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的生活
“老贵人。。。〃
“娘娘……”
两人同时出声,又同时止声,稍时,相视而笑,慧珠先道:“皇上的情况怎么样了?你也看治了两个多时辰了。”老氏福身回道:“婢妾已施了针,方才皇上呕吐了黄痰等泻物, 最难一关已过。以后七日内,婢妾会每日前来施针。如此,再配以相应的汤药,将养一月,便可痊愈。”
闻声,慧珠喜极而泣,忙拭了眼角泪花,可又想起折寿的事。高兴一去,又添忧虑,再出声相问,语气里多了丝小心翼翼:“先前不是说皇上有可能折寿,那现在呢?”老氏沉静 的面容上忽闪黯然,两弯蛾眉紧紧蹙起,思量许久,才轻声一叹道:“皇上此病来得又急又快,全无征兆,可见其深埋已久,许是多年前患过的恶疾所留的隐患,再加之皇上心有郁结,才会重至如此。至于折寿,便已是必然。”
语毕,见慧珠面上唰的一下惨白如纸,老氏忙又说道:“娘娘无须太担忧,虽是折寿,其实至多一年。只是已伤了身,日后切忌勿让皇上忧思,或是遭受过重打击,与寿命折损定是无碍。”说完,二人皆是心下一沉,让胤禛心思勿重,怕是难于登天。
沉默之间,只听一宫娥叫道:“皇上醒了!”慧珠、老氏惊喜瞬间一闪,转身就往床榻赶去,却临至脚榻处,二人不约而同的止下步子,望着榻上刚刚睁眼的胤禛犹豫不前。
“咳咳……熹妃……咳咳”胤禛虚弱的半撑着坐起身,黯淡无光的双眼微微侧目,视线若有似无的落在慧珠身上,可刚开口唤了一声,就是一阵咳嗽。
一听胤禛唤她,慧珠不怠犹豫,也顾不得一旁的老氏,立马上前来到床榻前,一把握住胤禛伸过来的手,又用空着的左手扶着他靠着床柱上,一面为之顺捋着背心,一面累声问道 :“皇上您好些了吗?还有哪里不舒服……”
老氏失神的看着眼前的一幕,良久,方苦涩一笑,道:“皇上醒了,婢妾去看看汤药准备的如何了,再和外面的太医商讨下皇上的病情,请娘娘容婢妾告退。”听言,慧珠忆起身后的老氏,手里的动作一僵,又低头看了眼病重的胤禛,终是摒开杂念,回首扬了抹笑道:“有劳老贵人了。” 老氏神情难窥,只见她微福了福身,便转身离开。
“熹妃,朕……要水。” 胤禛气喘的说话声,打断了慧珠久久的凝视,收回视线,忙让宫娥兑了温水过来,亲自伺候胤禛用了半杯后,就要伺候他重新躺下。
这时,胤禛却突然抓住慧珠的手腕,努力维持一丝清明,问道:“弘时他……”不待说下去,慧珠忙打断道:“弘时的事,臣妾已经吩咐下去,十二弟自会看着办的。而皇上‘只是’昨日受了暑热风寒侵袭,今日在榻上躺了一日……后面还得好好将养才行。至于明日的早朝,臣妾已命人下去传话了,暂时免朝,若有重大事就让十三弟处理,皇上安心养病 就是。
说着,一抬眼就对上胤禛凛冽的深眸,慧珠心下一憟,下意识的解释到:“臣妾越矩了,还请皇上怪责。”掩去眼里的精光,生硬地扯了扯嘴角,勾勒出一抹浅淡的笑容,道:“
恩,朕放心,你做的很好。”
慧珠一怔,随即展颜一笑,又至小半个时辰后,服侍胤禛用了汤药,再见他乏力的睡下,这才让老氏、院首复又给胤禛诊看了脉。待一切处理妥当,已是三更天将阑,慧珠让宫人领了四名太医去偏房休憩,尔后便单独对老氏谢道:“今儿,多亏了老贵人相助,皇上才能渡过难关。这你也忙了一大宿了,就先回去休息吧。不过至于皇上的病情,还望老贵人能守口如瓶。
