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氏家族全传





  蒋介石终于无计可施了,眼巴巴地看着陈洁如从自己身边冲了过去。
  可惜,陈洁如毕竟还是年龄太小,不会撒谎。她报给蒋介石的假地址不全是假的,只是故意把“33号”说成了“88”号,而“西藏路”这个大方向并没有错报。这也是陈洁如“经验”不足,心地诚实的一个表现。她自己则深受这一点“诚实”之喜,致使蒋介石终于找上门来。
  那一天,陈清如一个人在家里做功课,突然,蒋介石满面通红地冲了进来,一见面就大念苦经:
  “哎呀陈小姐,你可把我害苦了!自从你给了我那个错了的门牌号码,我就一直在这条街上转,像一个贼一样朝每一间房子里探头探脑,幸亏今天从外面看到了你。你为什么骗我?”
  “因为我不想让你到这里来!”陈洁如被这突如奇来的造访吓坏了,不加思索地冲口说出了一句大实话。
  蒋介石却笑了起来:“你想也罢,不想也罢,反正我终于把你找到了,你再也逃不脱了!”见陈洁如低头不语,他进一步表白心迹:“我真的非常非常喜欢你,从咱们在张家初次相见的那一刻,我就觉得这一辈子我已经注定没法子再喜欢别的女孩子了。这几天,我朝思暮想,什么事也做不下去,一心只想着要见到你。你知道不知道,我每天都会梦见你!”
  这种露骨示爱的言辞并未激起一个年轻如孩子心灵上的震颤,反而使她觉得羞赧无地。有生以来,还从来没人对她说过这样肉麻的话。
  正当陈洁如窘迫万状不知所措的时候,陈清如的母亲恰好回家来了。她看见女儿羞龈的神色和蒋介石笑着的脸,似乎觉察到了什么,在问过蒋介石的姓名之后,这位母亲示意女儿进入内室,然后以平静得似乎冷峻的语调对蒋介石说:
  “我女儿今年才只有13岁,只是她长得高一些,发育得早一些,其实她还是个小孩子,你如果有什么事,请去找她的父亲说吧,我不希望有什么事情使她在学习上过于分心。我的意思你明白了吗?”
  蒋介石恭敬地笑着,点点头:“我明白,我完全明白你的意思。可是,我很喜欢阿凤小姐,我爱她,我想要她作我的女朋友。”蒋介石的笑容非常谦恭,可是他说话的口气却是十分坚定。
  陈清如的母亲当即委婉而又更加坚决地驳斥了蒋介石的念头。但是,这并没有使蒋放弃对陈洁如的追求。此后不久,他又委托张静江,由张夫人朱逸民向陈洁如再次转达了爱慕之情。朱逸民毕竟是陈清如童年时代的好朋友,陈洁如在她面前倒是肯于吐露心声:“我不喜欢他,我很害怕。怕他的粗鲁,怕他的眼睛,他的眼睛在看我的时候好像有一股火!”
  朱逸民笑着向她解释:“男人恋爱时都是这样,热烈得让人觉得可怕,但那正可以说明他对你的感情是真的,你不要太守旧了。你应当学会应付各种男人的追求,了解他们。否则,难道你一辈子都不接触男人吗?”朱逸民温和地望着她。
  朱逸民的话起了一点作用,至少使陈洁如明白了一个道理:在男人面前,大可不必太过羞赧局促。
  这以后,蒋介石虽然不敢再到陈家去找陈洁如,但他仍不放过任何接近陈浩如的机会。俗话说:“烈女怕磨郎”,在蒋介石的死缠烂打式的追逐下,陈洁如终于与蒋介石约会并一起吃饭了。但这次约会无论对于蒋介石还是陈洁如来说,都是一次失败的约会。因为,蒋介石在请陈清如吃过饭、喝过咖啡之后,又借口看望他的“姐姐”而把陈浩如骗到一间旅馆的房间里。蒋的用意很明显,可惜被陈清如及时识破了他的不良居心,大声呼喊,蒋介石只好悻悻地放走了陈洁如。蒋介石错在操之过急,错在急于求成,结果适得其反,把陈洁如这只“小鸟”吓坏了,吓得再也不肯见蒋介石的面,甚至连他的电话也不敢接了。
  那个时候,陈洁如还不满14岁,她对已经30多岁的蒋介石当然不会产生爱慕之情。这种“剃头挑子一头热”的格局持续了很长时间,蒋介石老着脸皮,盯梢、路截、追踪到家里,甚至把一个女孩子骗进预先开好的旅馆房间里,采取种种文明的和迹近流氓的野蛮手段接近陈浩如,虽屡遭挫折,仍是换而不舍,“斗”志弥坚。
