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三国
郭嘉不赞同道:“这个倒不一定,久闻孙策宽弘雅量,豁达大度,又知恩图报,想我主公前次义释孙策,后又约法三章,如果此次再胜,也是有可能的。”
程昱还是抱着怀疑态度道:“前些日子,主公攻陷细阳城的时候,不是杀了其亲弟孙翊,此仇孙策怎么能不记在心里呢?”
郭嘉笑道:“此不必担心,孙翊战死,只怕孙策和周瑜难逃其疚,孙翊与孙策不合人人皆知的事情。当日孙坚战死,两人为争继承,明争暗夺。这事情不会是难题。”
程昱动了动嘴,虽然感觉可能性不大,但一时间找不出什么理由反驳。
郭嘉明白忽然神秘道:“仲德,你不要忘了孙策可是出了名的大孝子哦。”
“啊?”程昱一下明白郭嘉的意思,眉飞色舞道:“孙策家人都在汝南,只要到时候拿住他们,就不信孙策不乖乖就范。”
郭嘉笑道:“还有,日下主公已派人星月赶往历阳,去请两人来。”
程昱眼睛一亮,脱口而出道:“难不成是孙策从兄孙贲,其舅吴景?”
郭嘉大笑道:“正是其二人。”
程昱拍掌叫道:“此事可定矣。孙贲与孙策关系深厚,吴景又对孙策恩宠有加,其母对吴景更是言听计从,到时候只要在边上善加引导,问题不会很大。”
郭嘉得意道:“到时间主公又要多一员得力大将了。”
程昱开心道:“远不止这个,孙策手下能人不少,主公极为推崇的周瑜,新蔡守将鲁肃,无不是精通兵法,而黄盖、程普之辈更是勇贯三军,只要能顺利收编,到时在个个分化,他们想反也反不起来。”
正当两人相谈正欢时,有士兵上来通报道:“军师,孙策正照着意料的路线往新蔡奔去,已进入埋伏点。”
郭嘉点头表示明白,挥退士兵。
程昱这时候忽然有些担心道:“军师,此计会不会太毒,怕孙策挺不过这关。万一命丧黄泉,一切大计都要落空了。”
郭嘉抬头望着璀璨的星空,月光似水,天象闪耀,一脸自信道:“放心吧,仲德。”
秋夜里风,清清爽爽。
程昱笑道:“军师,回去吧,我们应该开始准备拿汝南城了。”
郭嘉微笑的点了点头,一群人慢慢消失黑夜之中。
徐晃已开始组织溃败的士兵,准备反击了。
孙策带走一万兵力,汝南城中估计还有一万士兵左右,守将正是张纮。
但这都不是问题了,只要骗孙策出城,大局基本已定。
徐晃紧张的分派一切任务。
上游引水已近尾声,汝南护城河日渐干涸,现在只等着徐晃一声令下,然后背上沙包埋过护城河,利用奇兵“掘子军”,暗里偷进城里,在里应外合,一举拿下汝南城。
孙策来不及品尝胜利的滋味,便连夜急行军。此时天空已慢慢现出鱼肚白,士兵脸上疲惫的表情一览无遗,但孙策并不放松,仍是催军队全力前进。
这时孙策面前出现了两条交叉路口,一条官道,一条小路。官道路平,然路程稍远;而小路虽然难得,但却是捷径,行程几乎可缩短一半。
孙策几乎想也不想便选择了小路。
小路一开始还好,但后面越来越难行,不但道路崎岖,而且两边荆棘密布,芦高三尺,杂草丛生,加上秋季干燥,孙策心里不由一阵烦乱。
一阵秋风吹过,芦丛左右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
黄盖见势不对,拍马赶到孙策身边,急声道:“主公,此地名为“白陵坡”,地势狭长,两边又杂草丛生,一旦被火攻,恐怕全军覆灭。”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零人,身长八尺,国之脸,刚过不惑之年便白须白眉,两鬓生霜,身长八尺,身著厚甲,十分威猛,有如雄狮。他为人严毅,又善于养众,多谋能断,善晓兵机。是东吴时代的名将。
孙策关心则乱,给黄盖一点,如梦初醒,果然是旁观者清。
孙策脸色终是控制不住一变再变,一下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安的感觉。那是天生对危险气息的一种感应,如若不是关心周瑜乱了方寸,孙策也决不会大意到这个地步。
