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中短篇科幻小说1000篇 (第五辑)
搭讪、交朋友,然后把她们卖到新奥尔良的妓院去。
有那么一瞬间,伊丽莎白的眼睛露出了一道凶恶的目光,不过这满满的一车都是顽抗的南方人,她没有机会绑架任何人。伊丽莎白像我一样,也是个失去家园的人。
还要一天一夜才能到圣·路易市,我和伊丽莎白就开始聊天。我们俩好像心照不宣,不谈论家庭,而是聊起了园艺。我仿佛看到了家里的花园,一大群蜜蜂在里面翩翩起舞。伊丽莎白是个裁缝,我不是,但我曾做过一些简单的针线活,于是我们就聊缝纫工艺,谈论给衣服着色如何困难。我们还谈起了缝补的手艺。我俩很长时间一直做着这门子活。
天黑了,因为没有座位,我只好继续在车门边上的地板上坐着。我累极了,可是在黑暗中,我所能想起的是人群中母亲那张脸和她张着嘴巴绝望的神情。我实在不愿去回想这一幕,可是我已经累得昏昏沉沉的。四周一片漆黑,只听到火车隆隆的响声和远处他人的窃窃私语。我坐着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摇摇晃晃中时睡时醒。我做了好多梦,梦中我走进了一间陌生的屋子里,很像我的房间,可是屋里的摆设完全变了,于是我断定确是闯入了陌生人的房间,主人即将回来,会发现我的。醒来后再次入睡时,我又进入了那间屋子,浏览着屋里的东西。
天亮前我就醒了,整晚只是稍微得到了休息。由于整夜一直那样靠着,我的肩膀、屁股和后背都疼得要命,可我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除了忍着痛,我没有力气做任何事情。伊丽莎白打着盹,时而醒了,时而又睡着了,但我俩都没说话。
最后火车慢了下来,开进了一个城镇。列车在这个镇里开了好一段时间。这定是圣·路易市了。火车最终停了下来。太阳升起来了,像个烤炉一样烤得车厢热烘烘的。空气一动也不动。街上的建筑物鳞次栉比,其中很多是两层高的,我怀疑是不是这些建筑物把风都给挡住了。火车终于进站了。
因为我的位置在车门口,便第一批下了车。一名士兵打开车门,大声嚷着叫人下车。其实他根本用不着大声嚷嚷,众人早已一窝蜂地挤着下车了。起初我走在了前头,但我在月台后面停了下来。人这么多,恐怕找不到伊丽莎白了,但我还是在人群中发现了她。她被一个戴着圆顶硬礼帽的青年男子扶着,这个男子的神态和其他人不太一样——尽管经过了这么长的旅途颠簸,他仍然显得精神抖擞,充满活力。
我几乎想放弃跟他们打招呼的念头,可一想到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我又忍不住伸出手,拍了拍伊丽莎白的肩膀。
“你在这儿呀!”她叫了一声。
人们在一道壕沟口排起了队,等着进去。我们也跟着排队,沟里散发出一股刺鼻的氨气味,呛得人直流眼泪。男女分成两队,中间有一堵墙隔开,女人们都在一起。我猫着腰往前,尽力不去注意其他人,不让裙子碰到脏东西。沟里面很可怕,没有什么比这更可怕的了。
母亲要是来这儿,会怎样?我又该怎么办?也许她那样走了更好,也许这是上帝的安排吧!不过,这种想法也很可怕。
“孩子,”出壕沟的时候伊丽莎白问我说,“怎么啦?”
“里面太可怕了。”我说。我不该哭,可是我真的好想回家干干净净的上床睡个觉。
她递了块饼干给我。
“还是留着你自己吃吧。”我推辞说。
“别担心,”伊丽莎白说,“我们还有很多,足够了。”
我不该接受的,可实在是饿极了,有点东西填肚子,感觉会好一点。
我开始想象我们即将前往的那个要塞会是个什么样子。有睡觉的地方吗?还是只有简陋的棚屋,或者更糟,只有帐篷?不过我想象不出还有什么状况会比火车上的那一夜更糟糕的了。就算要在帐篷里呆着,我也会好好地享受一下。
“接下来的光景会比现在好一点吧?”我对伊丽莎白说,她笑了笑。
她给我介绍她的伙伴麦克。麦克长得和她有几分相像,足以充当她的兄弟。不过我觉得他俩不是姐弟。我决定不过问,他们要是想告诉我,会主动跟我讲的。
我们站在一起,一言不发。这时候月台前边突然出现了一阵骚动。一个女人正沿着月台朝我们这边跑过来。她黑色的裙子一股烟似的飘了起来。月台上人很多,可她还是径直地往前跑,好像这些人并不存在。她边跑边喊:“不要,不要……不要碰我!肮脏的手!别让他们碰你!别上火车!”