老氏明白其中深意,自是福身应了,随后却又不肯离去,反是欲言又止;慧珠见状,便道:“老贵人可是有话要同本宫说?”老贵人低头思索了半会,抬头说道:“还请娘娘借一步说话。”果真有话要说,慧珠心头闪过一丝疑惑,倒也依允了老氏的话,屏退左右,单独相谈。
第302章 心思
一时宫人各自退去,室内一息无声。慧珠精神疲乏,实难陪着老氏继续耗时,遂有心打破彼此间的沉默,正待欲启口而言,却听一声幽幽叹息传来,忙打眼看去,就见老氏颦蛾转身相对。
老氏许是也未料到一瞬便与慧珠四目相交,微怔了怔,忽又展眉开来,和煦一笑,道:“娘娘与婢妾所想不同。”慧珠见对方友好一笑,也不吝啬笑颜,回以一笑,莞尔道:“是好是坏?可千万别是佞妃的印象就行。”
一听此言,老氏笑容僵硬住,半日不言语。慧珠也窘然当场,没想到一句玩笑话还一语成真,转念一想,又好笑老氏竟如此不善掩了情绪,倒是深宫中难得,于是出言解了尴尬,话归正题道:“皇上那离不开人,本宫闲时不多,老贵人有话直说无妨。”
皇上——老氏清澈的双眸黯淡下去,有不知忆起何般过往,似水平静的面容上漾起浅浅的喜悦,神情亦显出淡淡的向往,随之旁若无人的循着记忆,缓缓说道:“姑祖母去世前一年身子已不大好,却怜婢妾无根孤女难在深宫立足,便开口求了先皇。当时前理亲王(废太子允礽)因霸民间女子,又政事有误,惹先帝不快。待他得知姑祖母所求之事,便存了讨好先帝之心,欲纳婢妾为庶福晋。婢妾深知前理亲王秉性,自是不愿,而姑祖母也不愿婢妾嫁于他。可奈何他先开口所求,先帝又素来宠他,无奈之下,姑祖母只好求了先进的皇后娘娘,接了婢妾去雍和宫小住。”
慧珠越听越是疑惑,不解老氏为何对她说这些曾年旧事,又纳罕苏麻喇姑去世前一年,正好是自个儿入雍王府当格格的时候,那怎么没听说过她的事呢?而她又为何去寻了胤禛庇护?若是没记错,当时的胤禛是依附允礽的,又怎会······
老氏似看出慧珠心中疑惑,微微一笑,又道:“娘娘可能不知,除了履懿亲王(允掏)是姑祖母抚养长大,其次与姑祖母关系最亲的便是皇上。那时,每隔上小段时间,皇上总会去看姑祖母,听姑祖母讲禅论佛,婢妾与皇上也因此比较熟识,当然乐于去了雍和宫。且皇上当时是为前理亲王办差,婢妾去了雍和宫,他也不能强娶了婢妾。”
说到这,老氏顿了顿,再开口说时,嗓音里却蕴藏着几不可察的愁绪,道:“当年,时逢选秀,婢妾又是三月份住进雍和宫,按当时的情况,十有八九婢妾该指婚给皇上。可七月间,婚旨下来,是年皇贵妃和娘娘您被指给皇上。而婚旨的第二日,姑祖母就派人接婢妾回宫,说是婢妾年龄尚小,先皇允了,不予婚配。如此,兜了一圈,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言及此,老氏不再多言,脑海中的思绪已然纷杂,陷入当年的一番谈话。姑祖母老迈的双手握住她,叹息道:“孩子,是姑祖母对不起你,皇上是不会允许兄弟相争的事出现,姑祖母当时欠考虑了·····你就一直陪着姑祖母吧。”
当年的那番话清晰彷如昨日,每当午夜梦回之时,总是闯入她的思绪间。毕竟是那几句只言片语,注定了她前半生的守灵。也让她彻底死心,孤独的在陵寝生活了二十多年,以佛学艺术陪伴她枯燥的人生,也幸亏习得佛学医术,让她为当地百姓治病以解孤寂的同时,也给了她重返京城的希望。
可现在多年的愿望得以达成,才发现早已是物是人非,她又何必执着?