当孙策决定退兵的时候,一切都晚了。
两侧的芦草已经冒烟了,浓浓的烟雾四处飘荡,紧接着火光开始四处蔓延。
孙策努力的让自己冷静下来,指挥着士兵想往来路撤离。
却没想到一声炮响,从后方杀出一队人马,领头两员大将,貌似孪生兄弟,一枪一刀,领着不少人马,死死卡住入口,掐断他们退路。正是吕旷和吕翔。
孙策一时间冲杀不出,两边又火猛无比,无奈之下,只能带人往前冲。
火借风威,风助火势,狭长的丛林小道,此时开始燃起了熊熊大火。
滚滚热浪翻腾面来,孙策士兵如炙中烧;又一阵浓烟呛着他们直流眼泪。
一阵兵荒马乱。
当士兵从绝望中反应过来的时候,控制不住的尖叫出声。
这时候孙策部队已乱成一团。尖叫声、叫骂声、吆喝声、哭爹喊娘,杂成一团。士兵相互拥挤,马匹各自践踏,场面十分混乱。不少士兵身上已燃起火星。痛苦的在地上翻滚,而后面拥挤上来的士兵、马匹,却无情的踩了过去。
孙策看着身边乱成一团的士兵,整人手足失措,一时间慌了。紧接着怒火燃烧,脖子青筋暴涨,在那闪耀的火光下,英俊脸上没有一丝血色,苍白的吓人。从这一刻起,他开始绝望了,没想到自己辛苦经营数年,还是斗不过张浪。
黄盖见孙策缓缓闭上眼睛,心里大急,用力控制着座下受到惊吓的马匹,一边大叫说道:“主公快逃啊。”
孙策呆呆望着黄盖那沧桑的脸上关怀之情,整人傻了一般。
大火已毫无顾忌的四处蔓延,火焰在风的推动下,高达数丈,转眼之间,已成一片火海。
士兵痛苦的尖叫着,无助的呐喊着,有的更是四处逃窜,寻找生路。
黄盖银发飘扬,咬着牙根用力的在孙策马匹屁股上一拍,本来就受到惊吓的马,再受到外力刺激,放开四蹄,一路狂奔下去。
而黄盖紧紧在后面跟了下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火势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来的更猛了。方圆数里之内,浓烟滚滚,火苗参天。而在这一场大火里,孙策最为精锐的部队伤亡惨重,损失最少一半以上的战斗力,而能逃出来,差不多都带有各样的烧伤,战斗力已大大折扣。
然而,事情还没有结束。
当那些死里逃生的士兵忽然发现前出现一条小河里,兴奋的叫嚷着,顾不上什么,一个个跳到水里,想借此消除身上灼热的感觉,有的更甚,把甲胄也脱了下来。
就在他们庆兴天无绝人之路时,从四面八方又传来一阵惊天动地的鼓声,接着江东军便如潮水一般,从两侧漫山遍野的涌出。
孙策的军队措手不及,当场被杀了一大片。鲜血染红小河,浮尸水面。
从左侧而来的是手拿名器“陷阵”的高顺,他一身厚皮甲,与其妻张楚,领着三千兵马,一路气势如虹,挡者披靡。
旧袁绍降将李丰、桥蕤也领着三千士兵,从右侧小道斜杀而出。
孙策军早已军心大乱,士气跌至谷底,两军一交锋,便倒下一大片,而更多的是四散逃窜。
高顺左冲右突,眼尖的他忽然大喝道:“孙策,哪里跑。”
众将精神大振,朝高顺方向冲去。
孙策就算他武艺如何高强,从漫天大火冲出来,俊秀的脸蛋已如黑炭,身上衣甲多处焦痕,此时哪有心恋战,一路且战且走。
眼看高顺就要追上之际,孙坚三大遗将之一黄盖,这时挺身而出,领着数百人死战断后。
高顺冷笑两声,指挥“陷阵营”不断冲击敌军,自己则拿着“陷阵”来战黄盖。
黄盖精神抖擞,手中名器“著火铁鞭”,一招“野马分鬃”来战高顺夫妇。
高顺夫妇也不管江湖道义,两人双战黄盖。
黄盖单挑有许不会输上多少,然而高喊夫妇双战,威力无边。黄盖虽勇,但却不可匹敌。
来回走上三十回合,黄盖不但不能击退对手,反被牢牢套住,脱不了身。
高顺见黄盖年龄和自己相关无多,却银发白须,心中啧啧称奇,又见他手中铁鞭霸道无比,不由后跃,横刀立马,大喝道:“来将何人?”
