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氏家族全传





  10月18日,孙中山正式任命蒋介石为东路讨贼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并在此后给蒋的亲笔信中再一次强调蒋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兄能代我在军中多持一日,则我之信用可加多一日。”
  蒋介石取信于孙中山,当然不是因为“间关赴难”这一件事。但是,至少是通过这件事,使孙中山更加信任并且倚重蒋介石了。
  4.黄埔起家,东征奠基
  广州蒙难,蒋介石“间关赴难”之后,孙中山先生痛定思痛,总结出两条经验。一是必须要建立自己的军队,即建立一支忠实于国民党,且由自己所最信任的党员直接控制指挥的军队;二是认识到,蒋介石是自己最可信赖的人。
  公允地说,孙中山先生这两条经验,头一条是很正确的无论是什么党,要想夺取政权并巩固政权,就必须拥有一支自己的军队。理论上讲,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也曾有过这方面的论述,所以这是真理,不容怀疑;而后一条则是孙中山先生的失误了。蒋介石是个什么样的人,孙中山并没有看透。或者也可以这样说:孙中山先生没有料到蒋介石日后会变质,会叛变革命又背叛了自己。如果孙中山先生预知身后发生的事,那么他是绝不会信任蒋介石,依赖蒋介石,甚至把军队的摇篮也交给蒋介石去编织的。
  正确的决定交给了一个不该信任的人去执行,正确也就难免变成错误了。
  1924年5月,孙中山正式任命蒋介石为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军校校址在黄埔,故又称黄埔军校。
  关于办军校,创建自己的军队这件事,其实早就开始酝酿了。1921年,孙中山先生在桂林曾与当时苏联政府派到中国来协助工作的代表马林进行会谈,那时,马林就建议孙中山对国民党进行改组,并创办军官学校,为国民党自己的军队培养干部。1921年末,刚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也曾建议孙中山组建军队,并对孙中山的“联甲倒乙”的军事策略提出不同意见。经过这些前期酝酿,孙中山于1924年初在改组国民党的同时,也开始着手筹备建立陆军军官学校。最初,孙中山是想委派许崇智为黄埔军校校长的,国民党前上将刘峙曾撰文介绍过这段史实:
  “……起初孙中山先生想要粤军总司令许崇智兼军官学校校长,负责筹备,但许崇智力不从心,一切委之于上校参谋陈翰誉,陈是我们保定的同期同学,目空一切,骄纵自私,处事多失公平,致为各方不满。
  蒋介石原为粤军总司令部的参谋长,被调到大本营代理李烈钧的参谋长职务,后奉派到苏联考察军事,回国奉孙中山先生之命,任黄埔军官学校校长。”
  委派许崇智为校长,应当是1923年底的事。许崇智“力不从心”,陈翰誉又“骄纵自私”,用今天话说,“都不是办事的衙役”。所以,孙中山于1924年1月24日委派了蒋介石为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的委员长,下辖委员七人,许崇智此时已经连委员都不是了。这七个人是:邓演达、沈应时、王柏龄、张家瑞、俞飞鹏、林振雄、宋荣昌。
  当时的蒋介石,可能还没意识到当上军校校长将对自己有多么大的实惠。所以,开始时他对这件事并不怎么热心,相反还曾在筹备工作进行当中闹过一次“辞职风波”。关于蒋介石这一次辞职的经过,叶剑英曾在回忆文章中提到过:
