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见证抗战真实历史
面的频道上,对蒋介石说,〃 听听美国的消息,就可以证实日本的消息是否可靠。
〃 美国华盛顿广播电台突然中止了小夜曲,传出男播音员的声音说:〃 新闻公告,
美联社华盛顿12月7 日电,罗斯福总统发表声明说,1941年12月7 日,这是个叫
人永远不能忘怀的可耻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日本帝国主义海军突如其来
的但蓄谋已久的袭击……〃 宋美龄向蒋介石翻译了这个内容。蒋介石突然仰面哈
哈大笑,兴奋地大声说:〃 我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我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蒋
介石为何对日本入侵美国珍珠港表示出如此的幸灾乐祸?又为何将此与中日战争
联系在一起,从中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自〃 九。一八〃 事变以来,中国政府向美国多次求援,一直遭到美国政府的
冷淡拒绝,这使蒋介石心中不快。更让蒋介石气恼的是美国政府还向日本进口钢
铁、汽油、橡胶等军需物资。珍珠港事件发生,日本公开向美国宣战,自然而然
地将美国推向中国,美国与中国必将成为一个战壕的战友,中国不再孤军作战,
这是令蒋介石高兴的一个方面。另外,美国、英国在经济、军事上均超过日本,
有美英参与抗日行列,这样,中国战场意义也就水涨船高,成了国际反法西斯战
场的一部分。中国便可以从租借法案物资中,能分配到更多的东西。美国的飞机、
大炮、枪支、弹药及美元、英镑会滚滚而来。这么一幅美好的图画,怎么能不让
蒋介石激动和兴奋呢!另外,与英国人争论已久的中国军队入缅作战一事,随着
珍珠港事件的发生必然会迎刃而解了,这又是一件让蒋介石兴奋的好消息。
第二天上午,蒋介石在黄山官邸的会客厅内,会见了苏联大使潘友新、美国
大使高斯、英国大使卡尔。他就太平洋战争爆发,向他们表明自己抗战到底的决
心,并当面向他们递交了一份备忘录。蒋在备忘录中建议中、美、英、苏、澳
(英自治领)、荷兰五国,立即建立军事同盟国,以一致对抗德、日、意轴心国。
美国大使立即表示愿意促成此事早日办成,并建议将中、美、英、苏、荷、
澳(英自治领)五国的联合军事行动谈判地点设在重庆。蒋介石欣然同意,要高
斯马上向罗斯福总统请示报告。
太平洋战争刚爆发,罗斯福忙得焦头烂额,无法抽空来中国重庆开会,他分
别回电给高斯和蒋介石,同意此提案,因中国战场是东南亚主战场,请蒋介石主
持召开国际性会议,由高斯代表他参加会议。
12月20日,具有历史意义的五国军事代表会议,在重庆如期召开了。经过协
商,由国民党军令部长徐永昌写出五国协作战总方略。拟在1942年7 月,以美国
海空军以及中国陆军为主攻,英国海空军、苏联陆军为助攻,先扑灭敌方空军,
取得制空权,然后再对日本本土及中国东南地区,以外线作战攻势向日本帝国实
行合击。同时还确认中国同英国、缅甸、印度、马来西亚合拟的防御草案生效。
中国军队可在适当时机入缅作战。但是,由于组织工作没有跟上,中国军队入缅
的时间表没有排定。
半个月后,美国和英国的首脑在华盛顿举行了一个代号为〃 阿卡迪〃 的会议。
会议决定成立中国战区,以管辖中国、越南、泰国的对日作战。经罗斯福推荐,
征得英国首相丘吉尔同意,由蒋介石担任中国战区的总司令。
消息传到重庆,蒋介石对他新添的中国战区总司令一职,毫无谦让之意,觉
得理所当然,非他莫属。蒋介石接受这个职务后,考虑到如果中国战区内没有英
国人、美国人参加战区司令部工作,我这个总司令不就是光杆司令吗?你们美国
不来人也可,但总要有所表示,在物资上有所支持吧。为了更好地落实美国的援
助物资,他打电报给在美国的大舅子宋子文,要他向罗斯福提出,要一名美国高
级将领来中国担任战区司令部参谋长。其目的有三:一是由美国人来当参谋长,
才能体现中国战区的国际性;二是中国战区包括东南亚国家,东南亚有英国的属
地和军队,美国人不来,蒋介石担心指挥不动,纸上谈兵的中国军队入缅作战一
