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传奇
天色渐渐晚下去,很快就到了下班时间。凯瑟琳给秘书交代些明天的工作安排,便离开办公室,下楼来到总统府地下停车场,驾车回家了。
凯瑟琳的家离总统府不远,五分钟后,凯瑟琳就到家了。丈夫内斯回家可能早一些,晚饭已经做好了,正在等待凯瑟琳一同用餐。
凯瑟琳歉意地向内斯一笑,温柔地搂住他,给了一个热吻。内斯关心地问:“亲爱的,今天工作开心吗?下大雨的时候我想起了你,大雨没有给你带来麻烦吧?”
()好看的txt电子书
“谢谢你的关心,这场雨可真不小,正好赶上总统和安和首相举办记者见面会,在转移场地时出了点差头,但总体来说也算顺利。撞击仪式则顺利多了,没有什么纰漏。”凯瑟琳回答道。
“你当时说了一句话,现在都成了新闻标题了,我看有些苗头不对。”内斯打开餐桌旁的电脑,用指着网页上的一行字说。
凯瑟琳心里一惊,顺着内斯所指看过去,只见那是CNN新闻网的头条新闻标题,上面正是自己下午在撞击仪式上讲的那句话:“天体的运行轨迹将由人类支配”
凯瑟琳看后心里立刻忐忑不安起来,她惴惴地想:公众看到这则新闻后会怎么想?按保密要求,她自己从未向内斯透露过任何有关通古斯计划的内容,如今这则头条新闻会不会讲这一秘密点破?
凯瑟琳定了定神,意味深长地对内斯说:“亲爱的,你觉得有那些苗头不对的地方?”
内斯一笑:“你这话可有些过头,天体运行的轨迹是引力抗衡的结果,想改变它是需要非常巨大的能量,就是把整个地球都核裂变以后产生的能量,也充其量是宇宙里面的一个小气泡而已。”
凯瑟琳有些放心了,也报之一笑:“我也不太清除这里面的等级关系,只是想将此次撞击的深远意义描述出来。”
“所以你如果看到这些批评你缺乏天文知识的报道,可千万别生气。”内斯这才切入正题。
“真是体贴,可惜他不知道内情。”凯瑟琳心中暗想,“原来他是怕我看到这些批评报道生气啊,看来公众没有发觉自己这句‘大话’背后所蕴含的特殊意义。”
凯瑟琳刚想松一口气,不料内斯又说道:“你们虽说不能随意改变天体运行轨迹,可是如果擅自影响了天体的轨迹,可能会引发宇宙里的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1凯瑟琳低声惊呼起来。
“没错,”内斯皱着眉头说,“正如在密西西比河上的一只蝴蝶振动翅膀,能够引发太平洋上空的一场风暴一样,如果你们改变了地球附近天体的运行轨迹,就可能会引起一场天地大冲撞。”
“……放心吧,亲爱的,宇航局的专家们都已经算过了,蒙斯特一号彗星是颗袖珍级彗星,撞它一下,所带来的改变是绝对不可能影响太阳系所有天体的运行轨迹的。”凯瑟琳又给内斯一个热吻,“咱们别再谈这些事情了,快用晚餐吧,我都饿坏了。”
“好吧,但愿麦凯思总统的决定是正确的。”内斯无可奈何地说道。
两人默默地拿起餐具,用起了晚餐。凯瑟琳又想起了中午时见到迈克尔时的情景,又联系通古斯计划里的一些内容,心里不觉得有些发慌。
难道,这次撞击真是一次灾难的开始……
1_13第一卷 末日 第十三章 核爆成功
在深邃的太空中,蒙斯特一号彗星正在悄然前进。在它的身后,是蒙斯特二号、3号等蒙斯特彗星族的成员。这些彗星是抛物线彗星,也就是说,它们是一颗非周期性彗星,此次飞近地球后,在也不会回来的。
通过前期对蒙斯特一号的跟踪观察,科学家们估计这颗彗星与此前深度撞击过的坦普尔1号彗星结构可能大致相同,只不过坦普尔一号彗星的彗核是分层的,彗核表面覆盖着10多米深的细粉状物质,其下是较硬的“彗核之核”。彗核的平均密度不过0.6克每立方厘米,比水还轻。而通过天文计算,蒙斯特一号彗星的彗核密度要比坦普尔一号的要大许多,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蒙斯特一号彗星是个“实心”的彗星。
