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皇帝
多尔衮十七岁起初次随兄长天聪汗皇太极远征蒙古察哈尔多罗特部,并获得了有生以来第一个美称“墨尔根戴青”(满文译音,聪明机智之意),不久便晋升为镶白旗旗主,独当一面。
满族毕竟是塞外民族,生活习俗原始粗犷,不拘小节,男女之间也不甚避嫌,日子一长,多尔衮倒十分羡慕起明朝汉人男女之间的那种种风情了。正巧他听部将说这抚顺关有一家“狐媚坑”(妓院),里面养的是一群从江南掠来的女子,比起塞外蒙古各部的女子更显窈窕,肤色白如凝脂,面如桃花,犹如天女一般。多尔衮按捺不住,便在一个夜晚只带着两名贴身侍卫,化妆成当地尼堪商人的样子去了抚顺关。
大明抚顺关马市的衙门官员为了搜刮塞外蒙古女真各部的财物,想出了许多鬼主意,而这“狐媚坑”就是“四大坑”之一,其他的三坑分别是“胭粉坑”、“税监坑”和“赌酒坑”。关内赌局遍布,有摇轮、压宝、抽鸡翎等名目。女真人哪见过这些名堂,结果在马市上卖了皮货马匹所得的银两重又被赌局骗去。
多尔衮一心只想去妓馆风流快活,一路上穿大街走小巷,避开了满眼的花花绿绿、五光十色的商铺和商品,七转八转,慕名来到了一间一楼一底有一大庭院的妓馆。果然门帘一掀,传出了婉转的小曲声和银铃般的笑声,多尔衮定睛一看,满屋子的二八少女,明眸皓齿,黛绿鸦青,不由得喜不自胜。
妓馆妈妈上下打量着多尔衮,当看出他是个满族人时,嘻嘻一笑,命丫环捧了一盅茶来,笑道:“这位大爷,行色匆匆的,来,先饮了这杯‘琼茶’吧!”
“本王一向爱饮奶茶、乌龙茶什么的,哪来的琼茶?”
“王爷有所不知,”妓馆妈妈两眼放光,神兮兮地压低了声音:“这‘琼茶’是本馆最上等的饮料,采自海南岛,在中国的最南边,当然你们女真人是不会明白的。它能消渴提神,明目解乏,甘真清香滋味绝佳!这是本馆的两个宝贝之一,王爷只消喝了这一盅茶,立马便会得到第二个宝贝!嘻!”
“当真?这么神奇?拿来,再来一盅!”多尔衮正走得口渴,连饮了三盅茶,直喝得妓馆妈妈目瞪口呆!
原来,这是妓馆对付粗鲁野蛮的女真人的一个妙法——那所谓“琼茶”,暗放了春药,一旦喝下此茶,入馆寻花之时,畅快若仙,但药劲过后则使人元气大伤,一而再,再而三,男子便会丧失生育能力!
这“琼茶”果然甘甜!多尔衮一口气喝了三碗之后,却感到浑身燥热,欲火烧心,他的眼睛忽而发亮,又忽而模糊,脸红气急坐立不安了。
妓馆妈妈情知不妙,慌的扭着小脚便要开溜,没料到多尔衮箭一般地拦住了她,嘴里胡乱喊着:“过来,我的美人!”便一把搂住了她,任她百般挣扎也无济于事……
多尔衮受了明朝人的捉弄,回到军营后一蹶不振,睡了好几天。此后他便发誓要与明朝决一死战,誓不两立,不共戴天!
元妃想到这些,不由得心灰意冷起来。看样子,自己是拴不住王爷的心了,王爷是要做大事的人,日后没有人传宗接代怎么行呢?就算此时王爷再提出要娶妻纳妾,自己也是无话可说呀!
“王爷,您歇着吧,妾身告退了。”元妃看也不看躺在炕上的多尔衮,低头便走,正碰上慌慌张张进屋的老太监,两人差一点撞了个满怀!
“奴才该死,奴才有眼无珠,差一点冒犯了大福晋,奴才该死!”
“看你慌慌张张的似是有事要禀告王爷?那就进去吧。”
“什么事这么慌张?”
“回王爷的话,兀里虎这个奴才,他,他自己净了身,如今已经昏死过去了。”
“他又来添什么乱子?他为什么要自己净身,也没人逼他呀,活该,死了倒清静。”
老太监一看王爷无所谓,便跪在地上不吭声了,他自己也犯嘀咕,兀里虎这孩子究竟是为了什么?太监这碗饭可不好吃呀!
