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男当道 作者:何文希(晋江2012-08-28完结,女尊一对一)
若真有神明存在,为何我受尽苦难,而那人却享尽世间欢愉?
香烟袅袅,神静默无语。
“……戚秀色,戚秀色。”
他低头,看到她变得有些小心翼翼的脸。
“不拜的话,我们去找大师吧?”
“走吧。”
两人绕过大殿,往后方走去。
大殿后香客居然也不少,曙光看到不少男女聚集在两个巨型木雕附近,系挂红线,摩挲两下,合掌祈愿。
走近看,两个木雕其实是两个一人环抱粗细的树桩横倒放,底部用木头架起与人同高,没有枝桠,根部保持着炸须的形状,可以看见根须上挂满了红绳。
两个树桩一左一右,隔了三步远头对着头,一个略长,一个较短,头部形态还不一样,一个突出,一个凹进。
曙光左看看右看看,眉心渐渐聚拢,不是她多想,可是那个奇怪的蘑菇头……还有那个凹洞……
“他们在求子。”身边的男人似是已经习惯了她的“无知”,主动说明。
所以真的是那个那个?
薄薄的面皮刷地爆红。
老、老天!她刚刚不但正面、侧面仔细研究,还跟着摸了两把……手会不会烂掉?
“走、走吧。”她低声咕哝。
于是,只见一个顶着番茄脸的少年,跟在一名面具脸青年身后,目不斜视、动作僵硬地穿过这片热闹区域。
怎么会有这么明目张胆搞生殖崇拜的国家啊……
埋怨了一路,直到到了寺院最里头求见大师时,曙光脸上的温度才完全降下去。
大明寺这位得道高人,人称丹印大师,精通玄妙之术,远近闻名,每天都有很多人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大师却立下一个规矩,一日只见三个有缘人,至于怎样才算是有缘人……据说大师前一天会告诉弟子,第二天将会出现的有缘人有什么特征,次日弟子便据此将符合条件的人带去见大师,据说从不曾出错,每日符合条件的都不多不少,正好三人。
曙光也是途中才听说这种奇异的规矩,但因为已经在路上,也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碰运气。
当一高一矮两人走近时,如同往常一般,大师居所的入口长廊处还逗留着几个不甘心的人,正缠着丹印大师的弟子打商量。
见新来二人,为首的大弟子迎上前:“不知二位贵姓?”视线却停留在那张白色面具上。
戚秀色开口道:“姓戚,她姓曹。”
这名弟子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笑着点点头:“恭候二位多时,有缘人这边请。”
曙光心中暗喜好运道,一边在众人羡妒的目光中,跟着引路的弟子穿过长廊,来到一间静室门口。
“大师就在里面等候二位。”
弟子打开门,待两人入内后,便恭敬地退了出去。
屋内并没有她想象中的神秘,显得简朴而干净,光线自纱窗斜斜射入,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香火味,一名老和尚手持念珠,盘腿而坐,面容清癯,气息安宁祥和。
曙光曾听说,婆琉国律法有令,女子两次生育后或年过三十以上才可出家,男子则无此限制,因此婆琉国的寺院多男僧。
“二位请坐。”老和尚比了比前方的两个蒲团,打断她的遥思。
一名弟子进来奉茶,又退了出去,静室内只余下三人。
透过飘着茶香的袅袅雾气,丹印大师对上一双好奇的眼,他微微一笑,不紧不慢道:“不知这位施主所问何事?”
曙光不好意思地收回视线,看了眼身边的同伴,客气道:“先让他问好了。”
“呵呵,不急,一个一个来,贫僧倒是对施主的来历很感兴趣。”
来历?敏感的字眼滑过耳朵,虽然来之前一直告诉自己别抱希望,但是……
“大师知道我的来历?”
“施主来自一个十分奇特的地方,而且,情非得已。”
“你真的知道?”
