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中短篇科幻小说1000篇 (第五辑)
在。就在救援队员们默默注视着这个毁灭场景的时候,比这可怕无数倍的浩劫降临了,刚才的一切不过是小小的序幕而已。
这片被月光照亮的土地似乎突然迎来了曙光。但那并非曙光,而是月亮像第二颗太阳似的放出耀眼的光芒。可怕的怪异光亮炙烤着飞船下面的土地。三十秒后,飞船控制面板上的指示灯突然闪烁起来。主发动机启动了。阿尔瓦隆瞥了一眼指示灯,核对了它们显示的信号。当他再次望向屏幕时,地球已经不见了。
S9000号越过冥王星的轨道之后,超负荷运转的强大的发动机终于停机,再也无法运转。但这没有关系,太阳已经伤害不到他们了。目前,他们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飞船加速驶向黑暗冷寂的星际空间,但再过几天,救援飞船就会赶到。
现在的局面颇具讽刺意味。一天之前,他们自己还是救援人员,赶去拯救现在已经不复存在的种族。阿尔瓦隆再一次琢磨着这个刚刚被摧毁的星球。他徒劳地在头脑里勾勒出这里昔日的繁荣景象,城市的街道上生机盎然,充满生命。尽管他们很原始,但也能为宇宙带来极大的贡献。要是能找到他们就好了!但后悔没有用处。救援队抵达之前,这颗行星的居民一定已经藏身于铁质地核里面。而现在,他们和他们的文明将永远成为一个不解之谜。
鲁根的到来打断了他的思绪,让阿尔瓦隆感到如释重负。飞船起飞之后,首席通讯官一直忙着分析那座奥罗斯特发现的无线电台发送的信号。这个问题不难解决,但是需要装配一种特殊仪器,所以花了些工夫。
“哦,你有什么发现?”阿尔瓦隆问。
“很多。”他的朋友答道,“有些情况非常神秘,我还没弄明白。
“没用多久,我们就破译了电台发送的图像信号,转换成可以在我们的仪器上播放的信号。看来那颗行星表面各处都布置了摄像头,好对某些重要地点进行观察。有些摄像头显然装在城里的高层建筑顶上。摄像头不停转动,以便拍摄到全景图像。在我们已经记录下来的节目里面,总共有二十个不同的场景。
“另外,还有一些信号与众不同,既不是声音,也不是图像。它们似乎是纯粹的科学数据,很可能是仪表读数之类的东西。各种节目以不同频率同步发送。
“所有这一切肯定都是有原因的。奥罗斯特仍然坚持认为,那个电台并非是在被抛弃时忘了切断能源。但这些绝不是普通电台可能发送的节目信号,它显然是用作星际传播的——在这一点上,克拉腾是正确的。这颗星球的居民一定穿越了宇宙,因为在上次调查的时候,我们没在这个星系的行星上发现其他生命。难道不是吗?”
阿尔瓦隆全神贯注地梁听。
“的确,看来理由很充分。但是,那些信号并没有指向其他的行星。我亲自检查过。”
“这我知道。”鲁根说,“我想弄明白的是,为什么一座巨型星际电台要不停地发送一颗行将毁灭的星球的图片。这些图片对科学家和天文学家来说极其珍贵。当初架设这些全景摄像头的时候肯定费了不少工夫。我相信,那些信号肯定有发送目标。”
阿尔瓦隆突然站了起来。
“你的意思是星系外层还存在一个尚未露面的行星。”他问道,“如果是这样,你的理论就完全错了。那些电波束甚至不是指向太阳系的黄道面。就算是这样,你看看这个。”
他打开观测屏,调整控制器。在宇宙那光滑的幕布前悬着一颗蓝白色的球体,它显然是由很多层炽热的气体构成。尽管相距遥远,无法看清它的活动,但它显然正以惊人的速度膨胀。它的中心是一个炫目的光点。那就是太阳已经变成的白矮星。
“你肯定不知道那颗星球有多庞大。”阿尔瓦隆说,“请看看这个。”
他将图像放大,最后只剩下新星的中央部分,其核心的两侧各有一颗小小的、被压缩了的物体。
“这是这个星系的两颗体积庞大的行星,只是勉强幸存了下来。它们和太阳的距离有数亿英里。那颗新星还在不断扩大,它现在的大小已经相当于原先太阳系的两倍了。”
鲁根沉默了片刻。
“也许你说对了。”鲁根极不情愿地说,“你否定了我的第一个理论。可你还是没能说服我。”
他飞快地绕着房间转了几圈。阿尔瓦隆耐心地等待着。他明白他的朋友拥有的潜力,鲁根能够通过直觉解决很多单靠逻辑无法解决的难题。
随后,鲁根再次开口说话,他的语速很慢:“你看,要是我们完全低估了这颗星球的居民呢?奥罗斯特就这样干过——他以为他们不可能穿越太空,因为他们两个世纪之前才知道电波的存在。这是汉舍二号告诉我的。嗯,奥罗斯特可能完全搞错了。也许我们全都错了。我看过克拉腾从电台带回来的材料。他对自己的发现不屑一顾,可那是短时间内所取得的惊人成就。那个电台拥有的仪器是比地球文明古老数千年的种族才会有的。阿尔瓦隆,我们能不能追寻那些电波束,看它们到底射向何处?”
