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血色战旗
天亮不久,天空传来一阵雷鸣般的马达轰鸣,雷霆连忙抬起头来,他看见南方天际出现一片黑压压的机群,很快像乌云一样遮盖了天空。老侦察兵几乎惊呆了,如果不是事先得知这是我军大规模空袭,他说什么也不敢相信自己限睛。
这回轮到猝不及防的日本人乱了套……雷霪从望远镜里看得清楚,那些战壕里的日本兵像遭滚水浇了的蚂蚁一样慌慌张张地跑来跑去。一个敌人指挥官挥动长刀,试图组织火力对空射击,然而地面短程火力对于飞机很难构成威胁,基本上无济于事。现在轮到中国人扬眉吐气了。侦察兵向空中反复发射信号弹,那些腾空而起的快乐的小精灵简直就是中国人民的喜庆焰火……随着飞机俯冲轰炸,日本人的微弱抵抗立刻被淹没在炸弹掀起的狂涛巨浪之中,而重型轰炸机的地毯式密集轰炸更是彻底粉碎了日本人逃脱打击的任何幻想。大地猛烈震动,火焰腾空而起,复仇女神快乐高歌,死亡精灵疯狂舞蹈,敌人工事变成废墟,断肢残体被高高抛向空中。中国官兵不顾危险站起身来高声欢呼,阵地变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轰炸结束,侥幸没有炸死的敌人钻出地面来抢修工事,忽然几架战斗机钻出来,复仇的子弹如同暴雨一样倾泻在敌人头上,打得敌人血肉横飞哭爹叫娘。这种超低空偷袭是中国飞行员向敌人学习的结果,日本飞机常常采用这种回马枪战术杀伤中**民,正好应了“以其治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理论。
飞机轰炸摧毁了敌人苦心经营的防线,将阻挡我军进攻的据点暗堡和炮兵阵地统统夷为平地。接下来我军攻势如潮,官兵从四面八方冲进敌人工事,除部分大势已去的残敌向兰封方向突围逃窜外,多数日本鬼子不是已经被飞机炸死,就是被勇不可挡的中国官兵消灭。失地终于被收复,罗王寨火车站升起象征胜利的国旗来….雷霆率领侦察兵直扑敌人指挥部,他们缴获的文件证明这股敌人果然是一个旅团!
后来打扫战场时,雷霆意外缴获一件非同寻常的战利品,它是一把看上去极为考究和气度不凡的日本军刀。军刀被挂在一间卧室的墙壁上,黄铜刀鞘上雕刻着精美图案,刀柄上镶嵌着一朵象征高贵地位的金菊花。
雷霆心生疑惑,因为他知道金菊花是日本皇室的御用徽记,莫非这把刀竟是天皇御赐军刀不威?御赐军刀往往只赐予极少数高级将领,被视为“军人之魂”和至高无上的荣誉,那么这把御赐军刀的主人是谁?他为何连比性命还重要的御赐军刀都不及带走,难道他被打死了吗?
侦察兵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抽出寒气袭人的军刀来。当他看清刀身镌刻的一排日本汉字时,不禁大叫一声。
原来这排汉字是一一“土肥原贤二7。
后经查明,敌酋土肥原贤二并没有被击毙,他在残部拼死掩护下仓皇逃脱,连御赐军刀都不及带走,其状之狼狈可想而知。敌人师团长险些被活捉的消息立刻通过电波报告大本营,御赐军刀也被火速送到开封指挥部,然后转送武汉,成为中**队自抗战以来最重要的战利品之一。
消息传来,举国震惊。
纷纷传言,高飞的26师原本是能活捉土肥原贤二的,只是26师师长高飞掐指一算,土肥原贤二命不该绝,这才故意放其一条生路,留待日后再行生擒而已……当这传到高飞耳朵里的时候,高飞也只有苦笑了。自己如果真的能有机会活捉杀死土肥原贤二,还会放其一条生路?
只是老百姓往往会把战场上一件原本平淡无奇的小事,牵强附会成种种灵异事件,再给其俯上一层神秘色彩,仅此而已。
可故事中的那个主人公,比如高飞,在老百姓的心里却有了一层特殊的神秘色彩。
而这样的故事在中国几千年漫长的历史上也都比比皆是!
