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莫多–轻看须眉





  山贼老大咬咬牙,对着还泪远远喊道:“不知道前面是哪位将军,兄弟们对你多有得罪还请见谅,我们这就备上厚礼也不枉将军和将士们一路辛苦。”这山贼老大还是以为还泪他们只是路过豫州,只是听说了这里山贼猖狂想顺便解决一下,即积累了军功又没收山贼的财产肥了自己一笔。若是自己把财物送上估计他们也不会拼着损失不少人来灭自己。
  他这样想其实也不错,毕竟没有听说过豫州有这样一支军队。这样的军队拿去守青崖关都绰绰有余了,拿他们来对付自己这群山贼太杀鸡用牛刀了。若是钱能解决问题还是用钱来解决的好,毕竟命只有一条,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拿出来拼的。而钱大不了以后再过路费多收一点。
  还泪冷笑:“肥了我们就饿死了百姓。”但是这句话因为隔得太远山贼头子没听见。
  还泪打了个手势,远征军摆出进攻队形。山贼头子脸色一白,知道还泪软的不吃。他心中一狠,当了老大这么多年自然有一股凶悍的尽头。今日这小将咄咄相逼他岂能再退缩,再退下去气势就没了。他一狠心,今日就拼得个鱼死网破。还有很大的可能可以逃出去,毕竟突围和正面相抗不同,只要被他冲破一个口子就天高任鸟飞了。
  山贼头子也学着还泪一挥手,那群乌合之众也摆出尖锥一般的队形。可惜马匹不听话,踢踢踏踏动得个不行,气势上就弱了一大截。
  山贼头子倒也凶悍,竟然抢先动手,知道先下手为强的道理。若是再不出手也许就没有出手的机会了。
  山贼们策马离黑甲军还有一百五十米的距离时射出一轮箭雨。可惜远征军配的是重甲,就是马上也披着轻便的藤甲。这一轮本身力道一般,飞了百多米就没什么力气了,准头可怕的偏差,竟然没有造成任何伤亡。最多不过几支箭孤单的插在马匹的藤甲上瑟瑟发抖。
  他们一动远征军热血又沸腾了,从马后抽出一张黑色的面具戴上,等待还泪的命令。
  “小样的,还敢这样杀来,兄弟们,给他们看看什么叫远征军。”话音刚落,远征军就嘶吼着冲出去。
  远征军飞快的抽出箭支还给山贼们一通箭雨。立马就有两三百人落马,又因为前面人落马而造成交通堵塞而追尾的又有几十个。
  都是短途冲刺,两军本来不过相聚两百米,不过是几秒时间就相遇。远征军就如死神一般,手起刀落间必然带起一条人命。还有的借着马的冲劲一刀把人劈成两半。而这一千就如铁壁铜墙,使得五千多人都无法冲破一个缺口。
  这是一场不对等的厮杀。一方装备精良,可以说武装到牙齿。另一方乌合之众,不过是一群穿着汗背心的山贼。一方配有箭支,长枪和弯刀。而另一方不过乱七八糟的武器。远征军的一千人是从几十万军队里挑出来的。而山贼们压根没经过专门的训练。
  虽然五千多对上一千人,而且五千那方还只是突围,而不是正面厮杀。可惜这还是一场不对等的对决。
  山贼头子只听到属下不断落马不断哀号的声音,而对方就如死神在收割生命——毫无阻碍。不过的短短一分钟的时间,山贼头子转头再看后面时发现竟然少了近乎一半的人,而仅仅在他的一个回头就看到近百人正在被杀。他吓得面色苍白,人在事情还没发生之前总是自信的,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解决某些事件。当他真正面对时才发现和他估计的相差了太远,敌人的强大是他难以抵抗的。
  山贼头子崩溃了,当你盲目自信时突然出现一件事情让你难以抵御,这可能使得他比原本就抱有恐惧之心的人更加垮得早。
  山贼头子浑浑噩噩的停了下来,他惊讶的发现自己的脑袋还在脖子上。从他身边而过的黑甲军都没举起自己的弯刀。灰甲军也从他身边冲过,像被抢走糖的孩子一般开口骂远征军不够意思。
  远征军?远征军?传说中的远征军?山贼头子想起军队中的传奇。有支军队仅仅六百多人就杀进草原取了左贤王的头颅。有支军队只要男人提起无一不流露出敬意。他今天遇到的死神是远征军?
  无数人从他身边呼啸而过,没理会他,就算顺便给他一刀都懒得提手。等所有人都都冲过后人群马匹的尽头一小将持剑跨坐马上,正用不知深意的眼光看着他。
  




