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大唐
没有结果的爱恋的确最使人魂断神伤,虽然不会去尝试,但大量的记忆亦使自己感同身受般的道:
“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
对视半晌,二人同时大笑。
男人之间的友情建立就是这样奇妙,有时需要长期的同甘共苦,生死与共;而有时又会仅仅因为一个观点,一种想法,又或是一场意外就会建立起牢不可破的友谊,成为知己兄弟和生死之交。
()好看的txt电子书
只是,后一种还需要时间和事件去巩固彼此的友谊。现在,侯希白和我就属于这种情况。
第二日清晨。
与侯希白分手之后,我在晨风中向着大石寺走去。
街上的行人看到带着面具的自己纷纷侧目,窃窃私语之声不绝于耳。还好,并没有人过来搭讪,这也许与昨天的霹雳手段和辣手行为有关吧。
终于,大石寺庄严、肃穆的山门曾现在眼前。
这所名刹规模不小,由山门殿起,接着是天王殿、七佛殿、大雄宝殿等,殿堂重重,宏伟壮丽。
在主殿群成行成阵之旁,万千竹树中耸起一座高塔,份外具有气势。
沿着路径,我逐一参观浏览着各重结构复杂,造型优美的庭院与建筑。寺中僧众看到带着面具的我任意穿行,稍稍侧目之后即各行其事,并没有出来阻拦,省去诸多麻烦。当然,藏经楼等佛门重地自己也识趣的没有进入。
最后来到了拥有五百罗汉的殿堂。殿堂间有长廊贯通,左右大石柱林立对称。
大殿塑像罗列,分作两组,中央是数十尊佛和菩萨,以居于殿心的千手观音最为瞩目,不但宝相庄严,且因每只手的形状和所持法器无有相同,令人生出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的感觉。
五百罗汉分列四周,朝向中央的塑像,形成纵横相通的巷道。令人仿似置身另一个有别于现实的神佛世界,身旁的塑像在透进来的金色阳光掩映中,造型细致精巧,色泽艳丽,无论立倚坐卧,均姿态各异,仿若真人,神态生动,疑幻似真。
当我来到千手观音座前,四周尽是重重列列的罗汉佛像,有若陷身由塑像布下的迷阵中,那感觉实非任何言语可以形容万一。
在把所有的佛像姿态纳入脑海中之后,我毫不在意同样来到罗汉堂参禅礼佛的虔诚人等,就那样在千手观音座前缓缓结迦跌坐,进入了禅定状态。
不需要担心,如果有杀气或是外来威胁,强大的精神力定会先一步作出示警。精神力,真好用!
从与青璇分手后,虽然岳山遗卷已经全篇通读一遍,但是其中的武功却一直没有仔细分析,研讨过,现在,时间,地点都正合适。
岳山专走偏锋,狠辣无伦的四十九式霸刀对自己来说已完全不是问题,由于脑中装载着包罗万象的武术知识,因此没花费多少时间,就对岳山的四十九式霸刀进行了改进,变的更加凶狠,更加诡异。
劈、撩、抹、挂、抽、斩、云、托、剁、穿、截、拦、挑等基本招式已被自己有机结合成一整套另出机抒的独特刀法,相信霸刀岳山继挑战宋缺后再现江湖之时,其凶狠拼命的武风,毒辣奇诡的刀法,必将掀起一番更大的腥风血雨。
整理完岳山遗卷中的刀法之后,再又开始对天竺佛门功夫换日大法进行修炼。没有比在这佛门圣地研讨换日大法更加适合的地方了。
换日大法可分为“六合成就修行”,通过循序渐进的修炼“气、脉、轮”,而把生命的潜力完全发挥出来,与天地合一,夺天地之造化,秘不可测。
“气、脉、轮”指的是五气、三脉、七轮,乃天竺的内功修练系统,与中原武林的奇经八脉异曲同功,亦迥然有别。
五气是命根、上行、平、遍行和下行五气,指的是内气外气行经三脉七轮的途径。
三脉是中、左、右三脉,中脉由海底至头顶,以脊髓连接,等若中土的督脉。
左、右二脉均起自睾丸宫,与中脉平行,贯通七轮。
七轮等若中土的窍|穴,由上而下是顶轮、眉间轮、喉轮、心轮、脐轮、生殖轮和海底轮,最后的海底轮即中土的会阴|穴。
这些都比较容易,最难的部分是如何悟出进入佛门秘窍的锁匙,即五百罗汉所展示的神秘印法,悟出它们才是其中关键。
现在要做的就是悟通所有印法,真正达到碧秀心所指出的手印“外则通宇宙,内则贯五脏六腑,奇经八脉”之语。一旦悟通“印”的精义,相信以佛门正宗内功易筋经和道家正宗内功长生决为基础所施展的“临,兵,斗,者,皆,列,阵,在,前”九字真言,其威力绝对不会差于玄妙诡异的道心种魔大法。
以前自己对这九字真言也有一些研究,要不然也不会传授给徐子陵,可是总感觉不够深入,这次有如此好的机会,又怎么能不牢牢抓住?
