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君记.缘木求鱼+4番外 作者:绿意生凉(晋江vip2014-06-25正文完结)





  弘昌帝只觉得如今他和裴嫊之间似乎隔了一层无形的屏障。裴嫊设下的这道屏障,就像个罩子一样让她躲藏其中,无论自己怎么试着想冲破这道看不见的屏障,却总是无处着力,徒劳无功。
  温言细语的好声哄她,她无动于衷,仍是寡淡着一张脸;自己也跟她冷着脸吧,却又比不过她的持久力。便是自己想要故技重施,故意发火做势要罚她,也不见她再像从前那样惶恐,仍是寡淡着一张脸主动要请罪领罚,反倒弄得他不知如何是好。
  弘昌帝思来想去,只想到一个可能,那就是无论他再怎么封锁消息,裴嫊还是知道了她的父亲卫国公裴元济被罢免了户部侍郎的消息,一道被免官的还有她的伯父裴元庆。
  这两道旨意他早就拟好了,却一直拖到他去了避暑行宫才颁了下去。看来到底是骨肉之亲,便是他平日没觉出裴嫊对裴家有什么极深厚的感情,但是到了关键的时候,她这心里还是向着娘家的。
  或者,裴家的事先缓一缓再说。
  这个念头在心里冒出来的时候,弘昌帝心中一惊,为了连根拔掉河东裴家,他筹谋了多少年,费了无数心思,眼见马上就能毕其功于一役,难道就因为一个女人而要搁浅吗?
  弘昌帝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有生以来第一次,他不知该如何是好,进退两难。
  长喜看了看他的脸色,壮着胆子上前回禀道:“圣上,淑妃娘娘已经回来了,正在寝殿里更衣。”
  弘昌帝站起身就朝寝殿行去,暂时将心中的难题抛之脑后,只想先去看她一眼,嗅一嗅她身上的淡淡梅香。这一日他只在早上上朝前看了几眼她的睡颜,等他下朝回来,她人已经不在同心居,去了翠华宫看郑蕴秀。
  郑蕴秀是和弘昌帝一道回宫的,她在避暑行宫因为贪凉夜宿于庭中,结果感染了风寒,便不想再呆在南清苑,想要回宫休养,弘昌帝便带了她一起回宫。
  裴嫊先时自己镇日闷闷不乐,一副提不起精神的样子,便也没去亲自看她,准备了些药材书籍命橘泉送了过去。但是昨天晚上忽然跟弘昌帝说她想去翠华宫探病。弘昌帝本来是不大愿意的,但是一想她这些日子都闷在这同心居里,难得她主动想出去走走,便还是允了,就当是让她出去散散心也好。
  弘昌帝进来的时候,裴嫊已经换好了衣裳,一见他进来,便福身行礼。弘昌帝皱着眉头把她扶起来,沉声问道:“怎么这个时候才回来?朕今日一早便下了朝,想着回来陪你用膳,一道去翠华宫的,结果你倒好,撇下我一个,自己一个人早早的奔了过去。”
  “妾同阿秀许久不见,便先过去了,想着能同她多聊一会儿。”裴嫊的语气是一如既往的恭恭敬敬,但是弘昌帝还是从中听出了一丝极细微的差别,她待他的态度似乎又冷了几分,横亘在他和她之间的那道无形的屏障似乎又厚了几分。


☆、第100章 如今方知梦一场

  弘昌帝看着眼前的女人;她着一件淡蓝色的对襟褙子;月白霜绫抹胸;下系一条梅花暗纹冰绫纱做的裙子,墨云般的发髻上只插了一枚白玉梅花钗。整个人瞧上去如月下梅花般淡雅清新;飘逸出尘。
  明明她离自己很近;近在咫尺,可是却又觉得她离自己很远;越来越远。
  “怎么在翠华宫呆了这么长时间;还去了什么地方吗?”弘昌帝的声音不自觉的便温软了下来。
  “请圣上恕罪,妾未得圣上准允;从翠华宫出来后又去裴美人所住的琼华轩小坐片刻,还请圣上责罚。”裴嫊说完就跪在了地上。
  弘昌帝揉了揉额头;只觉得无力,他长叹一声,将裴嫊扶了起来,柔声道:“我怎么会怪你呢,你若是想你妹妹了,不如便让她每日过来陪你说说话,解解闷,只要你喜欢,朕都答允你。”
  “妾拜谢圣上隆恩。”语气里没有分毫的感激,只有淡然的恭敬。
  弘昌帝再也忍耐不住,狠狠的将她的唇堵上,有些疯狂地在她口中尽情吞咬吮吸,简直恨不得把她的舌头给吞入腹中。
  裴嫊闭上眼睛,任其施为,她这副逆来顺受的死鱼样子彻底激怒了弘昌帝。他一把抱起她大步朝床榻走去,也顾不得此时还未到夜晚,红日尚未西沉,还算是白日,便扑倒在她身上,将她衣衫尽褪,白日宣银起来。
