地球生物灭绝。在距今2亿年前的三迭纪晚期,发生第四次生物大灭绝,爬行类动物遭遇重创。而恐龙大灭绝为第五次生物大灭绝。
李志刚很奇怪,恐龙大灭绝是第二大灭绝,那么第一大灭绝是那一次呢?几人又是翻阅了不少相关书籍,总算找到了。
原来,在距今约2。5亿年前的二迭纪末期,也就是第三次大灭绝,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大灭绝事件。这本书里面估计更加可怕,说地球上有96%的物种被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三叶虫、海蝎以及重要珊瑚类群全部消失。陆栖的单弓类群动物和许多爬行类群也灭绝了。这次大灭绝使得占领海洋近3亿年的主要生物从此衰败并消失,让位于新生物种类,生态系统也获得了一次最彻底的更新,为恐龙类等爬行类动物的进化铺平了道路。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一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从古生代向中生代转折的里程碑。其他各次大灭绝所引起的海洋生物种类的下降幅度都不及其1/6,也没有使生物演化进程产生如此重大的转折。
那么,这次大灭绝的成因是什么呢?书中介绍,这次大灭绝是由气候突变、沙漠范围扩大、火山爆发等一系列原因造成。科学家认为,在二迭纪曾经发生海平面下降和大陆漂移,这造成了最严重的物种大灭绝。那时,所有的大陆聚集成了一个联合的古陆,富饶的海岸线急剧减少,大陆架也缩小了,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很多物种的灭绝是因为失去了生存空间。更严重的是,当浅层的大陆架暴露出来后,原先埋藏在海底的有机质被氧化,这个过程消耗了氧气,释放也二氧化碳。大气中氧的含量有可能减少了这对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非常不利。随着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又使许多陆地生物遭到灭顶之灾,海洋里也成了缺氧地带。地层中大量沉积的富含有机质的页岩是这场灾难的证明。
李志刚看了半天,觉得这次大灭绝可能真与伽马射线没有关系。不过,让他最为担心的是这种自然变化对生物的威胁的确是存在的。从这五次生物灭绝来看,都是外界因素导致生物灭绝的,而外界因素中有不少都是气候因素。现在需要弄清楚的是生物灭绝对气候有无反作用,如果有,那么幸存者将来的日子就不是很妙。
一位专家安慰李志刚,说现在的严寒可能与全球植物死亡后季风方向发生变化有关,没准现在南半球正在遭遇酷暑呢。
李志刚好好奇,又问季风与气候有什么关系呢。那位专家解释,季风是由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大陆地形等因素造成的,以一年为周期的大范围对流现象。亚洲地区是世界上最着名的季风区,其季风特征主要表现为存在两支主要的季风环流,即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和夏季盛行西南季风。现在植物的死亡特别是海洋表层生物的死亡对气流可能产生影响,导致季风携带的较多的低温气流,所在才导致北方遭遇严重寒潮。
李志刚觉得这一解释有些牵强,但他也弄不懂现在北方为什么会如此寒冷,这种可怕的寒冷究竟会预示着什么。先前自己担忧的生物链问题此时已经不算什么问题了,幸存者究竟能否会遭遇新一轮冰川,将是一个更加非常严峻的问题。
5_72第四卷 挑战 第七十一章 复兴元年
大灭绝时代即将开始的消息逐渐在联盟里面传开了,成了大家聚在一起时议论最多的话题。期初李志刚并不在意,可是很快这种情况的负面影响就出来了。
这天早晨,李志刚刚刚起床,接接到报告,说昨晚有一个人自杀了。
这是联盟成立以来第二起自杀事件。
与上一次不同,这次专家们很重视,对李志刚说要严防自杀高峰的出现。李志刚不明白这是什么含义,专家解释说这是一种人正常的心理现象,在大规模特别是超大规模的灾难发生后,幸存者往往在灾后初期表现的非常坚强,能够正确对待亲人们的遇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亲人的思念会越来越强烈,同时灾难对幸存者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特备是在灾后半年左右的时间点时,往往会出现较多的自杀行为。
专家们介绍说,在几年前国内那场大地震发生后,幸存者们的自杀高峰也是在半年后,验证了这一心理现象的规律性。当时社会上有些人不解,认为这些人干嘛会自杀,但学术界对此非常重视,专门组织人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干预措施,后来自杀现象就少多了。