阿尔瓦隆整整一分钟没有说话。他一直希望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但这个问题实在不容易回答。主发动机已经完全失灵,根本无法修复。但飞船还有能源,只要有能源,什么事都好说。要得到答案,需要做很多临时准备工作,有些操作难度相当大,因为飞船仍然保持着它巨大的初速度。是的,这件事可以做。这次行动能让船员们不再消沉下去。任务失败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而离得最近的重型维修飞船三周之后才能赶到,更让船员们士气消沉。
工程师们像往常一样手忙脚乱起来。像往常一样,尽管开头他们认定给的时间绝对不够,可结果只用一半时间就完成了任务。巨大的飞船用了几个小时才摆脱发动机几秒钟内给予它的初速度。S9000号沿着半径达数百万英里的巨大弧线改变航道。飞船四周的星空斗转星移。
这次操作总共花了三天时间,但最后,飞船终于开始沿着那曾经来自地球的电波束的轨迹勉强向前飞行。他们向着虚无的空间飞去。那颗曾是太阳的耀眼的星球在他们身后缓缓缩小。依据星际航行的速度标准,他们此时几乎可以算静止不动。
鲁根一连几个小时全神贯注于他的仪器,将探测波射向前方遥远的太空。毫无疑问,前方很多光年以内没有任何行星。阿尔瓦隆不时走进来看他,但总是得到同样的答复。“毫无结果。”鲁根的直觉大概每五次中有一次会令他大失所望,他开始怀疑这一回是否又是失望的一次。
不到一周之后,探测器标度盘上的指针终于轻轻晃动了一下。但鲁根什么也没说,甚至对船长也守口如瓶。他一直等到这个消息得到确认,然后继续等到短程扫描仪作出反应,在观测屏上描绘出第一张模糊的图案。这个时候,他依然耐心地等待着,直到他看明白了屏幕上的图案,这才知道,事情的真相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他把同伴们叫进了控制室。
出现在观测屏上的是熟悉的无限星空,一颗颗恒星直向宇宙尽头延伸而去。一团遥远的星云在屏幕中央抹出一片朦胧的薄雾。
鲁根放大了图像。那些恒星全都消失在视野之外,而那片小小的星云不断膨胀,最后占据了整个屏幕——它并非星云。在场的船员不约而同地发出一声惊叹。
成千上万个形如铅笔的光点,在巨大的三维空间中排成如军队般整齐的方阵,这支队伍在太空中绵延了无数英里。那些光点在这巨大的方阵中整齐划一地迅速飞行。就在阿尔瓦隆和他的船员们观看屏幕的时候,那个方阵移到了屏幕之外,鲁根不得不重新调整镜头的焦点。
过了很长时间,鲁根才开口说话。
“这就是那个种族。”他轻声说道,“那个两个世纪前才发现电磁波的种族,那个我们以为龟缩在行星中心的种族。我已经用最高的倍率查看了这些图像。
“这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舰队。这里的每个光点都是一艘比我们的船更庞大的飞船。当然,它们都非常原始——你们在屏幕上看到的是他们的火箭喷射出的气流。是的,他们有胆量用火箭作星际旅行!你们知道那意味着什么。他们需要几个世纪才能到达最近的恒星。整个种族都加入了这次航行,他们希望他们的后代能够完成这次远航。而那要等几代之后了。
“要正确评价他们的成就,我们就必须想一想,我们进入太空花了多少时间,开始恒星际旅行又用了多少时间。如果我们面对濒临灭绝的命运,我们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做成这样的事情吗?要记住,这是宇宙中最年轻的文明。四十万年前,它还根本不存在。一百万年之后,它会有怎样的发展?”
