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队在黄土高坡
牛乇本乇本┤鲎帧?br /> 知青从北京到这里虽然只有三个月,时间不长,但是这里纵酒和北京不一样,和生活了十几年的北京的生活习惯不一样,虽然有吃的,有住的,但仍然没感觉到家的感觉,听到让回北京一个个可高兴坏了,洗衣服,向老乡买葵花籽,买红枣,买花生。
因为北京平时没有花生瓜子卖,只有节日时按人口每人只卖二两解解馋。这里,随便买,买个三五斤的,没有问题,老乡听到知青要回北京,也一个个凑到知青屋里,掏出两块六毛钱,让知青从北京带两尺灯芯绒黑布,做鞋面用,还有的掏出两毛,让带几盒火柴,1个灯泡,或几块打火机用的火石,知青们都准备着,再过七八天,就出发回北京了。
回北京路不远,走太原绕个弯,也就一千里路,火车票钱十元,大部分知青插队时都带了点钱,可是这两个月买吃的花了一部分,买车票钱也就不够了,知青们琢磨琢磨,有困难,找政府啊,于是找到了大队部,跟大队部商量路费的事。
大队研究了一下,决定借给知青每人十元,账以后再算,让知青回家。
()
知青们高高兴兴地准备回家了,有的甚至连包包都装好了,只等着回家那一天了。
回北京的路线有两条,一条走南线,到太原然后经石家庄回北京,一条走北线,到大同,经张家口回北京,票价都差不多,有没有第三条路线回北京呢,火车没有,可是李宝成,李兵,赵亮,王大力,李全旺他们五人却据顶走出第三条回北京的路,不是坐火车,不是坐汽车,是发扬老八路的光荣精神,用两条腿走回北京。
用赵亮的话说:“红军能走两万五千里,我们难道不能走七八百里?!”为什么一千里的路变成七八百里了,因为选择的这条路线不绕弯,几乎是直线。就是从插队这里,不去忻县县城直接到定襄,再到五台县,再到石咀,再到百花山,然后到北京。向东,向东再向东。计划好了,下了决心,就开始准备了。
他们领了一百斤麦子,磨成面,用大锅分成三锅,放上红枣,炒成炒面,又用玉米面贴了二十多个饼子,每人用军用水壶装上满满一壶水,在其他知青羡慕的眼光下,背上行囊,先于其他知青们两三天,向北京方向出发了。
二三十斤的东西背在身上,刚走了二十来里路,他们一个个编出了满头汗,怎么办。走吧,口号喊出去了,牛吹出去了,不走哪行。
二十多里路,他们到了定襄县城,定襄县城比忻县小一些,刚出发,雄心还在,他们没在县城停留,穿过县城,继续东进。
李兵,李宝成一直走在大家的前面,他们在班里时,李兵是班长,李宝成是团支书,干什么事,他们都走在大家前面。这次步行回北京,他们俩也走在大家前面,李宝成身体健壮,个头又高,背着二三十斤行李,走路不打颤,真有点雄赳赳气昂昂的架势。李冰呢,身体就比较弱,个头比李宝成矮半头,身体也显得单薄,背着歌大行李包,走路真有点费劲,好像每迈一步,都在使着很大的气力,可是他并没有落后,一步步地仍然和李宝成一起,走在大家的前面。
第十四章 过年(2)
又走了大约二十来里路太阳,已经看到中午,他们在路边的一块大石头上坐下,吃个饼子,喝点水,准备休息会儿。
第十五章 过年(3)
“好。{p)”王大力答,突然,他们俩转回身,抡起棍子向那只狼扑过去。那只狼并没动,只是停住了脚步,可是等赵亮和王大力的棍子就要落到它身上时,它突然侧身跑开,到二三十米外的地方停住,用蓝莹莹的眼睛望着他们。
“怎么了?”李宝成,李兵,李全旺听到动静,都急忙回身看,见他三人拿着棍子和狼对峙着,而狼既不进攻又不退走,李宝成便说:“算了,咱们也追不上那只狼,现在,咱们能保住自己是主要的,咱们走时挨的紧点,看前边有没有人家,咱们先借住一下再说。
他们就这样往前走,不停地观察着身后的那只狼,狼走近了,他们便拿棍子去打狼,狼跑远了,他们又赶他们的路,歌声依然响彻山谷,只不过歌词变了,变成“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他们说争取胜利,还真是争取到胜利了。前方不远处,他们看到了灯光,而灯光就在公路边路旁的路标,离五台县城还有三公里。