一般来说,彗星飞近太阳时彗核往往会喷发,特别是彗核表面朝向太阳的那部分,会经常有小规模的喷发。可是蒙斯特一号彗星目前的未位置虽然离太阳很近,但却没有出现喷发,这让科学家们也疑惑不已。另外,这颗彗星的彗核尽管很小,却有多种地貌,既有光滑平坦的部分,也有类似环形山的坑洼。
对于这一特点,科学家们推测可能是蒙斯特彗星解体时留下的“茬口”,或者是蒙斯特一号“独立”后被太空中更小型的天体撞击所致。不过这些都无关紧要,选中蒙斯特,就是看重了它的质量适中,又是个非周期性彗星。
准备撞击蒙斯特一号的“勇敢者”探测器已经接受道了地球传来的指令,开始了姿态调整。姿态调整完成后,就向蒙斯特彗星的中央部位冲去。
要是依麦凯思的想法,这次撞击就秘密进行算了,但是智囊团们建议说以来秘密撞击是无法摆脱其他国家的天文观测的,二来改变轨迹后的彗星一定会因此世界的关注,这一改变只能是人为的干预,与其被各国猜测道不如大大方方地主动承认,不仅在政治上主动,而且还能够显示一下M国的科技实力和大国风范。
麦凯思接受了智囊团的建议,并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钟将R国也吸纳进来,将这次撞击精心装扮成一次两国间的技术合作,进一步淡化了其背后的真实动机。R国见M国如此看重自己欣喜若狂,丝毫没有察觉道这时在给M国当垫背的。
“勇敢者”探测器全速前进,在飞行了一个多小时后,就到达了蒙斯特彗星表面一千米上空。这时,探测器里激光测距器激发出了核爆距离阀值,核爆装置开始启动。
首先是复核电路启动,确保核爆行为是准确无误的。然后是保险装置启动,全面接触核爆装置的三道保险。借着是核爆临界行为开始,在引爆装置开始全面驱动。
这时探测器已经全面撞进了彗星内部,撞击产生的巨大动能是探测器表面迅速破碎并燃烧起来,上面搭载的各种探测仪器也自然全部报销。但是,此时核爆引爆装置已经完成了驱动行为,核爆即将开始了。
在核弹中央部位有一个由普通炸药构成的球形装药,它周围有28根用于引爆的电雷管。引爆装置传来的敏感信号通过引爆控制系统产生的高压电起爆各电雷管,使球形装药以“内爆法”使裂变材料迅速达到了最大超临界质量,这样就成功实施了核裂变爆炸。核裂变爆炸产生的部分辐射能量加热和点燃(也就是高能中子的轰击)核弹中的热核装药,使其产生聚变反应,形成整个核弹的全面核爆炸。
这些设计是军方为这次太空核爆专门设计的,其中借鉴了不少钻地炸弹的技术。整个探测器如同一枚鸡蛋一样,核弹就是里面的蛋黄。设计专家考虑中到撞击彗星的具体过程,根据彗星外层结构比较松散的特点,特意将核聚裂变材料设计成一定的塑性,以确保最大限度地进行彗星内部。但即使这样,核弹也只能算是在彗星的“真皮”上进行核爆,毕竟核弹与彗星相比,是在是太渺小了。
核爆开始了,强大的热能和动能开始发挥作用,这一力量让质量本来比较有限的蒙斯特一号彗星猛然间打个“哆嗦”。这个“哆嗦”过后,蒙斯特一号的运行轨迹果真按预先安排的轨迹开始改变了。
()免费电子书下载
1_14第一卷 末日 第十四章 烤面包机
撞击发生后,拉里希克天文台的迈克尔一直在莫名其妙地发抖冒冷汗。他从总统府稀里糊涂地离开后,总是后悔自己没有坚持立场,结果让撞击如期进行了,在某种意义上说自己已经成了全人类的罪人。沉重的思想压力让他仿佛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同事们也发现了他的紧张状态,纷纷劝他去看医生。但迈克尔自己知道个中原因,只是没办法向同事们解释,只得以工作忙为由,一一婉言谢绝。
墨菲对撞击如期发生也非常不满,他满腹怒火,很想去和迈克尔吵一架。但当他得知迈克尔生怪病的消息后,便也有些体会道迈克尔的苦衷。如今撞击已经成为事实,历史不能改变,他只能更加紧密地监控这蒙斯特一号被撞后的变化,非常担心自己的先前的顾虑会变成现实。
墨菲发现,梦斯特一号撞击后,从外观上没有发生太异常的变化,之是轨道的确发生了改变。原先不太正常的阿尔发值也莫名其妙地变正常了。这让墨菲感到很奇怪:难道自己当初的估计是错的?还是撞击减缓了彗星坍塌的速度?