“也好,让兀里虎好好静养几天,对了,去找大福晋弄些麻药和止血收口的药,过些日子我带他入宫去。”
“奴才代兀里虎先谢谢王爷了,兀里虎这孩子正是这个意思!他说从此以后可以日夜服侍在王爷身边,半步也不离开了。”
“嗯,知道了。”多尔衮心里却在想着日后好好调教调教兀里虎,把他送到顺治皇帝的身边做内待太监,这样自己不就在宫里多了一个眼线了吗?“王八羔子,你老子尚且对我尊敬有加,你怎么敢当面顶撞我?哼,非得让你知道本王爷的厉害你才能乖乖地听话,等着瞧吧!”
13.睿王摄政一手遮天
豫王多锋仗着权势,调戏了大学士范文程的妻子。这种见惯不怪的丑事,正好成了摄政王多尔衮立威的靶子……
过了一年,便是大清国顺治元年,明朝崇祯帝十七年,这一年是明亡清兴的关键之年。元旦清明,顺治帝龙袍加身,坐在八角龙廷上接受百官朝贺,外藩蒙古朝鲜各国,也遣使人觐。一时间正是“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自有一番升平景象。
笃政殿里,顺治已没了踪影,想必正与一班子随从太监在宫里玩耍哩。正值都察院承政辅国公满达海上书辅政的睿亲王和郑亲王,请求为幼主配备师傅讲经授课。
满达海跪着说道:“今我大清有睿郑二亲王坐镇龙廷,二王心怀忠义,身任勤劳,承祖业而辅幼主是当之无愧之人,我大清政通人和,一片兴旺景象,真正可喜可贺矣!然臣等以为皇上聪明天纵,年尚冲动,若不及时勤学,则古今兴废之道,无由而知,故微臣以为应慎选博学明经之瑞人正士,置诸左右,朝夕讲述,以资启沃,以望将来皇上能胸怀广大,完成统一之大业。微臣之建议可否恰当,尚请二王定夺。”
“辅国公平身,尔等忠君爱国之心令本王感动,本王以为幼主也确实到了教育和读书的年纪了。”
“郑亲王,我八旗满洲,以骑射为本,将以弧矢威天下。本王以为幼主学习之事可以过两年再说,当务之急先让幼主学习骑射,练就一身强壮体魄和武功,还愁治理不了天下吗?”
多尔衮这话是对济尔哈朗说的,实际上更是对满达海说的。大清祖上以“马上得天下”,有目共睹,多尔衮此话说得冠冕堂皇,令安达海无话可说。实际上,多尔衮心里想的是,福临这孩子的确异常聪明,倘若再经过教育学习,他便会更加自作主张,那多尔衮还怎么能如愿以偿地辅政呢?为了实现自己驾御朝臣、翻云覆雨的目的,多尔衮有心让福临在懵懵懂懂之中荒废学业,不学无术,成为一个不习汉文不学汉话,甚至读不懂奏章的“阿斗”皇帝。如果福临真的成了自己手中的玩偶,一个傀儡皇帝,多尔衮这二十年来的怨恨之气才能得到化解。
不过,为了掩盖自己的害人之心,多尔衮不得不微笑着补充了一句,以消除群臣们的疑虑,“安达海所言有一定的道理,我与郑亲王也正在考虑这件事。但御前择人进讲尚须慎之又慎,一时还没找到合适的人选,而且幼主的确年方冲幼,再过一、二年也不迟。此事就这么定了吧!”
安达海退下之后,梅勒章京冷僧机等人持笏上奏,请求郑睿二王由辅政王改为“摄政王”。多尔衮微笑不语,看着济尔哈朗。济尔哈朗心里说,我这个辅政王做的真不是滋味!大凡遇到重大的国事总是由你多尔衮最后定夺,得罪人的事让我出面。现在你想做摄政王,又要我先点头,唉,难道我一直要以你的马首是瞻吗?
叹气归叹气,济尔哈朗权衡利弊还得当廷表态:“前者众议公誓,凡国家大事,必众议合同,然后结案。今恩盈廷聚讼,纷纭不决,反误国家政务,耽误各王公大臣的时间和精力。由此看来,就由睿王和我二人同为摄政,日后所有荣辱全由我二人担当,不知睿王以为如何?”
多尔衮不住地点头,心里说你济尔哈朗这一回总算开了窍!当下便郑重其事说道:“就依尔等仪计而行。我二人既已摄政,不便兼理部务,就将各部务之事悉数交由各王公、贝子代理,最后再由我二人定夺。众大臣以为如何?”
