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氏家族全传
l月22日,南京方面举行“庆祝讨唐(生智)胜利大会,”会上有发表演说,提出了“打倒西山会议派”的口号。会后游行,当游行队伍至复成桥时,突然间枪声大作,当场击毙4,伤20余,凶手逃逸无踪。事后,们纷纷指控这次惨案是西山派成员葛建时一手制造的,由此发起“征讨”西山会议派的浪潮。其实,这一惨案正是蒋介石一手导演的。他利用这一事件使西山会议派变成众矢之的,搞得他们声名狼藉,威信扫地,从此失去了一切发言权。
12月3日,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预备会在上海召开,由于蒋介石制造的“ 11·22”惨案使西山会议派失去了发言权,所以,会方中心成为汪派与反汪派的一场混战。桂系的南京政府以张发奎在广州兵变为口实,攻击汪精卫勾结共产党,赏了他一顶红帽子;汪精卫为了摆脱孤立地位,急于讨好蒋介石,抢先在会议上提出:“惟有请预备会议即日催促蒋介石同志继续执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权,才是解决党务、政务、军事问题的当务之急”。李宗仁也不甘落后,立即向报界发表声明,指责汪精卫反复无常,而自己一贯是拥护蒋介石的。宁、粤双方尽管鸡吵鹅斗,却又一致公推蒋介石复职,于是,这次预备会议通过了蒋介石复职的决议,蒋介石成功地利用了各派系之间的重重矛盾,为自己复职扫除了障碍。
1928年1月4日,蒋介石到了南京。7日他发表了《总司令复职时致国民政府电》,称:“中正叠受各级党部及各军将士之敦促,政府与民众之督责,以北伐大业急待完成,仍令出负艰巨,爱于支日驰抵首都,继续执行中央所赋予之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权,专司军令,藉戎利机,谨电奉陈,唯冀垂察。”9日又发表了《致各军全体武装同志电》、《致全党同志全国同胞电》和《致冯阎杨三总司令电》,表示这次重新上台后,将“以全力完成北伐,肃清共逆,以安后方,巩固中央。”
蒋介石宣布复职之前的1927年12月11日,中央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挺、恽代英、叶剑英、杨殷、周文雍、聂荣臻等乘粤桂阀混战、粤军主力离穗之机,领导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团和广州工起义,建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可惜,由于起义部队未能及时转入农村,在敌优势兵力的猖狂反扑下,起义归于失败。张太雷英勇牺牲,部分武装转移到海丰、广西等地农村。
广州起义后,南京政府继续把“红帽子”往汪精卫头上扣,说他指使张发奎“纵容”共产党举行暴动,吴稚晖还大骂汪精卫是“准共产党”。汪精卫弄巧成拙,原以为同蒋介石合作能捞到一点实惠,没想到一下子处于内外夹攻的孤立境地,甚至面临被桂系暗杀的危险。这时,蒋介石认为时机已到,便劝告汪精卫为了安全起见暂离上海。汪精卫无奈,只得再次亡命法国。
汪精卫一走,蒋介石立即竭力袒护和拉拢汪精卫派系的粤方委员,以此抗衡胡汉民为首的右派集团。胡汉民等认为无法与蒋介石合作,遂宣称不参加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1928年1月25日,胡汉民、孙科、伍朝枢等以出国考察为名离开上海,到海外远游去了。
驱汪逐胡成功,蒋介石的两名主要政治对手被赶走之后,1928年2月,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在南京正式召开,蒋介石一手操纵的会议。会议通过了戴季陶起草的四中全会宣言,宣言中攻击共产主义运动是“民族独立运动之大敌。”
l月8日,国民政府特任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2月23日,国民党中央党务委员会推蒋介石为组织部长。3月7日又推他为中央政治会议主席。至此,党政军大权又一次集中在蒋介石手中。
蒋介石再次上台后,为了避免“军事独裁”之嫌,特在南京中央政治会议上提议在广州、武汉、开封、太原设四个政治分会,分别由李济深、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任政治分会主席。由于冯玉祥和阎锡山通电吁请蒋介石复职,在政治上他们已倒向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因此,南京政府在长江流域及西北和华北的河南、山西等省统一了政令,只剩下奉系张作霖控制的地盘尚未归青天白日旗下。