事,至今还束之高阁,要想顺利实施,必须有美国人从中调解;三是由美国人当
参谋长,可以直接向美国政府要钱要枪要炮,只有这样才能名正言顺、理直气壮
地伸手。说到底,蒋介石要美国人来的目的,是为了一个字,这个字就是〃 钱〃。
罗斯福当时也很想派一个人去中国战区工作,不过,他的动机却与蒋介石不一样。
罗斯福认为,美国肯定要向中国战区拨款,也要支援数量可观的武器装备。这些
款子和武器装备是美国纳税人的血汗,他不想像败家子一样,大手大脚地花这笔
血汗钱,必须派一个既懂军事指挥,又会搞经济核算的当家人去中国,为美国人
管理好这些款子与物资。
罗斯福把物色人选的任务交给了陆军部长史汀生和参谋长马歇尔。两人商量
后,物色的第一个人选是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德鲁姆中将。可是,当他俩找德鲁姆
谈话时,狂妄的德鲁姆提出了十分苛刻的条件:必须让他带两万军队、500 架飞
机、30艘军舰到中国。并说,如果不答应这个要求,就请他们另请高明。
史汀生向他反复说明,美国军队的数量少,无法抽人去中国。再说,中国战
区并不缺部队。美国派人去中国,主要的任务是协助蒋介石指挥东南亚作战,监
督中国军队用好美国的援助经费和武器装备。
德鲁姆不听这一套,十分生气地说:〃 我一个堂堂的集团军总司令去中国,
难道就是去管管那些钱物吗?如果是这样,我的太太比我会算账,不如派她去算
了!〃 史汀生和马歇尔哑口无言,摇头叹息,他们只得另选他人。
他们物色的第二个人选是史迪威。
史迪威曾经担任过美国驻华大使馆的武官,在中国19年。抗日战争初期回到
了美国。他讲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对中国的最高领导也很熟悉,尤其与中共领导
周恩来、叶剑英关系密切。他们在考虑史迪威时,担心他只是个陆军上校旅长,
职务和军衔略低,派他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蒋介石可能会拿他不吃劲,很可能
会给协调中美关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他们将想法报告给罗斯福,罗斯福却觉得史迪威很合适。因为,在他看来,
职务和军衔不成问题,需要多高的职务和军衔提一下不就成了。于是,他将史迪
威一下子提到了陆军中将的职务。
史迪威升官晋爵,受命离开美国赴中国就任时,史汀生向他传达了罗斯福总
统交给的任务:(1 )协调中美、中英三方面的关系,促进中国军队及早入缅作
战;(2 )与英国驻华使馆联络,要英国军队积极配合中国军队作战;(3 )尽
量分配好、使用好美国援华的每笔款项和军需物资。
史迪威正在飞往中国的途中,蒋介石收到了国民政府驻美大使馆发来的电报,
电文中说,史迪威即将来华,史迪威的职务和权限是:(1 )美军驻华军事代表
;(2 )在缅中美军队司令官;(3 )对华租借物资管理统治人;(4 )滇缅道
路监督人;(5 )在华美国空军司令官。
蒋介石看后,气得将电报撕了个粉碎,咬牙切齿地对宋美龄说:〃 我要的这
个参谋长,仅仅想让他起个联络员的作用,是想通过他向罗斯福要钱的,不是要
一个管家婆来的。〃 宋美龄想了想,劝道:〃 史迪威已在途中,生米煮成了熟饭,
我看也不要再改变了。他是代表罗斯福来的,我们不看僧面看佛面吧。再说,人
是可以改造的,我们可以改造史迪威嘛。〃 〃 改造?〃 蒋介石大惑不解。
〃 是啊,〃 宋美龄充满信心地说,〃 清人入关后,不是被汉人同化了吗?我
们几万万同胞难道就同化不了一个史迪威!〃 宋美龄言之有理,蒋介石没再说什
么,立即吩咐军令部向在昆明、云南的第五、第六、第六十六军下达命令,组成
中国远征军,由同盟国中国战区参谋长J。W。史迪威和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卫立
煌率部入缅,支援英军作战。
这些部队接到命令后,纷纷向滇缅边境的畹町镇会合,2 月底,10万远征军
踏上了滇缅公路。他们身穿草绿色军装,背着斗笠,足登草鞋,个个斗志昂扬。
这10万人走的时候浩浩荡荡,没想到一大半人死在了异国他乡。
中美英三方约定,在腊戍开会协调作战方案。1942年3 月3 日,蒋介石偕夫