黄盖鞭打柳叶,击退张楚攻势,闻声应道:“吾乃黄盖是也。”
高顺赞道:“英雄也。”
黄盖不说话,恶战张楚。
高顺也不插入,在边挑言戏道:“黄盖,你还是早点投降我家主公吧,吾见你武力不弱,是为一难得人材,今日如若杀你,实在可惜。”
黄盖怒声道:“逆贼如此大言不惭,要黄盖投降,先问问我手中的“著火铁鞭”同不同意。”
高顺冷眼旁观,果然在自己别有用心的挑斗下,黄盖一心两用,结果为张楚连连强攻,逼的手忙脚乱,守多于攻。这时高顺看准时机,催马而上,“陷阵”如飞龙出海,直挂羚角。
黄盖大惊,没想高顺来势如此之快,眼看“陷阵”就要破甲而入,黄盖只能硬生生马上移动身体,虽然闪过“陷阵”夺命一击,却被张楚飞起一脚,踢下马来。
黄盖顺势连翻两个身子,刚想起身,却见高顺那明晃晃的枪头已离喉咙不足两寸。
黄盖呆住。
这时边上的士兵一哄而上,马上把黄盖压住在地,五花大绑起来。
第六卷 第十九章
黄盖被生擒,孙策无从而知,他只是带着几十个亲卫兵,表情惘然,漫无目的的四散逃窜,整人好比丧家之犬,狼狈无比。与当日张浪攻陷寿春之时,那不可一世的英雄气概,有着天伦之别。
不知道跑了多久,渐渐的孙策放缓马蹄速度,此时座骑已经口吐白沫,几次就要软倒在地上。这一夜的行军、激战,逃亡,不要说马匹,手下的士兵早已到达崩溃的边沿,就连孙策也感觉头晕眼花,整人心力交瘁,再也没有当日风采。
这时候,有士兵惊叫道:“主公,情势不妙,前面山头上好像有敌军旗帜?”
孙策吃惊的抬头望去,这才发现自己和士兵不知道什么时候又踏上官道路上。而在不远的关卡上,飘着无数鲜明的旌旗,看颜色明显不是已方的。孙策面如土色,本来无神的双眼,变的更加黯淡,说道:“这地已近鲷阳,前方定然是张浪布防哨兵。”
这时又有一个士兵满脸喜悦道:“主公,这边上有条叉路。”
孙策打了个冷颤,又是小路?会不会还有伏兵?
看来孙策已经给郭嘉的一把火烧怕了。
孙策苦思,假如现在沿着官道下去,不用说,一定会和张浪军正面交锋,以自己军队的状态,无疑以卵击石,自找死路。如果退回吧,又担心后面的追兵上来。
孙策一时间拿不定主意,迷惘的低下头。
假如周瑜在的话,他一定会有办法的,孙策遐想道。
这时有个士兵从后面抱头窜鼠、连滚带爬上来,气喘吁吁道:“主公,敌军在后面追上来了。”
旁边的秋叶,好像也感觉到什么似的,一枚一枚的飘散下来。
孙策从头凉到脚,耳里仿佛一下子听到铁蹄踏地,万雷奔腾的声音;又好像感觉到大地不自然的颤抖着。
追上来了吗?孙策无助的看了看自己部下,现在怎么办?他懊恼想道。少了周瑜、鲁肃,现在一个可以商量、出点办法的人也没有,看着手下士兵个个心惊胆战的看着自己;孙策心里暗叹一声:罢了。便把心一横,令士兵从边上的另一条岔道离去,到了这个地步,也只有行险一搏了。
孙策虽然下了决定,可在路上时,总感觉自己提心吊胆,心神不宁,好似有什么大事情发生一样。
行了不多久,孙策的感觉终于证实了他错误的选择。
崎岖难行的小路上,孙策和他的士兵费尽千辛万苦,终于跨过一道沟壑,又转过一个弯。这时前面豁然开朗,一条小路一直延伸到尽头,然后被连绵群山挡住,两边无数的斜坡、山林。
孙策大喜,只要一进入山脉,借山地掩护,藏起自己,敌军不可能再追的到自己。
但还没让孙策高兴完,手下士兵却传来痛苦的叫道:“完了。”
孙策奇怪的看了士兵一眼,却发士兵盯着右方傻住。
孙策顺眼望去,蓦然发现右方密林里慢慢的走出一列人马,然后挡在小道的正中央。
鲜明的旗帜迎风飞舞,上面写着一个“黄”字,苍劲有力,如龙飞舞。
带头的是个锦袍小将,眉清目秀,身材有些瘦弱,但手里却拿着一把?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