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氏家族全传





萍浔硖囊恢中问健Q治奖患返骄飞希旖杌⒈砹朔炊越槭难菟担冈鸾槭啦谩2⒁蠼槭绿ǎ霸谝案涸稹薄=槭蛞幻娣创较嗉ィ幻娴鞅步形淞ν玻笔谝夂斡η仗岢鲆步醒治较乱啊?br />   蒋、阎的争吵,使冯玉祥看到了转机。他虽被困建安村,但与西北军将领仍保持联系。这一次,冯玉祥重施故伎,密令鹿钟麟派与蒋介石联系,并故意使阎知道。阎锡山果然上当,认为蒋、冯意欲联合对付晋军了。他审时度势,认为冯玉祥反蒋是一向坚决不馁的,现在冯处于逆境,自己若能主动与他修和,共同反蒋,冯玉祥多半会同意,何况他与冯是拜把子兄弟,冯又是个粗放豪爽之,凭自己三寸不烂之舌,不怕冯玉祥不尽释前嫌,联手发动新的反蒋战争。于是,阎锡山决定联冯打蒋。他自任首领,请冯玉祥回陕指挥西北军。在冯玉祥临走的前一天,阎锡山又来到了建安村,极其诚恳地对冯玉祥说:
  “大哥来到山西,我没有马上发动反蒋,使大哥受了些委屈,这是我第一件对不起大哥的地方;后来未哲元出兵反蒋,我没有迅速出兵响应,使西北军受到损失,这是我第二件对不起大哥的地方。现在我们商定联合反蒋,大哥马上就要回到潼关,发动军队。如果大哥对我仍不谅解,我就在大哥面前自裁,以明心迹。大哥回去以后,倘若带兵来打我的话,我决不还击一弹。从今以后,晋军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大哥的军队也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一律待遇,决不歧视,我心耿耿,唯天可表。”为了表示诚意,阎锡山当场交给冯玉祥现款50万元、花筒手提机关枪200支面粉2000袋,于 1930年3月9日送冯玉祥回到陕西。
  冯阎结盟后,阎锡山一边积极进行战前部署,一边制造假象,发出“下野”通电。3月10日,西北军将领23发电挽留,并表示愿追随阎锡山奋斗到底。13日和14日,晋军将领和第二、第三。第四集团军的将领共计57通电全国,一面历数蒋介石的罪状,要蒋还政于民,一面公推阎锡山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推冯玉祥、李宗仁、张学良为副总司令,推刘骥为总参谋长。
  4月1日,阎锡山在太原宣誓就任总司令,冯玉祥和李宗仁分别就任副总司令。阎锡山就职时发表通电,指斥蒋介石“专制独裁,为所欲为”。以致“党不党矣,政不政矣,国不国矣,民不聊生矣。”
  至此,中原大战爆发。
  4.军事与政治的双重胜利
  1930年4月,蒋介石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名义,编了《讨伐叛党祸国殃民的阎锡山冯玉祥卜书,将《国民政府拿办阎逆锡山令》、《讨伐阎锡山宣传大纲》、《讨伐冯逆宣传大纲》等予以公布。并历数了阎锡山的罪恶:
  “一、假革命之名而攫取权位”;二、“残害同志,劝袁称帝”;三、“假名村治搜括民财”;四、“摧残教育实行愚民”;五、“破坏交通扰乱金融”;六、“煽动冯唐破坏统一”;七、“妄发主张藉端倡乱”;八、“勾结反动倾危党国”;九、“封闭党部拘捕党员”;十、“阳唱出洋阴行南犯”;十一、“勾结外卖国求助”。“总之,阎逆为背叛中央,满足野心之故,不惜以华北民众为牺牲,不惜以国家主权为代价,其卖国求助之罪,较冯逆之勾结苏俄,断送蒙古新疆,实有过之无不及。”同时历数的冯玉祥的罪恶有:“甲、勾结苏俄,招纳共党;乙、破坏交通,图碍奉安;丙、拥兵割据,反抗中央;丁、感使桂系,称兵叛变;戊、吞没赈款,霸占赈粮;已、苛征暴敛,强迫种烟;庚、惨杀民众,摧残舆论;以上七端,特就其大者而言,有此七罪,已属死有余辜;况冯述种种劣迹,尤有笔所难宣者,虽欲以细行欺世,谁其信之。”
