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欲火焚身
高升泰带着三人走向一间密室,命侍女献上香茶,正待告辞,苏轼道:“高侯爷,你我交往几十年,有何畏讳之事不能告之?且莫效小儿女之谨慎。”
凌云想不到他们居然有几十年的交情,还真想不到,难怪苏轼前来大理先找高升泰了,若非熟识岂会冒昧前去拜访?
苏辙看了凌云一眼,责怪道:“小兄弟,这些孩子都是你的红颜知己,大家都不是外人。为何要遣走她们?莫以为我不知你使了眼色么?”
凌云苦笑道:“还真让前辈说中了,其中一女就是外人,而且是一个极端厉害的人物。晚辈对她可真是无计可施。”
眉目一掀,苏轼感兴趣道:“莫非以小兄弟的女人缘也征服不了她?”
凌云笑道:“前辈说笑了,我可不想让一个别有用心的人留在身边。”
高升泰精明无比,不然也不会在大理如此风光了,他沉声道:“你说的莫非是最后离开的那女子?她是何来历?”
凌云道:“是何来历明日可见分晓,现在还是听听苏前辈说说,到底是谁如此无耻,居然和一位归隐田园的文臣过意不去。如果是江湖人物,我倒要看看是谁?苏前辈,公道自在人心,晚辈虽然不是惹事生非之徒,但是如果对方做得过份,我倒不介意重剑饮血。”
苏轼眼神一亮,听出了凌云的言下之意。
的确,凌云心里很愿意帮助这位豪爽的老人,因为苏轼不但是自己尊重的文坛巨匠,更重要的是他与自己合得来,是一个值得交往的忘年之交,如果袖手旁观,不但自己会后悔,而且也受不了李恪非日后的叨念。更何况江湖总是容易把人忘,也许自己是应该再次一震声威,而且借此机会将潘金莲的幕后引出来。凌云知道,潘金莲只是别人的一颗棋子,如果是重要人物也不会如此亲身犯险了,她所知的恐怕也是有限得很。
苏轼凝重的神情渐松,轻饮香茗,说出了一番让凌云惊讶万分的经历,而这已经超出了他这位穿越者的所知。
起点中文网 www。qidian。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二二五章 湖中心,语露天机
更新时间2009…6…29 13:19:58 字数:3012
眉山,苏门乃名门望族;只因“三苏”成就是眉山的名声。
苏轼,远离朝堂;终日不是与友饮酒谈诗就是外出观游山水,无官一身轻,除却凡尘,修身养性,对于一位在红尘中挣扎半生的老人来说无疑是人生至乐。
峨嵋,天下秀,景色怡人,寺院庵观不计其数,香烟缭绕,多少楼台烟雨中,彰显其宁静之色。
这日,苏轼偶动游兴,邀弟苏辙同登峨嵋,一路上指点江山,倒也潇洒之致。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这天的峨嵋似乎与众不同,和往日的宁静相比热闹非凡,很多提刀挎剑的武林中人行色匆匆,似乎在寻找着什么,即使平日不对眼的人相逢也只是狠狠睁对方一眼,互骂几句罢了。这倒出乎苏氏兄弟的的意料,据他们所知,武林中人豪迈奔放,敢爱敢恨,何时如此文雅了?不过事不关己,他们也没有放在心上。游兴不减,避开江湖豪客,专走些幽静之所,吟诗作词,兄弟俩不时争上几句,却也怡然自乐。
不一刻,两人摆开那些眼神不善的武林中人。来到一处流泉飞瀑,泉水叮咚的绝美之山谷。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蔚蓝的天!
蓝天是那么蓝,那么亮,蓝亮得几乎透明,犹如一潭凝碧集翠的湛蓝湖水,又如一整块透明的蓝玉石板覆盖在他的头顶!
蓝天上有几朵洁白无比的白云,恰然舒卷,使人看了有说不出的悠闲、宁静之感!
转眼向左看去,一带奇峰竟立的琼崖上,奇岩怪石,瑶草琪花,几如一道锦绣的屏风般迄逦摆开,正好做了他存身之处的天然屏障!
琼崖绝高处,一道流泉,喷珠溅玉似地直泄而下,依着山势,盘曲三折,到了将近地面一片平台似的山石上,分成无数细流,涓泄而下,成为一大片的天然喷泉,景象怡人已极!
在山脚下,聚水成潭,碧波荡漾,倒映着蓝天白云,及琼崖上的奇花异草,相映成趣,景致之美,犹如仙境!