丹印大师眯起眼,布满岁月痕迹的脸上露出温和的好奇神色,“贫僧只知,那地方似与婆琉国完全不同,许多东西都前所未见,贫僧也是透过施主,才生平第一次看到。”
今天的好运道简直超过了穿越至今全部加起来的,顾不得身边人的目光,曙光几乎按捺不住兴奋,脑海中流转过千万遍的问题脱口而出:“那,怎么样才能回去?”
“因果循环,有因才有果,此处必是有机缘存在,施主才会来到这里,既然如此,施主又何必急着回去。”
“既然是情非得已,自然是想回去。到底是什么机缘?都来了一年多了,什么都没发生。”她双手合十,倾身向前激动地望着老和尚,“求你给我些指点吧,大师!”
“贫僧只知,宿孽未偿,因缘未了,命途终将回到缘起之处,施主莫要强求。”
“什么意思?是说……回不去吗?”
“恕贫僧无能。”说完这句话,老和尚便闭口不言。
随着沉默的延长,她终于意识到大师无法再给予帮助,因希望纵生而晶亮的双眸也渐渐黯淡下去,一颗心像是坐了趟过山车,本来不抱希望也就罢了,可刚才似是窥见了一丝希望,下一秒又硬生生扑灭,这种落差让她一时难以接受。
她犹自挣扎地道:“我、我也不是强求,只是,要讲缘的话……‘那边’父母养育之恩我还没有回报,甚至还欠着同事两百块钱没有还呢,‘那边’的缘分不该断呀……”
“施主可有其他欲知之事?”
她一下子泄了气,意兴阑珊地喃道:“我只想知道回家的路……”
大师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可是,与回家相比,任何事都显得微不足道。
茫然了一会儿,她勉强打起精神,对老和尚再次诚挚合掌,“多谢大师,我已经问完了。”
见她如此,丹印大师也不勉强,随即转向另一名青年:“不知这位施主想问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注意,这一周的更新速度都不是正常态~不是正常态~是变态~是变态~
是过年难得吃回肉
是抠门的作者忍着心痛在挥霍存稿
……
所以这周过去以后,不准说俺慢!
☆、惊变
冰冷刻板的面具下始终沉默,大师也没有催促,很有耐心地等着。
过分安静的室内,曙光尴尬地动了动坐姿,不断往身侧偷觑,最终忍不住凑过去小声道:“不问吗?‘那个’的事。”
戴面具的青年侧脸看了她一眼,才抬眼与老和尚安然自若的目光对视片刻——
“那就问,此次北上,可否完成我心中之愿。”
丹印大师面色坦然地道:“贫僧虽借神明之眼,可知玄妙之事,却无预知之力。”
听到这个答案,戚秀色并未流露出失望,“多谢大师,如此就不多叨扰了,走吧。”他简单颔首回礼后,直接起身。
一时反应不过来的曙光,坐在原地呆呆仰头看他:“问完了?可是……”
“不必问了,不管答案是什么,我的决定都不会改变。”
她慢吞吞自蒲团上爬起身,忍不住又问了一遍:“难得来一趟,真的不问‘那个’吗?”
“不必了。”
那岂不是白来了?曙光满心疑惑,却还是将到嘴的劝说咽了回去,匆匆朝老和尚道了别,跟在他后头往外挪步。
“施主请留步。”
尚未走到门口,身后传来丹印大师的声音。
先回首的是曙光,此时大师已站起身,隔着几步远,不知是不是光线作用,大师收起笑容的脸显得有些悲悯,而他的视线直直落在那道高瘦的背影上。
“恕贫僧多言,这位施主若执意北上,命途恐多舛。”
戚秀色转过身,语气毫无惊讶之色:“我知道。”
“若是留下,或许会有新的机缘。”
戚秀色注视他一会儿,忽然问:“这世上真有神明存在吗?”