一个小时之后,奥罗斯特离开瘫痪的母船,去和前方那支伟大的舰队作第一次接触。当他乘坐的小型巡逻艇消失在群星之间后,阿尔瓦隆转身对他的朋友们发表了一席谈话。之后的岁月里,鲁根常常回忆起这些话。
“我想知道他们是怎样的生命。”他沉思着,‘他们会不会全是天才的工程师,没有任何艺术和哲学?奥罗斯特的到来肯定会让他们大吃一惊。我估计他们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所有与世隔绝的种族都滑稽地认为他们是宇宙间唯一的智慧生命。但他们会感激我们,我们将让他们的远航提前几百年结束。”
阿尔瓦隆扫视着银河系,它像银色的薄雾一样在屏幕上蔓延。他挥动触须,扫过整个银河,从浩如烟海的中央行星直到星系边缘孤独的恒星。
“你知道,”他对鲁根说,“我有点害怕那些生命。要是他们不喜欢我们这个小小的星际联盟怎么办?”他再次向着屏幕上的恒星云挥动触须,无数的恒星正闪耀着光芒。
“我有个预感:他们会是一群最坚定的生命。”他又说,“我们对他们最好有礼貌一些。毕竟,我们的居民总数只比它们多十亿倍。”
鲁根被船长开的小玩笑逗乐了。
二十年之后,这些话听起来不再可笑。
①当声音,光和无线电波等振动源与观测者以相对速度进行相对运动时,观测者所收到的振动频率与振动源所发出的频率有所不同。因为这一现象是奥地利科学家多普勒最早发现的,所以称之为多普勒效应。
②赫尔曼·霍尔瑞斯(1860~1929)美国发明家,他发明了能够在穿孔卡片上贮存和再现信息的系统,创建了后来发展为IBM的公司。
《来自第三行星的信息》作者:贝尔德·舒契恩
远处,微弱的阳光照在一个很小的飞行物上,反射出金属般的光泽。Z11号宇宙飞船从漆黑的银河外星系深处,正迅速地靠近它。
据飞船上的仪器计算,它极可能来自相邻的太阳系。从纯物理角度看,一个不起眼的太阳和九颗行星,这在银河外星系太普通了。可是,那儿有生命。
Z11号的成员们显然很激动。在他们考察过的星系中,还没有出现过一种从皮肤到其他部位都与他们结构相似的人类,一种一个脑袋、两条腿、两条胳膊的生命。而如今,这种人类就居住在太阳系里,和被观察的空间探测仪有着同一故乡。面对这样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情,他们怎么能按捺得住呢?当然,除了皮肤颜色不同外,还存在一些别的差别,比如耳朵的形状、手指的个数等,但这些都无关紧要。
自动控制的触感射束正把空间探测仪的最重要的特征输送给数据处理机。
“这肯定不是载人飞行物。”蔡莉的六个手指敏捷地掠过控制台的传感键。“我们可以放心地去研究它。”
特沃熟练地按动一个个传感键。Z11号的保护伞收缩起来,试验舱的舱口已经打开。很快,小小的飞行物就被吞进飞船的大嘴里,无声无息地落在覆着软垫的圆盘上。
“开始考察。”蔡莉招呼着她的另两个伙伴。他们穿过隔离室,进入大厅。凭着近千次类似的考察经验,他们配合得十分默契,没费多少周折就完成了采样和数据统计,并把它们输入飞船上的电子系统。
皮蒂第一个发现了一个小匣子。“嗨!”她得意地指着小匣子正面的一块金属板,“毫无疑问,来自第三行星!”
“没错,”希亚的声音从扩音器里传出,“飞行轨迹的计算证实了这一点。”为了安全起见,他留在控制台前,如果发生了意外,他负责将陌生飞行器尽快送出飞船。皮蒂高兴得跳了起来:“我们的联盟里终于又可以增加一个成员了!你们瞧,我们的新伙伴能制造出飞得这么快的东西,真了不起!”
显?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