他们走近了灯光,看清是一个院子,院子的铁门看着一个缝,这条缝刚好容一个人进去。他们刚要钻进铁门,院内的灯光突然熄灭了。
管它呢,慌不择路,五个人依次从门缝里闪身进了院子。走在最后的王大力刚想把铁门观赏,只听门侧黑影里一个声音轻声说道:“别关,快进去。”
王大力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里还站着一个人,但人总比狼的威胁小啊,所以,权衡之后,他还是很快进了院子。
五个人进了院子,院子很大,听着好几辆拖拉机,在墙的一角,还有几个白的东西在动,什么东西,王大力他们正感到奇怪时,听到“咩咩”两声羊叫。
“噢,是羊。”王大力他们放心了。
那只狼也走到门口,它左右环视了一下,犹豫了片刻,听见羊的叫声,便悄无声息地进了院子,就在狼刚进院子的一刹那,铁门突然咣的一声关上了,一个粗犷的声音喊道:“打狼!打狼!”王大力他们见黑暗中那个人,一棍子打在狼的**上,打的狼一下向前窜起,并嗷地叫了一声。
王大力他们立时热血沸腾,让狼跟了一路,早憋了一肚子气,现在见把狼关在大门里,哪有不报仇的,便拿起棍子,围着狼追打起来。那只狼几次要窜出院墙,而且跳的绝对比王大力他们想象的高,几乎跳的有人高了,可是院墙更高,一丈二三高,所以狼窜了好几下子,都没窜出去,便躲在墙的一角,面对打狼的人,呲着尖尖的牙,用蓝莹莹的眼睛,怒视着人们。
赵亮拿着棍子冲向前,对着狼脑袋就是一棍子,可是只听“噹”的一声,棍子被弹回,狼脑袋晃了几下,依然呲着牙,用蓝莹莹的目光凶狠地瞪着人们。
王大力向前又给狼头一棍子,狼脑袋一偏,没打着,李全旺接着又照狼头用棍子打去,狼突然跳起向前一扑,把李全旺扑了一个跟头,幸亏李全旺穿的多,棉衣棉裤的,才没被摔疼。
狼扑到李全旺后,钻到一辆拖拉机的下面,李兵,李宝成他们工棍子捅,狼左右躲闪着,有时能捅上一下,有时捅不上,捅上的也用不上力。
怎么办啊?正在李兵这几个知青发愁时,刚才关门打狼的那个人拎着个铁棍子走到跟前说:“这样打不成,我上去把拖拉机开动,狼往出一跑,你们趁机打,打狼腿,打狼腰。”说着,他跳上拖拉机,“突突突”开动起来。
拖拉机一发动,喷气管喷出一股呛人的浓烟,这股浓烟全弥漫在拖拉机的下面,狼在里面憋的透不过气来,没等拖拉机移动,狼便从车底下窜了出来,五个知青便追着狼打。
那只狼到处逃窜,尾巴很自然地夹到了两条后腿间,李全旺被狼扑到后,真实又气又怒,站起身后,拿着棍子横扫竖抡,一副不打死狼决不收兵的劲头。
狼又躲到墙角,李全旺赶上前,照着狼背打去,狼突然又一扑,李全旺的棍子没打到狼腰,却打到狼的后腿上,只听“咔”的一声,好像木头折断的声音,声音虽然不大,但大家都听到了。
狼落下地时,右腿已经跛了,显然,李全旺刚才那孔武有力而又充满仇恨的一棍子,打在狼的最软弱的地方腿上,俗称:狼是铜头,铁背,麻杆腿。
狼不能窜了,跑也跑不快了,拖着一条残退,在院子里似走在爬。知青们无数棍棒都落在这只狼的身上,狼那蓝莹莹凶狠的目光渐渐淡了,呲着牙的嘴也颤抖起来,而且嘴角冒出红的,白的,红白相间的好些沫子。这时,那个关铁门的人从拖拉机上跳下,站住高大的身子,向知青说:“你们躲远点,看我收拾这狗日的,这狗日的还敢吃我的羊不!”说着,抡起一米多长,胳膊粗的一根铁棍,照着狼头就抡下去。
狼虽然是铜头,铁背,可是架不住这跟大铁棍子自上而下劈头打下,又是一条大汉抡的,心里又对狼吃他的羊有怒气,气力也不知有几百几千斤。只听“啪”,狼头在铁棍子落到头上,一时脑袋便走了形,变扁了,眼睛突出,满地开花,“嗷”一声,身子抖了几下,便一命呜呼了。
李宝成见狼被此人打死,又在这里出现,显然是这里的主人了,便上前和他打招呼,介绍自己和几个同伴,并说大家想走着回北京。