苏轼见此绝妙之境地,一时流连不止,感叹道:“辙弟,枉你我兄弟多次登临峨嵋,然而却不知峨嵋尚有如此幽静仙境,以前真是白来了。”
“是啊!避开那些恶劣的武林中人,再到这幽雅之地,真是心旷神怡,大哥一语正合小弟的心意。”苏辙也不由感叹,他不及乃兄豪爽,想到刚才恶目相向的武林中人,心里厌恶之极。
苏轼眉头一皱,不悦道:“辙弟,武林中皆是铮铮好男儿,敢爱敢恨着实是男儿本色;江湖是一个大染缸,有好人也有坏人。我们见到的无不是正气凛然的江湖人士,哪里如你所想的那么不堪?且不说凌小兄弟……”
苏辙一听头都大了,知道他一说教起来没完没了,虽然两人都耄耄垂老,但是一朝为兄,终生为兄。所以他心里对兄长还是有一定的畏惧,不过也正是这段亦友亦兄弟的感情,让他们患难与共,相携着走完了大半辈子。于是连声道:“大哥,我错了,你就饶过我吧!凌小兄弟是我所见英才,但是你也没有必要一直叨念,如果你这么想他,倒不如抽空去大理和他一同感受‘沙场秋点兵’之豪情壮志。”
眼神一亮,苏轼对兄弟的调侃没有放在心上,倒觉得他的话正合自己的心意,“收取关山五十月”是他的梦想,虽然现在上战场已是不可能,但是去感受那气氛也可让人生无憾。
苏辙看他的发亮的眼神,暗自叫苦,他真担心老兄弟这么一大把骨头真的跑上战场去混;岔言道:“大哥,一路上,武林豪杰无数,倒似开了什么武林大会似的,你见多识广;说说看,他们到底所为何事?”
果然,苏轼回味过来。捊须思忖道:“江湖人重名、重利……名之一字不知害死多少人,然而看今日遇到的没有三百也有二百五,而且神色无不匆匆。不像是为了仇杀,倒似在寻找什么重要事物。凌小兄弟曾言,武林中人追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特别对兵刃、武功秘籍、增功奇药情有独衷,有人为了一柄宝剑、一本武功秘籍而不惜大开杀戒,依我看,他们寻找的不是宝剑、武功秘籍、奇药,亦或寻找一个身怀异宝的人。”
“你说对了,他们正是寻找一个身怀异宝的人。”一个突兀的声音打乱兄弟两人的谈话。
()
“你怎么知道?”两兄弟异口同声的询问,相视一眼,戒备的望着突然出现的人。
只见一个白袍老者站在两人不远处,仔细看那老者,发现他面色苍白,嘴唇发黑,似乎中了毒。他皱着眉头,手抚胸口咳嗽几声,嘴角溢出鲜血。他沉声道:“双苏天下闻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今日倒让老朽临终之际遇上了,人生之际遇真是不可思议,终日想谋一面的双苏居然如此即可相见。”说到此处,自嘲一笑,又道:“也许是老天不忍心让遗憾追随老夫下地而同情我吧!”
听他语下和缓,双苏放下心来,苏轼是个重情重义的人,他知道满山武林人士找的可能正是这位受伤的老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他的性情。此刻见他如此看重自己兄弟,说道:“兄台,你伤势甚重;不若与我们兄弟一同回庄疗伤再说。”
深深望了双苏一眼,老者缓缓坐下,摇头道:“老夫单奇峰多谢居士好意,老夫已经不行了。刚刚所猜测之人必是东坡居士,正如居士所言,满山人正是找我的,不,应该说是我怀中之物。既然有缘,老夫且将这奇宝交与两位,若遇有缘之人可选其性情而授之!如此一来,老夫死亦瞑目矣!”
单奇峰长叹一声道,从怀里抽出一个油包,爱惜的看了一眼,语中倒有一丝意外,不过更多的却是欣慰。
双苏闻言,大惊失色,苏辙道:“什么?兄台要把那宝物交给我们兄弟?”
单奇峰峰淡淡一笑道:“素昧平生,然而对两位早已神交,老夫相信天下人的眼光,交给你们,老夫很放心!”
