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中短篇科幻小说1000篇 (第五辑)
她自言自语:他一定知道我脑子不正常了,因为他一声不吱。花园里长着傲然的菊花,还有一个池塘。在池塘里她看到了一对金翅雀鱼——不是金鱼——的银色鳞光。那是她所见过的最大的金翅雀鱼。然后落入眼帘的——是屋子。
这间屋子简直是花园的一部分——似乎是以繁茂的枝叶为屋顶,以山体的岩壁为屋墙的(这些岩石的块头极大,可不是一般的小石子)屋子不但耸立在山表,而且还深深地嵌入了山体里。它的屋顶和地平线平行。闪着光的、点缀着饰物的屋门(上面还有箭矢射穿后留下的两个孔洞),向他们徐徐打开。但门口并没有人。门关闭的时候,没有发出任何声息,也没有关门锁或上插销的滴答、丁当声。它将他们和外面的一切完全隔绝。
她背靠着门站住,看着他穿过房间的中央通道——那好像是正中央的走廊,或者至少是它的一部分。穿过走廊,是一个闪着玻璃光泽的五角形天井,它的顶部向上敞开,让屋里的一切暴露在天空之下。那儿还长着一棵盆栽树——一棵柏树,要不就是杜松一盘根错节,就像或曲卷或平直、如同雕塑一般的日本盆景。
“你不想过来吗?”他说着,打开了天井后部的一扇门。
“这个盆景的高度不足15英尺。”她评价道。
“眼力还行。”
她缓步走过来,注视着盆景。
“你照看这个小家伙有多长时间了?”
接下来他回答时用的语气,说明他对她的这种问法非常满意。你要是问盆景的主人“你培植这棵盆景有多少年了”,那将是一个十分愚蠢的问题——因为盆景可能是他自己的杰作,也可能是他从别人那里弄来的现成作品。你要是这样提问,那就等于在逼他声明“这是诞生在我手里的艺术品”或“这是他人智慧的结晶”,这未免太不懂礼貌了。所以,“你照看这个小家伙有多长时间了”这一问法,是得体的,是能够被人接受的。
他回答道:“它陪了我有半辈子了。”
她打量着这棵树。有时,在一些惨淡经营的苗圃,你会看到部分树苗被盆栽在锈蚀的罐子里,既没有被丢弃,也没有被遗忘,但经营者却一直不把它们出售,因为它们被修剪、塑造得奇形怪状,或者到处是衰枝败叶,或者整个树干或树干的某个部分生长得太慢。
这棵盆景的年龄,不止这个男人的一半岁数那么大,甚至要远远超过他现在的岁数。注视着眼前的盆景,脑海里陡然掠过的恐怖幻象让她不寒而栗:一场大火,一窝松鼠,潜伏在地下的毛毛虫,更或是白蚁,可能会吞噬掉这棵美丽的树——有时,真理,正义,或尊严,全部是废品收购站里无用的垃圾。
她看看树。她看看他。
“敢跟我来吗?”