人们给她让出了道,士兵们都到哪儿去呢?她的上衣质地很差,破烂不堪,缝口处都裂开了,裙子油腻腻地黏在一起,上面满是污渍,脏兮兮的,一张脸瘦得皮包骨。她继续大叫:“禽兽!那儿啥都没有!人们没有东西可吃!那儿除了印地安人,啥都没有!他们把我们赶到那儿,可那儿啥都没有!”
我以为她会从我身边跑过去,想不到她竟停了下来,抓住我的胳膊,死死地盯着我的脸。她双眼明亮,嵌在黑色的脸上显得有点苍白。她疯了。
“我们快饿死了,所以我们去了那个要塞,可那儿啥都没有!你们去了也会挨饿的,像印地安人那样饿死!他们想让我们都死掉!他们根本不在乎!”这个疯女人对着我的脸大声尖叫。她唾沫横飞,溅得我满脸都是,那唾沫热乎乎的,如同她呼出来的气。她的手瘦得筋骨都露出来了,但却很有力,我挣脱不开。
几个士兵过来抓住她,使劲地从我身边拉开。我蹲了下来,胳膊被她捏得好痛,站都站不起来。
伊丽莎白把我扶了起来。“紧跟着我。”她一边说,一边带着我沿着另一条道走去。众人的眼光都集中在那个尖叫的疯女人身上。
伊丽莎白一路拉着我,我止不住地想起那个女人满是污垢的黑乎乎的双手,记得母亲躺在月台上的时候,脸也是黑乎乎的,黑得像某种腐烂的东西。
“到了。”伊丽莎白在一扇破旧的门前停住了。这门原是绿色的,如今已褪色了。门开了,我们走了进去。
“这是在哪儿?”我问道。从外面明亮的光线进到这里,眼睛一下子适应不了,看不见。
“她叫卡丽拉。”伊丽莎白说,“还有亲人在田纳西。”
“跟我来。”另一个女人说,听声音年纪比伊丽莎白大,“这边走吧,她的东西呢?”
完了,我被绑架了。噢,上帝,我死定了!
“她的东西丢了,她母亲在月台上被人群挤死了。”
“可怜的孩子!”黑暗中那个女人同情地叹道,“麦克还没带他的人来吗?”
“一会儿就到,”伊丽莎白说,“出现了一阵骚动,我们运气很好。”
我开始能看清东西了。这是间储藏室,堆满了各种废弃的杂物,扶着我的是那个年纪较大的女人。屋里面有几把破的扶手椅和一张凳子,她扶着我在一把椅子上坐下来。
伊丽莎白是个骗子?
“你是谁?”我问道。
“我们是朋友。”伊丽莎白回答说,“我们会帮你找到你姐姐。”
我不相信,他们会把我弄到新奥尔良去,伊丽莎白是个骗子!
过了一会儿,门开了。麦克带了个年轻的小伙子进来。“这是安德鲁。”他介绍说。
男的?他们要男的干什么?不过,这倒让我断了逃跑的念头。安德鲁一下子也适应不了光线的变化。我看他一脸震惊,想必我脸上也是这种表情。“这是在哪儿?”他问。
“这些人都是我们的朋友。”麦克说,可能他回答的方式和伊丽莎白不同,也可能我这回清醒了,听得清楚了。
“公宜会教徒②,还是废奴主义者?”安德鲁问。
废奴主义者是一群疯狂之徒,专门偷取奴隶,然后把他们释放掉。他们来绑架我们啦?我们是顽抗的南方人。我从来没听说过公宜会教徒有什么报复行为,但人人都知道废奴主义者很疯狂,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我们得在这儿等着,直到他们把那些人转移走,天黑的时候才能离开。”年纪较大的那个女的说。
我好害怕,我想回家。也许我该试着逃回月台那边去,那儿有北方士兵,他们会保护我吗?然后呢?前往俄克拉荷马州的那个要塞?