(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五章 决堤
**15万精锐部队,未能歼灭被围的2万日军,蒋介石十分震怒,称之“在战史上亦为一千古笑柄”。wWw;遂将丢失兰封、商丘的第八军军长黄杰、二十七军军长桂永清撤职查办,将擅自撤出兰封的第七十一军八师师长龙慕韩处决。
6月,日军占领开封。日军的下一个目标已暴露无遗:先攻占郑州,再夺取武汉。蒋介石对豫东的战事深感不安,多次电令第一战区从速拿出阻敌西进的方案。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决定,以水代兵,就像荷兰人抵制法国路易十四侵犯荷兰一样,决堤放水,淹没日军。并通过林蔚向蒋介石请示。
蒋介石有些沉吟,他知道这样做,会惹出不少麻烦事。可是,日寇气势汹汹,骄悍已极,不杀杀其气焰,郑州马上也要被他们拿去。其实,这个以水代兵之计,早在1937年7月,他的德国首席顾问法肯豪森就曾提出建议“将黄河决堤”以阻止日军。
当时,众多国民党要员也曾向蒋介石提出“以水代兵”的建议,1938年4月13日,陈果夫曾致函蒋介石:“台儿庄大捷,举国欢腾,抗战前途或可转入佳境。唯黄河南岸千里,颇不易守,大汛期间且恐敌以决堤攻我,我如能取得武陟等县死守,则随时可以水反攻制敌。盖沁河口附近,黄河北岸地势低下,若在下游任何地点决堤,只需将沁河口附近北堤决开,全部河水即可北趋漳、卫,则我之大危可解,而敌则居危地。”5月,姚宗、何成璞等都提出过这一建议。
继之,第一兵团总司令薛岳、二十集团军总司令商震也提出这一建议,进一步坚定了蒋介石的决心。蒋介石决定炸开黄河,制造水障,以阻止日军西进。他直接向驻在杨桥的三十九军刘和鼎军长发出了密电:“为了阻敌西犯确保武汉,依据冯副委员长建议,决于赵口和花园口两处实行黄河决口……赵口之决口,限两日完成。已另电洛阳第一战区程长官负责主持,规划实施……..花园口之决口,已电令一O九师负责万福麟)负责,仍由三十九军统一指挥。并希电报后,即向程长官联系,接受指示,认真办理具报。”
蒋介石和刘和鼎直接电话联系,随时询问进展情况。他对刘和鼎说道:“以水代兵,在黄河历史上有20多次。我们也是研究了再研究的。和鼎啊,这次掘堤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命运,切戒小妇之仁。没有小的牺牲,哪有大的成功!要打破顾虑,克尽全力!”
为确保守住郑州至许昌一线,参谋长晏勋甫、副参谋长张胥行向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建议掘开黄河。
1935年早在武汉行营时,晏勋甫曾拟过两个方案:一是必要时将郑州付之一炬,使敌人徒占废墟无可利用。二是水攻,挖掘黄河堤岸,以水淹敌。以一炬付郑州,只能起坚壁清野作用。
决堤,既可以水淹死敌之先头部队,更可将敌人主力隔绝在西进路上,不战而达战略目标。晏勋甫道:“敌相当部分是机械化部队,装甲车、卡车、火炮牵引车多至千余辆,滔滔大水中,必寸步难行。”他转向了程潜:”“此乃不成熟之设想,当否,请总司令裁定。”
程潜默默抽烟,半晌无话,观其神志,显然在作缜密考虑。恰此时,委员长侍从室主任林蔚打电话询问作战对策,晏勋甫于是回话道:
“我们拟掘开黄河堤岸,放水阻遏敌军。”
“决堤放水?”林蔚的口气显得几分惊讶,停顿了一下又问:“你们计划在哪里掘?”
“赵口至花园口一线。”晏勋甫根据程潜提示,又补充了一句:“请林主任报告委员长定夺。”
林蔚搁下话筒,便去向蒋介石报告。蒋介石听后,淡淡一句:“知道了。
见蒋介石半晌未置可否,林蔚以为他不会同意了:“决口之后,黄水一泻千里,受灾百姓必多……..”他瞥见蒋介石脸色不对,把后面的话咽了下去。
“上学要付学费,经商要垫本,不花代价怎么行?这是以小的牺牲,换取大的胜利。“蒋介石本也有以水淹敌的想法,程潜他们的方案,正合本意。只是作为最高统帅的他,对决口带来的严重后果,不能不有所考虑。“至于灾民嘛,政府应尽力救济。”
林蔚连忙称是。
蒋介石立即召集最高军事会议。由于情势紧急,不容拖拉,他在林蔚介绍程潜所提方案后,率先表示赞同。众人自然不再有异议,咸趋声附和。未了蒋介石关照此为最高军事机密,务须秘而不宣,事前也不许组织百姓转移。
“事前及进行过程中保密容易,大水漫淹后,必有记者报道,舆论也必究询原因,届时如何说法呢?”军委政治部长陈诚问。
军事委员会参谋长何应钦提出,可下达指令,加强新闻检查,一律不许报道。”不。”蒋介石立即否定:“任其报道,且要如实报道灾情。”
何应钦有些疑惑地道:“那决口原因呢?