  蒋介石还亲自发布了《为讨伐阎冯告将士》、《告国民革命军全体将士文》及《阎锡山扰乱党叛迹昭彰》、《北方反动势力的丑态》、《阎冯勾结反动余孽捣乱情形》。其中说:“阎逆锡山,冯逆玉祥,存封建之心理,具军阀之积习,举动恐统一将不利于其割剧之野心,和平将消挥其作乱之机会,故处心积虑,必欲破坏统一而后已,必欲扰乱和平而后快。”说阎锡山“狡诈为心,阴险成性,常欲以别供牺牲而立于不败之地,对中央虽貌示服从,对地方则使叛变,纵横排阎,挑拨离间,无所不用其极”。说冯玉祥“迭次谋叛,幸逃显戮,缉榜犹悬,野性复炽,此次受阎逆庇护,又图死灰复燃,啸聚渲关,进犯郑洛,与阎逆共肆披猖,作反革命之大团结。”蒋介石表示要坚决“讨伐”阎冯,认为“此役为封建军阀最后之挣扎,亦即革命战争最后之一幕”。此外,蒋介石还策动了两湖、两广州、苏、皖、赣、闽等省及上海、天津、武汉等市的党部发表通电要求蒋介石讨伐阎锡山。在大造讨伐阎冯舆论的同时,蒋介石亲自在武汉召开京汉线作战各部队将领军事会议。蒋介石在会上对各将领训话说:“作战的关键问题,是对敌兵员的杀伤。只有对敌兵员的大量杀伤,才能解决战事。……你们应当大胆放手地尽量利用我们的优势炮火,予敌以重大的杀伤。”
  蒋介石投入的总兵力大约有60万,其中有一半左右是杂牌军。反蒋的军队总计集中了70万,兵力上稍占优势。这个反蒋阵营共分为八个方面军,桂军为第一方面军,由李宗仁统率;冯玉祥的西北军为第二方面军,阎锡山率晋军为第三方面军,原驻新乡地区后又倒戈投归西北军的石友三部被编为第四方面军;因张学良被内定为陆海空军副总司令,所以东北军被定为第五方面军;其余几个方面军则分别由四川刘文辉部、湖南何键部及樊钟秀部编组。这样,双方共计投130万,以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区为主战场,展开了一场历史上空前的新军阀中原大战。
  蒋介石对这场战争早有应变准备。他明白,这些地方实力派拥兵自重,不听差遣,不诉诸武力是断难使其俯首贴耳的。因此,早在冯、阎公开联盟之前,蒋介石就有计划地将其嫡系部队调到徐州、蚌埠一带集结,随时准备应付冯、阎两部的异动。
  1930年5月1日,蒋介石发表了《讨阎誓师词》。11日蒋冯间中原混战正式打响。陇海线位置在全局的中央,津浦、平汉是它的左右两翼。双方把主要兵力使用在陇海线方面进行较量。初战,蒋军来势甚猛,并且有空军配合,激战数日,联军遭到了极大的挫折。蒋介石亲自到归德督战,想一举把陇海线正面的晋军打垮。但在此时,联军重新作了部署,全线发动攻势。
  阎锡山集中了九个炮兵团324门大炮的火力,实行墙壁射击,蒋军损失惨重。冯玉祥派去吉鸿昌率部协同孙良诚增援晋军,孙吉二素以骁勇善战著称,而且又是刚刚加战斗的有生力量,一经接战,就把蒋介石的精锐陈诚部几度包围,杀伤很大;郑大章的骑兵奔袭归德,差一点生擒蒋介石。在周佛海写的《往矣集》上有这样一段叙述:“冯玉祥的骑兵郑大章部来袭击飞机场,他们的任务是烧了飞机就回去,谁知我们车上只有200多卫兵,(当时蒋介石在归德的朱集车站指挥作战),车站上又没有其它军队,如果骑兵到达车站,主帅以下都要被俘。”这时反蒋的波浪几乎弥漫全国,而蒋在军事上又打了败仗,与蒋介石有密切关系的就问蒋:“今天消灭甲,明天消灭乙,闹得自危,这样发展下去,将来何以善其后呢?”蒋介石忿然作色而又十分自信地说:“只要们要官要钱,我就有办法!”