慧珠听完老氏所说,一时心中滋味难辨,半响,只虚应了场面话道:“老贵人与皇上有缘,经磨多年,终在一起了。”言不由衷的话一道出,慧珠心下一阵暗恼,肚内更是腹诽不已,胤禛的话果真不能相信,真是没想到,在她入府以前,倒有这一番插曲。
老氏冷不丁慧珠竟说出这话来,不由一愣,又诧异的盯着慧珠面上,暗一琢磨,“哧”的一声轻笑道:“娘娘误会婢妾的意思,婢妾之所以对娘娘说这些,是因娘娘让婢妾看清了现实。”说着,目光调向渐白的天际,道:“京城不属于婢妾,后宫更不是婢妾的归属。因此,待皇上痊愈后,婢妾会求皇上恩准,重回新城为姑祖母守灵。”
慧珠闻言大诧,难道胤禛所言非虚,可她明明感觉到老氏对胤禛有情。疑惑一闪,惊诧之余,慧珠竟脱口就道:“以本宫看来,你对皇上有情,此次有救驾有功,理当会留在园子。”话语未落,忙噤声不言,她此言实在过于唐突,故忙道:“本宫失言了,老贵人见谅。”
老氏不在意的摇头笑道:“娘娘无须自责。而婢妾做如此决定,不过是私心所为。”她终归是回京晚了,他心里已住不进她,与其成了他众多发人国的一位,还不如隐藏她其实被告迫守灵的秘密,让她有别于后宫其他的女人。决定一下,老氏回身一笑,意味不明道:“已有人在他身边,再无多余的位置与婢妾,婢妾不如归去,守住心中一方净土。”
“他”所指何人,不言而喻,慧珠心里忽的一酸,再品老氏之话,不禁心神一晃,接口道:“人的欲望颇多,稍一不察,嫉妒怨恨便会蒙蔽心智。有时控制不得时,唯有远离,才能避免沦落。”
老氏听得如此一方言论,怔怔的盯着慧珠直看,许久忽的一阵摇头轻笑,眉梢间最后一缕挥之不去的落寞,大有“一笑泯恩仇”的架势,已是不见踪影,整个人为这一松,轻快道:“娘娘与她们不同,能得皇上倾心,实属理所应当。”
慧珠真愣住了,有些跟不上老氏思绪辗转。
老氏见慧珠面上神情,又是一笑道:“娘娘莫怀疑,婢妾所言当真。试想,皇上让婢妾回来的初衷只有皇上与婢妾得知,而皇上却将此事独告与娘娘,可见皇上对娘娘的信任。再说方才皇上清醒之时,正是意识模糊之际,却一开口便是叫得娘娘。难道娘娘还有所怀疑吗?”
说完见慧珠并不相信,于是老氏又道:“婢妾起初对娘娘有所误会,是受他 人所惑。至于‘他人’全是嫉妒娘娘之人,而她们之所以嫉妒,便是皇上待娘娘 不同所至。娘娘若是不信,可细细一想,婢妾所言是否属实。”
慧珠不知老氏意欲何为,也不吭声,只是含笑听着。老氏心下一叹,只道解 铃还须系铃人,他们之间又岂是她这个外人可以插足,遂不再谈及,另道:“皇 后和裕嫔都是难得的温和之人,可惜她们却是后宫中的女人。”一面说着,一面 觑眼看去,见慧珠眼里闪过了然之色,晓是她是明白人,也就言尽于此,福身告 退。
慧珠心头乱入麻,也不挽留老氏,一径走至床榻边坐下,望着睡的极不踏实 的胤禛,任由思绪飘散开来。胤禛待他如何,她不是感觉不出来,仍是哪一个原 因————害怕!可是如今,连让她生出忌惮的老氏都看出一二,她又如何再自 私的自顾不前……
正满腹心思之间,听得胤禛痛吟一声,忙定睛一看,隔了半会,见胤禛又入 了睡眠,心里一安,索性也不收回视线,仔细拿着目光打量好些月未留心的面庞 。
此时,天尚未大亮,屋室还是很黑,只有一旁琉璃罩下昏黄的灯光照耀。就着微微的亮光洒下来,使得胤禛面上冷硬的线条也柔和了几分,但即使如此,他眉梢间的自威气势也依然震慑人心。看着看着,慧珠不觉被这股气息吸引,鬼使神差的伸出手覆上了胤禛的额头,再一一划过他棱角分明的面庞。
宽广的额头,是老人们常说的天庭饱满,是为福相。浓黑如墨的眉,直入鬓角,隐隐显出一股霸气。再往下是高挺的鼻梁,此时因为病症,正冒着虚汗。最下便是他时常紧抿的薄唇,许是长年累月的紧紧抿着,唇角两边已有些下垂,显出两条不深的纹路。
看到纹路,慧珠视线忙又移至胤禛额头、眼角两处,打量片刻,不由会心一笑,男子比起女子老的慢,想来还真是如此。之间胤禛额头上的皱纹并不明显,不过区区一条抬头纹稍事深了些,至于眼角的细细纹理,亦是近处可以看的清晰,平时对视而看,只觉如点漆的眼睛配上眼角的细纹,使之越加深邃。
这般一看,胤禛倒是相貌堂堂,歧视灼人,难怪诸如年氏、老氏的女子,也暗自倾心。只是不知少年稚气的他也是这样吗?永远以一张严肃冷酷的面容示人。
实难想象得出!慧珠摇摇头,心里竟为此升起一丝淡淡的遗憾,可惜他们相遇的时候,他已二十七,她却十一。若是乌拉那拉氏或是宋氏她们,该是见过青葱岁月的胤禛吧。
思绪掠过脑海,慧珠猛的一个起身,继而又懊恼的拍了拍脑袋,这一忙下来,怎忘了将胤禛病倒的事传给乌拉那拉氏了!好在此时时辰尚早,倒是还来得及。于是,慧珠忙唤了宫监进来?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