总得自圆其说,总不能暴露真相,以防引起舆论诘责。““真相?”蒋介石已是成竹在胸,微微一笑而道:“日机不是到处狂轰滥炸嘛?”
众人一下子明白了蒋介石的言下之意。
未及一个钟头,晏勋甫就接到林蔚回电:
“你们的掘堤计划,最高军事会议已作研究,委员长已表同意。”
程潜以电报形式,再作书面请示。他的用心是:掘堤后,必有无数百姓罹难,一旦泄漏真相,将为千夫所指,舆论压力下,很可能被蒋介石推出来当替罪羊。电话口说无凭,故而欲取得书面批复,以预留后路。
6月1日,蒋介石回电批准,令在中牟以北黄河南岸选定地点决堤,让河水在郑州、中牟之间向东南泛滥,以阻敌西犯,并要求在4日子夜放水。赵口在花园口下游,距花园口大约40公里。
程潜将掘堤任务交给了第20集团军,20集团军总司令商震经与参谋长魏汝霖商酌,派53军1团具体执行,决口地点定在赵口。
一应准备就绪,6月4日早上6点,赵口掘堤破土。由于估计不足,对坚厚的基石与护坡石力不从心,更在于,时值枯水,水位偏低,未能如期完成。
当时是,日军正拚力攻打开封,蒋介石心甚焦急,于6月5日凌晨命令商震:“此次决口,有关国家命运,没有小的牺牲,哪有大的成就?在此紧要关头,切戒妇人之仁,必须打破一切顾忌,克竞全功。”
商震与魏汝霖安敢怠慢?即赴赵口现场督察,下午8时,工兵实施爆破,炸毁基石,然因斜面过陡而发生严重倾塌,决口悉数堵塞,前功尽弃!
商震又派一团生力军,在第一决口东50米处,开挖第二个缺口,工兵则挖凿坑道,深入堤坝中,意在加强爆破威力。他还悬赏千元,要求迅速放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口是开成了,较之第一缺口宽大,但放不出水。原因是水位继续下降,开掘之初,主流接近南岸,完工时,口外有暗沙阻隔的缘故,主流已北移数十米,只有少量河水流出。且又不急。
一小时后坑道凿成,装填炸药起爆,泥石纷飞,缺口变大变深,水晔哗涌出。正欲向上报捷时,轰响声声,接连塌方,又把决口堵塞,虽数次疏流,终不奏效。赵口第三次掘堤,又告失败16日凌晨,日军攻占了开封,兵锋直指郑州,蒋介石从商震处得报赵口三次掘堤劳而无功,又急又气,一日数次催问进展情况。
在堤上督促的魏汝霖急得似热锅上蚂蚁,程潜、商震也都忧心如焚,除了严厉催促外,又有什么办法呢?
6日拂晓时分,住在京水镇新8师师部的蒋在珍师长突然被电话铃声惊醒。蒋抓起话筒一听,原来是20集团军总司令商震直接与他通话,告诉他:陇海路南之敌巳突破通许一带我军防线,逼近开封,而赵口决堤尚未完成;命令新八师加派步兵一团,前往协助。蒋在珍不敢懈怠,赶紧起床驱车赶往赵口视察。
赵口一殷,地势较低,选中此处决堤至当。惟计划此事时,对黄河水势估计过大,对堤质估计过松,故而决定在大堤相隔四十公尺处挖开两道口子,以为河水同时放出后,利用河水的巨大压力,能将两处决口之间四十米长的河堤冲走。孰料决口掘成,中间大堤久冲不垮,兼之决口过于狭小,流量有限,士兵虽奋力加宽,然军情紧迫,已时不可待。
师部上尉作战参谋熊先煜向蒋在珍谈了看法后,蒋立即前往郑州,面谒商震,商总司令的意思是增加官兵,加快速度。熊先煜则认为决口过于狭小,人去得再多,也无用武之地。
商命令熊先煜即返赵口,协助53军1团改善技术,尽快放水。
熊先煜与蒋在珍又返回赵口,正与决堤部队长官计议之中,忽接商震电话,转达统帅部指示,命令新八师于本部防区内另选地段决堤。
蒋在珍马上登车驶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