“是的。”她说着,跟他走进了实验室。
“坐在那里,要放松。”他对她说,“这可能要费点时间。”
“那里”指的是一张置于书架边侧的皮椅。书架上的书涉及多个领域——医药、工程学、核物理、化学、生物学、精神病学、网球、健身操、国际象棋、中国围棋、高尔夫球,还有戏剧、小说创作、现代英语研究、美国语言研究以及相关的补充读物。还有《乌兹沃克韵律词典》,还有其他种类的词典与百科全书,还有人物自传;这两类书分别占据了一排书架。
“你简直就是拥有一个图书馆啊。”
他的回答非常简短——显然他现在不想谈这个话题,因为他很忙。
他只是说:“是的,我有那么一个图书馆——兴许什么时候你有空了就可以看看。”这句话好像没那么简单。她仔细琢磨着他的意思。
隐藏在这句话背后的,她猜想,是:她身旁书架上的这些书,只是他目前手头要用到的——而他真正的图书馆还在另一个地方呢。她心怀敬畏地看着他。
她注视着他。她喜欢他的每一个动作——那是敏捷精确、果断决然的动作。显然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她认得他使用的一些仪器——一个玻璃蒸馏器,一排滴定管,一台离心机。还有两台电冰箱——其中,放在门旁的那一台实际上根本就不是冰箱,因为她可以看到它显示的温度值达到了70华氏度。但她突然想,一台现代化的冰箱就是应该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温度嘛,必要时甚至可以变成“电暖箱”。她不认识的设备,只是屋里的一些“家具”。
嗯,这个人值得她的关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地盯着书架沉思。
他终于在操作台上完成了各道程序。他拧动了某些旋钮,然后拿起一只高脚凳,向她走过来。他坐在椅子上,把脚后跟放在十字形脚蹬上,并将自己那长长的褐色双手放在膝盖上。
“害怕了,是吗?”他问。
“我想我是害怕了。”
“你可以选择马上离开这里。”
“离开或留下,两者选其一,”她开始说这句话的时候,显得很勇敢,但不知为什么,这种勇气很快就变得若隐若现了,“留下……没什么大不了的吧。”
“好样的。”他颇有点乐观地说,“我记得自己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们家所住的公寓发生过一场可怕的火灾。那时,大火疯狂地蔓延。人们混乱地奔逃,我那个当时只有10岁大的弟弟,最后猛然发现自己站在公寓外面的大街上,手里拿着一只闹钟。那只闹钟用了许多年,已经坏了——但在那样的情况下,在家里的所有物品之中,他情急之下抓住的竟是这么一个没有用的东西。他自己也永远说不清是为什么。”
“那你能说清是为什么吗?”
“我不知道他当时为什么会抓住那个闹钟——但我认为自己可以解释清楚他为什么会做一些极不理智的事情。你想想,恐慌其实是人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不论是害怕、逃跑,还是咆哮、自卫,都是对极端危险的本能反应。这是求生欲望的一种表现。让它们变得如此特别的,不是人的理智。现在我问你,为什么对理智弃而不顾,反倒是一种求生技巧?”
她在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他使她的这种认真思索变得必要而不可拖延。
“我想不出来,”她最后说,“除非,是因为在一些情况下,理智没有什么用了。”
“你说自己想不出来,”他的目光充满赞许,使她的眼睛也闪闪发光,“可实际上你完全想到了。你处于危险之中的时候,求助于理智,而理智却‘罢工’了——你就把它丢到一边。你总不能说,丢掉没用的东西是不聪明的做法,对吗?因此也可以判断,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肯定已经是处于惊恐之中了。你开始本能地行动。大多数——绝大多数的这类行为,都是徒劳的。其中一些甚至会招致危险。但那无关紧要——你已经处于危险之中了。求生的欲望压倒一切,你非常清楚,希望哪怕是百万分之一也总比根本没有希望要强许多倍。所以——你坐在这里——你很害怕,你可能想逃跑。你的一些表情说,你应该逃跑,但你不会逃跑。”
她点点头。
他继续说道:“你发现自己长了一个肿瘤。你去看医生,他做完诊断之后,给了你坏消息。也许,你又去看了另一个医生,他也肯定了这个诊断结果。然后你找了一些医学资料,知道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探查,放疗,前景难料的康复期——整个漫长而熬人的过程,用行话来说就是绝症治疗。再往后,或许你的这条命也就要玩完了。”他伸出了宽大的双手,然后又把它们放回原位,“导致你这样的,是恐惧——小男孩在深夜里穿着睡裤、手拿破闹钟站在大街上的原因。还有个原因,那就是这世上庸医太多。”
操纵台上的什么东西发出了和谐的钟声。他对她微笑了一下,然后走回去工作。声音越过他的肩膀,送到她耳边:“我可不是一个庸医,顺便说一下。要想当庸医,先得声明自己是医生。我可从来没声明过。”
她看着他启动开关,扣下摁键,转动旋钮,测量和计算某些东西。他操作着仪器。他周围的设备发出了由合唱和独唱构成的小段交响乐。一切旋转着,嘶叫着,滴答着,闪烁着。她想笑,想哭,想尖叫。于是她又笑又哭又尖叫,一遍又一遍,一次又一次——因为恐惧的存在,因为恐惧的无休止的存在。
当他再次走过来的时候,她内心不再翻江倒海,相反,开始变得平稳,并在努力抑制紧张的情绪。结果,她平静得让人感到可怕。当她看见他手里的仪器时,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睁大自己的眼睛。她几乎忘记了呼吸。
“是的,我手里拿的是一管针剂,”他说道,语气里含有淡淡的嘲笑意味,“最上面是一支长长的、闪着银光的尖头针。不要告诉我你是那种害怕打针的女孩子哦。”他轻轻弹了一下连接在屏蔽针管式注射器(译者注:屏蔽针管用于对医疗放射性药液进行屏蔽,可使人在抽取、注射时避免放射性照射污染)尾部的长长的绝缘电线,叫她放松一些,并让她两腿叉开地坐在椅子上,“需要用什么东西来缓解一下你的紧张情绪吗?”