鉴于此,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决定集中力量,限期完成北伐大业,以消灭奉、鲁军阀为目的,意欲肃清直、鲁、热、察、绥等省区内的军阀武装,彻底实现所谓的“全国统一。”
为了进一步笼络新归麾下的诸侯,蒋介石又祭起了惯用的法宝结义。他委托部力子向冯玉祥表示想同冯“义结金兰”的意思,冯玉祥则答说:“只要对革命有利就行。”
邵力子将冯玉祥的态度立即告诉了蒋介石,蒋介石十分高兴,急忙亲笔写了兰谱,送交冯玉祥,那帖子上写着的是:
籍贯:浙江奉化武岭
年岁:四十二,生于丁亥年九月十五日
父讳:肇聪 母王氏
安危共仗,甘苦同尝,海枯石烂,死生不渝。
敬奉焕章如胞兄惠存。
十七年二月十八日
谱弟 蒋中正谨订
冯玉祥亲笔写了兰谱送与蒋介石,兰谱写道:
藉贯:安徽巢县竹柯村
年岁:四十七,生于壬午年九月二十六日
父讳 有茂 母谢氏
敬奉介石如胞弟惠存
十七年二月十八日
谱兄 冯玉祥谨订
两换了贴,相互拜了几拜,从此就算是“兄弟”手足了。蒋介石为了让冯、阎等在战场上多出力,遂将冯玉祥的西北军编为第二集团军,冯玉祥为总司令;将阎锡山的部队编为第三集团军,阎任总司令。
1928年3月31日,蒋介石率部渡江北伐。4月7日,蒋介石发表《渡江北伐誓师通电》,声称:“党国存亡,主义成败。”
4月中旬,北伐各路集团军发起总攻。在北伐部队的强大攻势下,孙传芳于6月3日宣布下野,所部归郑俊彦统率,向国民革命军投诚。6月8日,国民革命军占领北京。至此,第二次北伐在军事上告一段落。但是,索绕在蒋介石心头的,还有一块乌云,这就是山海关外的“胡子”出身的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及其统治了几十年之久的东北地区。
孔传芳下野后的第二天,张作霖也不敢留居北京了,他带领一批文官武将出关返回奉天。不料日本已决心除掉这个不肯继续为其效力的傀儡,预先在皇姑屯埋下炸药,将张作霖炸死在火车上。
张作霖被炸死后,奉系核心内部一直隐瞒死讯。当时张学良正率部在邯郸与阎锡山交战,直到他秘密潜回沈阳,才正式宣布张作霖因伤势过重不治而亡,同时,张学良宣布担任东北三省保安司令。
张作霖一死,日本当局和南京政府都派到东北进行活动。日本方面在鼓动张学良宣布独立,南京方面则积极争取张学良,和平解决东北问题。
张学良面对日本政府的威逼利诱,表现了一个中国军的气节。在同日方代表的谈判中,张学良说:“我是中国,所以我的想法当然是以中国为本位;我之所以愿与国民政府妥协,是要完成中国统一,实行分治合作,以实现东三省一般民所渴望的事。”他拒绝了日本的条件,派邢士廉为代表,由海路赴北平,向蒋介石表示“愿输诚归降,并请商统一办法。”
蒋介石闻报大喜,东北一定,统一大业就算完成了!可惜,事情远非他想的那样乐观。当北伐节节胜利、克复北京后,蒋介石就曾忧虑各派新军阀在北伐中坐大,主张“裁兵善后,”此议一出,冯玉祥、阎锡山等都想乘机扩大自己的地盘,因此,蒋介石很快就从张学良归降的喜悦中冷静下来,旋即昔日那些担心的隐患又扑心头。他一边踱步,一边小声自语:“张学良易帜的结果是喜还忧?甚至是喜忧参半?”
在蒋介石未来的棋盘上,张学良这颗棋子可是举足轻重的。张学良若是真的臣服于他的麾下,这时于他的军事实力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扩充。一旦阎锡山和冯玉祥在华北兴兵,都不能不考虑东北军摔然出兵关;然而,张学良万一失败了呢?这后果又是明摆着的……如何保证张学良顺利完成易帜,这正是他急切要和谋士张群相商的。
张群不负蒋介石所望,很快扫去了布在蒋介石心头的疑云,并提出了如下行之有效的计划:1.为了稳定张学良的易帜决心,以及易帜后臣服于蒋介石,南京国民党政府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总司令在.蒋介石亲自派出高级代表携带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和总理遗嘱赴奉天,举行隆重的易帜典礼;3.为巩固张学良易帜后的政权,设法制造矛盾,帮助张学良消灭身边的亲日势力。
蒋介石喜不自禁地微笑着,望着稳坐钓鱼台的张群,热情地说:“岳军兄,你看谁能担此任呢?”