年纪较大的那个女的问麦克,说他们怎么那么快就从士兵的眼皮底下溜出来。麦克给她讲了那个他称为“难民”的疯女人的事。
“他们会把她带回去。”伊丽莎白叹了口气说。
带她回去?她真的是从俄克拉荷马州来的吗?他们谈论起今年冬天那儿的状况将会有多糟。麦克说威斯康星州的印地安人重新在那儿住下来了,可是没有食物,好几年都靠着政府的救济过活,快饿死了。如今,这些人再过去,人就更多了,这个冬天会很难熬。
战争期间的政府救济品不多,供养那些军队就已经很艰难了。
他们对我和安德鲁解释说,我们天黑以后将偷偷地从火车站逃出去,然后在圣·路易市的一个公宜会教徒家里呆一天,之后他们再把我们送到另一个家庭。就这样,像救火队传递水桶一样,我们被一家家地往下传,一直传到我们的家人手中。
他们称这为“地下铁路”。
可我们是奴隶主啊!
“行恶作孽就是不道德的,”伊丽莎白说,“我们当中有些人无法忍受,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人们饿死。”
“可一整车的人,你们只救了我们两个。”安德鲁说。
麦克无奈地叹了口气。
年纪较大的那个女的点头说,“我们这样做是不正当的。”
伊丽莎白救我是因为我母亲死了,要是母亲没死,我就只能在外面,同其他人一样,被遣送到俄克拉荷马州活活饿死。
想到这,我忍不住哭了起来。我不该因母亲的死而得到优待,我本应保住她的性命。
“嘘,别出声,”伊丽莎白安慰我说,“你会没事的。”
“这是不正当的。”我小声嘀咕着。我尽量压低声音。我们不能被发现。
“怎么啦,孩子?”
“你不该救我的。”我哭得很凶,我想他们肯定不能理解我为什么会这样。伊丽莎白摩挲着我的头发,替我拭去脸上的泪水。这可能是最后一次有人这么疼爱我了。我姐姐自己有三个孩子,哪还能顾得上我?我还得努力干活,自食其力。
这里还有几条毯子,除了麦克,我们几个都躺在硬邦邦的地板上睡觉。麦克坐在扶手椅上睡。这一回我没有做那么多梦了,不过醒来的时候,我总感觉自己做了噩梦,尽管梦的内容已经记不得了。
当我们蹑手蹑脚地逃出车站的时候,已是满天繁星了,照得地上亮晶晶的,在田纳西也会有这样的星星的。月台空荡荡的,火车和人都走了。还在我们睡觉的时候,林肯列车就已开回南方密西西比,将更多的人带出来。
“你会回来救更多的人吗?”我问伊丽莎白。
她身后的星星看起来犹如一面旗帜。“我们会尽力而为。”伊丽莎白平静地说。
我因为母亲的死亡而获救,这不公平。我对伊丽莎白说:“我想跟你们一起去帮助别人。”
她沉默了片刻后说:“我们只吸纳自己人!”她的口气很严厉,这是之前从未有过的。
“什么意思?”
“我们队伍里没有奴隶贩子!”她说,声音冷冷的。
我感觉好像发烧一样,全身疲倦,脑袋却很清楚。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走这么远,在此之前我连城门都尚未跨出。圣·路易市的街道空荡荡的,几乎见不着什么灯光。远处有个女人在唱歌,歌声很嘹亮,穿透了整个夜空,好优美的嗓子。
“伊丽莎白,”麦克说,“她还是个孩子。”
“可是她必须知道。”伊丽莎白说。
“那你为什么救我。”
“我们不会用邪恶去对抗邪恶。”伊丽莎白说。
“我并不是邪恶势力的一分子!”我大声叫道。
可是无人回答。
① 斯沃德是美国内战时期的国务卿。
② 公宜会是基督教新教的一个教派,亦称贵格会或朋友会,17世纪兴起于美国和美洲。“贵格”的意思是“令人发抖”。
《临界点》作者:乔恩·克特内·格林姆伍德
“我爱你。”她情真意切地说道。一大堆大大小小的摄像机都对着她的脸,而我却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的眼睛。片刻之间,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耳朵。安妮从来就不会撒谎。我们身后的一个女人开始感动得抽泣起来,有些人在公共场合就是这样强行抑制自己感情的爆发的。
现在该轮到我说点什么了。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