她害怕说话。她神志清醒。她的神经纤维非常纤小薄透,但此时却绷得异常之紧。
他说:“我宁愿你不需要,因为这支针剂的药物成分极其复杂。但你确实需要它——”
她试着摇了一下头。她再次感觉到了他的目光——示意她接受。她想提的问题成百上千。针管里是什么呢?她要接受多少次治疗呢?它们会是什么样的治疗呢?她必须呆多久,并且会呆在什么地方呢?一切的一切——哦,我还能活下来吗,我还能活下来吗?
尽管她心里的问题无穷无尽却似乎只想给出一个问题的答案。
“这种药物很像是钾的一种同位素。但要我完整地告诉你有关它的一切,以及我首次发现它的过程——天啊,这可要花费比我们有生之年还要长的时间。这样吧,我把大概的原理告诉你。从理论上说,每个原子都处于电平衡状态——例外的情况先不在自己的遗传指令进行活动——正如病变细胞一样,因此它们传达的信息就愈显错误。
“好的,不管这些超显微雷暴是病毒,或是化学药品,或是放射物质,或是身体创伤,甚至是焦虑——我不否认焦虑不是原因之一——引起的,这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控制和阻止雷暴的形成。只有这样做,细胞才能利用自己天生具有的奇妙功能进行自我修复,自行生成某些健康物质取代病变成分。生物系统和带有静电荷的乒乓球是截然不同的。它不会等着电荷自然流失,或通过接地导线释放掉。生物系统内部存在一种弹考虑范围内。同样,分子里的所有电荷都被认为是平衡的——有多少的正电荷就有多少的负电荷,并且正负电荷中和为零。我碰巧发现病变细胞中的电荷并不平衡——没有完全中和。它就像分子级微观世界里发生的一场超显微雷暴,微型的闪电霹雳来回呼啸,信号变幻不定。”他手中拿着注性——我形象地称之为‘宽恕’——这种性能可以使生物系统在电荷稍微增加或减少的时候,仍旧正常运转。思,打个比方,所谓某一团细胞发生了病变,可以说就是细胞里产生了100个单位的额外电荷,它们集聚在一起。这种情况下,周围的细胞会立即受到影响——但下一层或再下一层的细胞则不受干扰。
“假如生物系统‘正面应对’这些附加电荷——假如系统能把它们全部排出,那很好,这就能把病变细胞里多余出来的电荷去除。明白我说的吗?这样的生物系统能防止电荷过多,或者能够把过多的电荷传递给有射器,比画着继续说道,“这些病变细胞所做的就是打破内环境的静态,干扰信息传达。当信息传达受到干扰——尤其是核糖核酸在解读基因图、进行转录的过程中受到干扰,基因密码的翻译过程就会停止——或者传达的信息被混淆,导致生成电荷不平衡物质。它们几乎准确无误地遵照能力应付的细胞来解决。换句话说,假如我往你体内注入一种药剂,而它能完全消除电荷的不平衡,重新调节失衡的电荷,在这情况下,人体机能就可以正常运转,并自由地控制和消除那些失控细胞所带来的破坏性影响了。我手上的就是这样的药剂。”
说着,他把那支屏蔽针管夹在两膝之间,从实验室工作服的衣袋内掏出一个塑料盒子。打开盒盖,他从里面取出一根酒精棉签,抬起她那因受惊过度而麻木的手臂,搓揉她的手肘内侧,并眉飞色舞地解释着:“有时,我觉得原子里的核电荷和静电并非同一样东西。它们不属于同?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