张群懂得蒋介石的话的意思,所以一改平素那直言相陈的性格,故作谦虚地说:“承办这样重大事件的选,你心中早就选定了,何必再征询我的意见呢!”
“那好,我就说吧!”蒋介石有意沉吟了片刻,“我思之良久,承办这样重大事件的选,非岳军兄莫属!”
“那我只好从命了!”张群欣然应允,但一想到此行责任重大,复又为难地说,“为了确保主席的宏图得以实现,我建议再增加两位德高望重的同志前往,遇事尚可临机协商处置。”
“此话有理!”蒋介石微微地点了点头,“你看谁和你同行为好啊?”
“方本仁和吴铁城。”
“我看还可以增派一位元老李石曾,他和奉系的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张群赞同地点了点头。
一岳军兄广蒋介石格外深沉地说,“此行易帜不难,重要的是完成计划中的第三条:设法制造矛盾,帮助张学良消灭左右的亲日势力。
正如蒋介石所估计的那样,张学良一如所诺,不顾日本的反对,排除了杨宇霆的干扰,一俟张群所率领的南京代表团抵达奉天以后,毅然决定于1928年12月29日易职。他双手接过青天白日旗,亲自率领东北的文武百官列队站在帅府门前,目视悬挂多年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徐徐降下,又目送青天白日旗冉冉升起。为加强张学良的势力,张群私下会晤这位大权在握的少师,几经密商,决定任命张作相为东北边防军驻吉副司令,万福麟为东北边防军驻黑副司令。张学良在就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的典礼上,首次穿上定做的中山装,率部走到孙中山先生的遗像前,举起紧握拳头的右手,在方本仁和刘光的监督下向总理遗像宣誓。在庄重的氛围中实现了东北与全国的统一。
然而,令张群疑虑不安的是,他在日本士官学校的校友杨宇霆的脸上密布着一层浓云,没有一丝一毫喜庆的表示。当天晚上,张学良设宴庆祝易帜大典,杨宇霆又借口有事,偕同常荫槐中途退场。张群唯恐有变,连夜请何成浚、何千里等到自己的下榻处密商对策。
何成浚先介绍说:杨宇霆坚持亲日的路线,曾数次阻止张学良易帜。据说在一次双方摊牌的会议中,杨宇霆耻高气扬地对张学良说:“你走你的中央路线,我走我的日本路线,两宝总有一宝押中,不是很好吗?张学良为之愕然,当即反问:“如果是你的那一宝押中了呢?”对此,杨宇霆瞠目不知所对。事后,他又对常荫槐等愤愤地说:“小六子这个阿斗羽毛未丰,就想冲天,我看他能飞到那里去?”
何千里接着又介绍说:“杨宇霆为了发泄对张学良的将军的不满,决定于明年元月7日为其父庆祝70岁生日。他的法库同乡好友李友兰知道此举易遭嫉,于杨不利,主动地对杨说:“老太爷办寿,可以回法库去办,你如同意,由我主持一切。”杨坚决不允,并发出狂言:“我要大张旗鼓地办,请全国各路诸侯来沈阳为父作寿,让这个阿斗看看,是谁的声望高!”何千里说罢,与何成浚都取出了应邀为杨的父亲祝寿的大红请柬。
何成浚又报告说:张学良愿意让杨宇霆当黑龙江省主席,以为疏远之计;但杨宇霆拒绝,只好改换了常荫槐。此二为加强自己力量,借设立“黑省山林警备队”之名,扩编数万部队。据说端纳细心查访,获悉杨宇霆向捷克订购了三万步枪。他将来往的电报,以及常荫槐自铁路收入中付款的凭据一并交给了张学良。
张群听后一怔,觉得这条消息非同寻常,他暗自沉思了片刻,严肃地问:“对此,张学良作何反应?”
“他当即找了杨宇霆,质问:咱们兵工厂不是有的是步枪吗?”何成浚知道。
“杨宇霆又是怎样回答的呢?”张群追问。“他承认其事,并说没有家的好啊!”何成浚又答道。
张群感到张学良和杨宇霆之间的矛盾已经无法调和了。从某种?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