  她越是一动不动,毫无反应,他的唇舌、一双大手还有某处地方就进攻得越发激烈疯狂,熊熊燃烧的就像一把火一样想要用自身的热量去融化身下这块寒冰。
  裴嫊却只觉得疲倦,一种从心底泛上来的深深倦意。弘昌帝此时此刻伏在她身上的异常作为,她不是没有感觉,但她从中感受到的却不是来自男子心中无奈而疯狂的热情,而是男子身体的本能冲动,不过是男人兽性的那一面罢了。
  她想起下午去看郑蕴秀时她说的那些话。
  本来郑蕴秀刚一回宫时,她就该去看望她的,有几次她都已经换好衣裳,梳洗一新,吩咐准备好辇车,最终却还是迈不出永安宫的大门,因为她过不了她心里的那道坎。
  那天从绘真堂里出来后,她便不知该如何去面对郑蕴秀了。
  夜阑人静,孤枕不眠的时候她也在心里无数次的自嘲过自己,有什么差别吗?便是她没有去过绘真堂,没有发现弘昌帝藏在他画案上的秘密,她不也一早就知道郑蕴秀在他心中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吗?那为什么她先前就可以一点醋意都没有,但是现在,一颗心却再也无法平静下来了呢?
  最终她还是去看了郑蕴秀,因为有些事不是你想逃便能逃得了的,这世上有些事,有些真相你总得去面对,而早面对总比晚面对要好上那么一点儿,至少能让她死也死个明白,一颗心再不会悬吊在半空猜来猜去。
  郑蕴秀都对她说了些什么呢?
  病中的郑蕴秀脸色很不好,原本如玉般洁白的肌肤隐隐透出了一丝萎黄,回宫之后,她已经休养了半个多月了,却仍是病得起不了床,需要卧床静养。
  她见到裴嫊来看她,倒是颇为高兴,拉着裴嫊的手没说几句就开始哭起来。
  “都怪我这身子不争气,不过一点小病,却这么久还不见好,日日躺在这床上,好生无趣。”
  裴嫊见她一脸病容,心里也有些不好受,温言安慰她道:“只要阿秀放宽心,好生调养,这病总会好的,圣上不是已经让周太医还给阿秀诊脉了吗,他的医术最为高明,过不了多久,阿秀定会康健如初的。”
  郑蕴秀拿帕子拭了拭眼角的泪痕,“也是圣上的恩典,难为圣上还记挂着我,不但遣了周太医来给我诊脉还日日都来看我,又赐下一堆东西给我。圣上如此恩德,也不知我今生如何能报得一二?”
  裴嫊垂下眼睑,不敢再去看郑蕴秀的眼睛,轻声道:“在圣上的心里,阿秀是最特别的,所以圣上无论怎样对阿秀都是再自然不过的,只要阿秀能养好身子,长长久久的陪在圣上身边,我想圣上便别无所求了。”
  郑蕴秀的脸上忽然显出一种深切的痛楚和羞愧来,“我这破身子,便是养好了病又如何,纵然日日长伴君前,可是却不能,却不能……”郑蕴秀再也说不下去了,已是泣不成声。
  裴嫊吃惊地看着郑蕴秀,她想起郑蕴秀入宫后关于弘昌帝和她之间的种种传闻,难道,难道说?
  郑蕴秀永远都是善解人意的,她抹了抹泪,继续道:“身为圣上的妃子,却因为体弱而不能承欢君前,不能为圣上分忧。我,我有时想想真是恨不得干脆死了才好。”
  原来这么久以来,弘昌帝确实不曾和郑蕴秀圆过房,而他之所以不与她圆房的原因,原来是郑蕴秀的身子太差,承受不起吗?
  裴嫊忽然觉得胸口闷得有些透不过气来,想一想自己得宠的时间,不正是在郑蕴秀日渐得弘昌帝看中的时候吗?
  而那一晚,她第一次真正承宠的那晚,弘昌帝是先去了郑蕴秀的寝宫陪她共度生辰的。她本以为那一晚他是不会再回来的,可没想到,半夜他却突然回来了,扑在她的身上,急切而又粗暴,折腾得她痛不堪言,几乎昏死过去。
  她凝目看着郑蕴秀和她生得极像的一双眼睛,怪不得,怪不得他会选中自己,甚至不顾自己裴家女的身份,原来自己不仅仅是做了郑蕴秀得宠的挡箭牌,更是做了代她承恩雨露,为君解忧的床上的替身。
  圣上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啊!简直比她的姑母还会利用人。在姑母眼里,她不过是枚为了家族利益而入宫的棋子,可是在弘昌帝眼里呢,她到底算是什么?