  1921年秋,陈浩如的父亲突然病逝,这就给蒋介石创造了一个再次接近陈洁如并求得她原谅的绝好机会。蒋介石闻知丧讯后,竟也穿了孝服前来往吊唁,并留下来帮助料理丧事,里里外外照应得十分周到,殷勤备至、体贴有加。由此博得了陈浩如的好感,陈母也从此改变了对蒋介石的看法。
  丧事完毕后,蒋介石再次请张静江夫妇代为说项。朱逸民对陈洁如,张静江对陈母,都曾讲过这样的话:“如果到了这一步仍坚持不同意的话,那就是不给张静江夫妇面子了。”这种话在陈洁如听来还不觉什么,但对于她的母亲,就是很大的压力了,张静江是上海滩上的大人物,是孙中山的红人,是财大势大的工商业巨子,这个“面子”陈洁如的母亲是不好不给的。
  陈母一面对张氏夫妇亲自出面作媒表示感谢,一面出于慎重的考虑,用了长达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对蒋家进行了调查,包括蒋介石的家庭成员、个人履历、家境等等,调查的结果令陈母大失所望原来蒋介石不仅已有一妻一妾,而且当时尚无正当的职业,对这样一个人,把女儿嫁给他怎么能放心呢?陈母有些后悔了,后悔不该在张氏夫妇那里松口。
  张静江闻讯后,竟亲自来到了陈家,当面向陈母详细介绍了蒋介石的性格、业绩及其可以预料的“远大前程”。在张静江的“金面”压迫之下,张母同意了这门婚事。
  但陈母和陈清如都坚持一条,那就是蒋介石必须与妻妾离婚,正式娶陈洁如为妻子。蒋介石一口答应,并划破手指,在白手绢上写下了“血书”,表示海枯石烂、永不变心。
  陈洁如终于被感动了,她同意了嫁给蒋介石。
  1921年12月5日,蒋介石与陈洁如的婚礼在上海举行,证婚人为张静江,戴季陶主持婚礼。这一年,陈洁如只有15岁。
  洞房花烛夜,蒋介石信誓旦旦地对陈洁如说:“除你之外,我永远不会爱上别的女人了!”
  同是新婚之夜,蒋介石于心满意足之余,向陈洁如吐露了他这一生中的三个愿望:
  第一,娶陈清如为妻;第二,得到孙中山的赏识;第三,将全国统一于一个中央政府之下。
  新婚后的第三天,蒋介石和陈洁如依旧俗去拜见陈母,然后启程返回奉化溪口。在从上海到宁波的海轮上,陈洁如作了一场恶梦,梦见海上狂风大作、巨浪翻涌,船上只有她一个人,到处都找不到蒋介石的影子,终于,一个巨浪将陈清如卷人无底的深渊……    这个不祥之兆,她没敢对蒋介石提起,直到日后蒋介石逼她离婚,她仍然认为是早有预兆的。
  蒋介石婚前必须与原来的妻妾离婚,这是他亲口答应了的。但是,事实上蒋介石与毛福梅的离婚只是走了个形式,陈洁如在随蒋介石回乡之前即已知道毛氏仍居住在丰镐房蒋家祖宅内。因此,陈清如一直念念于心,暗中想象蒋介石的这位前妻会是个什么样子,会不会妒嫉挑剔自己等等。出于一个年轻女孩子的善良心愿,陈洁如一路上暗下决心:尽可能与这位毛氏夫人和睦相处。
  一见到毛福梅,陈洁如的心里就踏实下来了,这是个性情温顺、和蔼可亲的中年妇女。她谦恭地向毛福梅行了一个礼,打了招呼,毛福梅急忙还礼,并真诚地对陈洁如表示了欢迎。
  毛福梅仍以主妇的身份料理着丰镐房的内外家务。她谦和有礼地安顿了陈洁如之后,又到神坛前点燃蜡烛和香火,安排蒋介石携同陈洁如跪拜蒋氏祖先和蒋母遗像。接着,按照蒋介石的授意,陈洁如把毛氏请到上座,行了鞠躬礼,并奉茶一杯。这个仪式实际上意味着这样的事实:蒋介石并没有彻底抛弃发妻毛氏。在公众社会中,在交际场合,陈洁如以蒋介石惟一合法的妻子的名义出现,而在蒋介石的家乡,人们仍然奉毛氏为蒋的夫人,陈洁如在他们的心目中,充其量只是一个小妾而已。
  陈洁如对毛氏的善良和宽厚的性格颇有好感,真正实现了她要与毛氏“和睦相处”的意愿,此后,陈洁如也不再坚持蒋介石必须与毛氏办理离婚手续的要求,她觉得,毛氏的存在并不影响她与蒋介石之间的关系;而且,蒋介石大部分时间并不是呆在溪口,他只要对自己真心实意也就够了,又何必计较毛氏的存在与否呢?