  “中山先生决定办黄埔后,便叫蒋介石负责筹备工作,我那时候是第二师的参谋长。廖仲。冶先生邀我参加黄埔军校的筹备工作,于是我就暂时离开了第二师参加了筹备处工作。当黄埔军校的校舍已快修好,上海正进行招生考试、广州也进行招生的时候,有一天,蒋的英文秘书王登云突然召集筹备人员说:“蒋先生已决定黄埔军校不办了,筹备处马上解散。当场还宣布了每个人发多少遣散费。那时,筹备处的人大多是蒋邀请来的。听了后便想散伙。可是我与邓演达坚决反对。另一部分也表示了怀疑。因此决定问廖仲恺先生的意见。可是那天适逢廖先生去象山县开农民协会去了,我们便等他回来。三四天后,廖先生回来了,他对我们说:“应该了解,办黄埔军校是党要办的,而且一定要办成。我们中间有不少人是蒋先生邀请来的,你们应该以君子受人以德的态度帮助蒋先生。如果党要办,蒋先生不要办,或因此办不成,蒋先生要开罪于党,将来他如想回来再参加革命,怕也很困难了。所以筹备工作要照常进行。那一次是蒋因为个人闹意见,悄悄去了上海,后来中山先生表示要别请他人,他才回到黄埔来。当时真正懂得中山先生建军思想的是廖仲恺先生,而不是蒋介石”。
  1924年2月8日,蒋介石召开校务筹备会议,2月10日正式分配各省区招生的名额,可是,正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他又于2月21日突然向孙中山提出辞职。蒋介石这一举动,实在是不可理喻。
  当时,孙中山和廖仲恺真正是“以君子爱人以德的态度”对待蒋介石的突然辞职的,2月26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给蒋介石复函,说是奉孙中山之批复,对蒋介石辞职的请求“碍难照准”。2月29日,孙中山又致电蒋介石,批评他“辞呈未准,何得拂然而行?”3月2日,蒋介石复电,向孙中山解释自己辞职的原因是“受人妒忌排挤,积成嫌隙”,并表示立即返粤,收回辞呈。此期间,廖仲消也先后三次致电蒋介石,催他返回。在孙中山与廖仲他的教育、挽留下,蒋介石才又回到任上。
  5月3日,孙中山特任蒋介石为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6月16日,陆军军官学校举行了开学典礼。黄埔军校共办了七期,从第五期起,由于北伐战争的需要,一部分学员先期随军参战,于武汉毕业。其余学员后被调往南京举行毕业式,并集体宣誓反共。黄埔军校这一国共携手合作的产物,最终成为蒋介石培养反共军事干部的基地。蒋介石的发迹,也正是从办军校才算正式开始的,利用当校长的机会,蒋介石逐渐培植了自己的军事力量。
  诚然,蒋介石在办军校最初的几年中,的确也表现出十足的干劲和励精图治的精神。他提出的“黄埔精神”,其精髓是“杀身成仁”。他自己则严以律己,不吸烟、不饮酒、不喝茶、不蓄发,还经常在早晨起床号吹过之后,直闯教官、学员的卧室巡视,对睡懒觉的人予以严厉训斥。
  这一时期,是蒋介石在政治上表现最激进的时期。他在公开的讲话中经常带头喊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的革命口号,俨然是一个反帝反封建的勇士。
  1924年中秋节,蒋介石对黄埔军校全体师生说:“现在我们生在这个乱世,是个最不幸的事。我们的国家,已经衰弱不堪;我们的党,也是积弱不振。所以我们今后要特别努力奋斗,来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以雪我们国家以前被人压迫的耻辱”。
  “五卅”运动后,广州发生“沙基惨案”蒋介石发表演说,慷慨激昂地说:“现在已到了和帝国主义者决斗的最后五分钟”。
  蒋介石在政治上的这些表现,使他在黄埔师生和公众心目中有了一个“左派”的形象。但是可以肯定地说,他当时的言论并不代表他的思想。就任黄埔军校长以前,蒋介石曾奉派直苏联考察,考察归来,他的心底已经扎下了反共的祸根。所以,他当时的形象也不过只是“形象”而已。
  政治形象的树立,使蒋介石在广东革命根据地声威日隆。而当时形势的发展变化,又恰恰给了蒋介石一个崭露军事才华的机会。
  为了巩固当时的胜利果实,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广东革命政府决定东征讨伐陈炯明,以期彻底打垮陈炯明的部队。
  东征之前的1924年10月,广州发生了商团叛乱,当时,蒋介石奉孙中山的命令,参加了平定这次叛乱的行动。10月14日,孙中山发出大元帅令:“兹为应付广州临时事变,在未平靖期内,所有黄埔陆军军官学校、飞机队、甲车队、工团军、农民自卫军、陆军讲武学校、滇军干部学校、兵工厂卫队警卫军,统归蒋中正指挥,以廖仲恺为监察,谭平山副之”。