  经过几次激烈的战役,冯部消耗很大。阎锡山对冯部的补给,开始时还比较充分,可是越到后来,不仅数量少,而且不及时,尤其是械弹和战斗器材的补充,渐渐到了百呼不得一应的程度。在津浦线上,蒋介石军队于7月中旬开始反攻,晋军节节后退,蒋介石在7月24日给中央的呈文中说:联军“万选才就俘,樊钟秀炸毙,孙殿英被围,土匪行将次弟消灭。而阎冯寇部屡次冒死来犯,迄不得逞,徒自伤亡其精锐。最近闻我方增加部队将到,其恐慌愈甚,其为困兽之斗亦愈烈。本月11日起至20日止,此10日中,逆军竭全力兵攻我陇海正面,攻我平汉各军,攻我围毫部队,而皆自取覆灭。今其全力竟皆丧失已尽,解决不难立待也。”阎锡山“急来抱佛脚”,特派周观携带大批现款、弹药和面粉赶到郑州见冯玉祥,请冯救援。冯为了顾全大局,自不能对津浦线紧急情况袖手旁观。于8月上旬在陇海线又发动了全面攻势,以徐州为目标,分七路总攻。这时蒋介石鉴于情势危急,为了确保退路,就分电各路将领固守鹿邑、太和、阜阳、涡阳、蒙城、永城、夏邑和毫州各城,且明码标价:敌军来攻时能固守不失者,准各升二级,赏洋5万元。而同时,由于连日大雨不停,冯部的士兵疲劳过甚,给养又极困难,攻势受阻。这样,蒋介石的颓势有了扭转,冯部没有起到支援晋军的作用。晋军于8月15日放弃济南,撤往黄河以北,数万大军纷乱地抢渡黄河,被水淹死和在黄河铁桥上被蒋部的飞机炸死的不计其数,其状其惨。蒋介石在8月16日给中央的战报中说:“我右翼军蒋师已于15日下午二时确实占领济南,并因我军先绕道占领黄家庄等地,逆敌只一小部分渡河北窜,其余全数被擒,是役俘虏官长无数,获步枪2万余支,大炮230门,其他辎重弹药极多。逆敌仅有之飞机2架,亦不及运回。其狼狈窜逃情状,概可想见。查阎逆据济南以后,自诩胜利,号召各派反动分子妄思组织伪政府,且冯逆玉祥积极攻击陇海平汉两路,幸赖各将士忠勇奋发,一致努力,卒能克复济南,击溃晋逆主力军。现津浦路我军正分路渡河追击,胶济路各军亦早协同前进,晋逆必可完全歼灭,冯逆残部闻风胆落,而日来向我各部作最后之猛烈攻击者,昨晚完全沉寂。此据报告,且已呈溃退之象,我军部署追击,就不难一鼓荡平。”22日蒋介石发表训令,争取冯阎的部将。训令说:“阎锡山冯玉祥倡乱魁率,法无可有,至其所部将士,皆曾为革命尽力,徒以冯阎胁制,乃至误歧路。其情实有可原,其愚尤为可悯。现拟重行传檄,明白告诫各该部将士,果能大义灭亲,擒解祸首,听候中央惩治,自当特予赏,但使自拨来归,迫令其祸首阎冯卸除兵柄,驱逐于其所谓防地者之外,杜绝割据弄兵扰乱党国之野心,则各部本为中央军队,就必仍与中央各军享受一律待遇,决不稍有歧视,并以各军反正附义时期之先后,以为论功行赏次第之表率。”24日蒋介石下令各军,再次明码标价,先占领巩县者赏洋20万元,先占领洛阳、郑州者赏洋100万元。9月6日,蒋部发动对冯部的总攻。
  就在这时,张学良不再袖手旁观,他于9月18日发表通电拥蒋,率东北军大举入关,加入蒋军集团。
  张学良在两派争相拉他联盟的情况下一直不表态,静观风向达半年之久。一开始,他想置身事外,避免东北军卷入战火。因为当时张作霖去世不久,东北大局未能得到巩固,日本帝国主义插手东北事务的企图严重威胁着东北的政局。这种时候,如果东北军贸然加入内战,难免给日本以可趁之机。所以,张学良曾多次发表和平通电,呼吁通过会商解决纷争。但是,大战前及大战开始后,张学良成了双方决定胜负的筹码,一时说客盈门,各方代表你来我往,纷纷到沈阳与张学良会晤。在双方对张学良的“开价”上,蒋介石自然处于优势地位,他的亲信张群、李石曾、吴铁城等轮着班盯在张学良身边。张到哪里,蒋介石的就跟到哪里。蒋介石先是委任张学良为副总指挥,又委任东北军将领于学忠为平津卫戍司令,委任王树常为河北省主席。这么一来,等于把平、津两市和整个河北省送给了张学良。如此巨大的“实惠”,对张学良当然具有很强的诱惑力。与蒋介石比较,反蒋派拉拢张学良的手段就不值一提了。联军57位将领于3月14日联合发出讨蒋通电后,阎锡山先后派行营主任梁汝舟、军械处长张维清和山西省建设厅长温寿泉赴沈阳,冯玉祥也派了邓哲熙、门致中等先后到沈阳劝说张学良加盟。但他们都拿不出什么“实惠”的东西来拉拢张学良,又因为职衔与张学良相比太低了些,所以除了一般性的交谈之外,在态度上很难表现反蒋派拉张学良的“坚决”与“诚恳”。这样,使张学良认为阎、冯二对自己不够尊重,也就虚与委蛇,不肯表态。而蒋介石则不同,他一方面对张学良诱以重利,一方面又采取老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