可惜世事往往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这次自己算是遭遇到了瓶颈,也不知道入定了多长时间,仍然是一无所获。心中反而有种说不出的郁闷感觉和浓烈杀意在不断滋生。
忽然间我恍然大悟,自己犯了贪功冒进的错误了。这种功法最重要的是一个“悟”字,现在自己心有旁骛,又怎么可能悟得出?
想到这里不再执着于惨悟九字真言和各种印法,转而缓慢的释放出自从与青璇分手后,一直在心中缠绵不去,不断滋生的那股杀意,随着精神力的逐渐释放,这股森寒杀意几乎已笼罩了整个成都的上空,而且越来越浓,越来越烈。
这种完全释放自己的感觉真是畅快淋漓,令人欲罢不能。我以魔门的强者为尊,惊天杀意为主,道家的淡泊宁心,清净无为,佛门的无色无形,悲天悯人为辅,三股强大的精神能量充斥在整个成都上空,霎时间云层翻腾,气浪冲天!
成都的普通居民倒还感觉不到什么,只能呆呆的仰望着这千古奇景。可是习武之人对此种感觉却是极其敏感,修为越高,感受越深,压力越大。
惊骇欲绝之下,他们不得不运功想抗,以抵挡这种无质无形的强大压力。同时,他们心中无不惊惧异常,思潮翻涌。
“怎么可能,这是谁?”
“这是什么功法,怎么可能如此霸道。”
“与昨日川南赌坊楼前的感觉有些相似,难道是他,笑行天!”
“冰冷无情的杀意之外,还有清风明月般的道意和慈悲平和的禅意,我解晖虽然自负,可事实摆在眼前,唉!长江后浪推前浪。。。。”
“魔,道,佛三法合一,而且如此强大恐怖,石大哥,我安隆到底应该继续听你的,还是选择臣服与他?”
“刚来成都就遇到这种事情,我是不是和他有缘!”
“咦,这位兄台,你不是那个儒家正统传人吗?”
“靠,我带着这样大的斗笠你都认的出来?”
“当然,你身上那种儒家特有的浩然正气。。。。”
“哇,你感觉到了,告诉我,你是不是真的感觉到了!”
“不是,我是说你身上那种儒家特有的浩然正气我虽然没有感觉到,但是你被大儒王通打成猪头的脑袋小弟却一眼就认出来了!”
“。。。。。。。”
“兄台,你怎么不说话?哇,你的眼睛瞪的好大!”
“身为儒家正统传人的我恨不得。。。。”
“兄台,恨不得怎样?”
“恨不得打死你!”
“哇,救命啊!”
“站住,别跑!”
“。。。。。。”
就在此时,又一股强大的佛意突然凭空出现,祥和中正,慈悲圣洁,悲天悯人,普渡众生。可与漫天的杀意比起来就显得有点微不足道,小巫见大巫了。
可是这股佛意却充满了无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一往无前的决心与勇气,毅然,决然的向漫天杀意冲去,与它交织在一起,互相消融着,缠斗着。
就在这股佛意以出现明显不支迹象时,又一股强大的佛意冲天而起,加入到消融漫天杀意的行列之中。可是,仍然远远不够!
第三股,第四股。。。。第六股强大的佛意相继冲天而起,这才堪堪挡住那股遮天蔽日的无穷杀意。
这还仅仅只是个开始,因为先前一直袖手旁观,休闲自在的道意和佛意突然同时加入战团,不过不是三打一,而是四方混战。
成都的普通居民已经被这种前所未有的奇景异像所深深震撼,完全沉浸其中。
成都受到波及的武林人士在勉力运功抵御的同时,无不翘首仰望,眼珠也不错一下的注视着这四股强大能量的纠缠交击!
云的翻腾,风的呼啸,雷的轰鸣,绚丽诡异,灿烂壮观,大自然的威力于焉再现!