  广东革命政府在平定商团叛乱之后,尚未及喘息,又值军阀陈炯明乘孙中山先生北上之机,自封为“救粤军总司令”虎视眈眈,准备大举进攻广州,恢复他在广东的军事统治。在这种情势下,广东革命政府遂于1925年1月15日做出决定,由粤军、滇军和桂军组成东征联军,兵分三路以粤军许崇智为右翼军,滇军杨希问为左翼军,桂军刘震寰为惠州攻城军,挥师东进,征讨陈炯明。这次东征中,蒋介石率领黄埔学生军(由两个教导团加上军校第二期学生及第三期入伍生第一营组成)作为粤军的先锋队参加作战。1月31日,蒋介石在黄埔军校本部下达命令:“一、东江敌情及友军状况如贵官所知(即联军作战计划及训令)。二、本校全部决于二月三日在虎门寨附近集结,待命出发。三、教导第一团(欠第一营),务于二月一日午前八时由本校出发,用船舶输送,向沙角前进。到沙角后,会同第一营限于二日在大怀德、北栅一带集结完毕。四、教导第二团务于二月二日午前八时由本校出发,用船舶输送,向太平圩前进,限当日到达白沙附近集结完毕。五、学生队炮兵第一营、校本部,于二月三日午前八时由本校出发,用船舶输送到虎门寨、太平圩一带集结。六、给养由各团自办。七、余现在本校,二月三日率同校本部向虎门前进。”
  此次东征,自2月1日至3月23日,在不足两个月的时间内就打垮了陈炯明的主力部队三万余人,联军占领了潮州、梅县等地,迫使陈炯明部队退到了江西和闽南。此次东征的胜利,决定因素有二。其一,东征军的主力部队黄埔学生军内的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们作战勇敢,成为全军的榜样,起到了骨干作用;其二,海陆丰一带的农民在中共党员彭湃的领导下积极配合革命军作战,担任扰乱敌人后方、牵制敌军、给革命军当向导和后方运输等工作,有力地支持了革命军的军事行动。除前述两种因素外,也不能否认蒋介石本人的作用。当时作为黄埔学生军统帅的蒋介石,在许多重要战斗中都是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先后共发出各种作战命令、手谕、电话、训示、告诫及临时紧急处置计60多次。下面,分别就蒋介石在东征历次战斗中所下的命令及处置作一简述:
  (1)肃清广九路的战斗。
  根据蒋介石1月31日的命令,黄埔学生军按期到达指定地点,并集结完毕,2月3日,蒋介石在虎门校本部下达了攻击东芜的命令;“敌军袁暇九部约五六百人,散在东范城附近及常平圩。茶山一带,其前进部,在黄旗峰附近。我桂军林树巍师,于今(三)晨七时击退霄边之敌,并占领溪头,敌向黄圩败退,我军现继续渡河追击中。我粤军拟复收石龙、东芜后,再协同滇、桂各友军攻击前进。二。本校军拟明(四)日占领下山门、龙旺埠、石鼓之线,五日向东范之敌攻击。三、教导第一团务于明(四)日,由大怀德,北山前进到达下山门。四、教导第二团务于明(四)日,由白沙出发,到达龙旺埠、赤岭一带。五、粤军张我东团,明(四)日务须到达石鼓附近。六、以上三团务于后(五)日午前九时三十分,开始向东弟之敌攻击,但各团须确保联络……八、王指挥官体端所部,留在厚街担任警戒。九、炮兵官务于四日到达嘉岭附近候命。十、学生队为总预备队,位于涌口附近。十一、给养各部自行办理。十二、余现在虎门太平街方家调校本部,后(五)日经厚街向嘉岭前进”。
  2月5日,东征军占领东芜。当天夜里,蒋介石在东芜下达了追击敌军的命令:“一、败退之敌,分向三江圩及常平圩窜逃。二。本军以歼灭常平圩敌之目的,拟于明(六)日经索步向常平圩前进。三、教导第一团务于明(六)日午前九时由现地出发,经横坑。龙泄圩向察步前进。到达索步后,对于常平圩及横沥方面,秘密侦察,待命行动。四、教导第二团务于明(六)日午前十时由现地出发,经乌石岗、横坑、龙沙圩向两头塘前进,到两头塘后,对石步村方面绵密侦察后,方可撤收跟进。五、粤军张我东团务于明(六)日午前八时由城内出发,经狗牙岭、大头塘、桑围、温塘向增步前进,到达增步后,向茶山绵密侦察,均按前令暂在原地待命。七、王体端指挥所部(欠张团),仍维持后步连络线。八、给养如前令。九、通信由校本部派员于六日下午以前,将东芜至朗基湖之电话架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