第四卷:平荡天下 第二十章:崛起三年(一)

  山贼老大干涩地问:“平胡王?”这个传奇的名字离他太遥远了,远到不能相信自己能的见到真人。山贼老大恍惚觉得今天就是死了也能去地府的时候吹嘘一下自己见过平胡王。但是转念想想,自己是被这样的传奇所杀。若是平胡王是正面的代表那自己不就是反派代表了吗?生死之间都能令人胡思乱想,可见这个平胡王三个字有多大的魔力。
  还泪淡淡地点了点头。山贼老大不知道该喜该悲,目不转睛的盯着还泪看,仿佛要把她看透看饱。 
  “为什么?”他一个小小的山贼怎么会引得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来对付。山贼老大觉得应该死得明白点,别等到了阴曹地府还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死。
  “康国将起,所以容不得你们。”攘外必先安内,一个国家想稳定的发展是容不得这些不安定的因素。山贼横行必然会影响到发展,所以留不得。还泪又继续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男子汉大丈夫,胡人杀来不思保家卫国,却只会欺负儒弱的百姓,留你们不过是浪费粮食。若是有本事山贼也能做得响当当,我若是山贼,绝不抢同胞的财物。有这个武力何不杀进草原掠劫一番,生当顶天立地,死当卧泣鬼神。尔等让我看不起了,所以该杀。”
  当还泪说到男儿在世当惊天地泣鬼神时山贼老大感觉自己的灵魂都在战栗。他这一生做了什么?而现在要死了,发现欺男霸女横行街坊到现在占据山头,这一切在眼前的人眼里是□裸的鄙视。她确实可以鄙视自己。甚至可以看不起天下的男人,更何况他这样的山贼只是过街老鼠,人家就是连鄙视都觉得丢了脸面。
  天下又有谁真的喜欢当山贼,在别人畏惧而厌恶的眼光生活。但是当走上这条道路就没有回头的机会。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哪个男子不希望自己成为如远征军一般的英雄,虽死犹生,名垂青史。
  山贼头子看着还泪,心中不由的生出卑微和惭愧来。一个女子撑起的是民族的脊梁,而自己这些男子却浑浑噩噩、虽生犹死。当这样的女子站在你面前对你说:康国将起,所以容不得你。山贼头子觉得自己无地自容,这种羞辱比这些年所受的加起来更深刻一万倍。
  山贼头子心里觉得平静和安然,这种平静和安然这些年从来没有得到过。在这生死之间竟然有这种心境就连他自己都觉得奇怪。仿佛回到小时候,他那个当兵的爸爸战死时他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军人。
  保家卫国,建功立业。使得将来康国的孩子都不会失去父亲。
  那时他几岁?自己都有点不记得了。但是梦想总是梦想,和现实差得很远。没有父亲的他很快就流落街头,不久为了生存就成了一个小混混。
  人变坏其实不需要理由。山贼头子自己知道他有无数次变好的机会,但是还是一步步的走到了今天。
  身后的厮杀声渐渐平息了下来。山贼头子没有回头,仿佛身后的人和事已经和他无关。他抽出随身携带的佩剑深深看了不远处的还泪。
  “平胡王,若有来世我定当成为远征军,追随你征战天下。”随即挥剑自刎。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那一抹残血使得还泪古波不惊的眼眸一阵叹息。“是条汉子,好好安葬了吧。”还泪对属下说。随即离开豫州,走之前特意吩咐了豫州牧好好安顿山寨上的老人、妇女和小孩。
  之后三年康国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
  皇帝即位后不久就颁布了一条例令: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开垦出来的荒地三年内不要交税,三年后只要收一半的税。百姓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大片的荒地成了绿油油的农田。
  第二条例令是个个城镇对商队的关税减半。这条例令大大的激发了商人的积极性,原本重农抑商的传统也有了些改变。关税的减半直接关系到商人往返一趟生意能赚多少钱。其实关税的钱康国朝廷收得更多了。因为这样赚得到钱,所以商人也越来越多。往返各大城邦的人也越来越多。总体上国库的收入更高了。
  这只是其中两条例令。三年来年轻的皇帝在和大臣们共同讨论下一共颁布了十九条国令。这十九条国令正是康国翻天覆地变化的主要原因。
  这些大动作在明眼人眼里可以推测出一个大概。康国在积蓄力量,将来也许会对胡国用兵。这仅仅想想就激动人心。具体时间他们不知道,只知道这些都是爆发前长时间的积累。
  康国本身就富裕,但是再富裕的国家都不能经得起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开垦荒地和减半关税的政策就是为了囤积粮食。为战争囤积粮食。
  这三年康国和殇国的交易日益平凡。用多余的粮食交换药材。然而这些药材流通到市面上的绝不是交易的总数。战争最需要的也许不是粮食,而是药材。康国和胡国的几次战争来看这点是显而易见的。有战争必然就需要大量的药材,轻伤员有了药材又是一个战斗力,而重伤的也能保住性命。
  药材的保存期很长,有的放个几年几十年都不是问题。现在药材这个难题也被解决了,康国有没这一战之力真的不好估摸。
  若是几年前朝廷备战要爆发对外战争,那百姓一定以为他们疯了。但现在不同,一个富裕而日益鲜活的康国在平胡王的带领下打败胡国也许不是神话。
  这三年不仅民事上的改变,军事上也不再如以前那样。还泪的那份练兵的方法经过远征军,经过五万禁卫军后就开始广泛应用在各个军队中。一份练兵方法使得一个国家的整体军事逐渐强大。康人不知道现在这支军队是否有能和胡国叫板的资格,但是今昔不同往日。
  一个民族有自尊有自信才能赢得尊严。一个民族只有拥有令别国不敢轻易进犯的军事力量才能不在马蹄下哭泣。人类世界如自然界一般都是强者生存,虽然不是食物的原因,但是人类好斗的天性就决定了如此。
  国与国之间没有仁慈。一切的仁慈只能建立在鲜血和屠刀下。康国年轻的掌控者们正在走一条祖先都没有走过的路。这条路还很远,但是他们不怕,因为他们还年轻。
  年轻有时就代表了勇气。
  