殿下坐着的八旗王公大臣闻听之后立即议论纷纷。“肃亲王,冷僧机的做法被睿王一接受,这不是变更了祖制了吗?”“哼,不但变更了祖制,而且违背了誓言,我大清此后要任由他独断专行了。”
豫亲王多铎和英武郡王阿济格也是愤愤不平。本来,他们尚有权与众八旗王公贝勒、贝子一起当朝议政,往后被剥夺了议政之权,便之后听命于龙延之上的两位亲王了。长此以往,这大清国不就是郑、睿二王的天下了吗?
礼亲王代善见众人面有不悦之色,又瞥着多尔衮两眼,见多尔衮嘴角挂着冷笑,心里十分无奈地叹着气,拍着巴掌示意众人安静下来,自己率先表态:“两位亲王所虑诚是,为我大清国利益着想,不如各司其职,权力集中。老臣十分赞同两位亲王由辅政王议为摄政王。”
众人愕然。礼亲王代善这是怎么啦?先皇在时他备受尊宠,一言九鼎是何等的风光?怎么今天变成了胆小怕事唯唯诺诺之人?不过众人再一细想,仿佛又能从代善的遭遇上找到一些答案。说起来,代善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已经够凄惨的了,昔日礼亲王府煊赫一时的声势早已荡然无存。代善儿子虽多,但接二连三死于非命,或是战死沙场,或是如硕托那样被当作叛逆之人被砍头。白发人送黑发人,代善怎么禁得住这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如今幼主无知,睿王专权,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只有明哲保身才是万全之计呀!
豪格等人思索再三,虽然很不满意却不敢公开反对,于是便跟着礼亲王之后,当廷表态:“今两位王爷之言,实为万全之策。皇上冲年,初登帝位,我等王公更应各勒部务,宣力国家,以尽忠尽职!我等皆定议以为然,无不遵者!”
多尔衮当然知道众王公大臣有不满,勉强之意,但既然他们都尽当众表了态,日后若有不满之辞,即可量刑定罪,看看谁敢不服?
豫亲王多铎眼见得木已成舟,心里憋了一肚子的气。同为一母所生,当哥哥的一心要独揽朝纲,就毫不留情地将小弟拒之门外?这些年来多锋一直跟在多尔衮的屁股后面当枪使,又落了什么好处?在崇政殿上议立新君之时,多铎依计力荐多尔衮,反遭多尔衮一顿训斥,多铎一气之下毛遂自荐要登基为帝,更遭多尔衮反对。多尔衮作为兄长出尔反尔,那么为小弟的多铎又何必对他恭敬如一呢?
“臣有一事不知当讲否?”多铎上前一步,盯着多尔衮。
多尔衮心里恼怒呀,心想你又来添什么乱子?都是平日里宠坏了,若是说得过分,做得出格,照样治你的罪!杀鸡给猴看,他们自然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什么事?”多尔衮尽量忍耐着自己不耐烦的心情。
“如今皇上年幼,朝廷诸事繁杂,臣恐两位摄政王有精神不济的地方,小王和肃王都值壮年,有力无处使,不如每天入宫帮着两位摄政王办理国事。”
众人听了直摇头,心里说豫王也是太不知趣了,睿王爷已经取消了诸王上朝议政,又岂能容你和肃王同起同坐?这不与当初天聪汗继位时的四大贝勒议政是一个翻版吗?豪格也拿眼睛瞪着多铎,心里直埋怨:十五叔你想从你哥哥碗里分得一些残羹剩饭,又何必拉上小侄我呢?此事须从长计议,岂有当面张口索要之理?真是不知好歹,不识时务呀!
果然,只听多尔衮一声冷笑:“豫王和肃王的好意本摄政王心领了。如今我睿郑两王已经是骑虎难下,便只有咬着牙担当了,此后大清国办的好,是我二人的功,办的不好,是我二人的罪,不用两位费心!人多主意杂,反会把国家的大事耽误了!”
一席话说得多锋哑口无言。多铎偷偷看着豪格,两人一使眼色,连声诺诺一起退出了大殿。
“唉,碰了一鼻子的灰!”多铎显得垂头丧气。
“依小侄看,十五叔你这是自找的。难道你还不明白十四叔的心思?”
共同的遭遇竟使豫肃二王有了共同的语言。
俩人一前一后出了皇宫,在大清门外翻身上马,豪格有心想试探一下多铎的诚意,便说:“十五叔,此后朝中用不着我等烦心了,这空闲的日子怎么打发?不如你我叔侄一道出去放鹰打猎散散心?”
“妙计妙计,改日咱们再约吧。此刻本王尚急着去一个地方。”多铎朝豪格咧嘴一乐。
豪格素知这位小叔?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