拉里希克天文台有一台全世界最先进的宇宙天体射线观测设备——“海燕”观测仪。这台设备能够不分昼夜地观测宇宙钟运行的各种天体所释放出来的各类宇宙射线。对于彗星来说,他们在飞近太阳时,由于太阳粒子作用,彗星往往会向外释放一定剂量的宇宙射线,一般主要是X射线。
在墨菲的建议下,那些对撞击蒙斯特一号彗星持有反对意见的科学家纷纷启用钱德拉射电望远镜、XMM…牛顿X射线望远镜和Suzaku望远镜等先进设备,来共同来观察这颗彗星,为墨菲这边的“海燕”号观测仪提供的辅助信息。
通过观测和数据分析,墨菲发现蒙斯特一号彗星与其他彗星的不同点越来越多,它发出的X…射线所开始呈现明显的增多趋势,已经大大超过了正常值。
但是,地球上的各国观测站更多的是将观测重点放在蒙斯特一号彗星轨迹改变结果上来。在上次“深入撞击”过程中,整个撞击过程有一辆观测用宇宙飞船在一旁记录,因此那次撞击的全过程是研究的重点,撞击过程地球上也了解得比较透彻。而此次撞击地球上是无法从撞击角度去观测的,地球的上观测重点也只能是彗星运行轨迹的改变。
经过M国各天文机构的观测,再加上许多国家的印证性观测,M国宇航部门在撞击发生后第28小时,正式向总统府递交了撞击变轨成功的报告。
轨道改变成功的消息一经证实,特使是改变幅度完全在预先掌控之中这一消息经证实后,麦凯思总统十分高兴。这时安和总统已经要离开M国回国了。在欢送晚宴上,麦凯思得意洋洋地将这一消息告诉安和。M国媒体更是不遗余力地宣传这次撞击对拯救地球免于太空飞行物打击的重要意义。
世界各国对这次撞击仍旧是持以往一贯的谨慎乐观态度,同时也暗自加快了对外太空技术的研究。他们已经清醒地看出,M国在外太空技术上的掌控能力是有绝对性优势的,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倾向,尽管Z国此前曾经用自己的技术成功摧毁过一颗卫星,不软不硬地抗衡了一下M国咄咄逼人的气势,但对于此次撞击成绩来说,仍然都感到了一种巨大的压力。
被撞击后的蒙斯特一号彗星虽然被改变了轨道,但其抛物线的总体运行特征是没有本质性改变的,只不过是离地球的距离稍微远了一些——这是为了验证地球将来躲避天体撞击的能力而有意实现的效果。用一句形象的话来形容的话,那好比用粉笔头打台球,当某个台球高速滚动时,如果用白球去击打,肯定会根本性地改变那个球的运动方向。按这一道理,用一个粉笔头去击打,也可以改变一下——虽然这个改变非常校
麦凯思推行撞击试验的理由之一也是这样:今天人类能够将彗星撞远一点点,明天就能撞的更远,最终能够成功躲开未来可能出现的毁灭性撞击。当然,在他自己的心中也盘算着,今天能够精确控制这样的撞击,明天就可以精确地撞击某个国家,让他们有苦说不出。
因此,麦凯思在送走安和之后,就迅速颁发了总统嘉奖令,重重褒奖了整个撞击过程中的有功人员,当然里面也有那些无名英雄们。
就在嘉奖令发出的当天,也就是撞击行为发生后的第四十个小时,蒙斯特彗星一号也运行到了离地球最近的位置。当然,这一最近位置已经里原来的预定位置远离地球五千公里。同时,由于撞击的作用,蒙斯特一号的“排头兵”地位也开始动摇,也就是说,蒙斯特系列彗星的原来整齐的前进队形开始改变,蒙斯特二号已经不再跟着蒙斯特一号前进了。
天文爱好者们在望远镜钟陆续发现了这一事实,纷纷议论着,其中焦点话题的是就给蒙斯特一号改变命名的事情。的确,蒙斯特一号此时从轨迹上已经不再属于队列彗星了,而是要演化成一个单独的、我行我素的彗星了。
就在天文爱好者们就此事开始展开议论的同时,蒙斯特一号彗星在被撞击第?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