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的暗恋+番外 作者:顾砚曦(起点2013-11-01完结)






 “顾思年,今天上午的会议报告下班前交到我办公室来。”
  “嗯。好的。”
  ……
  这是2011,金融危机后的第四个年头。八月,天气晴朗,无风。
  她在的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虽然受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如今业绩还是相当好的。在这个城市也算得上数一数二让人挤破头想进去的公司了。
  当初听说他在这家公司,便义无反顾地投了简历认真准备。
  家里头是相当不愿意的。女孩子,找份稳定的工作便好了。
  “小年,你爸已经在打好了关系了。咱只要笔试过了就行了。银行工作虽然忙但是还是比较稳定的,放假什么的只要是国家规定的一天都是不少的。咱不去那劳什子公司好不好。竞争多激烈啊,一天到晚不知道什么时候要加班的多累啊。妈妈会心疼的。”
  “可是年轻的时候出去见识见识总是好的。”她想更冠冕堂皇的理由出来,可向来嘴拙。
  “好什么好呀。你看咱家楼上的那个姐姐,才进去两年呢瘦成什么了。”某人掐了掐顾思年肉嘟嘟的腮帮子。
  “说不定是人家自己减的肥呢。”
  “谁吃饱了撑着把自己减成那样,排骨都比她有肉呢!”
  “可是现在不闯一闯以后便就没机会了。您跟爸爸总不能养我一辈子。”
  某人伸腿踢了一脚正看着报纸的一家之主。一个眼神递过去。说话!
  “咳……养,怎么不能养。小年啊爸爸虽没什么大作为但是养着你还是没问题的。房子呢,你要是还跟爸妈住家里也行,要出去住房款你妈早让我在你读研期间准备好了。车子呢,你看喜欢什么什么样的,二十万左右的爸爸还是买的起的。至于以后的生活,现在爸妈给你支着,你自己的钱拿出去理理财,是亏是赚不管,赚了我们赢个经验,亏了咱买个教训。在银行工作的话也算稳定,以后呢也不怕饿着是不是?”递回去一个眼神。可以了么?
  某人连忙暗暗点头。不错!
  “可是,可是,我还是想去……”
  家主丢下手里的报纸眯了眯眼,“有什么非去不可的原因么?”
  “呃……也……也没有。”
  那就是有!
  虽然这孩子不说但是大学到研究生,六七年时间没见她跟谁亲亲密密地打过电话煲个什么电话粥,更别说带个男孩子回来。跟她提了也只是说学习忙没空。要真没空大学里头哪来的那么多为了爱情要死要活的傻孩子?
  不说别人,就说跟她一块儿长大的温婉吧,大学刚毕业呢就让一不知道哪来的小子拐去国外结婚定居去了。
  只是自家孩子是在算不上聪明,别傻乎乎地喜欢了人家六七年人家还不晓得世界上有着这么个人。
  不过顾家大家长只猜对了一半儿,顾思年喜欢人家不是六七年的功夫而是接近十年的时间。
  这孩子这般小心翼翼的样子他也不好多问。这孩子的性子跟她妈没差多少,迷迷糊糊的。不过她妈比她好点的是不会胡思乱想些有的没的,过得开心的不得了。这孩子要是每个人护着指点指点怕是得忧思成疾。也不晓得她看的孩子怎么样。
  想到这一点,“小年很想去那家公司呢?”
