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传奇
李志刚先是点点头:“老宋,你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但就咱们这片土地上,如果贸然照搬照抄西方的两党制或者多党制,肯定是行不通的。咱们国家经历几千年封建统治,封建文化浸淫到我们的骨子里、血液中,每人一生下来,就被灌输一种人生观,那就是人生在世,就是一定要出头人地、光宗耀祖才算是有意义。而这种有意义一旦被确定为人生的终极目标,许多人便为这一目标不择手段,方法论急剧扭曲,做出许多荒唐事。即便是稍微正常一些的,也信奉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封建荣辱观。这也就导致咱们国家动辄四分五裂,群雄并起,就是因为这种意识形态里打下了深深地烙樱请想象,我们目前的国情,一旦实行多党制,那我们的国家将会是一个什么后果。各个政党绝对会为权力打斗的头破血流,一门心事会全部放在政治斗争上去了;谁还会替老百姓着想?谁还会把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摆在政治利益的首位?多党制不会给老百姓带来福祉,只会造就更多的政治投机分子和政治野心家1
李志刚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情绪有些激动。但宋雪峰仍然不太认同,他争辩道:“志刚,你说的我都理解,但现在是灾后,咱们都不要忘记这一事实。现在外界环境这么恶劣,谁会办另立山头的傻事呀?”
()
李志刚反驳道:“从灾后的第一天开始,咱们就始终面临这团结与分裂的纠缠。别忘了,当时列车上的人为什么至今还有联系不上的。这就是咱们民族的劣根性,暂时不能改变。”
宋雪峰有些语讷,他也想起雷震天。虽然自从离开北山后就一直再也没有雷震天的消息,但后来见到的一些人也是喜欢割地称王。特别是张海林占据的南方大区,明摆着就是想当个土皇帝,现在联盟里面的一些人已经在悄悄地叫他“镇南王”了。李志刚说的没错,如果按大区设立政党,那么必然加剧大区之间的对立性,为将来全面分裂埋下祸根。可他旋即一想,至于会这样吗?这里面很多人都是从同一趟列车里面出来的呀。
李志刚立刻反驳了宋雪峰的这一想法,他说道:“老宋,你的想法有些过于理想化。要知道,同室操戈是国人的本性,即便是亲兄弟,也会在个人私利的驱动下打得你死我活,何况仅以同车之缘呢?你又忘了雷震天,他还和我算是同校的呢,可他用枪指着我的时候,我一点也不奢望他会念同学旧情而不扣动扳机的。”
宋雪峰还是有些不甘心,他问道:“那么,咱们就设立两个党,一个是左翼党,一个右翼党。左翼党以政府为中心,右翼党以公众为中心,两党轮流执政,党员数量基本相当,互相制衡,互相监督,你看怎么样?”
李志刚摇头笑道:“你这是拷贝M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吧?我看没有必要。国人信奉中庸,但在政治上却始终是非黑即白,水火不相容,不可能会出现势均力敌的两党的。”宋雪峰反驳道:“也不完全是这样吧?岛内就有国民和民进两党,不也相安无事嘛?”
李志刚冷笑道:“岛内?那是有特殊环境的所致,属于个案。不能以一岛而推全国。再说,岛内两党争论不休,重大事项迟迟议而不决。现在咱们是非常时期,如果陷入那种议会论战的怪圈,什么事情也做不成。早先咱们设立传奇小组时,不就遇到过这种低效率的情况吗?”
