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心理破坏师,e.c.情感崩缘(第一季) 作者:蓝珑琼(晋江13-01-24完结,惊悚)





  这么说两起死亡仅仅是意外吗?由于质量不合格的劣质电击棒流入市场,造成人员伤亡事件!使用电击棒的人最初目的可能是自保,可是看到死了人,吓坏了,所以才狼狈逃走!
  之前他们调查的方向是电击棍的邮寄,没有在附近市区里找到有用线索。但是,假如邮寄单填写的种类是‘手机’呢?一般警械用品,自我防护工具的销售都需要向相关部门注册。但是如果对方以‘二手手机’这样的标签蒙混过关,的确能躲过相关部门的检查。
  想到这里,李青立即行动起来。一方面他让专家组排查寻找当今市场上销售的各种山寨电击棍,核实是否有邮寄到本市附近区域。另一方面他再度联系邮政部门,迅速寻找其他电器产品邮购销售清单,与学校附近居民区域,学校学生老师住址,还有电影院附近居民,电影院员工住址进行交叉查找,寻找重叠人选。尤其将‘手机’列为排查重点。
  ****
  蓝麟如今正站在第二起案子的案发现场。
  他对犯罪者的身份,犯案的原因,其实已经有了推断。不过,他还想亲自来证实一下自己的推论。
  说实话,他其实对收集证据并没有兴趣。他不是警察,没有必要走司法手段,确认犯罪证据切实存在。不过他还是决定切实的印证一下实际犯罪的可能性。这也是对他的老对手,重案组队长李青的一种尊重吧!
  想到这里,他笑了笑。这是一场狩猎,也是他与李青的较量。谁先找到犯人,由谁对犯人进行审批。以司法的手段宣判有罪,还是,由他来用他的方法给予犯人制裁。
  蓝麟来到电影院,买了张票,在电影厅里坐下。他回想起档案中所记载的口供录取,电影厅工作人员声称被害者离开电影院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没有其他人跟他同一时间或者先后出来。那么,被害者是为什么离开电影厅?是有人叫他到外面去?还是说只是一个偶然?凶手在停车场杀害他,是了解他的时间规律,早就知晓他会出来,还是在停车场守株待兔?
  当然,显然李大队长也想到这一点,也查询了电话通讯记录。令人沮丧的是被害者出去前后都没人给他打电话,似乎他去停车场只是一项随即行为。犯人有可能是在停车场一直等待,被害人恰巧过去才遇害。
  真的是这样吗?蓝麟不这么认为。能够杀人的‘无人空隙’不是等待能够等来。在电影播放中场,没有人可能去停车场的时候,犹如远程遥控一般将被害人引导向停车场,这才是犯人所作出的设计。
  正思考着,蓝麟注意到有两三个青年在电影中场离开,后来也没回来。这引起他的好奇,按照一般人的心理,哪怕觉察电影不好看,也会一直看到最后。谁都不愿意将电影票白白打水漂。他走了出去,发现那几个青年不在电影院外。
  蓝麟更加好奇了。他问看管的门卫,结果得到一个有趣的情报。
  “他们去了厕所,后来再也没见。可能从厕所出来之后又跑到其他的电影播放厅去了。”门卫无奈的回答。
  “可以这样做吗?”蓝麟惊奇,这在国外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当然不可以,但是屡禁不止有什么办法?一般成年人比较自觉,不会为了电影票钱干这种丢自尊的事。小孩跟学生倒是经常这么干,所以每场电影结束后我们有时候会查票。可惜有的孩子很聪明,在电影结束前又溜回来,抓不到他们的把柄。”
  蓝麟发现这是一个新奇有趣的缺口。这代表着只要自己有一张电影票,就能前往所有靠近这张票的电影厅。他想了想,又问门卫提出新的问题。
  “这些电影厅里,有没有哪个电影厅有除了正门其他的出口?”
  门卫想了下:“三号电影厅是新建的,里面有一个通往停车场的防火通道。不过安全门只在电影播放中间的时候打开,电影开始跟结束的时候都是关闭着得。”
  蓝麟看了看三号电影厅,位置跟六号电影台正对门。他走进去,很快找到门卫所说的安全门。安全门离着正门倒是不远,位置却很特殊,在一个拐角的后面。若是不仔细看还不好找。他打开门走下去,沿着一条密闭的水泥通道一直往下走,走了很久果然看到出口,外面就是停车场。
  这个设计恐怕是预防电影院突然着火,疏散人流用的。外侧的门也被设计成只能从里面推开,外面推不开的锁。蓝麟站在停车场,发现这个出口的位置对面就是从电影院出来后停车场的真正入口。
  这样看来,是这里的先天条件造成‘无人空隙’。也就是说犯人所选择的是‘犯案地点’,而非被害者。
  那么凶杀是随机的吗?不,要选择一个电影放映厅位置接近三号放映厅位置,独自出来看电影,还将车停在停车场的被害人,绝非随机选择。
  蓝麟在停车场站了一小会儿。很快,电影结束,很多人离开。也有很多人为新一场电影来到。他观察了下车,选择了一辆停在偏僻位置,独自出来看电影的青年。他跟在青年身后——在人流之中这种近距离的跟随反倒不显眼。青年拿着票直接进入电影厅,他看了看,发现是远离三号电影厅的一个,于是又回到停车场。
  反复跟随几个人后,终于有一个合适的人选。蓝麟跟在此人身后买了票。他从后面清晰的看到这个人所买的电影票的位置。因此,他可以确定此人的座位,哪怕是电影开场后也不难找到此人。
  蓝麟陷入思考。犯人是靠着这种方法辨别被害者的位置吗?现在停车场等待,找到合适目标尾随,买票。
  不,这种方法的风险性很大。实际操作一下就可以发现,凶手需要多次跟随不同的人,才能确定下来哪一个是适合作猎物。反复出现在售票厅显然会给人加深印象,每一次都购买一张票会被售票员怀疑是收票的黄牛,拒绝向他售票。
  “请问,你们电影院有没有一种票,能够看全场这个时间的任何一场电影?” 
  售票员想了想,回答:“有的,我们有能够看一天内三场任意电影的通票。不过这种票只卖给学生,是学生特优票。”
  