()好看的txt电子书
也许,这才是人生最浓烈的时刻;也许,这才是人生最辉煌的颠峰!
时而,浓烈的杀意与诡异的魔音让人心驰神荡,不能自持;时而,清净无为的道义让人如沐春风,舒适惬意;时而,温暖圣洁的禅意让人如幻如梦,闲适安然!
千古奇景持续了约有一刻钟后,随着一声巨响,整个天空突然之间霞光万道,瑞彩千条,旋即天高云淡,春回大地,阳光普照,碧空如洗。
此时,安宁,祥和,舒适,温馨的感觉充斥在每一个人的心间!
刚刚的一切彷佛只是一场不真实的梦境,疑缓疑真;彷佛一道引人遐思的镜花水月,如风如雾;彷佛一座难以企及的海市蜃楼,缥缈莫测;现在则一切归于无形,不留痕迹!
留下的只有议论纷纷的成都百姓和逐渐从骇异中清醒过来的武林人士。
也许,还有一个很久以后仍然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传说!
正文第六十六章佛门六僧
(4…2812:41:009699)
缓缓睁开双目,我向面前六个露出凝重神色的六个老僧微笑颔首道:
“小子笑行天,见过六位老和尚!”
原来就在自己完全沉浸在精神外放的快感之中,漫天杀意逐渐凝结的时候,相继被六道安宁,祥和的佛意所扰,经过一番无意识的争斗,立地顿悟,意识重新回归本体。
就在那一刹那,种种印法犹如百川纳海,殊途同归,又宛若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缓缓流过脑际。一法通,万法通,无人无我,梵我合一。
九字真言与各种印法于我再也不是什么秘密,自己的佛门武学,终于也臻至大成境界!
“小子答我,何为禅心?”
说话的是最左边一位年过百龄的老僧。他一对白眉长垂过耳,雪白的长须垂盖隆起的肚腹。两目固是神光电射,脸肤却幼滑如婴儿,且白里透红,青春焕发。虽肥胖却不臃肿,一派悠然自得,乐天安命的样子,予人和善可亲的感觉。
我微微一笑道:
“‘月色松涛总是闻,禅心妄想圣凡分。消归一念无生处,此意如何把似君?’佛语有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中土难生,善友难遇。’佛性禅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并非可向外界求得。道信可满意否?”
那老僧单手问讯,一点也不因被直呼其名而动怒,呵呵笑道:
“小子果然身俱道眼佛心,一猜便准,一说便中,老衲禅宗道信有礼。”
这番话前两句主要是指在皎洁的明月与稀疏的松柏声交相辉映的奇异空间里,凡人看到的明月是明月,听到的松声是松声,而禅者看到的和听到的却不仅仅只是这些,他们还看到和听到了开天辟地以来的宇宙真理。所以才有禅心与妄想之分,圣人与凡夫之分。
后两句则指出虽然身在凡尘俗世,但重要的是不迷恋其间。“此意如何把似君。”更是指出这种禅者自悟的心境与深意是不可能向他人展示或是诉说的。一切都要靠本心去体悟,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禅的境界就在与此。
与道信一问一答,极具禅理。尤其最后点出道信的身份和禅宗的中心理念,玄妙异常。
其实,我早就从鲁妙子那里对四大圣僧的面相,性情有了大概了解,再加上原书中的认知,猜破他们的身份又何足为奇?
道信右边是一身穿灰色僧袍,外披深棕色的袈裟,额头高广平阔,须眉黑漆亮泽,脸形修长,双目闪耀智慧的光芒的老僧,他脸显悲天悯人之相道:
“笑施主深得我佛三昧,为何还留恋于红尘之中,蹉跎于凡世之间?”
我含笑回礼道:
“‘杳杳智慧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雪,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听闻天台山风景秀丽,环境清幽,一花一叶皆菩提,和尚为何又舍本逐末,步入凡间,难道是为了度化小子?”
那老僧道:
“施主既已知之,为何仍恋恋红尘,不随老衲回归深山,消遥自在?”
()好看的txt电子书
我肃然道:
“《圆觉经》有云:‘虽在尘劳中,尘劳不染;虽居净妙处,净妙收他不住。’所谓‘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座一场。不是一番寒彻骨,怎的梅花扑鼻香?’小子愚见,请智慧僧指教!”
智慧大师低喧佛号,眉日低垂,诵道: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我亦诵道:
“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
智慧微笑道:
“圆融三谛,一念三千。施主此语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