  在与毛氏相处的日子里,毛福梅曾经对陈洁如讲了心里话,她说:“我已经年近四十,这辈子也没有什么别的念头了,我只希望经国将来能有出息,这是我此生惟一的愿望了。”
  毛福梅的肺腑之言使陈洁如大受感动,她欣然接受了毛氏的委托,答应帮助改变蒋介石的“怪脾气”。
  在“希望经国有出息”这一点上,蒋介石与毛福梅是一致的,只不过方式不同,方法各异而已。蒋介石与陈洁如结婚后,认为以陈的教养程度和学识水平,让她来抚养经国多半会好一点,毛氏固然是亲生母亲,但她毕竟没有什么文化,只知道爱护孩子,却不懂得如何教育和培养孩子。但是,陈清如的年龄只比蒋经国大4岁,新婚燕尔,就提出这种问题来,蒋介石有点没把握。因此,虽然当时蒋经国已被父亲接到上海读书,但一直是跟在蒋介石的妹夫竺芝珊身边的。蒋陈结婚、返乡拜祖等一系列活动,蒋介石都没让儿子露面。
  作为母亲,毛福梅当然时刻不忘她那远在上海读书的宝贝儿子,一天,当屋子里只有毛福梅和陈洁如两个人的时候,毛氏突然问道:“你见过经国了吗?”
  “没有。”陈清如坦诚作答,“不过我们回到上海以后,是一定要见他的。”
  毛福梅怔怔地望着年轻的陈洁如,良久,她才叹了一口气:“他是个好孩子,最怕他的父亲。我现在总是担心,他那么小,又是孤零零一个人呆在上海……”说着,毛福梅已是泪流满面。
  陈清如被这种深挚的母爱感动了,她诚恳地拉住毛福梅手,告诉她:“请你放心,我回到上海以后,一定尽一切可能照顾他、帮助他,你不必再为他担心了。”
  “谢谢你!”毛福梅硬咽着说:“我知道你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你肯照顾经国,我就放心了,我这下辈子都会感激你!”
  两个年龄相差二十多岁的女人执手相望泪眼,无语凝噎。
  蒋介石回到家乡,心无旁骛地陪着陈洁如游山玩水,日子过得好不惬意。正玩得高兴时,忽然接到孙中山的电报,命他速赴广州,到陈炯明指挥的粤军中任职。蒋介石只好结束了新婚旅行,携陈洁如匆匆返回了上海。
  一到上海,她就在蒋介石的引见下面会了当时只有11岁的蒋经国。陈洁如想到自己在毛氏面前的承诺,对经国十分关怀体贴,一下子赢得了经国的好感。从此,蒋经国一直唤陈洁如为“上海姆妈。”
  这一时期,陈浩如一直感到身体不适,而且皮肤上出现了不少疮疹。经查,她被蒋介石传染上了淋病,从此丧失了生育能力。这一场病,差一点导致了陈浩如与蒋介石婚姻关系的破裂。后来,还是蒋介石在陈洁如面前设誓:终生不饮酒、不喝咖啡和茶,只饮白开水,以此作为自我处罚。这样,陈洁如才原谅了蒋介石。蒋介石虽然是个经常设誓而不守,经常背信弃义反复无常的人,但在这一点上倒是真正信守了诺言:一生不再沾酒和茶,只喝白开水。这次淋病的暴发,使蒋陈二人同时受到了一个严厉的惩罚:他们两人都不能生育了。
  不久,蒋介石携陈洁如到广州赴任,几个月后,蒋介石因为自己的意见不被孙中山所采纳,遂辞职回乡,一住就是两个多月。至6月,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兵变,孙中山避难到永丰舰上,发急电请蒋赴穗护驾。蒋介石认为这是他取得孙中山信任的极好时机,遂决立即启程。在决定陈洁如是否随蒋赴穗的问题时,蒋介石与陈母发生了争执。最终,蒋介石故态复萌,又发起了脾气,陈洁如生怕母亲与蒋介石正面冲突起来,只好劝慰母亲,让她不必为女儿赴穗后的安全担心。陈母无奈,女儿已经嫁出去了,由不得自己,她只好作了让步。
  此后一般时间内;陈洁如陪伴蒋介石频繁往返于沪、穗之间,有时还回到溪口小住。在奔波往返的日子里,陈洁如并没有忘记她在毛氏面前许下的诺言,主动承担起对蒋经国的抚养和监护责任。每到上海,陈清如都必定抽出时间来看一看经国,关心他的饮食起居和学业,给他买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