  “额……”,顾思年瞄了瞄忽然改口的自家大家长,疑惑地歪歪头,然后将头点了点,“嗯。”
  “那好好准备吧。有什么需要跟爸爸说。”然后拉走不愤地瞪着他的某人回房去。
  “嗯,好。谢谢爸爸。”
  ……
  看了看抽屉里的辞职信。也许当时兴冲冲来就是个错误。
  但是,也不想去银行工作。银、企虽然各自为利益争夺,但也算的上是不分家的两行。
  她不想再呆在任何有他的影子出现的地方。她怕自己什么时候又不管不顾飞蛾扑火般陷进。一次有一次,也算是足够了吧。这么多年。
  念想,总是要断掉才能够轻松的。这些年,她被困在一个叫做许蕴生的圈里,方圆五英里全是他的气息。城堡和塔楼重重围住这片土地,她心满意足地呆在这里,以为终有一天园子里头那些一直不开的玫瑰会开出鲜艳的花朵来。她终究是错了。彻底的。
  许蕴生,我拼近全力赶,试图追上你的步伐,可是,不知道是你走得太快,还是我赶得太慢,终究是难以,望汝项背。
  如果,我是说如果,你说一句你等我,或许那些彷徨的岔路那些沮丧的放弃便不会占了追赶的太多时间。
  可是,我终究是没有赶上,你终究是没有等。
  下班的时候,她将辞职信连同会以报告一并交到总监的办公桌上。
  ……
  呐,许蕴生,就这样吧。
  ……
  她将车丢在车库,走到距离公司不到一百米的公交站台,她想起那年夏天,刚放暑假的时候,苏温婉、她、仲季书、庄黎还有他,几个人去吃火锅。苏温婉因为有事走了。她一个人去坐公交,她看到他在站台上对她笑着,伸出手。
  她记得,那时候站台上三三两两是些暑期补课的中学生。她想,年轻真好。
  她还记得,那时的自己定定地看着他,不知道该做何反应。
  他也不急,一直伸着手,向着她。
  她当时是怎么想的呢?对了,她想,我该不该去抓住这只手。
  她确实是想的。可是,她没有行动。
  她还是怕。
  最后,那人只是拍了拍她渐渐低下去的头,然后,走了。
  她隐约听到,他与她擦肩而过的时候,叹了口气,深沉沉的。
  ……
  随意坐上来得最快的一辆公交。
  没有目的地。她只是想这么一直一直走下去。没有尽头。可是这个世界哪里有没有尽头的路呢?
  耳朵里塞着耳机,notgoinganywhere,记得是二零零四年八月份出的辑子。当时是在那家熟悉的店里买到的。很喜欢。
  后来听人说:“KerenAnn的歌适合作为世界任何一家咖啡厅的背景音乐。”
  于是她又将那些歌拿出来听,并且下载了一份ape的放到随身的MP3里头。这个年头用MP3的人已经很少了,但是她却是才开始用。以前,都是买碟的。
  Notgoinganywhere;很轻的调子,很淡的声音,很简单的词。夹杂着哀伤的布鲁斯,是心底低低的吟唱,唱尽孤独。
  记得曾经看过的一起乐评,关于,《寂寞在唱歌》。
  阿桑静静地站在那里,风拂起她的发梢,吹扬她的衣裳,而她只是望着远方,不曾停留。
  即使,那远方,一无所有。
  notgoinganywhere,就像一个周身被孤独包围的女孩的秘密私语。
  〃ThisiswhyIalwayswhisper;whenvagabondsarepassingby。Itendtokeepmyselfawayfromtheirgoodbyes。〃
  远离别离,远离伤痛。比阿桑的歌声多了一点淡定的从容,以及对这个世界的爱。
  〃Iwon’tgoanywhere;sogivemylovetoeveryone。〃
  〃Iliketohearbutnottolisten;Iliketosaybutnottell。〃
  听就好,没必要劳心费力用“倾听”;说就好,不必用“讲述”这个词。
  生活要简而单。一个人,不做耗时费力、力所不及的事来折磨自己。恒易舒心才是真。
  他们将这首个翻译成《守候》。
  可是她并不喜欢这样的定义。
  我可以走得很远,去寻找关于温暖二字的定义。我也可以留下来,等待明日太阳从东方升起。
  曾经她选择了前者,走了很远很远的路,却没有找到,眼睁睁看着自己一直追寻的人成了别人的。
  可是,她更不能留下了,去诠释“守候”这个词。
  她从来不是什么圣人,从来不是,她懦弱、胆小、又死要面子。
  她适合一切的贬义词。
  她选择逃。一如既往。
  区别只是,这次,逃得远些。不再给自己希望。
  ……
  丢掉关于自己专业所有的一切,所有的资格证、职称证、注册证,全部锁进了一个黑色檀木箱子里,那里头,有关于他的一切。
  卖掉房子,收拾东西,到一个他跟她都不曾去过的城市。临江,不靠海,也很好。