“自然是有的。”
“那就让我看看,神明是否听见了我的祈愿。”
大师轻叹一声,不再说话。
一记悠远的钟声中,各怀心事的两人离开大明寺,一路沉默着往山下走。
山中秋叶缤纷,红红黄黄地落了满地,仿佛为山路铺上一层薄薄的绒毯,隐去行人脚步。时间尚早,下山的人不多,只与几个游赏秋景的文人错身而过。
过了两道弯,曙光还是忍不住开口:“你为什么不问?”
“什么?”
“就是……解咒的事。”
“不必了。”
“难得来一趟,不问不是很可惜吗?说不准……”
“你为何如此关心解咒的事?”他忽然粗声打断。
曙光怔住,“我……”
“你不是要回家乡了?还管这么多做什么?”
“我想回还回不去啊……”她苦笑,心里有点小受伤。
话题就此打住。
又走了一段路。
“你不是婆琉国人?”身侧的男人意外主动开口。
曙光低着头,像是专心在湿滑的石阶上,只是轻“嗯”了一声。
又沉默片刻——
“以后若不在澄塘城,就是回家乡了?”
“……也许吧。”
“在什么地方?”
“什么?”
“你的家乡。”
“嗯……很远很远。”
“哪国?”
终于抬起脸,她对上一双执意探究的黑眸,心中蓦然一动,“你……还会回澄塘城吗?”
那张面具又移向正前方,沉默了一会儿才道:“……也许。”
赶赴京城,是不是去找解咒的方法?
曙光心下猜测,却不敢问出口,大师说命途多舛,是指……会失败吗?
“其实……澄塘城是个好地方。”她小心地斟酌字句,“我的家乡有句老话叫‘见怪不怪’,这里的人已经习惯了你的面具,就不会再当回事了。”如果失败,你可以再回来。最后一句话她含在嘴里没有说出口。
身侧失去回应,对话又一次戛然而止。
在他眼里,再看一眼的勇气都没有的自己,说出这样的话,简直像是恶心又廉价的同情吧……曙光在心底轻叹,可是,自己却是真心实意祈愿,希望有一天,他能解开诅咒,从此不必背负世人异样的眼光,堂堂正正在阳光下行走。
低头沉浸在思绪中的曙光,忽然听到身后传来呼唤——
“二位施主请留步。”
一回头,就见一名小沙弥快步追来,待走近,只见他十八九岁光景,身材矮小,穿着灰不溜丢的僧袍,面上却生得唇红齿白,眉目如画,眼波流转间不经意透出的艳色,竟让她心底不由生出了“这样的美男放弃世俗欢愉隐居在山中寺庙里真是可惜”的想法。
很快,小沙弥走到两人跟前,斯文地行了个礼,问道:“不知哪位是曹曙光曹施主?”
曙光惊讶地客气回礼:“我就是曹曙光。”
小沙弥打量她两眼,微笑道:“丹印大师命小僧传个话,方才曹施主问的事,他言犹未尽,想请曹施主回转再说几句话。”
“真的吗?”事情突然峰回路转,曙光再次燃起希望,“那我们快走。”
小沙弥却拦住她身后的戚秀色,“这位施主请留步,大师想与曹施主私下说话。”
戚秀色看了他一眼,又看向曙光,她迟疑了一下,问道:“会不会很久?”
“小僧不知,不过大师有交代,事关天机,只可与曹施主一人讲。”
曙光想想也有道理,便转向戚秀色,还没开口,他就抢先道:“我在这里等你。”
“那……好吧,那我快去快回。”曙光也急于知道大师未尽的话究竟是什么,便不再犹豫,率先往山上走。
沿原路往山上行了一段,小沙弥领着她走上另一条没有石阶的小路。
曙光奇怪道:“不回寺里吗?”
“大师在后山无人处等施主。”
“哦。”
雨才停了半日,山路依旧湿滑,一脚踩下去鞋底便陷入软软的泥中,曙光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