那个四十来岁的壮汉也自己介绍,说这里是县里的拖拉机站,他是拖拉机站值班的,自己养了十来只羊,白天都把羊放到拖拉机站不远的地方,从没丢掉,可是最近些日子,连续让狼吃了三只,你说,让他能不生气,他一直憋着劲弄死这只狼,可是这只狼狡猾的很,一只没让他得手。
今天,他听见知青唱歌,知道机会来了,便把门半开,把狼诳进院里,关门打狼,还真让他打着了。
他让李宝成五人进了一间大屋,开亮灯,屋里铺着床板,一个挨一个,每个床板一头都有被褥和蓝劳动布面羊皮大衣,被褥和羊皮大衣都黑黑的,好像事前光穿光盖而没洗的样子,他让知青们坐下,然后指指桌子上的暖水瓶说:“这儿有热水,渴了就喝,我去剥那只狼,过会儿,咱们炖狼肉吃。”
走了一天的路,身子一埃床板,几乎就不愿起来,那还顾上床板上的被子和羊皮大衣干净与否,先靠一会儿再
不一会儿功夫,那位拖拉机站值班的师傅便把狼皮剥掉,又过了一会儿,李宝成他们所在的旁边的屋里边飞过来了肉的香味。又过了一会儿,那位值班的师傅便请李宝成他们去吃狼肉。
狼肉很香,但是他们太累太困了,吃了几口狼肉,一个个便回到那个有床铺的屋子,倒在铺上,眼睛只眨了几下,便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李宝成五人起来,走出屋门一看,门外地上一片雪白,小学变成大雪,地上铺了已有半尺多厚的雪,山上是雪,树上是雪,路上还是雪,路已经看不清了,只有一条没长树白茫茫的雪覆盖着的通道。上面没有车,没有人,只有几只鸟儿在上边一掠而过,发出吱吱喳喳的叫声。
李宝成他们犯了愁,问拖拉机站值班的师傅:“到北京的路还能走不?”那位壮汉一笑,摸着毛刺刺的短胡须说:“回北京,想甚呢?这路,一下雪,山就封了,别说人,就是动物,野猪,野狗们也不敢走远山路,山陡路滑,车少人无,再加上山里刺骨寒风,你们这几个娃子想着走回北京,做齐天大梦”他说的话,让李宝成五人面面相视,一时说不出话来。他们简短商量后,决定线上五台县城看一下,决定路况好坏,再做决定。
他们打起背包,告别拖拉机站老师傅,变向县城迈进。
雪半尺多厚,走在上面,一步踏一个雪坑,然后拔出脚,再向前,又踏一个雪坑,五里路,走的他们互斥带喘,汗流满面,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到五台县城。
五台县城在半山上,不大,几个商店,不多庭院,稀稀落落地排列一起,比忻县,定襄显得又小许多,他们简单逛了逛,问一位老者:“这雪多长时间能化?”
老者答:“晴天十天半月,阴天一两个月。”他们找出地图,他们计划的下一站石咀距离五台县城百十里路,原计划一天走到,现在看,目标达不到了。怎么办啊?他们开了个小会,大家一致认为,浪子回头金不换,屈膝未必不英雄,不是我们不像走回北京,是老天不让我们走,非要下雪,非要封山,没辙,撤吧!
他们便不再犹豫,从五台县城原路返回,走到蒋村火车站,便打上票,坐火车回北京了。
第十六章 过年(4)
孙茂是坐火车回北京的,两个多月插队,一回家,母亲高兴的合不拢嘴,忙给他做了一碗住挂面上面还卧了三个鸡蛋,吃得他香香的
回北京真好,这里是自己的家啊,自己从小就在这个屋子里长大,床,桌子,凳子,连墙上的**像,都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
他饱饱地睡了一觉,享受着父母亲,兄弟姐妹们对他的亲情,他像出征得战士从战场回来一样,真有点像:几回回梦里回延安,一头扎进宝塔山。
第二天,他去看望和他一块回京探亲的好友金杨。
他走到古楼大街一条胡同里金杨的家。一进院门,见金杨家一串屋门仍然贴着革委会贴的封条,只有南屋的门没有封条,他知道金杨住在那?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