  跟家里的解释是,想要继续从前的画家梦想。
  说出来她自己都觉得扯,她的梦想,从来只与他有关。
  让她奇怪的是,家里的两个谁也没有问她原因。爸爸她还能理解,也许早看出了端倪。可是某个人,她真不想她为了她发愁。
  ……
  重新拾起画笔,极是生疏。
  四处游走,不在需要理由强制自己将自己好好定位。
  但是,感觉很好。
  她喜欢那种尽情挥洒的感觉。不管是怎样的怎样的情感;压抑、热情,隔膜、奔放,愤怒、欢愉,悲伤、喜悦……
  她像是寻着了一个,盛放这些年不可宣泄的情感的大缸。
  一点一点倾注进去。
  她变得,轻松,自在。
  ……
  不喜欢的作品全部撕毁,没有遗憾,尽是欢欣。
  喜欢的那些,都在Ciciazhou的画廊里展出。
  她在佛罗伦萨遇见她。在她离开了原来的城市后又离开了那座临江不临海城市。
  她正式开始流浪。
  她并不在乎有没有人买她那些画技拙劣的画。她有养活自己的物质条件。从研一的的时候她就开始有目的的投资,虽然金额小,但是盈大于亏,并且积累了不少经验。而且她并不做盲目投机这种风险极大的事情。
  工作那一年的积蓄,以及期间各种投资组合赚取的资金。并且,这资金周转投资还在继续进行。养活自己这么个不需要名牌的人并不困难。
  父母的钱,她一分也没有动。
  许蕴生,你看,不必追逐你,我可以过得很好。
  可是,还是会在不经意间感激,感激你。若不是你的存在,曾经的我不会想要那样奋斗努力。或许现在的我还在为啃着父母生活而羞愧。还在为自己渺茫的前途担忧。
  所以,谢谢你。
  ……
  渐渐画廊里买她画的人多了起来。这座在十五六世纪文化奔腾新思想的火花不断迸发的城市的人说,这些画,有故事。
  它们确实有故事。
  那些故事,与他相关。
  ……
  那日,那幅站台被人买走,价格远远高于所标。
  

Chapter 2 寻觅
更新时间2013…3…31 22:41:45  字数:2856

 “小叔叔。找到了?”
  “嗯。找到了。”
  ……
  启生总部顶楼。相当简洁的现代办公室,黑与白的搭配,昭显了主人挑剔严谨的性子。与之不相符的,是进门右手边的墙上的一幅画。
  整幅画面的基调相当阴郁。潦草的笔锋勾勒出一个公交站台的模样,上头站着些零零散散人。隐隐约约看出大部分穿着是蓝白相间的衣服。唯独中间靠右的一个人影,全部黑色。没有面孔,没有表情,凄凄索索地立着。
  黑色的影子旁边,是一只手,一只优雅修长的手。整幅画作中仅有这只手画得极其完美。
  传说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单单是那个笑容就画了整整十二年。
  他知道这之手画出来的时间没有那么夸张,但是却知道画这画的人在这只手上花了极大的心思。仿似这就是那人心里头唯一的珍宝一般,定要将其最美的姿态呈现出来。
  那手的四周透着橘黄泛金的光,并不是佛祖周身四溢的那种神圣的光芒,也不是耶稣头顶那让人满心虔诚的信仰。而是一种触动心灵的怒放的温暖盛宴。
  你无从形容那种温暖到底从何而来,没有微笑,没有言语,单单是那么一只手,那么一直恒久停留在画面中的手,仿佛要透过整个画框握住你的手,温暖你一般。
  一人小心抚着墙上的一幅画,轻微的叹息声在安静空旷的空间格外清晰。
  过一会儿,又听到,有人轻道,“傻猫儿,看你还往哪儿逃。”
  ……
  顾思年独自徘徊在佛罗伦萨街头,循着建筑间的阴凉闲逛。这个城市像是急于证明自己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的孩子一样,七月头便热得紧。
  掏出随身带的素描本,描绘着乌菲兹美术馆美术馆的轮廓。
  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殿堂,珍藏着乔托、拉斐尔、提香、米开朗基罗和波提切利等人的杰作。
  她记得高中时候学校发了一本《世界文化史》,在那个人人为了考一个好大学而奋战的年代,并不是重要的书本,因为根本排不上课。
  只是为了顺应素质教育的潮流而丢下来的可以像健康教育一样随手扔掉的书。
  她不记得最初为什么去翻这本对那时为了拼命追逐那人的她来说完全无用的书了。只知道这本书现在还在家里头的书柜里,中间一格第二排第一本。已经脱了胶。她一直用活页夹夹着。封面和封底有些活页夹生锈的印子。
  她大概记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