顿了顿,单奇峰峰又道:“老夫来自琉球,是东溟派现任宗主,我宗最高武学典籍便是这本《天魔策》,乃我宗师祖机缘巧合所获,当年师祖悟得武道极致,破碎虚空,飞升得道而去,留下此本典籍,只可惜一直以来,我宗弟子鲜有人能尽悟心经其中奥妙,直至老夫这一代,门丁凋零,再无高手出世……”
“我宗《天魔策》乃是天下一大奇书,历代宗主虽未能领悟整本心经,但是凭借书中的内功修炼法门,武功均能列入武林中超一流高手行列,所以不少人都觊觎我宗的至高典籍,其中不乏所谓的正道人士,平时他们将我们斥为宵小之辈,然而在秘籍的诱惑下终于撕下高贵的面具而无耻的掠夺。”单奇峰怅然叹道,语下无不讽刺,他爱惜的抚道油包,着道:“本来准备与此典籍玉石俱焚,让那些道貌岸然扑个空,然而见到两位终于让是奇书得以保存。保存此典籍实冒生命之危险,若两位居士不愿也在情理之中。”
苏轼有些担心地道:“单兄,你印堂发黑,似乎中毒很深,如果再不救治……”
单奇峰摆摆手,深深叹口气道:“毒已入五脏六腑,此时解救已晚矣,现在老夫唯一的念头,就是想将《天魔策》交托于你,希望你能找到有缘人,将我东溟武学发扬光大!不然东溟一脉成为绝响,我死后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
苏轼是重义之人,与苏辙互视一眼,心神交流,从对方眼里的坚定已经看出彼此的决定。苏轼从单奇峰手中接过秘籍,说道:“单兄,你如此相信在下兄弟;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更何况只是为单兄寻找一名传人?我们兄弟此生一定为你找到佳徒。”
单奇峰开怀大笑道:“好好好!如此多谢两位居士了,听你们刚才所言,似乎极其认可一位武林后辈。若他确是块练武的好材料,而且愿意继承东溟一脉,你可以将《天魔策》传与他。此处不宜久留,你们兄弟速速离开,青山秀山,正是埋骨好所在…你们快走…不用,不用管我……”
单奇峰缓缓合上双眼,气息慢慢消失,双苏跪在他面前,他们低垂着头,微闭着双眼,心中也很是难受,单奇峰已经死了,不过他走的时候,很安详平和,他已经没有任何遗憾……
双苏不忍将其暴尸荒野,为单奇峰立了个坟,同时将那本《天魔策》放在身上,收拾好心情,告别了这位让人尊敬的老者。有的人,一辈子相见不可能成为朋友,然而有的人只要见上一面,你就可以将自己所性命交与对方。这不但是中华文化特有的一面,同时也体现中华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之情操。
起点中文网 www。qidian。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免费TXT小说下载
第二二六章 凌云论,魔门秘史
更新时间2009…6…30 9:57:46 字数:4641
震惊,绝对震惊;苏轼一番话如睛天霹雳让凌云手足无措。
“战神图录”、“天魔策”、“长生诀”、“慈航剑典”在《大唐双龙传》中被誉为四大奇书,居然不可思议的出现在金庸的武侠世界。
凌云不知,由于自己的到来,原有的武侠轨迹均有所变化,而且四大奇书在明朝变出现过,所以在此听闻倒也不至于奇怪。
凌云兴奋的想到:既然“天魔策”已经重现江湖,那么,“战神图录”、“长生诀”、“慈航剑典”出世恐怕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如此四大奇书一同出现,那么天下可真热闹了,也不知慈航静庵那些尼姑道姑会不会支持我争夺天下,会不会出现师妃暄、秦梦瑶之流的人物?
苏轼、苏辙、高升泰见凌云张口结舌,脸色时喜时忧,似乎被震呆了一般。高升泰素知凌云胆大包天,泰山崩而色不变,然而此刻他居然有此表现,莫非他知道这劳什子“天魔策”?可是自己为何从未听过“东溟派”?看来自己真是孤陋寡闻了,倒听听云儿如何说。
良久,凌云长叹一声,苦笑道:“天下看来真的乱了,乱之初现;日后我们行事恐怕受人肘制了。”
不待他们发问以,又道:“三位前辈可曾听过大唐双龙--冠仲、徐子陵?”
“大唐双龙?冠仲、徐子陵何许人也?为何我未曾听说?”三人异口同声,连问三个相同的问题。
()好看的txt电子书
“想来你们也未曾听过,历史向来由胜利的一方来书写。正所谓:成者为王,败者为冠。真想不到李世民居然连大唐双龙都没有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