第四卷:平荡天下 第二十一章:崛起三年(二)

  在思想和文化上康国的变化更大。这一切的来源始于平胡王讲的一句话:“只有用客观的眼光回顾过去,用平和的眼光看待现在才能用更深远的眼光来展望未来。”这句话在平胡王著名的“十种品质”后再次引发热潮。在所有文人的思想还在为这句话呆滞时平胡王不经意间说出一句话让思想界陷入狂热中。
  “时时拷问自己的灵魂,在你死后是否能安息。”
  前一句是反思,后一句是拷问。
  许多文人如醍醐灌顶,失声当场。简单的两句话,但是康人何尝有这样的思考。他们更多的去专研书中的知识,希望把前人留下来的东西弄通弄懂。等这些东西都学完了已经年华老去。又有什么时间去想过去现在和将来。又有什么时间来拷问自己的灵魂。
  这个年代,人的思想太过单薄,以至于这简单的两句话流传出来后就成了至理名言,并且在文人的圈子中刮起一道旋风。自然,而今的还泪身份地位不同,要是这句话出自于一个无名小卒,估计不要说旋风,就是空气的震荡都没有。然而因为名人效应和这两句话本身所包含的思想使得
  远征学院作为现今的文坛泰斗首先开始讨论他们校长的这两句话。他们开始对康国近几十年甚至近百年国家的重大事件和政策开始研究,逐渐发现很多政策和大事件上高层处理的错误或者是失误。这些错误和失误给康国造成巨大的影响,在今天来看还是有很深远的意义。但是当时并没有发现和引起反思。而今来看这种失误完全可以避免的。而研究的目的就是保证以后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而在这点上年轻的朝廷高层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宽容。
  远征学院所提出的问题是在质疑几十年前朝廷的决策。那些是皇帝祖祖辈辈所制定的东西。以康国的开放不至于会有什么文字狱的东西,但是言论还是有限制的,一些处罚还是少不了。当时许多人都在观望,看朝廷对远征学院的态度。但是他们很快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