宋雪峰觉得奇怪,他记得李志刚曾经多次表示过,要学M国的开国元勋,建立起一个议会体制的国家,为何现在的态度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呢?其实,宋雪峰根本不知道,李志刚的想法已经开始发生转变,特别是当大区有独立趋势时,李志刚更是产生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想法。此次提出的政党建设,与其说是因开小差而引起,倒不如说是将开小差当做一种借口。
见苏雪峰没有说话,李志刚又说道:“你刚才问我有什么办法来预防一党独大,我现在告诉你,方法很简单。那就是个人信息完全公开,用群众的眼睛和嘴巴来监督。”
“咦?”宋雪峰半信半疑地问:“这办法好用吗?我看未必灵光。”
“嘿嘿,那你可小看这一做法了。”李志刚摇头笑道,“领导干部个人财产情况公开制度不仅对一党制有效,就是在多党制的国家,也非常依赖这一制度来避免腐败。作为拥有公众给予的权利的人,就必须将个人财产情况公布于众。如果这一点做不到,就很容易滋生腐败。实践证明,在那些两党或者多党制的国家里面,如果个人财产公布做的不好,同样也会出现严重的腐败1
宋雪峰点点头,赞许地说:“对,老百姓关心的是领导人会不会让经济发展,会不会假公济私,至于是他属于哪个党,其实并不重要。正如早先的一句俗语所讲的那样,管他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刚说到这里,宋雪峰好像意识到了什么似的:“咦?现在钱财对于咱们来说都是身外之物,你有什么好公布的?”
李志刚笑道:“我刚才不是说了嘛,公布个人信息呀。在经济社会重点公布收入。而在现在的灾后社会,我个人的许多生活细节都可以公开。特别是一些紧缺资源的拥有上,一定要公开。”
宋雪峰也笑道:“难道就没有个人隐私了?总不会连晚上和谁睡觉都要公开吧。”
李志刚眉毛一竖:“当然要公开,只不过不是公开过程,而是公开结果。再有,公开程度也与所处职位的要害程度成正比。职位越高,公开程度就要越透明。如果想保留隐私,就不能担任重要职务。”
6_09第五卷 复兴 第九章 争论
在一片争议声中,复兴党宣布成立了。尽管除了薛建国明确支持外,蔡同荣和张海林都保留自己的意见,林中校则直言反对,但李志刚还是致意这样做。
随即,李志刚在宽江电台里面公布了加入复兴党的三大标准,又是引起一片哗然。
这三大标准是:自愿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终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所有个人收入和个人私生活的重大事项要定期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有人注意到,这三大标准里面没有什么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词语,也没有不怕牺牲的要求。李志刚解释说复兴党不是苦行僧,也不是偏执狂,没有必要过于强调这些。更重要的是,这些要求也是每位联盟成员都应该做到的,在当前的危难时机,每个人都应该忘我工作,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果仅能够做到这一点,是不足以成为复兴党员的。
听李志刚这么一解释,大家都觉得这个复兴党的门槛看起来很简单,仔细一琢磨还挺高的,一般人还很难迈进去。这时有人又问,这复兴党是否就是执政党,如果加入该党后,又不担任任何领导职务,那么如何做到第三条,也就是如何实现个人事宜的公示。
对此,李志刚解释道,现在联盟的政权仍处于雏形阶段,也就不存在是否由复兴党来执政。但是从目前看,联盟的主要领导人,特别是联盟的中层领导,应以加入复兴党为宜。有了党员的身份的约束,可以使监督更加到位,为将来可能出现的腐败现象提前打好预防针。
林中校对复兴党的组建是持有很强硬的反对意见,他质问李志刚,复兴党的宗旨是什么?章程是什么?是代表哪一部分人的利益?奋斗目标是什么?李志刚说这些细节还没有想好,只是想通过一个政党来加强整个联盟的凝聚力,同时也可以让一些优秀的个体能够有个更加广阔的表现平台。
见李志刚回答得如此草率,林中校更是不依不饶。他强调,如果这些关键环节都是一头雾水,不仅不利于政党的发展,更不利于政党的状大。这属于一种“胎里脖,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先天不足影响将来的发育。林中校尖锐地批评道:“假如这样头脑一热,就组建一个政党的话,那么联盟里面可以出现几十个乃至上百个政党。这些政党之间互相攻讦,无止无休,复兴大计从何谈起1