  到底是为他所爱的女人挡箭的盾牌,还是替人承宠的一具肉身,亦或只是一个可怜可憎的笑话而已。
  裴嫊觉得自己此时就像是一具行尸走肉一样,魂魄一无所靠,无处依从,只恨不得捂上眼睛,塞住耳朵,再也不看,再也不听,就此浑浑噩噩的,一无所觉才好。
  可惜郑蕴秀接下来所说的言语仍是清清楚楚的落入她耳中,“我有时真觉造化弄人,若是我和圣上此生无缘,为何让我早在十一年前便得遇圣上?……我第一次见到圣上,是在隆兴二十二年的上元灯节,当时因为庚辰之乱,我险些被乱兵所伤,幸得一位公子相救……,那时我还不知道他就是当时的九皇子,如今的圣上。……可若说我和圣上缘定今生,却又为何让我这身子如此的不争气,不能仰承雨露之恩,为圣上解忧……”
  她说什么,“十一年前,”也就是说早在十一年前,上元灯节的时候他们就相识了,原来他们二人那么早就已经相遇相识,还曾上演了一幕英雄救美。
  可笑自已之前还以为弘昌帝之所以会对郑蕴秀青眼有加,全是因为五年前上巳节在承平大长公主所办的游园会上,郑蕴秀将她手中那朵杏花投给了名为韦林之人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当日的游园会,名门贵女们在内院弹琴斗舞,比拼才艺,男子们则在外院曲水流觞,题诗咏怀,且要将每人所作之诗眷写到花笺上,送入内院,由一众贵女品评。每位贵女手中均有杏花一朵,若心悦某人诗作,便可将手中杏花放在写有他那首诗作的花笺上,最后谁得的杏花最多,谁便是当日诗会的杏花郎。
  那位韦林所作之诗,裴嫊也看了,确是诗作天成,妙手偶得,极为不俗,便是有京城第一才子之称的贺仙芝所作之诗与其相比,也略输半分。只可惜,每张诗作的左下角均需写上何人所作,这样一来,在评判其诗作高低时便免不了失之公允。
  如承平大长公主之子容清这等王孙公子,贺仙芝这等久负盛名的才子等人自是杏花落满头,至于收获仕女们所投杏花最多的许润,裴嫊认为这完全是因为他那张貌比潘安,嫉杀卫玠的俊脸,和他最上等的容貌相比,他写的那首诗不过是中人之姿罢了。
  而那位韦林,既名不见经传,也没听说他是什么新出炉的美男子,诗写得再好也不讨贵女们的欢心,只得了一朵杏花,不过这唯一的一朵杏花却是京城第一才女郑蕴秀所投。
  当时裴嫊便在心里暗赞了一声,不愧是京城第一才女,果然好眼力,也果然好风骨,不同流俗。若不是自己手中那朵杏花硬是被她妹妹裴嬿要了去投给了许玠,她也会给这位韦林投上一朵杏花。
  不过半个时辰后,她就不是惋惜自己没能给他投上杏花,而是庆幸自已没把杏花投给他了。
  赏鉴完一众公子们的诗作后,裴嫊实在不耐烦看一票贵女们矫揉造作的才艺展示,便寻了个借口去园子走走,走到一处竹林,见其间有一座小小的二层竹子搭建的亭子,喜其幽静别致,便信步走上其间,上到二楼,临窗望了一会儿风景,觉得有些累了,又嫌风大,便将窗户关上,坐在竹榻上歇息。
  等她歇够了,正想起身下楼,回去找裴嬿时,忽听南窗下有男子的声音传来,“九哥,方才你可看仔细了,那位京城第一才女不但眼光极好选中了九哥的诗,其容貌也不逊于她的才名呢!”
  裴嫊大吃一惊,不是说这内院是不许男子进来的吗,为何又会有男子声音传来,若是被她撞上了,那她的闺誉可就毁了。
  她吓得赶紧缩在窗子后面,凝神细听,听到另一个略有些低沉的男子声音道:“确是才色双绝,难得一见的佳人。”
  先头那人笑道,“九哥若是动了心,采选时将她召入宫中不就得了。”
  那九哥道:“姑母这游园会办得不错,裴家那个一袭红裙的小姑娘长得也不错,不妨一并采选入宫。”
  “你宫里不是已经有了一个裴家女了吗,怎么还要再纳一个?”
  九哥的声音变得有些冷然,“你以为便是我不想纳,裴家那些人就不会往我这里塞了吗?”
  “九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