听专家这么一说,李志刚也想起来了。不错,当时是有这么一回事。眼下恰好也是灾难发生后的半年时间,看来真得重视一下,免得让宝贵的幸存者生命白白浪费掉。
()免费电子书下载
那么,如何化解这一问题呢?李志刚和专家们研究了半天,觉得现在应组织一个活动,让大家彻底忘记过去,重新开始。而活动的方式,可以采用变革历法,也可以通过变更国号。有的专家建议的更具体,说现在可以重新纪元,恰巧再有两天就是公历元旦,从这天开始,大家就使用新历法,启用新国号。历法的规则不变,只不过不用公元纪元法,而是直接称为复兴元年,以后依次为复兴2年,复兴3年……
这一提法得到许多人的赞同,他们说正好灾后也的确是一个文明的新开端,其历史影响不亚于公元,所以叫复兴元年毫不为过。更重要的是,复兴元年的称呼很令人振奋,也可以使用较长时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可以使用几千年。
这些话让李志刚也怦然心动,他心里也有过这方面的打算,觉得是时候重新开始了,灾后的自救阶段应该结束了。不过,他也意识到,这种复兴纪年法只能适用于联盟以内,对于联盟以外的幸存者则没有什么约束力,这样可能在几年后还要面临纪年换算的问题,感觉会比较麻烦。
一位专家笑道:目前人类乃至整个生物界都遭受重创,但代替人类的生物暂时还没有出现。只要咱们齐心协力,尽快提升国力,将来可以称霸世界。这个世界历来就是这样,只要你是强势,那么什么规则都可以制定。就像灾前的M国一样,他们的语言就好像世界语,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影响了世界很长一段时间。如今这种状态将要轮到咱们国家,只要咱们早日强大起来,复兴纪年就一定会被世界接受。
众人越谈越高兴,李志刚也下定决心,认可了这一提议。他将这件事与其他几位副秘书长通报了一下,发现他们也和自己的想法一样,觉得应该有一个转折点,让大家的心里明确一下,知道自己已经站稳的脚跟,是甩开膀子大干的时候了。复兴元年的叫法很不错,咱们民族曾经在地球上唯我独尊,只是一百多年前才沦为三流国家。现在提出复兴的口号,与灾难前国家提出的复兴口号一脉相承,肯定会深得人心的。
果然,当李志刚将这一想法通过电台正式介绍时,联盟的人绝大多数都坚决支持。既然民心所向,李志刚也就顺乎民意,在元旦那一天正式更改纪年方式,自称为复兴元年。
复兴元年的元旦那一天,复兴这两个字开始出现在联盟的内刊上。电台的播音员也是一口一个复兴元年。李丽还特意策划了一个联欢会,名字就叫“庆复兴”。标有复兴元年的年历也印制出来,每位联盟成员都有一份。有人将其贴在自己的床铺旁边,有人则很有心计地收藏起来,说将来要留给子孙,这份藏品将来的升值空间是相当惊人的。
6_01第五卷 复兴 第一章 大项目建设
在复兴元年一开始,大家就立刻就感受到勃勃生气。联盟内刊由原来的周刊改为日刊,并抛出一份“重磅炸弹”——大项目建设计划。
这份计划是宋雪峰与一些专家酝酿已久才制定的,旨在开展一批与灾后重建有关的大项目建设,以加快社会正常秩序的恢复进城,重塑社会分工,改善联盟成员的生活水平。
计划一共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食品工业的发展计划,第二部分是关于能源工业的发展计划,第三部分是轻工业的发展计划。在食品工业中包含了农业,交通工业包括公路、铁路、航海和航空,轻工业部分中则更是包罗万象。相比之下,倒是能源工业很是规范,与灾难发生前的词语解释基本相同,就是电力和燃油。
在食品工业的计划中,联盟将建设四个粮食生产基地、三个蔬菜生产基地和十个食品加工厂。这些生产基地和加工厂主要分布在总部大区和南方大区。林中校、薛建国分别设立一个食品加工厂,白山风景区设立一个蔬菜培育基地。
能源工业的重点是电力。尽管目前移动电站应用比较广泛,但相应的弊端也不少,燃机废气刺鼻,电力使用起来也很不安全,所以能源工业的重点就是恢复城内的市电供应。与此同时,能源工业也需要做好燃油供应的储运工作。
交通工业的任务很是繁重,在计划中包括四大领域,虽然都已经有所启动,但还需要规范运行。其中工作量最大的就是要将联盟总部与南方大区的陆路交通线全面打通,以便实现大区与总部物资和人员上的快速高效交流。
至于轻工业,则包括服装、医疗等。可以说,除了前面三方面的内容,灾后迫切需要的其余方面建设都被纳入这一领域。
对应这四大工业,在现有机构的基础上,分别成立了由四位专家牵头负责的四个推进组。推进组直接对联盟负责,下面又分别设立不同的小组,分别负责具体的项目实施。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