李志刚也有些懊悔自己这这方面缺乏细致考虑,好在李丽善解人意,急忙准备出一份复兴党的纲领。虽然这份纲领很多地方都是借鉴灾难发生前的一些政党的成熟内容,经过一番拼凑和整合,也可以称得上是纲领。
不料林中校又提出新的质疑:纲领虽然马马虎虎过得去,但政党的发起人呢?总不能仅几个人就自说自话。再有就是凭什么不让其他人效仿?在这个社会上人人都有成立政党的自由。
对对于这两个问题,李志刚立即给予回答,复兴党的发起人就是他自己,他也有足够的信心看到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加入复兴党。而对于其他人成立的政党,复兴党是不予承认,也不会与之建立交往的。如果那些人非要成立政党,只要不影响复兴党的日常业务,复兴党可以无视其存在。但是如果那些政党提出的标准与复兴党基本雷同,特别是第三条相同的话,那么只能意味着那一政党也是复兴党。按照先来后到的规矩,新组成的那一个小团体要接受复兴党的领导的。
听到李志刚这么回答,林中校生气地说:“你这是强盗逻辑!假如你说你的政党是主张自由,那么岂不是所有政党的要归入你的门下?志刚,我奉劝你不要玩火,现在草率地组建政党,很容易让联盟今后的发展方向误入歧途!本来咱们都有同一个目标,但偏偏你要弄出一个政党。说严重一些,就这就是在分裂联盟1
李志刚耐心地解释道:“分裂联盟的不是政党,而是现在的大区体制。如果现在不用政党的组建来弥补大区体制上的裂痕,将来大区就是诸侯,咱们的联盟只能成为一个空中楼阁,什么事情也做不了。”
林中校还要和李志刚理论,张凤波在一旁劝阻道:“老林,你的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就先看看志刚下一步的行动,然后再评说。志刚这个年轻人不错,我非常欣赏他,现在的情况和灾难前不一样,非常需要一个年轻的领导者,来大胆地打破以前的条条框框,毫无顾忌地做一些事情。”
()
由于两人相处已经有两个多月了,林中校对张凤波渐生情愫,因此对张凤波的话也很重视,便不再和李志刚在电话里面理论了。
好不容易摆脱了较真的林中校,张海林那边也把电话打了过来。
“志刚,我对你提出复兴党的三大标准,我很赞同。但是,我觉得你有些理想化了,当心曲高和寡。虽然眼下咱们都是一无所有,但是不代表咱们永远这样下去。你这种设想有些乌托邦,现实社会中,人的私心是有的,是很难战胜的。你让复兴党员将自己的情况和盘托出,可好比让人赤身裸体站在户外一样,势必会让一些优秀人才望而却步的。”
李志刚耐心地解释道:“老张,只要自己行得正,有什么怕别人评价呢?我已经说过了,我不是让复兴党变成苦行党,只不过是想提高一些透明度而已。”
张海林仍不依不饶地劝道:“标准可以慢慢提高嘛,干嘛一下子将自己推到绝境,万一遇到什么意外,那可不太好收场呀。”
李志刚仍想耐心的解释一下,可是刚说了几句,话就被张海林打断了:“志刚,如果你够光明磊落的话,那么就将赴R特别搜索队的情况给大家讲清楚。”
6_10第五卷 复兴 第十章 雷震天
这一问题着实将了李志刚一军,同时也让李志刚心中一惊:就连相对闭塞的南方大区都猜出了赴R特别搜索队的真实用意,看来整个联盟都已经知道事情的真相了。很显然,自己煞费苦心刻意掩饰看来是徒劳的,想要逃避历史骂名是不可能的了。
李志刚顿觉心灰意懒,好像一盆凉水从头浇到脚。为什么大家都知道,而自己还像傻子一样自作聪明呢?李志刚再一次感受到消息的传播速度,即便在灾后的情况下,在这种没有网络和报纸的情况下,人们的流言仍旧可以做到以光度传播。怪不得“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句话是一句古训呀,原来确有此神效呀。
仔细回想一下,这件事知道的人也不少,自然有跑风撒气的机会。国人本来就有喜欢探听小道消息的嗜好,灾后大家缺乏谈资,赴R特别搜索队一事从题材上是非常刺激的话题,估计已经被大家私下里谈论不知多少遍了,个中细节也不知道被添油加醋地演绎出多少个版本。
李志刚心中苦笑,也许就自己以为此时天衣无缝,其他人都对此洞若观火。这件事是这样,其他事情呢?将来还会不会有类似的事情呢?
正当李志刚的自信一落千丈时,工程队那边又传来一个非常具有爆炸性的消息——雷震天出现了。
听到这一消息时,李志刚?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