人宋美龄从昆明乘飞机,到达缅甸的腊戍。
腊戍是缅甸北部掸邦山脉一镇,远离中国云南185 公里,滇缅公路从这里经
过。
蒋介石夫妇来到这里,英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在彼特酒家招待了他们。第二天
上午,史迪威也来到这里。下午,中国远征军的主要军官也来此接受战斗任务。
该来的都来了,蒋介石召开会议,将英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和中国战区参谋长
史迪威介绍给中国军官们。然后说:〃 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我们
组织了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司令长官部,下辖三个军:第五军军长杜聿明、第六
军军长甘丽初、第六十六军军长张轸。三个军共10万人,武器装备有大炮、坦克。
〃 说罢,他补充说,〃 原本由卫立煌将军担任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长官司令,因
他另有任务,这一职务暂由副司令长官杜聿明担当。〃 先行入缅了解情况的商震、
林蔚,分别介绍了日军入侵缅甸的情况。史迪威在途中也搜集了不少日军入侵缅
甸的资料。所以,听了商震和林蔚的介绍后,他走近地图,用汉语说:〃 现在敌
情极其严重,3 月8 日中午12时,日军攻占了仰光,保卫仰光的英军毫无战斗力,
一枪不放就放弃了仰光。现在日军正沿滇缅公路向北追击英军,滇缅公路全长963
公里,已被日军占了一半。〃 他扫视大家,急切地说,〃 当务之急要由中国远征
军到同古拦截才行。〃 史迪威将目光投向蒋介石说,〃 现在英国没有战斗力,保
卫滇缅公路的任务就全靠中国军队了。我建议马上派一个师兵力抵达同古,蒋先
生觉得如何?〃 坦率的史迪威把英军总司令亚历山大说得无地自容,满面通红地
低着头。蒋介石看史迪威不顾及英国人的面子,让英国人难堪,这令他心中十分
畅快,觉得史迪威为中国人出了一口气,开口说到:〃 英国人还是很厉害的,当
年八国联军火烧中国的圆明园,在中国大肆抢劫,主凶就是英军。他们这次被日
本人追杀,丢了面子,可能是对这里的地形不熟悉吧。〃 亚历山大经蒋介石这么
一挖苦,更是如坐针毡。这时,宋美龄觉得蒋介石做得有点不妥,便站出来打圆
场,她向史迪威指指身边的第二○○师师长戴安澜说:〃 史迪威将军,这位是中
国远征军的先行师师长戴安澜,你就向他下达作战任务吧。〃 史迪威的眼光投向
戴安澜。戴安澜连忙起身,向史迪威敬礼说:〃 请将军下达战斗任务!〃 蒋介石
为了体现自己的指挥权,不等史迪威开口,抢先说:〃 戴师长,你们师什么时候
开到同古?〃 本来面向史迪威的戴安澜一个急转身,面朝着蒋介石,〃 啪〃 地立
正,大声地回答说:〃 报告委员长,我们二○○师六○○团和第五军骑兵团,今
晚可以向同古开进,由铁路运送,两天之内便可到达同古布防。〃 史迪威对蒋介
石的行为稍有感触,但大敌当前,听了戴安澜的回答后,指着地图对戴安澜说:
〃 从地图上看,同古有座大桥,最有效的阻击办法就是炸桥。有把握炸桥吗?炸
了桥后再坚守同古,你有把握吗?〃 〃 将军放心,我们有把握!〃 戴安澜回答。
蒋介石挥着手说:〃 那你马上回部队指挥打仗吧。你们师这一仗是出国第一
仗,一定要打胜,让美国朋友、英国朋友看看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蒋介石自信
且自豪地说,眼睛看了看亚历山大和史迪威。
戴安澜腊戍师部,向全体官兵传达了蒋介石、史迪威的命令,率领全师坐上
火车,急如星火地赶往同古。
同古位于缅甸南部平原,处于庇古与曼特勒之间,距曼特勒190 里,是缅甸
的中等城市,滇缅公路穿过同古城,是日军北上必经之路。当时缅甸首都仰光已
失守,同古在军事上成了重镇。
戴安澜派出侦察兵前往同古,了解情况后,得知原来英军有一个师保卫同古,
英军听说日军到了仰光,吓得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