☆、中场休息…狩猎(3)

  由于本市刚刚引进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的重组跟排查速度大大提升。仅仅用了三天时间,警方就找到了有用信息——某市一家山寨产品厂商,以‘手机’的标签将手机电击棍邮寄到学校的某个学生家里。李青一方面通知该市管理部门,查缉这批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山寨货;另一方面立即前往购买该产品的学生家里。
  这名学生名叫舒彤,她的母亲在外地做生意,父亲成天酗酒。据她父亲说,她正在上课,要等晚上才能回来。由于课程繁重,一般要到九点多才下课回家。不过六点左右的时候是晚餐时间,有一个小时休息时间;她会到学校附近饭馆吃饭。
  李青看了看时间,快要六点钟。他赶紧驱车前往学校方向。然而这个时间正是高峰时代,李青的车堵在路上半天都过不去。
  他突然想起什么,立即拨打蓝麟的电话。
  手机里传出盲音,无人接听。
  “该死!”
  他狠狠的挂下电话,直接打开车门跑下!
  “队长?!”
  丢下疑惑的驾驶员,李队长传过马路,拼命沿着路朝学校方向奔跑。这起事故只是由伪劣产品造成的意外,在没有确切证据情况下,不能断定是故意杀人事件!绝对不可以让那家伙对无辜的孩子出手!
  等他好不容易跑到学校,已经过了六点。从其他同学嘴里他听说到舒彤已经离开教室,可能去吃饭了。焦急之于李青让学校广播找人,自己则迅速前往第一起案子的案发现场。
  ****
  学校侧门正对着的方向是一条宽广的街道,街道上有很多小吃店,饭馆,为学生们服务。这个时段学生们都在用餐,街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街道的右边是一片居民区,有一条贯通居民区的大路平铺直下。走到大路中间的位置,有那么一条小巷从大路斜插出去。顺着小巷往左走,就能到前面的主街上去。
  而小巷的右侧下去,却是居民区的深处,照理来说除了当地居民,本该没什么人选择这条路。可是在这条路的边缘有一个小小的租书店,对于学生们来说是课外活动不可缺少的娱乐。吃饭的时间,居然也有不少人在这条巷子里徘徊,大部分的人聚集在书店。
  然而顺着小巷继续往下走,超出书店的位置,反倒没有几个人。只有亲自走到这里你才会感慨,这真是个奇迹般的死角。站在超出书店所在位置五百米处,竟然没有任何一个人走过。不,别说是走过这里,就连不远处人潮的地方都没有人往这边看上一眼,所有人的目光跟注意力都被书店吸引过去。
  可是如今,距离书店约为一千三百米处,第一起案子的案发地点上,有两个人却站在那里。附近明明有那么多人行走交谈,却没有人注意到他们,仿佛那边是个透明的死角。
  人群中的盲点,令人难以想象‘无人’空隙,这就是第一现场最为特殊的地方。
  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站在那里。她长得很普通,细长的脸,大花眼,个头不怎么高。她脸色苍白看着站在她对面的男子,似乎被一种难以描述的无形恐惧所抓住,无法发出声音,也动弹不了。
  那是一个高她一头有余,穿着淡青色风衣的男人。青年看起来只有二十岁左右,可惜他的规整的发型跟额前用发胶固定的背头让他看起来老了几岁,多几分成熟的味道。青年的眼底没有年轻人特有的火热跟明亮,反而暗蕴着成人才有的圆润与智慧。仅凭他的外表,实在很难辨别他的真正年龄。
  男人轻轻笑着,他的笑容就像和煦的春风,让人忍不住生出亲近与放松。可是他的眼睛却与之相反深邃而寒冷,只要谁不小心与之对上,连心脏都能瞬即被冻僵。
  “初次见面,舒彤小姐。我是心理诊疗师蓝麟。我想,你知道我为什么叫住你,带你来这里。”
  舒彤没有回答。她觉得今天的天气格外寒冷,令她浑身颤抖,连她的牙齿都在打颤。
  “下面的话,我只是随意的说说,也请你只是随意的听一下。我不是警察,不需要任何证据,我所讲述的,只是从心理学家角度所观察到的‘事实’。”
  “不久前,在这个地方发生一起电击致死案。隔了几个月后,在一家电影院的停车场又发生同类案件。两名被害者之间没有之间关系,死亡环境跟死因却又相同。这是一起偶然事件,还是一起事故?我想,这是警方最大的疑惑吧。”
  蓝麟抬手从上衣口袋里拿出一副金丝边眼镜戴上。他用手指轻推一下眼镜梁,一直挂在他脸上的笑容随着他下垂的眼帘消散。
  “那么接下来,让我带你走进犯人的心理迷宫。”
  “作为凶器的电击器是民间常用,可以轻易入手的武器。但是很少有人将它作为杀人工具。从心理学角度来讲,男性比较倾向于用刀具,棍棒,直接攻击类的武器。本身带有的攻击性跟力量令男性不倾向选择电击器。当然,如果是用在抢劫之类用途上就另当别论了,不过这种比例很少。抢劫犯个体犯案比例远不及集体犯案比例,而电击器显然是个体作案者的偏爱——能够不费吹灰之力,令比自己更为有力量优势的人倒下,没有什么比这更迷人的了。”
  “所以,从科学角度讲,民间使用电击器的人多数为女性。”
  一种心理跟生理上的弱势,令女性选择这种工具来防卫。
  “那么,这是一场意外吗?的确,由电击器不符合规格,造成人员死亡的几率其实比一般人想象的高。但是发生在相邻近的地点,连续由同样原因造成,不同人犯案的可能性却很低。我不是说没有,而是几率非常低。当然,还是有可能发生的,但是让我们先从最高的比率来考虑。”
  “于是,这就让人产生一个困惑。假使是同一人员犯案,在第一次意外死亡之后,再发生的第二次同样情景,可以被称作‘意外’吗?”
  假使是正常人,造成一次‘意外’——甚至还死了人的情况下,只会立即处理掉凶器,避开案发地点,将自己深深的隐藏起来,以期待躲过法律制裁。
  可是第二起案件发生了,这证明,杀人是预谋行为!
  




☆、中场休息…狩猎(4)

  “没有错,或许第一次的确是意外。你只是想自保,你觉得很害怕。为什么害怕呢?是因为晚自习之后,一个人回家的路上有人尾随你吗?你跟朋友说过吗?可能说过,是他们建议你应该考虑准备一些自卫用品?你跟家人提过吗?应该没有。你的父亲是个酒鬼,他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